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袁盎是楚國人,字絲。他的父親原先是強盜團伙的成員,後來移居安陵。高後時期,袁盎做過呂祿的家臣。到漢文帝就位時,袁盎的哥哥袁噲就保舉袁盎做了中郎。

絳侯擔任丞相,朝會結束後快步退朝,非常得意。皇上恭謹地以禮相待,常常親自送別他。袁盎進言說:「陛下以為丞相是什麼樣的人?」皇上說:「國家的重臣。」袁盎說:「絳侯只能說是功臣,不是國家的重臣。國家的重臣是君主存就同他共存,君主亡就同他共亡。當呂後時,呂氏家族掌權,擅自封王,劉家命脈雖然沒有斷絕,但已經像帶子一樣勉強維繫著。這時,絳侯擔任太尉,掌握兵權,不能匡正漢室的傾危。呂後去世後,大臣們一起反叛呂氏家族,太尉掌握兵權,恰好碰到那個成功的機遇,所以說他是功臣,不是國家的重臣。丞相好像對君主有驕矜的神色,而陛下卻謙恭揖讓,臣下和君主都有失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採取這種態度。」後來的朝會,皇上逐漸莊嚴,丞相逐漸敬畏。不久,絳侯責備袁盎說:「我跟你的哥哥友好,如今你這小子卻在朝廷上譭謗我!」袁盎終竟不賠禮道歉。

等到絳侯被免除丞相職務回到封國,國中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絳侯被徵召囚禁在牢獄中,宗室各位公卿沒有人敢替他說話,只有袁盎聲明絳侯沒有罪。絳侯能夠釋放,袁盎頗為出力。絳侯於是跟袁盎親密交往。

淮南厲王劉長進京朝見,殺了辟陽侯,舉止驕橫得很。袁盎勸諫皇上說:「諸侯太驕橫,必然會發生禍患,應當適當削減封地。」皇上不採納他的意見。淮南王更加驕橫。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謀反的事被發覺,治罪過程中,牽連到淮南王,淮南王受到懲治,皇上便將他放逐到蜀郡去,用囚車傳送。袁盎當時擔任中郎將,就進諫說:「陛下向來讓淮南王驕橫,不逐漸禁止,以致達到這個地步,如今又突然挫折他。淮南王為人剛愎自用,如果碰上霧氣露水遭受風寒而死在道路上,陛下終究會被認為是天下之大卻容不得他,而有殺弟之名聲,怎麼辦?」皇上不聽,終於照辦了。淮南王到達雍地以後,病死了。一聽到消息,皇上不吃不喝,哭得很傷心。袁盎一進門,叩頭請罪。皇上說:「因為不採納您的意見,以致這樣。」袁盎說:「皇上自己寬心,這是過去的事了,難道能夠追悔嗎?況且陛下有高出世人的行為三種,這件事不足以敗壞您的名聲。」皇上說:「我高出世人的行為是哪三種呢?」袁盎說:「陛下住在代國的時候,太后曾經生病,三年的時間,陛下不曾合眼,不脫衣而睡,湯藥不是陛下親口嘗過就不進奉給太后。曾參作為平民尚且難以做到這樣,如今陛下親自以君王的身份實踐了它,超過曾參的孝順很遠了。呂氏家族當權時,大臣專政,然而陛下從代國乘坐六輛慢車,奔赴禍福未知的京城,即使是孟賁、夏育的英勇,也比不上陛下。陛下到達代王的官邸,面向西方兩次辭讓天子位,面向南方三次辭讓天子之位。許由只是讓了一次,而陛下五次將天下辭讓,超過許由四次了。況且陛下放逐淮南王,是想要讓他的心志經受勞苦,使他改正錯誤。但因為有關人員監護不夠謹慎,以致病死。」這時候,皇上才寬心說:「將怎麼辦?」袁盎說:「淮南王有三個兒子,只有隨陛下安排罷了。」因此文帝把淮南王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袁盎從此在朝廷名聲大振。

袁盎時常稱引大義,慷慨激昂。宦官趙同因為多次受到文帝的寵幸,經常傷害袁盎,袁盎為此感到憂慮。袁盎的侄兒袁種擔任常侍騎,手持符節護衛在皇帝的車駕左右,袁種勸袁盎說:「您跟他鬥,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的譭謗不起作用。」

漢文帝外出,趙同陪乘,袁盎俯伏在車前說:「我聽說跟天子同坐六尺高大車的,都是天下的英豪。如今漢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麼竟然跟受過刀、鋸刑罰的人同坐一輛車!」這時皇上笑了,讓趙同下車。趙同流著淚下車。

漢文帝從霸陵上山,想要從西邊縱馬奔馳下山。袁盎騎著馬,靠在車邊挽住了馬韁繩。皇上說:「將軍害怕嗎?」袁盎說:「我聽說家有千金的人,坐的時候,不靠近屋簷邊,家有百金的人,不倚靠在樓台邊的欄幹上。聖明的君主,不在面臨危險的時候而心存僥倖。如今陛下讓六匹飛馬,馳騁下高山,如果馬受驚,車毀壞,陛下縱然自以為輕,但對高祖和太后怎麼辦?」皇上終於停止。

皇上巡視上林苑的時候,皇后和慎夫人隨從。她們在宮中,常常同一條蓆子坐著。等到就座的時候,郎署長佈置座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座席往後拉。慎夫人發怒,不肯坐。皇上也發怒,起身,走進宮中。袁盎趁機上前勸說道:「我聽說尊卑有次序,那麼上下就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經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侍妾,侍妾和主上難道可以同席而坐嗎?恰好因為這樣,就失去尊卑的次序了。而且陛下寵愛她,就重賞她吧。陛下用來寵愛慎夫人的辦法,恰好成為禍害她的原因。陛下難道沒見過『人豬』嗎?」這時候皇上才高興,召見慎夫人,把袁盎的話告訴她。慎夫人賜給袁盎黃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為多次直言勸諫,不能久留朝廷,被調任隴西都尉。袁盎仁慈、愛護士兵,士兵們都爭相為他效命。袁盎升任齊國丞相,又改任吳國丞相。辭行的時候,袁種對袁盎說:「吳王驕橫的日子長了,國內有許多奸邪的人。如今假如想要揭發懲治,他們不是上書控告您,就會用利劍來刺殺您了。南方土地低窪潮濕,您如果能夠每天喝酒,沒什麼事,時常勸說吳王不要反叛罷了。這樣,就可能僥倖擺脫禍難。」袁盎採用了袁種的計謀,吳王優待袁盎。

袁盎請假回家的時候,在路上遇到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見丞相,丞相在車上向袁盎表示謝意。袁盎回到家裡,面對下屬感到羞愧。於是前往丞相府送上名帖,請求會見丞相。丞相很久才接見他。袁盎便跪著說:「希望能單獨接見。」丞相說:「如果您所說的是公事,就到官署和長史屬官商議,我將把您的意見上奏;如果是私事嘛,我不接受私下密談。」袁盎就跪著勸說道:「您擔任丞相,自己覺得跟陳平、絳侯相比怎麼樣?」丞相說:「我不如他們。」袁盎說:「好,連您自己都說不如他們。陳平、絳侯輔佐高帝平定天下,當了將相,又討伐呂氏家族,保全劉氏天下;您只是個腳踏強弓的武士,升任隊長,積累功勞做到淮陽郡守,並沒有出奇計、攻城野戰的功勞。況且陛下從代國進京,每次朝會,郎官呈上奏章,他未曾不停下車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意見不可採用就擱下來,意見可以接受就採用,未曾不稱讚。為什麼呢?就是想用這種辦法招徠天下賢能的士大夫。皇上每天聽到所不曾聽到的,明白所不曾知道的,一天比一天聖賢明智。您如今自己封閉鉗制天下人的言路,就一天比一天愚昧。以聖明的君主來督責愚昧的丞相,您遭受禍患的日子不遠了啊!」丞相就拜了兩拜說:「我申屠嘉是個落後魯莽的人,就是不明智,幸虧將軍教誨。」申屠嘉領袁盎入內室同坐,當作貴客。

袁盎向來不喜歡晁錯。晁錯在座的地方,袁盎就離開;袁盎在座,晁錯也離開:兩人未曾一起交談過。等到漢文帝逝世,漢景帝就位,晁錯擔任御史大夫,便派官吏偵查袁盎收受吳王財物的事,量罪定刑。皇上詔令赦免袁盎的刑罰,把他貶為平民。

吳、楚兩國反叛的時候,一聽到消息,晁錯對丞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很多金錢,專門替他掩飾,說他不會反叛。如今果然反叛了,想要請求懲治袁盎,他應該知道反叛的陰謀。」丞史說:「事情沒有暴露,懲治他,就會中斷反叛的陰謀。如今叛軍西進,懲治袁盎有什麼益處!況且袁盎該不會有陰謀。」晁錯猶豫不決。有人把這事告訴了袁盎,袁盎恐懼,連夜見竇嬰,向他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夠到皇上面前親口對質。竇嬰進宮報告皇上,皇上就召令袁盎進宮會見。晁錯在皇帝面前,等到袁盎請求皇上讓旁人迴避,晁錯離開了,當然怨恨得很。袁盎原原本本地敘述吳王反叛的情況,是因為晁錯的緣故,只有立即斬殺晁錯來向吳王謝罪,吳軍才肯撤兵。這些話都記載在《吳王濞列傳》中。皇上派袁盎擔任太常,竇嬰擔任大將軍。袁、竇兩人向來友好。等到吳王謀反,諸陵地方的長輩和長安城中賢能的大夫,都爭相親附他倆,隨從的車子每天有幾百輛。

等到晁錯被誅殺以後,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吳國。吳王想讓他擔任將領,袁盎不肯。吳王想殺死他,派了一個都尉,帶領五百人把袁盎圍困在軍中。袁盎在他擔任吳國丞相時,有個從史曾經偷偷地跟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知道了這件事,沒有洩漏,對待他仍然和以前一樣。有人告訴從史,說:「丞相知道你跟他的婢女私通。」從史就逃回去了。袁盎駕車親自追趕他,就把婢女賜給了他,仍舊讓他當從史。等到袁盎出使吳國被困守,從史剛好擔任困守袁盎的校尉司馬,就將他自己的全部行裝換買了二石濃酒,遇上天氣寒冷,士兵們都又餓又渴,喝醉了酒,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馬趁夜晚拉袁盎起身,說:「您可以離開了,吳王預期明天殺您。」袁盎不相信,說:「你是幹什麼的?」司馬說:「我是以前當從史和您的婢女私通的人。」袁盎才驚愕地辭謝說:「您幸運有父母,我不值得連累您。」司馬說:「您只管離開,我也即將逃亡,藏匿我的父母,您擔憂什麼!」於是用刀割開軍營的帳幕,引導袁盎從醉臥的士兵們所把守的路上徑直走出。司馬跟袁盎分別背道而馳。袁盎解下節旄,藏在懷裡,拄著杖步行七八里,天亮時,發現了梁國的騎兵,就騎馬飛奔逃離,終於回到朝廷匯報。

吳、楚叛軍被打敗以後,皇上改封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做楚王,袁盎擔任楚國丞相。袁盎曾經上書進言,沒被採用。袁盎因病免職在家,跟鄉里人廝混,互相來往,鬥雞賽狗。洛陽人劇孟曾經拜訪袁盎,袁盎友好地對待他。安陵有個富人對袁盎說:「我聽說劇孟是個賭徒,將軍為什麼要跟他交往?」袁盎說:「劇孟雖然是個賭徒,然而他母親去世時,客人送葬的車子就有千多輛,這也是他有超過眾人的地方。況且急難的事人人都有的。一旦有急難的人來敲門求助,不以有父母在為借口而推脫,不用有事或離家外出而拒絕,天下人所仰望的,只有季心、劇孟罷了。如今您時常讓幾名騎士隨從著,一旦有急難,難道足以倚靠嗎?」袁盎謾罵富人,不跟他交往。王公貴人們聽說這件事,都稱讚袁盎。

袁盎雖然在家閒居,但景帝時常派人向他詢問計策。梁王想爭取成為皇位的繼承人,袁盎進言勸說,以後這種議論就中止了。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經派人刺殺袁盎。刺客到達關中,瞭解袁盎的為人,諸位名人都讚不絕口地誇他。刺客就會見袁盎說:「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錢來刺殺您,您是個寬厚的長輩,我不忍心刺殺您。但以後行刺您的還會有十多批,要防備他們!」袁盎內心不快樂,家裡又多怪事,就到蒬先生那裡去卜問。回來的時候,隨後而來的梁國刺客,在安陵城門外,攔截、刺殺了袁盎。

晁錯是穎川人,在軹縣張恢先生那裡學過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學說,跟洛陽的宋孟和劉禮同一個老師。他憑著文學才能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正直嚴厲。漢文帝時,全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唯獨聽說濟南的伏生,是以前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九十多歲了,年老不能應徵,文帝就下令太常派人到他那裡學習。太常派遣晁錯到伏生處學習《尚書》。回來後,趁著上書陳說應當做的事情,根據《尚書》進行論述。文帝詔令他先後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晁錯憑著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寵幸。太子家裡人稱他為「智囊」。

漢文帝時,晁錯多次上書,陳述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應當修改的法令。幾十次上書,文帝不聽取,但驚奇他的才能,提升他作中大夫。當這個時候,太子稱讚晁錯的計策,袁盎和各大功臣都不喜歡晁錯。

景帝就位後,用晁錯作內史。晁錯曾經多次請求密談政事,景帝總是聽從,恩寵超過九卿,法令多為他所修改。丞相申屠嘉雖然內心不服氣,但又無力傷害他。內史府建在太上廟外的空地裡,門朝東開,進出很不方便。晁錯就朝南開了兩扇門出入,鑿開了太上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丞相申屠嘉聽說後,大為惱怒,想借這個過失寫奏書請求誅殺晁錯。晁錯聽到這個消息,當夜請求單獨進見皇上,原原本本地向皇上陳述了這件事。丞相上朝奏事,趁機說了晁錯擅自鑿穿太上廟的圍牆作門,請求皇上把他交給廷尉處死。皇上說:「這不是廟牆,而是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不至於觸犯法令。」丞相謝罪。退朝後,申屠嘉生氣地對長史說道:「我應當先斬了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反被這小子賣弄了,實在是失誤。」丞相終於生病死了。晁錯因此更加顯貴。提升為御史大夫,陳述諸侯的罪過,請求削減他們的土地,沒收他們的旁郡。奏章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室集會商議,沒有誰敢非難,只有竇嬰跟他爭辯,從此和晁錯有了嫌隙。

晁錯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嘩然疾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這消息,從穎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就位,你執政掌權,侵犯削弱諸侯,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都議論埋怨你,為什麼呢?」晁錯說:「本來嘛。不這樣,天子不受尊崇,國家也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劉家天下安寧了,而晁家可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就服毒藥自殺,說:「我不忍心看到災禍連累到我身上。」死後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反叛,用誅殺晁錯為名義。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就讓他穿著上朝的禮服,在東市斬首了。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鄧公擔任校尉,攻打吳、楚兩軍時擔任將領。回到京城,上書陳述軍事情況,進見皇上。皇上問:「你從軍中來,有沒有聽說晁錯死後,吳、楚退兵了?」鄧公說:「吳王謀反幾十年了,因為削減封地而發怒,以誅殺晁錯為名,但他的本意並不在於晁錯。而且我恐怕天下的士人都將閉口,不敢再進言了。」皇上說:「為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憂慮諸侯強大了不能控制他們,所以請求削減諸侯的封地來尊崇朝廷,這是萬代的利益。計劃剛施行,竟然遭到殺戮,對內杜塞了忠臣的言路,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這時景帝沉默了好久,說:「您說得好,我也悔恨這件事。」就任命鄧公擔任城陽中尉。

鄧公是成固人,有很多奇妙的計謀。建元年間,皇上招攬賢良的人才,公卿們推薦鄧公。當時鄧公被免了職,就從平民起用他做了九卿。過了一年,鄧公又托病免官回家。他的兒子鄧章因為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在王公大臣中間很有名望。

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但也善於牽強附會,以仁愛之心為本,稱引大義,激昂慷慨。遇到漢文帝剛登位,才智恰好碰上了合適的時代。時局變化不定,等到吳、楚反叛時,提一次誅殺晁錯的建議,建議雖然施行了,然而還是不能再在朝廷順利成事。喜好名聲,誇耀賢能,終於因為追求名聲而敗亡。晁錯當太子家令的時候,多次進言國事而不被採用,後來專權,法令變更很多。七國作難,晁錯不急於匡正挽救危機,卻想報私仇,反而因此喪命。常言說:「改變古制,擾亂常規,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難道是說的晁錯等人嗎?

(以上李潤英譯)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