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的哲學

說過了「甘誼」的陷阱,我們終於可以引出莊子的至理名言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莊子·山木》

這話清晰得不用翻譯,如要笨笨地譯一下,也就是:

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甘如甜酒。君子因清淡而親切,小人因甘甜而斷絕。

莊子的這一論述,具有驚世駭俗的顛覆性。因為世間友情,總是力求甘甜,而甘甜的對立面則是清淡。莊子把這種觀念反了過來,但是,反了兩千年,人們還是不理解、不接受、不奉行,仍然在友情交往上追慕「甘若醴」。估計今後還會這樣,因此,我們必須再鄭重讀解一次。

莊子的精彩,常在比喻。清水和甜酒的比喻,便是讀解之門。你看,在色、香、味上,清水都無法與甜酒比,但是,甜酒需要釀造,甜酒並非必需,甜酒不能喝多,甜酒可以亂性。這一系列局限,恰恰是清水所沒有的。清水出乎天然,清水為人必需,清水可以盡飲,清水無礙心志。那麼,如果把水和酒的對比投射在友情之上,孰上孰下,孰優孰劣,就不難看出來了。

清淡交友,在具體表現上是什麼樣的?未必經常相聚,未必海誓山盟,未必成群結隊,未必書函頻頻。但偶爾一見,卻滿眼親切;縱揮手而別,亦衣帶留痕。

同樣以水為喻,莊子的「淡哲學」,應該與老子的「冷哲學」、「鈍哲學」、「低哲學」有關。

老子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八章》

用現在的語言解釋,大致可以這樣:

最高道德像水。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誰爭,身處大家遺棄的低位,因此反而接近大道。

除了找對地方,還心地深遠,與人為善,說話可信,為政有效,辦事能幹,行動合時。

正因為什麼也不爭,所以也沒有麻煩。

老子的這段話,應該成為最值得永久傳誦的中國古代哲言之一。其核心有兩點——

第一,利萬物而不爭;

第二,處低位而得道。

對於這兩點,需要略作講述。

先從後面一點說起。老子所說的「處眾人之所惡」,也就是故意尋找大家都不願意停留的地方。大家願意去哪裡?向上,向高,向世間顯達處。這正好與水的流向相反。水的流向,是向下,向低,向世間隱蔽處。而這,正是眾人所鄙棄的地方,因此說「眾人之所惡」。

「眾人之所惡」,恰恰是得道之地。為什麼這樣說呢?

既然眾人都在爭高,因此如果像水一樣甘尋低位,就可避開爭執。但是,爭高位的眾人也不能脫離根脈和土壤,也需要灌溉和潤澤,這又只能依靠甘尋低位的水了。於是,水似乎在說:「你爭你的高位,我灌你的根脈。」

水連「可能的對手」也默默幫助了,那就是「利萬物」。可見,能做到「利萬物而不爭」,正是因為它甘尋低位。所以,逆眾人是為了利眾人,逆萬物就是利萬物,這便是道。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也有一種版本為「水善利萬物而有靜」,並把「靜」注為「無紛亂」、「治躁」,意思與「不爭」相近。憑我對文字本身的神秘直感,認為老子說「不爭」的可能更大。

《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