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一回到成都,劉隊長立刻被召去開會。他的兒子小半拉兒擠眉弄眼地到處說:「林禿子摔死啦!」
    「啊?!你怎麼敢……」大家想這孩子准瘋了。
    「我就敢叫他『林禿子』!」他拍拍面積很可憐的胸脯。
    小半拉兒最近心情很好。他多了個夥伴,是條肥肥的小狗。這只良種牧羊犬是孫煤那個女兵班救下的一條命,有次途經一個道班時,狗的兄弟姐妹正被人逐個烤了吃。狗名叫「顆勒」,因為它是條男狗。藏民叫「顆勒」就像內地管十分熟識的人叫「爺們兒」。回到成都,活玩具已長成一條真正的狗,站著、走著、叫著,都有點威風凜凜的味道了。除了小半拉兒整日跟它廝混,再沒人顧上搭理它。因為劉隊長開完那個重要會,馬上又召集黨員,然後是團員,然後是青年、群眾。直到開會前,伊農聽某個黨員一口一個「林禿子」,他還結結巴巴要闢謠。炊事兵小周聽完文件後,一下反映不過來,受了刺激,夜裡大哭不止。炊事班長吳太寬問他抽什麼風,他泣不成聲地說:「不曉得毛主席現在還住不住在中南海……」原來他操心偉大領袖的安全。一切日常生活都停止了,這院子跟全國各地一樣,每個人都呆呆傻傻,腦子卻都在飛快地轉,思考的儘是大事情。
    最繁重的任務是寫批判稿。孫煤這個班的稿子老收不齊。團支書指責她,她就快快活活地說:「我們班沒文化!」她們班的女兵寫一篇稿子,總要不斷地往走廊上跑,然後站在走廊裡喊:「X字怎麼寫?誰會寫X字?」這時十幾個房間就會給她十幾種似是而非的答案。團支書只好派了幾個有文化的到她們班,其中包括徐北方和小號手伊農。
    團支書王掖生拿了一大摞文件來念。他把「螳螂捕蟬」的「蟬」字讀成了「單」,陶小童馬上替他糾正:「念蟬。這個字讀蟬。」
    團支書的四方臉漲紅起來。一抬頭,發現徐北方滿懷景仰地凝視他。每到這種時候,這傢伙總是很有耐心地等著他把洋相出大。
    「你再重念一遍,我們沒聽清。」徐北方做出天真的樣子說。
    不料團支書很快放下面子,用頗謙卑的語氣說:「這個字我不認得。陶小童你剛才說它念什麼來著?」他虛心而誠懇,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蟬,就是知了……知了的學名叫蟬……」她怯生生解釋道。
    「好了。」團支書打了個手勢。
    孫煤卻叫起來:「誰說念『蟬』?就念『單』!我在體校時就一直念『單,——『單連冠軍』嘛!」
    「是蟬連冠軍。」
    「你剛才不是說蟬是知了?」
    「對呀!」
    「知了跟冠軍有什麼相干?」
    陶小童耐心地說:「知了有個習慣……」
    彭沙沙突然蹦起來指著陶小童:「她舌頭有問題!有一次她對門診部醫生說她咳嗽,咳出很多『蛋』(吳語『痰』與『蛋』同音),把醫生嚇壞了!」
    大家嘿嘿嘿地笑起來。
    彭沙沙又舉一例證明陶小童口音的靠不住:她曾把她一個好端端的名字誤叫成「崩嚓嚓」,害得別人老要想起那種怪下流的三步舞。
    「就是華爾茲!……」有人眉飛色舞地解釋。
    「華爾茲?……」
    「看,就這樣——崩嚓嚓、崩嚓嚓……」
    「喂!是一男一女!……」
    團支書簡直已經被人忘了。他無論是跺腳還是把文件翻得嘩嘩響都繼續被忽略。他的四方臉忽然漲得紫紅:「現在是聽中央文件,你們在搞啥名堂?!」
    徐北方扯起嗓子說:「對呀!聽中央文件,你們蛋啊蛋的像話嗎?」他嬉皮笑臉的面孔轉向團支書,「我差點以為你念錯了字呢。」
    團支書老實地說:「我是念錯了字。」
    徐北方立刻嚴肅起來:「真的嗎?那你為什麼不把它念對呢?」
    團支書憤怒而窘迫地沉默著。徐北方簡直開心得要死了。
    過一會兒,蔡玲突然懵懵懂懂地歎一聲:「哎呀煩死人。」
    「咱們幹嗎老這麼坐著?」有人問。
    徐北方說:「嗨,瞧你說的。不在這坐著就到其他地方坐著,除非你沒有屁股。」
    最後有人指出問問伊農,他當年險些考上南開大學,要不是鬧起了「文化大革命」的話。
    伊農最恨誰提他很有學問的歷史,立刻飛快地說:「蟬、蟬、蟬,那字讀、讀、讀蟬!」他整天沉默寡言,當眾說話就像要他命一樣難。他越是懼怕講話,別人越要千方百計逗他開口。他從來不笑。總是憋一肚子氣,再通過那支小號把氣撤出去。他之所以愛吹號就因為通過這支銅管他多少能消掉點氣。他自己也想不通,為什麼他生來就對一切都有氣。
    有人發現伊農私下說話很正常。但談話對像超過兩個,他就結巴了。
    徐北方說口吃現象有著古老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專門研究過口吃。說口吃是人的四種基本情緒發生混亂的結果,即喜怒哀樂彼此廝扭。
    伊農不樂意了,反駁說自己的喜怒哀樂特別規矩,向來不發生什麼混亂。伊農吃力地辯解道:「用用用醫學來解釋口吃,不過……是極簡單的病理:因因因為口腔送氣不足,不不不能把要講的話音連續發出。就就就這麼回事。」
    陶小童對這個討論發生了興趣。她認為口吃源於初學語時。一般兒童都是模仿父母說話,如果父母說話過分的快和流利,必然使孩子學語時急躁。要不就是父母過分嚴厲,在他們面前,孩子始終畏縮,所以說話便遲遲疑疑,久而形成口吃。
    徐北方說陶小童只是一般邏輯推理,缺乏名家理論做依據,如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專家指出,人的敵意或焦慮使語言表達發生阻礙——也就是結巴。他們認為,口吃是一種精神性疾病。
    伊農抗議他總把這問題往精神病上扯。
    「是精神性疾病,不是精神病。」孫煤幫徐北方解釋。好半天她因插不上嘴而不悅。在大家爭論「蟬」字時,她認真查了字典。她不得不承認,體育學校畢竟不是訓練腦子的地方。她認為陶小童這時簡直洋洋得意,跟徐北方有來有往地爭論。他倆幾乎甩開所有人,所有人都只有糊里糊塗跟著傻笑的份。
    伊農口吃得更凶,往往張好多次口都發不出音,所以沒等他有效地駁證,女兵們就一齊哈哈大笑,笑得他捶胸頓足。徐北方再趁機加強攻勢,認定口吃決不是口腔缺陷而是精神缺陷,起碼是腦子有問題。陶小童馬上接著說,她曾看過一位外國精神病大師著的書,說口吃是大腦的兩個半球體爭奪對語言的控制權,而造成的衝突;這衝突使發音器官無所適從,便出現口吃。
    伊農被種種玄而又玄的學術分析差點氣瘋。他臉成了紫色,嘴一齜一齜露出那顆虎牙。他這樣子更讓女兵們開心。陶小童覺得他有點可憐,便安慰他說:世界上十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口吃,他大可不必感到孤獨。
    然而徐北方卻咬著精神性疾病不放。
    「我不是精神病!」伊農突然喊了一句,把大家嚇一跳。他這句話說得不能再流利了。他忽然倒抽一口氣,又張了張嘴,沒發出聲音。
    「這叫作一剎那的精神癒合。」徐北方立刻又手舞足蹈地講解,「這說明精神性疾病的不穩定性和神秘性。它往往出現一剎那令人意外的靈光。所以口吃現象在當今世界仍是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的疑謎。有的精神病學者專門設立研究口吃的學科。」見伊農又在椅子上聳了幾聳,他雙手—按:「你別一聽精神病幾個字就難受。用國外精神病專家的說法,每個人都患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精神病。所以國外平均每個精神病大夫要負責二十五個人的心理健康。伊農同志,這有什麼不合情理呢?」
    團支書王掖生真的被人忘得一乾二淨,連他自己也把自己忘了。他開始認為他們不像話,撇下他和一大堆文件去討論結巴問題。漸漸他聽得有點入神了,覺得那不是胡說八道,那是一些挺深的學問。他覺得徐北方這人稀鬆散漫,但那個聰明勁還是討人喜歡的。他就憑這點討人喜歡。他幾次想打斷他們的討論,但忍住了。他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點膽怯,或說是自卑。
    團支書第一次感到有種奇妙的東西在吸引他。他默默坐著,裝作心不在焉,其實他對每個陌生的詞彙都抓住不放。
    正式的批判會在飯堂裡舉行。
    炊事班長吳太寬讀批判稿時大哭。他最近心情不好,不知為什麼。他總想找個合適地方發作一下。他批判稿中聯繫到苦難的家史,說他家過去從來吃不起肉,最了不得就是到屠宰場弄些豬尾巴回來吃。他是為這哭嗎?不是,他還想到母親的沙眼,父親的羅鍋背,妹妹十二歲才上小學,還留級,以及他最近錯了筆賬、炊事員小周不安分等等。他哭著控訴,那麼寬大個人竟瑟瑟發抖。他恨不得把一輩子的不順心都清算了。
    劉隊長鬆了口氣,一台配合形勢的新節目終於排出來了。除了《八路軍來了燒開水》還接著唱,其他一律換新節目。有個歌舞表演叫《歷史車輪決不能倒轉》,具有很複雜的悲劇情節。他拿不定主意讓誰擔任劇中女主角。
    「隊長,是你叫我嗎?」彭沙沙一蹦,趴到他家窗台上。她跟隊長講話總是特別天真。
    「我說,你別見天到處掃地,有時間抓抓自己的業務……」隊長說。
    彭沙沙一會兒把頭偏向左邊,一會兒又偏向右邊。她在人群裡一貫扮演小淘氣之類的角色,但分寸總掌握不好。她雖然晃著頭,卻也把隊長攤在桌上的「演員表」看清了。那上面寫著她的名字,並用紅筆把名字打了個框。跟著她又看到陶小童名字也打了紅框。
    在彭沙沙看來,陶小童的表演才華根本不在她話下。上西藏之前精簡演出人員,陶小童差點讓減下去。後來排了個表演唱,裡面有個啞巴角色,陶小童趕緊聲明她可以演這啞巴。彭沙沙說既是啞巴,我也能演。劉隊長就把專業文工團那套搬來了,安排AB角,讓她倆替換著演。可B角彭沙沙一出場就大放光彩。於是她自作主張連續演下去。起初陶小童不好意思提出異議,有一天實在忍不住暗示彭沙沙,她們是AB角關係。
    彭沙沙卻人五人六歎了口氣說:「你這樣爭角色可不對啊。」
    班長孫煤也插手了這件事,明確說,她反感任何人爭角色。她認為那是舊文藝界最令人噁心的事。爭著出風頭是最糟糕的作風。班務會上,她就這麼說的。大家一致反映陶小童演得不如彭沙沙。雖然演得蠻像啞巴,但劇場效果不如彭沙沙強烈。彭沙沙一上台就有人笑。陶小童還不服,說:劇情在此處並無喜劇性發展,觀眾不是笑錯了地方嗎?
    「什麼劇情,管它呢。讓人笑總是好事!」大家都這麼說。並勸陶小童應該虛心把彭沙沙那套學到手。那些層出不窮的噱頭真把人逗死了。
    陶小童悶悶不樂。後來她忍無可忍地大聲說:「你們說得不對!」她臉通紅,圓腦門也紅得厲害。她正告眾人;藝術的第一要素是準確。隨心所欲地出洋相,靠這個取悅觀眾是江湖藝人廉價的技藝。
    大家起初愣了一會,沒反應過來。後來彭沙沙跳起來,指著陶小童對大家說:「什麼呀!什麼呀!你們都聽見沒有?」
    「江湖藝人怎麼啦?他們都是勞動人民,你貶低勞動人民!」彭沙沙說得很有力量。
    「我沒貶低……」
    大家一口咬定她對勞動人民確實不大恭敬。連一向溫和、無所謂是非的蔡玲也義憤地跺跺腳,因為她講不出什麼。
    「我們不是在討論表演方法嗎?……」陶小童寡不敵眾,「我不知道你們到底要說什麼!」
    「你明明貶低勞動人民!」
    「我沒說……」
    「你沒說江湖藝人?」
    「我說了……」
    「那你說你沒說!」
    「我說了江湖藝人……」
    「那你說你沒說什麼?」
    陶小童眨著眼睛:「啊?不是你們說我說了什麼什麼嗎?」不知是她被大家搞糊塗了還是她搞糊塗了大家。後來彭沙沙一直把「啞巴」演下去,越演越來勁,直到有回在某兵站飯堂演出,地方太小,她險些給觀眾來個耳摑子,才有人意識到她那表演已誇張得不成話了。
    劉隊長把彭沙沙和陶小童比較的結果,還是把主角給了前者。別人說他對矮矮胖胖的人存在偏愛,是他對小半拉兒的剩餘感情所致。他覺得這樣說的人無聊。
    炊事班長吳太寬把「顆勒」那狗踢得大聲慘叫。小半拉兒哭著跑來,叫他爸管管這事。吳太寬心裡有火,這是誰也管不了的。他干了四年火頭軍,卻讓小周那小子撈著改行了。那個《歷史車輪決不能倒轉》裡缺人數,小周就去當演員了。他天天在伙房練習拿大頂,原來有圖頭。
    小周聰明伶俐,在一幫演員裡不顯得礙手礙腳。他一邊排練一邊對吳太寬擠眼,下來又說:「老吳你不行。你那張大寬臉要化起妝來還不跟漆門板似的。」吳太寬那筆賬算錯就因為慪氣。
    但到了正式演出,並沒讓小周上場。有人反映他神經有毛病。症狀是他常對幾頭豬唱歌,還說豬聽了音樂胃口好,容易上膘;有時卻到豬圈去猛敲一通大鑼,嚇得豬亂跑,他說這樣嚇嚇,它們體型會好,不至於全長肥肉。他學會吹笛子,卻不用嘴吹,用鼻孔。每天夜裡很晚不睡,發明一隻醃鹹蛋的罈子,使醃熟的蛋自動順一個小口跑進槽裡。據他說這是根據比重改變的原理,結果發明搞砸了,津貼賠了蛋錢。總之他有很多可疑行徑。總之讓估上台是不妥的。這麼嚴肅的演出,萬一讓他鬧出政治事故大家倒霉。幕拉開了。
    由彭沙沙扮演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在台上東倒西歪地舞著。燈光慘淡,表示舊社會暗無天日。天幕是徐北方挖空心思製造的機關佈景:一片灰白的蘆葦被風刮得左搖右伏。他告訴人們,這是象徵生命在掙扎。
    彭沙沙演得很來情緒。這姑娘有個好處是幹任何事都勁頭十足。比如她掃地,簡直像跟地有深仇大恨似的。有回陶小童見她對準一小塊地方橫掃豎掃,掃得非常認真吃力,便奇怪地湊上去問:「彭沙沙,你在掃什麼呀?」
    她頭也不抬地說:「你看誰扔了塊紙,粘在地上了。怎麼也掃不下來!」
    陶小童樂了:「什麼紙呀,你再仔細看看!」
    她稍冷靜了些,一看,原來屋頂漏下一縷陽光,投在地上形成一塊白斑,被掃地心切的彭沙沙當成紙了。因為大家都很看重掃地,所以能找到一點可掃的東西頗難。後來陶小童到處跟別人講,彭沙沙是近視眼。彭沙沙為了下台階,就此真像近視那樣瞇起眼來。
    不過彭沙沙在舞台上從不瞇眼。她只有一個優勢就是眼睛。她的眼睛說流淚就流淚。她扮演給地主放鵝的小女孩,不斷有淚水從她腮幫上滾下來。
    陶小童跟在孫煤後面,舞台上有十個姑娘為彭沙沙伴唱伴舞。年底有兩個女兵復員,宿舍作了調整,孫煤把陶小童換到另一間寢室去了。搬床的時候,倆人的目光右點心照不宣。陶小童憑直覺感到離班長的秘密已非常近了,可班長來了這一手。孫煤知道自己這一手是很有效的。
    彭沙沙穿著爛成絲絲縷縷的衣服在台上咚咚作響地舞著,爛衣衫緊裹著她的胖身材。劇情發展到後面,這放鵝的小女孩餓死在蘆葦蕩裡。音樂是由一位新調來的作曲家寫的,到此處簡直像颱風警報。小號蠢頭蠢腦地冒出幾串高音,給人恐怖感。小提琴手們閉著眼拉著沒完沒了的顫音。而作曲家刻意在大家譜子上標明:「此處悲痛欲絕,怒火中燒,催人淚下……」這曲子由作曲家親自指揮,他全不管樂隊奏出的效果如何,只管一個勁注視舞台上的孫煤。他覺得這姑娘簡直美得要了他的命。他這樣美的樂曲全是為她寫的,讓矮胖子彭沙沙給糟踐了。彭沙沙已跳得顛三倒四,她踉蹌著,趔趄著,表演生命垂危。她準備奮不顧身地完成最後一個動作,往地上一倒。這一倒要倒得真實就得不怕疼。只聽「砰」的一聲,彭沙沙在舞台中央倒下去。
    觀眾們呆了一會兒,忽然哈哈大笑。這「砰」的一聲把他們嚇壞了。他們從這「砰」一聲中感到上了當。台上這個「窮孩子」那圓滾滾的小腿真結實啊;還有那屁股,拱得像座小山!這孩子哪能是餓死的,活活是撐死的!
    觀眾笑了!這還了得!側幕裡的男演員也笑出聲來。擔任伴舞的十個姑娘努力忍住,但還是有人開了頭。笑在舞台上是多米諾骨牌,有個開端,後面的妄想抵擋。開始她們還悶在嗓子眼裡笑,不一會兒就渾身抽筋,腮幫子作酸。後來她們索性撒開來笑,雖然有一絲明智在提醒著:再笑下去要倒霉的,但誰也停不下來。劉隊長在幕邊吶喊:「不准笑!不准!……」樂隊拉出的顫音一點不心酸,聽上去也是笑。
    直到觀眾們先醒過神,意識到這類節目是不該笑的。他們全驚愕地睜大眼,望著這幫失去理智的演員。這事態發展下去可不得了。
    只有彭沙沙一個人穩住氣,躺在台上紋絲不動。聽見有人笑,她簡直悲憤透頂。她想,這樣笑還有點原則嗎?她決定就這樣躺著,讓自己苦難的姿態給一切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個女兵的悄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