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這部文獻,到記述周厲王事跡的地方,未嘗不是要放開書本大加歎息的。說:哎呀,魯國太師名叫摯的有很高明的見解啊!商紂王用象牙做了筷子就使得箕子哀歎。周家治國的大道廢缺,作詩的人根據床席間的情事借作比喻,《關雎》這一篇就產生了。道德仁義逐漸衰敗,《鹿鳴》這一篇就寫出來進行譏刺。到了厲王的時候,因為討厭聽到百姓議論自己的過錯,就出現了公卿害怕誅殺而起來包圍王宮的禍亂,厲王就奔亡到了彘地。禍亂從京師開始發生,就有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從這以後有的人就崇尚武力征伐,強國欺凌弱國,興動軍隊不再請求天子的旨令。然而卻挾持朝廷的名義,用討伐的手段使自己成為諸侯們會盟的主宰,政治形勢先後由五位諸侯首領控制,諸侯們恣意妄行,淫逸奢侈行為不軌,賊亂的臣下、篡逆的兒子更多地興起了。齊國、晉國、秦國、楚國,它們在成周的時候地位非常卑微,封地有的只有一百里,有的只有五十里。晉國倚仗著三河地區的形勝,齊國背靠著東海的優勢,楚國依賴長江、淮河的隔阻,秦國藉著有雍州地區的四方固塞,在天下相替興起,更換著成了霸主,文王、武王時候所褒獎的大的封國,都因為害怕他們的威嚴而表示了臣服。因此孔子闡明王道政治,求取七十多位國君,沒有誰能任用他。所以他往西方去考察周家王室,論列歷史的記錄和舊日的聞見,興舉魯國的史事作記事基礎而序次編成《春秋》,上起記述隱公,下限到達哀公獲得白麟的那一年,簡約史籍中的辭藻文字,除去其中事情的煩雜重複,用來制定一種義理法則,使它包含的王道完備,表述的人事通徹。七十位弟子只能通過口傳接受其中的深旨,這是因為有些譏刺褒揚忌諱批評貶損的文辭不能夠寫在書面上顯現出來。魯國的君子左丘明害怕弟子們人人有異端態度,各人安習於自己的意見,失卻孔子原意的本真,所以根據孔子的歷史記述詳細地論述它的語意,寫成了《左氏春秋》。鐸椒做了楚威王的老師,因為威王不能夠完全瞭解《春秋》的旨意,採取其中有關政治成敗的內容,結果寫出了四十章,成了《鐸氏微》。趙孝成王的時候,他的輔相虞卿在上採取《春秋》記述的史事,在下觀察近世的情勢,也著述了八篇,寫成了《虞氏春秋》。呂不韋,是秦莊襄王的輔相,也是在上觀察上古的變化,刪改摘取《春秋》的內容,集中六國時候的世事,因而撰述出八覽、六論、十二紀這些篇章,寫成了《呂氏春秋》。以及像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等這一批人,各自常常是搜集《春秋》的文辭內容來著書立說,多得都記不過來。漢代丞相張蒼用歷譜的形式寫成《終始五德傳》,上大夫董仲舒推闡《春秋》的隱義,很著述了一些文篇呢。

太史公說:儒家的學者斷章取義,縱橫馳說的學者騁辯他們的言辭,不致力於綜合考察事情的終始;研究曆法的人只注意集取世事的年月,陰陽術數家特別關注於神運,撰述譜諜的只單獨記載世系謚號,他們寫出的文辭都很簡略,想總體地觀察一下各方面的要領就非常難。於是譜列十二個諸侯國的大事,從共和元年起到孔子去世(還包括以後的兩年),用表列的形式把研究《春秋》《國語》的學者們所探究的政治盛衰的要旨著述在篇中,替那些想成就學問而研習古文的人刪取其要呢。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