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 黑暗回聲(5)

    她說,我喜歡那些喜馬拉雅山的雲遊修行者的傳說。他們在六千多米的高山之上跋涉,據說一天只吃一餐。隨身只帶著一張氈子、一根手杖,背著虎皮和水壺,赤腳走路。

    天色黑得快,轉眼已經入夜。他們去餐廳吃晚飯。有一桌子日本來的年輕男子和一個漂亮女生,坐在角落裡,一邊吃著簡陋的食物,一邊用日語小聲交談。房間裡的燈光昏暗。一個背著行囊的歐洲男子,特意走過來與她打招呼,熱烈地用英語告訴她,他在大昭寺外的廣場上曾經見過她。她微笑著,冷淡而放鬆地與他應答。他看到她幾乎不和任何陌生人說話。

    深夜她聽到他在床上輾轉反側,發出聲響。她坐起來問他,不舒服嗎?他說,感覺有些發燒,滓身燥熱,頭痛,呼吸困難,無法入睡。她下床,走到他身邊,撫摸他的額頭,果然是滾燙的。她說,可能是累了,所以有些反應。她遞給他藥丸和水,說,吃點藥,會有些用處。在這裡不要硬撐。

    他吞服了藥丸,說,我想去樓下洗一下臉。

    他們下了樓。天井的洗臉台需要壓泵取水,她幫他壓出水來,看他用清涼的井水洗了臉,把頭髮淋濕。走廊裡有睡得惺忪的住客,起身去上公用衛生間。房間的門被風吹得吱呀吱呀響。她說,我們可以在走廊裡坐一會兒。房間裡悶熱乾燥,你會更難受。

    這是出發之前在拉薩停留的最後一個晚上。凌晨一點多。山野間的大風刮得猛烈。深藍色天空,大團雲層被吹掉,顯出千乾淨淨的光澤。一輪黃色的月亮圓而寂靜。夜晚美好得似乎並不真實。月光暗淡的庭院裡,盛開著大簇大簇鮮紅色的大麗花。招貼牆上的留言紙在風中發出嘈雜聲音,依舊是一堆繁雜的邀請、電郵和手機號碼。沒有任何回音。

    他們坐在走廊的木椅子上。她拿出煙給自己點了一根。靠在牆壁上,看著院子裡被風吹動的大麗花。她穿著白襯衣,光腳穿一雙木底人字拖鞋。

    她說,這是你第一次出來旅行嗎?我看到你的旅行包和防風衣都是新的。

    他說,工作的時候,也算到過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做空中飛人是職業需要。有時上午還在西半球,晚上就要奔赴東半球。也有度假。馬爾代夫的碧藍海灘,蘇梅島的高級酒店,或者去巴黎的咖啡館裡閒坐半天……你知道,僅僅如此。我不知道旅行的具體概念。我一直到現在才開始做一些事情:辭掉工作,收拾行囊,拿上一本自助旅行書開始起程。前往一個一無所知的荒涼的高原城市。

    你是不是經常出去旅行?他說。

    一年裡大概只有兩三個月出去。大部分時間我在城市裡居住。長年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會成為依賴性的城市動物,需索城市提供的豐富功能來建構生活,使生活在熟悉的表象之下,按照慣性順水而去。但我習慣與它保持距離。

    離群索居嗎?

    是。幾乎閉門不出。在網上購物、與人交談,下載書、音樂和電影。很少與別人約會見面。夜深人靜時,出去漫步,會嗅到冬日樹葉和河流的氣味。以及人的皮膚和頭髮上,所散發出來的老去和孤獨的氣味……

    在北京,有一段時期,她即使服用藥物,也整夜無法入睡。她一直希望城市裡能夠開張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書店、咖啡店或者桌球店。這樣在凌晨一兩點,也可以走出家門,尋找燈光明亮的地方,買咖啡、看書,或者找到人聊天。天亮時各奔東西。在沒有任何聲音的房間裡,不存在對照的失眠生涯,彷彿置身於墳墓。她在散步時用數碼相機拍下城市黑夜中如叢林般矗立的高樓大廈。

    我沒有朋友,沒有戀人,住在哪裡都是一樣。喜歡有荒蕪感的粗糙的城市。拉薩的荒蕪感來自它獨特的地貌。北京的荒蕪感來自聚集在其中的陌生人。我習慣住在城市裡,享用它,卻不沉浸入它的生活。能夠隱匿在一個隔膜的無人可以對談的城市中,也覺得安然。

    在旅途中你必須習慣身體伴隨物理空間的移動。內心流動紛繁的意識和景象,更感覺到它的內向思省……經常在天還未亮的時刻起床趕路。蒼茫天地之間,星光暗淡,霧氣潮濕,人依舊覺得瑟縮,但必須出發前往下一路。

    那年冬天。凌晨五點抵達雲南大理。走在古老巷道裡,背著行囊,冷風呼嘯,周圍空無一人,只有蒼山山脈高大灰色的輪廓依稀可見。終於找到一家開門的小飯館,門簾上懸掛著紅燈籠。一個中年男子在屋子裡揉麵團,大鍋裡有熱氣騰騰的綠豆稀飯和豆漿。坐下來要了熱的食物。凍得渾身麻木,把手指焐在熱燙之後迅速變涼的大瓷碗上。門外尚未散盡的茫茫晨霧。天色一點一點變亮。慢慢地,就開始有大狗進來。開始有早起上學的幼小孩子在門口奔跑而過。街道開始恢復了聲響、人影和色彩……那樣的時段。獨自坐在小飯館裡,一邊抽煙一邊做筆記,看到這個世間的寂寥。這是內心真實沉著的時刻。不屬於喧囂熱騰的人群和白日。是只能在旅途中發生的事。

    她說,我並不總是在旅行。旅程打破人的生活模式。一個經常在旅行的人,沒有秩序和原則,喜新厭舊,充滿不安全感,隨時變換方向。顯得既執著又有太多無情。我只是覺得從一個城市跳脫出來,也許可以打破慣性。人在習慣中獲得太多禁忌。這是不好的。

    她再次從煙盒裡拔出一根香煙。側過臉,拿出打火機點燃。一頭漆黑長髮遮擋住她的臉龐,火光照亮她低垂的眉睫,細長的單眼皮眼睛。她的臉像一枚潔淨扁平的月亮。她是一個病人與修行者的結合體,關注的兩個極端是內心深處及開放性的萬物世界,完全過濾掉相隔中間的人世繁雜地段。就像神話中西藏人認為自己是森林獼猴與巖羅剎女結合的後代。

    她不屬於任何一個普通的女子之中。他知道他可以隨她一起上路。一個長年流落在高原靜默等死的女子。一個終結舊日生活準備出發的疲憊男人。他們之間的世界被截然封閉,但這是他們彼此之間結成同盟的基礎所在。
《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