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王婆貪賄說風情」文中,西門慶問王婆:「你兒子跟誰出去?」王婆說:「跟一個客人淮上去,至今不歸,又不知死活。」《金瓶梅》對這一情節照錄不誤,但做了些細微改動:

西門慶又道:「你兒子王潮跟誰出去了?」王婆道:「說不的,跟了一個淮上客人,至今不歸,又不知死活。」

這裡有兩處改動,頗可玩味。其一,《金瓶梅》的作者給王婆的兒子取了個名字,叫王潮。《水滸傳》中的王婆之子純屬細枝末節,無名亦不妨。但《金瓶梅》寫至第八十六回,她這個兒子不僅正式出場,拐了人家一百兩銀子,回家發了跡,而且與被吳月娘趕出家門的潘金蓮相遇。兩人一塊斗葉兒、下棋,最終勾搭成奸,「搖得床子一片響聲」。此人在《金瓶梅》中既然正式露面,不給他取個名字似乎實在說不過去。

其二,《金瓶梅》改《水滸傳》「跟一個客人淮上去」為「跟了一個淮上客人」。從表面上看,這裡僅僅顛倒了一下文字順序。但細較之下便可發現,「跟客人淮上去」,只是說明兒子去了淮上,客人的身份並不確切,而《金瓶梅》改為「淮上客人」,則進一步說明此人並非本地人,而是淮商。

在《水滸傳》的相關情節中,作者寫到「淮上」僅此一處,「淮上」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地點,沒有任何特殊的用意;但在《金瓶梅》中,「淮上客人」具有固定的含義,指的實際上就是腰纏萬貫、精明強幹的南方商人。小說中寫到的「淮上客人」,多指通過運河來到清河或臨清的生意人,西門慶不僅直接或間接地與他們做生意,而且在勾欄妓院也時常與這些好色的「淮上客人」遭遇。

另外,《金瓶梅》中寫到「淮上」與「淮安」的地方竟達數十次之多。由此可見,「淮上」在《金瓶梅》中雖不像臨清那樣被直接地加以描述,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重要的符號。淮安和臨清一樣,也是當時全國「八大鈔關」之一。淮安依托漕運和鹽業,在有明一代,經濟和商業十分發達,有所謂「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說。正因為如此,所謂的「淮上客人」,在《金瓶梅》中就成為了富甲天下的商人的代名詞。他們在清河、臨清城內招搖過市,隨處出沒,甚至多少帶有幾分神秘色彩。淮安或「淮上」,是《金瓶梅》中除清河(臨清)外最重要的地理標識,甚至給人留下實摹臨清、虛寫淮安之印象。

更讓人感到奇妙的是,在淮安,居然也有一個清河縣——縣治南據淮河、東北臨黃河。而在淮河與黃河兩水交匯點上,有一個名叫「清口」的地方。[5]「清口」這個地名,也曾在《金瓶梅》中被提及——這也是一些研究者堅持認為《金瓶梅》故事發生地在淮安的緣由。

運河開通之後,漕運日漸發達,北方的棉花運往蘇州、松江、杭州等地,而南方的糧食、絲綢、布匹也由運河到達北方。由北京往杭州的漫長漕運航道上,臨清的地位非常突出,而居於臨清與蘇杭之間的淮安,自然就成為了一個繁華的重鎮。

《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