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本朝拒收銀兩,有誠意請背來50斤銅錢——貨幣

體驗過平民百姓的黑戶盲流生活以後,作為調劑,今天您穿越成貴族子弟,來給大唐首都的娛樂休閒文化產業做點兒貢獻吧。

公子您在平康坊深入基層調研、瞭解民間疾苦時,邂逅了一位身世悲慘的勞動階層婦女。該婦女是一位文藝工作者,在美聲唱法和舞蹈專業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另外對於裁剪、化妝、髮型設計、文學、詩歌、心理咨詢、異性按摩等技能也頗有心得,真是一位心靈手巧、多才多藝的紅顏知己。

最難得的是,雖然她從小不幸,淪陷在風化區,但其品德高尚,生活作風嚴謹正派,至今還沒被掃黃打非辦列入監控名單。當然,對於這樣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白蓮花,貪財的假母鴇兒[56]和滿腦子不純潔慾望的背景炮灰人物,是不會放過的。

這不,假母今晚就在家裡搞違法亂紀活動,請來了您和一堆炮灰,為白蓮花的同流合污之夜公開叫價。您耳聽著這個公子出1000貫錢,那個郎君出五十匹絹,眼看白蓮花坐在旁邊楚楚動人地低頭不語,熱血一時上湧,為使紅顏知己不凋落風塵,老子豁出去了!伸手一拍几案,大喊:「某以紋銀1000兩為小娘子贖身從良!」

假母和白蓮花果然都驚了,雙雙轉頭看向您。假母大概是上了年紀,耳音不好,又問一次:「郎君出多少?」

 「紋銀1000兩!」哈哈,嚇著了吧?嚇著了吧?看別人也是一臉的目瞪口呆。至於這1000兩(相當於現在的40多公斤)白銀從哪裡背過來?討厭,這種時候不要問哥無關問題!

假母看看白蓮花,白蓮花看看假母,小嘴一撇,從衣袖裡抽帕子開始擦眼淚。假母站起來向您肅拜一下,滿臉鐵青地下逐客令:「國法森嚴,蓬門蓽戶,消受不得貴人深恩,郎君請吧,恕不遠送。」

被拎著脖子踢出門外的您,想必是一頭霧水,滿臉黑線,覺得這老鴇也太不識抬舉了!1000兩銀子嫌少嗎?嫌少,哥可以再加呀!怎麼直接就轟出門了?難不成哥這銀子是偷來搶來的?

恭喜您,說對啦!您要是在唐代,當街掏出銀子這玩意兒來買東西,那還真是非盜即搶,要麼就是失心瘋病人。

為什麼呢?難道唐朝沒有白銀這種東西?

白銀嘛,當然是有的,但是在宋朝以前,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不把白銀作為流通性貨幣使用。

好比說,我們現代也有白銀製品,很多人還會隨身佩戴點兒銀首飾,但如果您在街上買個煎餅,摘下手上的銀鐲子當錢使,賣煎餅的大叔收不收?您去蘋果店買iPhone,拋出個銀錠付賬,店員要不要?人家當然不要,蘋果店是因為沒有檢驗銀子成色和真偽的手段,煎餅大叔除了這個原因,可能還因為找不到那麼多錢回您。總之,缺乏「以白銀做流通貨幣」的社會大環境的話,就算大家都知道銀子是好東西,值錢,但在一般性買賣交易中,也不會收取的。

您這就說了,老鴇不收銀子,她可以直說呀,哥換個別的東西出價,她也不用直接就把哥踢出門吧!

唉,客人呀,您知道在唐朝要是能拿出1000兩銀子,這麼多白銀會是啥來路啊?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疆域很遼闊,但是金銀礦的探測和開採技術都不高明,於是全國每年的白銀產量,您猜是多少?大約只有1.5萬兩。

這1.5萬兩新煉銀,再加上各地地方官搜刮民間存銀進獻給皇帝的,以及有時候各州郡也把上交的賦稅折成銀子運送進京,這些白銀通常會鑄成長方形的銀鋌,長一尺,寬兩寸,50兩一鋌的比較多。鋌面上要刻上或者寫上銀的重量、成色、來歷,進貢人的姓名、官職、年份,等等。

皇帝收到這些銀鋌,會拿一些鑄造各種器具。唐朝人迷信生活中使用金銀器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壽,所以這種需求很大。鑄成的金銀器,皇室自己留一部分使用,也有很多會賞賜給臣下。

當然,皇帝有時候也會把一些收到的銀鋌原封不動地賞給臣下。另外,有些地方官,特別是產銀地區的地方官,也會用白銀向朝中大臣進行饋贈或者行賄。

還有一個可能得到大量白銀的渠道,比如您家是從事跨國貿易的大富商,跟西域的胡商或者南洋蠻夷們有生意往來,剛剛做完一筆大額交易,對方用金銀支付了貨款。

明白了這三種主要收銀渠道,我們來看您剛才那一擲千銀的壯舉,會讓白蓮花母女想到些什麼情景。

首先,您說的是1000兩銀子,那就不會是銀瓶、銀碗各種銀製器具,而應該是標明了重量的銀鋌、銀錠之類。這些東西的來源如下:

第一種,天子賞賜我家的。很好,皇室賜物,時間、產地、來源、進獻人都還刻在上面呢,一查就能查到來龍去脈的玩意兒,您老大居然用來嫖妓,真給皇帝老兒和府上長臉啊?

第二種,地方官「送」給您家裡的。您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您家裡受賄賣官是吧?

第三種,跟外商貿易收來的貨款。大哥,既然是商人出身,有點兒經濟頭腦行不行啊?銀子這玩意兒中原老百姓不愛要的,跟胡商們做買賣才是最有用的,明珠暗投,費力不討好,這是何苦喲。

第四種,半路劫了繳稅上貢的車隊,或者胡商們的商隊,或者半夜穿牆進官府倉庫,偷了朝廷的存銀,這是急著銷贓來了,所以出手才這麼不合理的大方。

現在明白了吧?知道人家為什麼直接把您轟出門了吧?

拍肩,您也不用沮喪,天涯何處無芳草嘛,穿越者的宇宙位面裡更是處處白蓮花盛開,只要您下回買初夜贖身的時候,先惡補點兒貨幣知識就行啦。

比如說,您就是喜歡貴金屬那種沉甸甸的手感,覺得劈頭砸一大堆金子銀子過去才過癮,夠氣派,那好,下回去平康坊慰問文藝工作者的時候,記得別帶銀子,帶點兒金鋌、金餅子,或者更自然的方式是隨身帶些小型金銀器,球形的香囊啦,為某位紅顏知己特意打造的金簪銀梳啦。

對,您沒聽錯,在唐朝直接用銀子付錢不行,但大額數量的支付,直接用金子倒是挺常見。

吐血吧?坑爹吧?您問為什麼?這……需要理由嗎?從秦漢時代起,黃金就是貴重價值的代表,西漢的各位皇帝尤其特別喜歡賜金給臣下。大家都知道黃金直到現代也是最流行的保值品,那麼經過五胡變亂幾百年大分裂大動盪,直到隋唐,一方面人們普遍對黃金迷戀崇拜,樂意接受;另一方面社會上的黃金保有量也比較多,比較常見,於是大家都接受金子作為大額支付手段,有什麼不好理解的嗎?

好吧,您問為白蓮花贖身需要多少黃金?這可就難說了,藝術是無價的。我可以給您提供個參考價值:在唐中後期,據一位小有名氣的平康坊娘子自述,拿出一兩百金就能救她脫離火坑。當然如果您傾心的白蓮花炙手可熱,追求者眾多,她的假母拿個小錘站在檯子上拍賣競價,那就是無底洞了。

100兩黃金是個什麼概念呢?

唐代的金銀1兩,約等於現在的42克。100兩黃金,約4200克,古代冶煉工藝不強,成色可能不高,算含金量90%,現在的黃金價格是每克315元左右,那麼您揣著100兩唐代黃金穿越回來,能在現代賣約120萬元。

如果您穿不回來了,要把這100兩金子在唐朝就地花掉,那能買些什麼呢?

首先提醒您,上面說的金子能直接花出去,一直強調是「大額支付手段」,也就是您可以拿黃金請明星陪酒陪唱啦,給官員送禮行賄啦,給皇帝進貢或者跟外商進行國際貿易什麼的。您要是拿著一鋌金子(通常是10兩),走進西市酒店去買酒喝,店主八成會往門口一指:郎君出門左拐,街角有家金銀器鋪子,麻煩貴人去換成銅錢再來光顧小店。

成,您去換錢,當然您肯定會問,哥這100兩金子能換多少錢啊?剛穿過來人生地不熟的,別讓奸商占哥的便宜呀。

唉,您這就難為我了。唐朝物價一直在波動,金價變化挺大的,據說最低的時候1兩金子曾經只能換3500文銅錢,最高的時候1兩金能換8000錢……這樣吧,綜合我手頭的資料,似乎取1兩金子換6000錢比較常見合理,那麼您這黃金百兩,能換錢60萬,也就是600貫。

您在那家金銀店裡換了一個10兩的金錠子,拿到60貫錢……什麼?您說一趟趟跑金店怪麻煩的,不如一次性全換成銅錢算了。老大您知道600貫銅錢有多重不?現代的2500多公斤!您是打算開著三一重工的吊車穿過去嗎?就60貫錢,也有現代的500多斤(市斤)了,您出門就得買幾個壯勞力男奴,再買輛大車裝銅錢用。我勸您在金店裡把10兩的錠子剪開,換1兩,拿6貫錢背走算了。

您吭哧吭哧背著50多斤銅錢,回到剛才那個酒店裡,抹一把頭上的大汗,把背囊往酒案上一(這實木的傢俱就是結實啊,案子吱吱扭扭晃了半天,愣沒倒塌),大喊:「渴死了!博士給上1鬥酒!」

1鬥酒?為啥?難道是因為「李白鬥酒詩百篇」嗎?好吧,酒店店主大概也見識過不少穿越者了,淡定地過來一攤手,請先賜酒錢。小店的普通酒1斗150文錢,好酒1斗300文錢,專供達官貴人的珍藏限量版御酒1斗要10貫,數量不多,欲購速搶。

您嘬嘬牙花子,數出300文銅錢丟他手裡,店主一轉身—光當!

一個龐然大物般的酒罈子就這麼摜在您面前的食案上了(實木傢俱質量不錯,真的……),裡面是您要的1斗好酒。1斗是多少呢?嗯,您知道您穿越前經常喝的德式扎啤,一杯是差不多600毫升。唐制的1鬥酒,恰恰差不多相當於十杯扎啤。您老慢慢享受。

啥腰纏10萬貫,騎大力神運輸機下揚州,啥李大桶鬥酒詩百篇……知道文人們有多坑爹了吧。好啦好啦,別哭啦!

 一邊抹眼淚,您一邊慢慢喝這十杯好酒。沒啥可干的,手上還有幾枚剛從背包裡抓出來的銅錢,就仔細看看這種在唐代最最通行無阻、喜聞樂見、老幼皆宜的流行貨幣吧。

穿越以來,您看啥都陌生得很,處處碰壁,現在看著這些銅錢,終於感到了一絲熟悉和親切。這些就跟您穿越前在電視劇裡,或者在啥啥文化街、假古董攤上見過的那些銅錢差不多,外圓內方,直徑八分,成分有銅、錫、鉛,銅多一點兒顏色就偏紅,錫多點兒就偏白,重量就是重「一錢」(後世通用的一錢這個計重單位,就是以唐朝的銅幣為基準的),錢中央的四方孔洞周圍,還鑄著四個純正的歐體字,您上下左右地一轉腦袋,讀出來:「開元通寶。」

「原來是唐玄宗開元年間鑄的錢啊。」您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十分佩服自己知識淵博,卻見酒店店主投給您一個有氣無力、見怪不怪的淡定眼神,忙人家自己的事去了。

怎麼了?哥又說錯了?難道唐玄宗李隆基不是有一個叫開元的年號嗎?難道這些開元通寶不是開元年間製造的嗎?

還真不是。

只要您穿越降落的時間,是唐朝開國第四年以後,那就能看見滿大街的開元通寶了。當時的年號是唐高祖李淵的「武德」,他老人家給自己鑄的錢取名開元通寶,是「開闢新紀元、走進新時代」的意思。所以,唐代既沒有武德通寶,也沒有貞觀通寶,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武則天,還是後期德宗、憲宗、宣宗當政的時候,市面上流行的一直都是開元通寶。嗯,偶爾您也能見到一些乾元重寶、大歷元寶,這些倒是年號錢,但是發行量很少,不佔重要地位。

把幾枚開元通寶放手裡翻來覆去,您又發現了個稀罕事:有一兩枚錢幣背後,刻著半月形印記,還有刻星星的,也有光板啥都不刻的,這有什麼講究呢?

這個是唐代百姓們津津樂道的很多皇室八卦秘聞的出發點。

比如說,武德四年(621)開始鑄造開元通寶的時候,工匠們先用蠟造了幾枚樣錢,送給當政者過目。那時候朝廷裡最大的官是身為尚書令的秦王李世民,蠟樣到他手裡,他那後來被封謚「文德皇后」的妻子長孫氏也在身邊,小兩口一起欣賞,長孫氏拿起一枚蠟錢來細看,結果不小心用自己的長指甲在錢背上掐了一個半月形痕跡出來。

李世民大手一揮,我家娘子做什麼都是對的!蠟樣就這麼還回去了,工匠更不敢亂改,在蠟錢外面做了泥坯子,往裡澆銅汁,鑄出來的這部分銅錢就跟蠟錢一樣也帶了半月形印痕。

這個故事是初唐的版本,到了盛唐,故事男主角換成玄宗李隆基,女主角換成楊貴妃,情節差不多。還有一個情節類同,但主角是鬼的版本,說那長指甲屬於李淵的老婆—李世民的媽—「太穆皇后」竇氏,因為這位老太太在唐朝建立的時候已經死了好多年,所以……

拍肩,趕緊喝幾口酒暖胃驅邪吧,其實我講鬼故事也是為了幫您消化這十杯好酒啊。咳,根據現代學者們的正經研究,這些錢幣上的星星紋、新月紋,可能跟西域胡人們信奉的宗教有關。大量帶月紋的開元通寶,在安史之亂後開始流行,而當時造反的安祿山有自己的鑄錢爐,他的造反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宗教手段。總之這些都是沒啥關係的閒話,扯來給您下酒好了。

說點兒正經的,您現在懷裡揣著99兩黃金,背上背著5貫又700文錢,想在唐朝敗家一番,那麼這些貨幣都能買到啥呢?

第一,我勸您先買上兩個強壯能幹的奴僕,幫著背貨幣扛東西。您說您做不出買賣人口的事?這沒辦法,入鄉隨俗嘛,您在唐朝要找個臨時雇工扛活,可比買奴婢困難得多。如果您實在繞不過自己的正義道德感那一關,您可以先買了他們,幹完活再立字據把這些奴僕「放良」,讓他們恢復自由民身份,也算做了件好事對不?

至於奴婢的價格,也是根據不同時間、地區、條件相差很大。一個絕色婢女可能叫價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錢,也有體弱蠢笨的奴婢給兩三貫錢就賣。您要買的這種健壯男奴……大概是每個5萬文錢吧,50貫。您花17兩金子,應該能買到兩個健奴。

第二,解決交通工具問題。您如果想自購動力強勁的名車(一頭壯牛+一輛雙輪車),得花30兩金子(200貫錢)。捨不得了?那您打的僱車吧,價格大概是每載重1斤行走一里路,花1文錢,而且的哥不打表,需要上車前先談好價錢。

第三,跟穿越前一樣,您要在帝都買房子呢,就十分苦逼。長安居,大不易,地段不錯的房子至少也得賣500貫錢,您那百兩金子將將夠,再追求豪華裝修就力不從心了,茅草棚黃土地先住幾年再說吧。(您說您大老遠的穿到唐朝去幹啥喲?)

不過有個好消息,就是帝都的房價和房租連官府都看不過眼了,剛剛出台了廉租房政策,硬性規定繁華商業區附近的住宅,每間的月租金不得超過500文錢。如果您租一間,給兩個奴僕租一間,主僕三人在長安住一個月,也就1貫錢(人民幣2000元)的事。

第四,民以食為天,下面要解決您主僕三人的肚子需求。

最簡單也最腐敗的—下館子去!全長安城最高級的北裡名花宴,開宴300文錢,吃喝到天黑,掌燈翻一倍。如果您看上了哪位小娘子,第一次留宿,就得再翻倍,一夜掏1貫又200文錢,比一個月房租都貴。

您說這太奢侈了,要自己生火做飯吃?也成,先去買糧食。唐朝的糧食價格也是變動特別劇烈,太平盛世的時候3文錢就能買1斗米,遇個水旱兵災的,黃金1兩只能買杯水喝。一般來說,安史之亂前的糧價是平均15文錢1斗米,安史之亂後漲了十倍,150文錢1斗米。

您那百兩黃金=600貫錢,在安史之亂前,能買到4萬斗大米,帶著穿越回現代,大致相當於170噸大米(唐斗米=今8.5斤);在安史之亂後能買到4000斗大米,現代的17噸。

唐朝的壯丁標準口糧是「日2升」,月6鬥,您主僕三壯男,先買一個月口糧18斗吧,花270文錢或者2700文錢。(您別問我當時人肚子有多大,怎麼可能一天吃掉現在的1斤7兩糧食,資料上就是這麼寫的。那1斤7兩,有可能是沒脫殼的谷子,也有可能包括了豬飼料等副食品的費用。)

當然北方人吃麥子磨的面和粟(小米),比吃大米普遍。唐朝官方的定價是3斗大米=5斗粟,盛唐的時候西域1斗小麥約35文錢,有購買需要請自己換算。

1斤鹽40文錢,1升醋5文錢。

1文錢能買三個雞蛋,30文錢能買一隻雞,500文錢能買一口豬,不想吃雞肉、豬肉,想吃牛肉?忍著吧,殺牛犯法,要打屁股的!有錢,您也買不著牛肉。

一口能煮3斗米的大鍋700文錢,一個碗30文錢,一把鋼菜刀80文錢。當時的工業產品真貴啊。

有了鍋碗瓢盆米面肉鹽,還得有燃料才能做飯。十幾文錢能買一束柴火,兩三文錢能買1斤炭。

您說夏天怪熱的,家裡想常備點兒飲料?唐玄宗之前,市面上都不好買到茶葉,家裡除了酒以外,還可以準備點兒酸奶,外買5文錢1升。

有飲料了還想吃零食?您是不是打算連可樂也一起扛過去幾箱啊。算了算了,葡萄乾15文錢1升,大棗5文錢1升,梅子8文錢1升,杏仁20文錢1升,是西域杏仁,不是美利堅大杏仁。

第五,吃食有了,好歹買兩身乾淨體面的衣服吧!

您要買現成的衣服,那比較貴,一件不錯的布衫得1000文錢,一件半臂(坎肩)也得400文錢。綾羅制的帕頭(裹頭巾)100文錢一條,精製鞋子100文錢一雙……這種上好的行頭,您給自己置辦一身,出門時穿一穿就算了。唐朝人還是更習慣自己買布做衣服。

質量較好的絹大概500文錢一匹,給僕人們穿的粗布100文錢就能買一匹。一匹是一尺八寬,四十尺長,做兩套衣服應該沒問題。

不過,您家裡沒女人,讓男奴縫衣服,估計那兩個人會壓力很大,那就拿著絹布上外面找裁縫去做好了,一件男式袍衫差不多500文錢能搞定。

第六,出門的代步工具。前面買的或雇的牛車,那是運貨用的,您要去平康坊泡妞兒或者結交上流社會的朋友,怎麼也得弄匹馬騎騎,男奴倒可以在您的馬前馬後步行。

初唐給馬的官方定價是一匹25貫,即2.5萬文錢。當然您要拿著不到5兩黃金去買「昭陵六駿」那樣的寶馬,肯定會被人家踹出來。真正的好馬叫價千金也不奇怪,您那100兩黃金還是不要去湊熱鬧了。

一副馬鞍80文錢,一套嚼子和韁繩500文錢,一根馬鞭50文錢。

馬要吃草,還要吃料(糧食),每月要供這匹馬3石粟、六十圍草,還得再弄點兒鹽,買糧買草約1300文錢。(別再抱怨油價了,真的……)

騎馬的時候,腰裡挎一把唐刀才好看,上好的鑌鐵橫刀一口2000文錢,掏錢吧。

第七,趕緊惡補功課。多看看唐代的書,練練毛筆字(否則寫張條子都沒法拿出去給人家看),熟悉熟悉當時人常用典故什麼的,才能附庸風雅地冒充文化人去逛北裡妓館。

學費是很貴的,像佛經這樣的書,一部開價1貫錢算少的。一百張白紙要60文錢,更好的紙3文錢一張。毛筆20文錢一管,墨15文1兩。

第八,正式開始泡妞!去拜訪白蓮花,別忘了帶些小禮物過去,一雙釧子40文錢,一帖輕粉18文錢,一面銅鏡2000文錢,一分麝香110文錢,一分沉香60文錢……

您在酒店裡喝夠了那十大杯扎酒,出門買了奴婢,雇了車,正在街市裡東挑西揀地買別的貨物,突然聽到兵丁的喝道聲,一個家奴趕緊扯著您避到一邊。

只見一行兩列人馬浩浩蕩蕩地行進過來,前面人騎著馬,舉著不知啥牌子的旗子,後面有十幾個挑夫,挑了滿滿七八擔各色綾羅綢緞,排成一隊往前走,還有人在旁邊敲鑼打鼓,真是熱鬧。

圍觀群眾就有人議論了,說這又是天子給魏秘監的賞賜吧?魏公膽大敢諫,前幾天聖人剛賜了五百匹絹,上個月還有一次賞了一千匹絹,去年還有一回記得是賞了八百匹絹……

「這魏秘監家裡是開布店的嗎?賞這麼多絹布有什麼用?」您聽得頭暈,忍不住嘀咕一句,身邊剛買來的奴僕連忙制止您:「阿郎勿浪語,魏秘監出身河北名門,怎能誣人是商賈一流?」 

好吧,知道古代歧視商人,我就不多嘴了。不過真的,皇帝賞大臣這麼多絹帛是做啥呢?

剛才我們知道了唐朝不能直接用銀子買東西,大額交易可以用金子,最常用的是銅錢,那麼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算是中等額度交易常用的貨幣,就是這絹帛。

您知道古代開採冶煉銅礦、錫礦和鑄幣的技術都很落後,是吧?每年新鑄的銅錢數量說是不少,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民間商業活動的需求。於是從唐初,官府明文規定民間交易要「錢帛兼用」,甚至還規定交易額超過10貫錢了,就得用絹布來支付。

那麼一匹絹相當於多少錢呢?上面也說過了,正常的價大約在500文錢,半貫錢。不過這玩意兒也是時代不同,變動得厲害,同時也跟絹布的質量有關,綾、羅、綢、緞、縕、綈、綃、繒……各種布料在各種情況下價格都不一致。拿出來買東西的,還是以絹為主。

所以,皇帝賜大臣絹,其實就等於直接給錢。大臣家裡的僕人完全可以拉一車絹上街,邊走邊用絹直接買糧食買器具。您呢,也完全可以帶一堆綢絹去平康坊找紅顏知己白蓮花。(唉,別自己背啊,那倆奴僕買來是幹啥用的?)

到了白蓮花家裡,您就明白了,過來欣賞她文藝表演的王孫公子們,很多都是帶著綾絹來的。白蓮花在堂上歌舞的時候,這些郎君就不斷送上綾絹,說是「上娘子纏頭」用。

很多年以後,白蓮花被一個富商買走了,帶到江州去安置。夫婿常年在外面經商做生意,白蓮花自己守著一艘空船,百無聊賴,夜夜彈著琵琶憶苦思甜。某一天,有個也姓白的江州官員聽到了她的琵琶聲,請過來聊聊天,白蓮花回憶起她韶顏如花的盛年,這樣唱道: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瞭解推薦:

貨幣這一篇比較複雜,所以說明註釋要多一點兒,請想穿越的同學質疑之前先看完下面這些。

一、這一篇裡提到的所有物品價格,金、銀、錢、糧食、絹布、車馬、房屋、奴婢……在資料裡都有大量的不同記載,價格相差懸殊還很大。作者鹿取的價格指數,要麼是專家學者經過研究對比認為可信的,要麼是自己在不同數值裡取了覺得比較合適的中間值,只保證數量級上的準確。換個時間、地點、環境,這些東西的價格就可能變化較大。

二、這一篇的主要參考資料,關於貨幣和金銀的是《中國貨幣史》(彭信威著)和《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以金銀之貨幣機能為中心》(加籐繁著),關於古代和現代度量衡換算的是《三至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郭正忠著),關於各種物價的是《金泥玉屑叢考》(王仲犖遺著,鄭宜秀整理)和《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黃冕堂編著)。

三、關於白銀和黃金什麼時候在中國才成為貨幣,一直是爭論比較激烈的問題(有人認為直到清末民國發行了銀元,白銀才成為法定貨幣,之前在明清都只屬於以物易物)。唐代白銀能不能用來直接買東西,學者們也有不同意見,加籐那本參考書的觀點就與本文觀點不同。這個議題說起來太複雜了,我就不掉書袋了。

四、漢代的大量「賜金」,近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很有可能賜的是黃銅,明確表述為「賜黃金××」的給的才是黃金。而且,有時候「賜金多少」只代表一個價值尺度,也就是宣佈的是賜金、銅,但實際上給到被賜人手裡的,是價值相等的銅錢或實物。這現象在唐朝也存在。

漢代不說明數量級的「賜金500」「賜金800」,一般指「500斤」「800斤」,但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不說明數量級的「賜金500」「賜金800」就變成了「500兩」「800兩」。當然,唐兩比漢兩大得多。

五、唐朝的1貫錢=1000枚銅錢,是官方法定數值,但是實際上,因為錢荒現象太嚴重,民間的「短陌」現象很普遍,也就是1貫錢裡可能只有七八百文錢,但是大家還都承認它有1貫錢的購買力,用來買東西還可以,不過給官府繳稅的時候就非常吃虧,官府一般會要求繳稅人把少的那部分錢添足。所以正文裡所說的1貫錢的重量,實際可能要打個七折八折的。

六、正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唐長安城,所述物價也盡量找長安城或者內地的資料記載。但是這些記載很多來自文人的筆記小說,誇張、獵奇的性質濃重,很多是不太可靠的。比較可靠的是敦煌吐魯番出土的唐代賬目文書,但是那個地方離長安城又太遠了,即使在交通方便的今天,新疆和西安的物價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文中的各種物價,是把兩地資料做了綜合,為了行文順暢,不再一一說明哪個物價是哪裡的。

七、正文裡根據結構需要,出現了用黃金做等價物,計算唐代銅錢和現代人民幣比價的文字[地段不錯的房子至少也得賣500貫錢(人民幣100萬元),主僕三人在長安住一個月,也就1貫錢(人民幣2000元)]。這種計算方法,如果真能帶著黃金穿越來穿越去,倒也可以成立。但如果您穿越不成功,這方法就是不準確的。

因為從古代到現代,別的物品生產技術飛速提高,而黃金的開採則相對進展遲緩,所以在現代,黃金價值遠遠比在古代高。舉個例子,黃金和白銀的比價,現代已經到了1︰40左右,而在漢唐只有1︰5,現代的黃金比漢唐的黃金值錢多了,同學們千萬不要從現代買了黃金帶在身上穿越到古代去賣,要虧死人的。

比較科學的,能正確反映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貨幣折算方法,是用大米作為等價物。就是在唐代用1貫錢買了多少大米,帶這部分大米穿越。咳,是在現代用人民幣購買同等重量的大米,然後計算這些人民幣與唐代1貫錢的比價。

以目前的去殼大米每市斤2元計算,安史之亂前的一枚開元通寶,約能購買大米0.57市斤,1文錢約等於1元人民幣,1貫錢=1000元人民幣。安史之亂後,1文錢約等於人民幣1角,1貫錢=100元人民幣。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