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王鎮長

「娘賣乖!搞得我姓王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本鄉本土的,今後在芙蓉鎮還有什麼威信、臉面?」

  王秋赦習慣於鎮上的人稱呼他為「王鎮長」,卻不知居民們私下裡喊他「王秋蛇」。眾人嘴難封,耳不聽為乾淨。儘管李國香書記事先跟他掛了電話打了招呼,他接到縣委關於給秦書田、胡玉音落實政策的兩個材料後,還是心急火燎,暴跳如雷。關上辦公室的房門,獨自一人擂了一頓辦公桌,把一隻玻璃杯都震落下水泥地板上打得粉碎。

  其實,王秋赦也是錯怪了李國香。黨中央三令五申平反歷次政治運動積存下來的冤假錯案,如春雷動地,春風浩闊,豈是小小的李國香們所能阻擋得住的?

  李國香倒是深知王秋赦的為人心性的。彼此都還有點藕斷絲連,「戀舊」。這些年來,王秋赦本來是可以找個女人成家的,可是為了對李國香的感情專一,死心踏地,他做出了犧牲。單單這一點,李國香就心領神會,十分感動。因此隔了幾天,李國香又從縣委給他掛來一個電話,聲音清晰和悅。電話裡講了些什麼,因是「專線」,電訊局總機的接線生尚且不敢偷聽,其餘人就更是不得而知了。但見王秋赦接過電話,跌坐在籐圍椅裡,額頭上冷汗直冒。這回王秋赦沒有關起辦公室房門來擂桌子,震落玻璃杯,而是在心裡咒罵:

  「娘賣乖!有意思,給他們平了反,摘了帽,仍是個內專對象,腦門上還有道白印子,有道黑箍箍……話是這麼講,可你們拉下一攤稀屎巴巴,叫我來舔屁股!你倒好,快要調到省裡工作去了,把我丟在這芙蓉鎮,來辦這些改正、平反、昭雪的冤案假案錯案……李國香,你真是朵國香,總是香啊!三十六策,你走為上策。你走,你走,公鵝和金雞,公牛和母大蟲,反正也成不了長久的夫妻……」

  平心而論,王秋赦這些年來和李國香明來暗往,是互為需要,有得有失。有什麼可抱怨的呢?而且得重於失。失掉的是什麼?自己的泥腳桿子身份,得到的卻是芙蓉鎮鎮長一職。這全虧李國香在楊民高書記面前好說歹說,一力推薦。要依了楊民高同志原來的性子,王秋赦這種扶不上牆的稀牛屎,易反易復的小人,是再也不得起用的。黎滿庚就是一例,還不是一九五六年撤區並鄉時不聽老楊一句話,就一輩子都脫不了腳上的草鞋、背上的蓑衣?王秋赦又怎麼啦?若單是論品德、才幹,他還趕不

  上黎滿庚一指頭呢。但是「批林批孔」那年的春節前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楊民高書記對王秋赦的看法。

  原來楊民高書記全家,又特別是楊書記本人,每年冬春兩季,有個酷愛吃冬筍的嗜好。片兒絲兒,嫩嫩的,脆脆的,炒瘦肉片,燜紅燒鴨塊、雞塊,燉香菇木耳片兒湯,都是絕不可少的。吃在嘴裡格崩格脆,美不可言。冬筍又不是燕窩銀耳,海參熊掌,山裡土傢伙,什麼稀罕東西?本來作為一縣首長,一冬一春吃個一兩百斤冬筍何足掛齒?可巧那年竹子開花結米,自然更新換代,一山一山的都枯死了。冬筍競和魚翅一樣成了稀罕之物。李國香在一個晚上,口角噙香地向王秋赦提供了表忠進身的機緣。第二天正逢芙蓉鎮圩日,王秋赦在女主任的默許下,為了打擊投機倒把,維護社會治安,堵塞資本主義,派出民兵小分隊,把守圩場的各個進出口,宣佈了一次緊急戒嚴。其時正是年關節下,山裡社員們挑了點山貨土產,來圩上換幾個錢花。誰知圩場路口只准進,不准出。而且每個進圩場的人都要接受佩黃袖章的民兵的檢查,凡窩藏在筐筐籮籮裡的冬筍一律予以沒收,其餘一概不問。為什麼單單沒收冬筍,純屬上級機密,不得過問。一時,滿圩場上人人失色,面面相覷。一個小道消息透露出來,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交頭接耳,添枝加葉,神色鬼祟慌亂,說是新近山裡偵破了一個反動組織,叫筍殼黨。反革命分子們把秘密文件匿藏在冬筍殼裡進行反革命聯絡。所以這一圩上撒下了天羅地網,還不知要捕獲多少反動組織的頭頭腦腦、腳腳爪爪呢!那些丟失了冬筍的人,哪裡還顧得上那點子經濟損失?只恨不得生出一雙翅膀來,飛離圩場這是非之地,回到自己的家裡去。在家千日好,出門動步難呢。

  「筍殼黨」的高級絕密,是誰製造出來的?是民兵小分隊的個別不忠分子有意給王鎮長出難題?還是純屬趕圩群眾的臆造,以訛傳訛,弄假成真?倒搞得王秋赦和李國香也面面相覷,十分尷尬,怕事情鬧大捅穿了。後來不停地在大會、小會上闢謠、追謠、肅謠,聲明這次的芙蓉鎮戒嚴純係為了打擊投機倒把,才算把事情平息了下去。

  再說芙蓉鎮收繳冬筍後的當夜,由王秋赦親自出馬,把所獲一百多斤珍貴的冬筍分裝兩隻麻袋,用一輛自行車綁了,趕五、六十里夜路送進縣城,交在楊民高書記的小廚房裡。真是人不知,鬼不覺。楊民高書記第二天早晨起來看見了,皺著眉頭把王秋赦批評了一頓:尊敬領導,愛護上級,不要來這一套嘛。奉送農副產品,是不正之風嘛,庸俗嘛。反對法權,負責幹部尤其不要搞特殊化嘛。楊民高書記還把兩麻袋冬筍提到路線覺悟、反修防修的高度來認識,並當即親自和王秋赦抬扁擔過了秤,按供銷部門的收購價格算了賬,只是沒有立即付款。王秋赦心都涼了半截,只怨李國香的內線情報提供得不確切。楊民高書記的批評,他一直聽到「既往不咎、下不為例、今後注意注意」,才覺察到事情有了轉機。接著下來,楊書記親自陪他吃了早飯。早飯當然只是富強粉饅頭、豆漿、皮蛋、臭豆腐乳、一小碟白糖,簡簡單單。席間楊民高書記還關切地問了問王秋赦的工作、生活上有沒有什麼困難等等。當然,有關「筍殼黨』』的傳聞,王秋赦是被謠言所中傷,楊民高同志則是受了蒙蔽,隻字不知。他只曉得冬筍長在竹山裡,山裡社員用鋤頭一棵一棵從土裡刨出來的,而且對春竹的生長還很有些影響呢。

  不久,李國香就被楊民高書記召回縣裡,詳細匯報了公社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當然包括了芙蓉鎮大隊支書王秋赦近些年來悔改前非、力求上進、對上級領導忠心耿耿等等有關情況。楊書記自然是根據「不能把活人看死」、也「不能把死人看活』,的原則,對王秋赦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搞「三忠於」講用時的「鸚鵡學舌」,予以諒解。重在現實表現。過了些日子,芙蓉鎮上就傳出了風聲,說是為了培養和重用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基層幹部,縣委準備提拔本鎮大隊支書王秋赦為公社革委會副主任。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是好事多磨。王秋赦為了收繳冬筍,擅自在芙蓉鎮實行緊急戒嚴的事,還是被人告到了省裡和地區。十里之郡,必有良才。何況芙蓉鎮還是個三省十八縣的貿易集鎮。究竟是誰個告的?當日趕圩的人魚龍混雜,什麼階級成分、社會關係的沒有?難以一一查實。根據當時政府辦事的一般手續,人民群眾告到省裡的狀子,必定批轉地區,地區再又批轉縣裡,縣裡批轉公社,都落到了李國香的手裡。這些批語,大都也是一樣的口氣:「請查實情況,予以處理。」「根據黨的有關政策查實處理。」「責成黨委有關部門處理。」「轉所在公社酌處。」……年月日當然不同,是批文當日填寫上去的,就是鮮紅、權威的印鑒,雖然都是標準的圓形,但也還有個大小之分,印泥顏色也有濃有淡。

  狀子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縣委有關部門呈報到地區有關部門的關於提拔、任命王秋赦同志為公社革委副主任的呈文,一直沒有批下。連楊民高書記都只好搖頭歎氣,壓制新生力量的頑固勢力是何等地根深蒂固啊。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縣委決定把芙蓉鎮設置為小於公社一級鄉鎮,就把王秋赦安排為拿工分、吃補貼的新型幹部——鎮革委會主任。縣委職權範圍的事,也就無須什麼上級批准了。當時學生興「社來社去」,新幹部

  興「不拿工資拿工分」,是「文化大革命」後期為著向資產階級法權挑戰而樹立起來的新生事物。王秋赦既是新型幹部,多在基層鍛煉鍛。日後前程無量……

  「娘賣乖,鬥來鬥去二十幾年,倒是斗錯了?秦癲子不但判刑判錯了,就連一九五七年的右派帽子也戴錯了!不但要出牢房,還要恢復工作!工資還不會低,比我這一鎮頭頭的收入還高得多……而且,看來楊民高書記對我還留了一手,當了幾年鎮長,連個國家幹部也沒給轉。還是吃的農村糧,拿工分,每月只三十六塊錢的補助……」

  王秋赦在鎮革委辦公室裡,面對著縣委的兩份「摘帽改正」材料,拿不起,放不下。辦?還是不辦?拖著,等等看?可是全國都在平反冤假錯案,報紙上天天登,廣播裡天天喊,你王秋赦不過是個眼屎大的「工分鎮長」,頸骨上長了幾個腦殼?

  「娘賣乖,這麼講,秦書田右派改正,胡玉音改變成分,供銷社主任復職,稅務所所長平反……還有『北方大兵』谷燕山哪!帶出來這麼一大串。十幾、二十幾年來山鎮上誰沒有錯?就只那個『北方大兵』谷燕山好像沒大錯。但若不是十幾年來這麼鬥來鬥去,自己能鬥到今天這個職務?還不是個雞狗不如的『吊腳樓主』?要一分為二哪,要一分為二。」

  王秋赦最為煩惱的還不是這個。他還有個經濟利害上的當務之急:要退賠錯劃富農胡玉音的樓屋,鎮革委早就將「階級鬥爭展覽室」改做了小小招待所。小招待所每月有個一兩百元的收入,又無須上稅,上級領導來鎮上檢查、指導工作,跟兄弟單位搞協作,大宴小宴,煙酒開支,都指望這一筆收入。「向胡玉音講清楚道理,要求她顧全大局,樓屋產權歸還她,暫時仍做小招待所使用,今後付給她一點房租,五塊八塊的,估計問題不大……」

  王秋赦迫在眉梢的經濟問題還有一個,就是要退賠社教運動中沒收的胡玉音的一千五百元款子。十幾年來,這筆款子已經去向不明。前些年自己沒有職務補貼,後些年每月也只三十六元,吃吃喝喝,零碎花用,奉送各種名目的禮物……哪裡夠?你當王秋蛇還買了一部印票機麼!

  「娘賣乖!這筆款子從哪裡出?從哪裡出?先欠著?對了,先欠著,拖拖再說。十幾年來搞政治運動,經濟上是有些模糊……一千五百元當初交在了誰手裡?誰打了收據?哈哈,一筆無頭賬,糊塗賬……胡玉音,黨和政府給你平了反,昭了雪,恢復小業主成分,歸還樓屋產權,還准許你和秦書田合法同居,你還有什麼不滿足?」

  話雖這樣講,王秋赦的日子越來越難混了。近些日子新街、老街出現的各種小道消息、馬路新聞也於他十分不利,紛紛傳說上級即將委任「北方大兵」谷燕山為鎮委書記兼鎮革委主任。上級並沒有下什麼公文,但居民們已經在眉開眼笑了。這人心的背向,王秋赦不癡不傻,是感覺得出來的。真是如芒在背,如劍懸頸。如今他也不敢輕易在大會小會上追謠、闢謠、肅謠了。打了幾次電話到縣委去問,縣委辦公室的人也含糊其詞,沒有給個明確的回答。他神思恍惚,心躁不安,真是到了食不甘味、臥不安枕的地步了。他經常坐在辦公室裡呆癡癡地,臉色有些浮腫,眼睛發直,嘴裡唸唸有詞,誰也不曉得他念些什麼。他神思都有些迷離、錯亂……有一天,他終於大聲喊了出來:

  「老子不,老子不!老子在台上一天,你們就莫想改正,莫想平反!」

 
《芙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