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外面已是一片銀白色的世界。初雪把廣闊無垠的大地一律拉平,花園也好,荒村也罷,全都失去了各自的特色,到處美麗得耀眼炫目,使人不能想像這個世界上竟會有幾分鐘之前發生的那種荒誕的醜劇,不能想像人會有那種種齷齪得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的心地。

  啊,大自然,你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你的默默無言來教誨我們淨化自己!她的一串腳步印在潔白的雪地上,給人一種輕盈而又溫暖的感覺。她回去也踏著來時的足跡:均勻、整齊,毫不零亂,拐彎處弧線優美,精緻得像一串珍珠項鏈。我仔細地踩著她的腳印走,像沿途把那寶貴的東西拾起來,一粒一粒地,一粒一粒地……裝在我的心裡。

  我敲敲門。她不說「請進」、「進來」,而是在屋裡大聲喊:「推嘛,門開著的嘛!」

  她斜坐在炕上逗弄孩子。這是個兩歲多的孩子,穿著一身和她棉襖的花布一樣花色的小棉襖,看來是個女孩,卻又推了個平頭,眉毛也很濃,長著一副男孩子的樣子。見我進來,孩子和她都嘻嘻地笑出了聲,但看見我也笑時,孩子卻嚇得往她懷裡直躲。我有點無趣。我想,我的模樣一定挺嚇人,連笑臉也是可怕的吧。

  「在哪兒打爐子?」我問,「有瓦刀沒有?還要土坯和磚……」「你忙啥?!」她長得很勻稱的細長的手摩挲著孩子,朝我笑著說,「看你這棺材瓤子,幹活倒挺積極!你先坐會兒。」

  「棺材瓤子!」可怕而又可笑。我把我這副「棺材瓤子」坐在那不能移動的土坯砌的凳子上。房裡沒有火,卻和我們「家」一樣暖和。這種暖和是溫和的、全面的暖,不像火爐那樣只烤一面,還帶著逼人的炙灼。這是農家火炕的作用。我看著那貧窮而整潔的炕,突然產生了一種對家的嚮往。家,不是謝隊長說的「家」,而是真正的家。經過四年嚴酷的強制性集體勞動和瀕於死亡的飢餓,種種不切實際的雄心壯志和布爾喬亞式的羅曼蒂克的幻想,全拋到了東洋大海。我心裡記得《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幾句詩,這幾句詩倒能說明我現在的理想。有個主婦,還有一罐牛肉白菜湯,一大罐牛肉白菜湯——這就是我現在的理想。

  她繼續安撫著孩子,沒有理我。我呆呆地坐在土坯凳子上,不覺低下了頭。我心裡猝然湧起了一陣失望的悲哀。不知是對原先希望的失望,還是對「主婦」和「牛肉白菜湯」的失望,抑或是對所有希望都失去了希望……總之,我進到這小小的、簡陋的然而又瀰漫著一種不可言狀的溫馨的土房裡,好像更清楚地看到了我目前狀況的可悲……不知她注意到我的表情沒有,她哄好孩子,把孩子放在炕上,輕捷地跳下炕,掀開鍋台上的鍋蓋,拿出一個白麵饃饃,爽氣地伸到我面前:「給!」我大吃一驚!用惶惑的眼睛看看饃饃,又看看她。她坦然地站在我面前,眼神裡有掩飾不住的溫柔與憐憫,但絕對沒有一絲嘲笑和鄙薄。我不敢接。因為這樣的東西在這樣的時候太貴重了,貴重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能無代價地饋贈的。疑懼和望外的喜悅攪在一起,使我暈眩起來。

  孩子在炕上叫喚她了:「媽媽,媽媽……」小手抓撓著往炕邊爬來。她一把把饃饃塞在我的懷裡,轉身又坐到炕沿上抱起孩子,頭頂著孩子的頭,邊搖晃邊唱:打籮籮,磨面面,舅舅來了做飯飯。擀白面,捨不得;下黑面,丟人哩!給舅舅宰個大公雞,公雞叫鳴哩!宰個大母雞,母雞下蛋哩!給舅舅擀上兩張齊花面,舅舅喝麵湯,我吃一大碗!她是唱,而不是像一般婦女念兒歌時那樣朗誦,不但有節拍,並且有旋律。旋律在多變中帶著單純的稚氣。她爽朗的聲音,快活的曲調,詼諧的歌詞,摟著孩子像玩翹翹板似的搖上搖下的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嘰嘰嘎嘎的笑聲溶在一起,在這小土房裡蕩漾。只有絲毫未脫孩子氣的人才能這樣與孩子、與這首別緻的兒歌渾然無間。

  任何人都不能懷疑她的純真。她給我這個珍貴的東西在她來說是非常自然的,是沒有目的的,全然出於她的好心。

  不過,我還是囁嚅地說:「我不餓,給孩子吃吧。」我把饃饃向孩子伸過去。

  「她剛吃了。」她說,「你吃吧,吃吧。」

  可是孩子伸出手來嚷嚷:「我吃,我吃。」

  「爾捨,聽話!」她把孩子往炕裡挪去,不讓孩子的手夠著我手中的饃饃,旋即跳下炕,又揭開鍋蓋,拿出一個蒸熟的土豆。「給!爾捨,你看這是哈?你吃這個。」

  孩子笑了,接過去,用小手笨拙地剝著皮。

  因為她純真的慷慨,我更不忍心吃掉她給的這樣珍貴的東西了。我的飢餓感,被對這個饃饃的珍惜抑制住了。我甚至覺得有點「暴殄天物」,我的肚皮,是隨便什麼都可以填滿的,何必要吃這麼貴重的食品呢?我很想把這個饃饃換兩個還在籠屜上放著的土豆——我的近視眼對食物卻異常敏銳,她一掀一蓋鍋之間,我就看見籠屜上放滿了土豆。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她見我還把饃饃拿在手裡,指著我對孩子說:「說:『叔叔,你吃,你吃吧。』說!」

  孩子把塞在嘴裡的土豆取出來,用沾滿土豆泥的小手指著我:「吃,你吃,你吃嘛!」

  「我不吃,」我酸楚地對孩子說,「留給你爸爸吃,好不好?」

  「嘻嘻!」她又笑了,「她爸爸在爪哇國哩!你吃了吧。你看,你們念過書的人盡來這個虛套套!」

  我不知道她說的這個「爪哇國」是什麼意思。我只知道古典小說中常把非常遙遠的或根本沒有的地方叫「爪哇國」,而這個地區農民的許多日常用語還保留著古漢語的特色。那麼,是她丈夫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呢?還是孩子現在沒有爸爸?

  「那麼……還是,你自己留著吃吧。」我眼睛看著鍋,想把饃饃仍放進去。如果她再客氣的話,我就可以說我吃兩個土豆就行了。「你看你這個沒起色的貨!」不料,她勃然嗔怒了,「扶不起個周不起!那你把饃饃給我放下,你哪兒來的還滾到哪兒去吧!」她掉轉身摟著孩子,眼睛也不看我了。

  我尷尬地兩手捧著饃饃不知所措,和端著一盆盛得滿滿的熱湯不知放在什麼地方好似的。

  「你,你不是說要打爐子麼?」

  「打個球!」她又忍不住嘻嘻笑了,「我的爐子是喜喜子給我打的,也好燒著哩。是這麼回事:昨天休息,我把喜喜子拾來的麥子推了點白面,蒸了五個饃饃。喜喜子一個,我一個,娃娃兩個,還有一個,我就想著給你。可我昨天找你找不見……沒酵子,只好蒸死面的。你湊合著吃吧。白面我還有哩,酵子我也發下了,下次就能吃發面的了。」

  還有下次!我也不好問她為什麼「想著」給我。這是不禮貌的。除了憐憫,還能為什麼呢?我不像「營業部主任」、中尉和老會計幾個人,一出勞改農場就把那層皮扒了,換上家裡寄來的幹部服。我一身棉衣棉褲還是勞改農場發的。這種沒有領子、三個貼兜的衣服,和臉上的金印同樣是受懲罰的記號。布,近似於醫用的紗布,剛穿幾天就磨了幾個窟窿,現在又硬得跟甲殼一樣,我縮在這樣一套棉衣棉褲裡,如同一隻蛹沒有成熟就死在繭裡似的。

  沉默了一會兒,她見我低著頭,看著手中的饃饃,有要吃的意思,就又掀開那土檯子的布簾,端出一碟鹹蘿蔔,拿出一雙筷子,用手抹了抹,放在我的旁邊。

  「以後,你肚子餓了你就來。那天我看你,臉都發灰了,跟伊不利斯1一個樣……」不知她想起了什麼,突然又嘻嘻笑了。可是她馬上忍住笑,抿著嘴,坐在炕上瞅著我。

  經過這一番推讓,我當然要吃了。「恭敬不如從命」。但我很不好意思在她面前吃東西。我那致命的虛榮心還沒有完全丟掉。同時,我知道我現在的吃相很不好,我怕一個女人看見我狼吞虎嚥的模樣。她不理解我這種心理,也不懂得不要坐在旁邊看客人吃東西的社交禮貌,奇怪地問:「吃吧,還等啥?」又催促我,「快吃,一會兒說不定來人哩。」

  是的,這倒有點可怕。今天農工們都休息,很可能有人來她這兒串門子。看見我在她這裡吃東西,這多不好!我又1伊不利斯,阿拉伯語,魔鬼。不能把這珍貴的食物拿到我們「家」去享用,那裡還有好幾雙眼睛!我慢慢地把饃饃拿起來。

  這確實是個死麵饃饃,面雪白雪白,她一定籮過兩道。因為是死麵饃饃,所以很結實,有半斤多重,硬度和彈性如同壘球一樣。我一點點地啃著、嚼著,啃著、嚼著……盡量表現得很斯文。我已經有四年沒有吃過白面做的麵食了——而我統共才活了二十五年。它宛如外面飄落的雪花,一進我的嘴就融化了。它沒有經過發酵,還飽含著小麥花的芬芳,飽含著夏日的陽光,飽含著高原的令人心醉的泥土氣,飽含著收割時的汗水,飽含著一切食物的原始的香味……忽然,我在上面發現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指紋印!

  它就印在白麵饃饃的表皮上,非常非常的清晰,從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認出來它是個中指的指印。從紋路來看,它是一個「羅」,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裡面小,向外漸漸地擴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魚喋起的波紋。波紋又漸漸蕩漾開去,蕩漾開去……噗!我一顆清亮的淚水滴在手中的饃饃上了。

  她大概看見了那顆淚水。她不笑了,也不看我了,返身躺倒在炕上,摟著孩子,長歎一聲:「唉——遭罪哩!」她的「唉」不是直線的,而是詠歎調式的。表現力豐富,同情和愛惜多於憐憫。她的歎息,打開了我淚水的閘門,在「營業部主任」作踐我時沒有流下的眼淚,這時無聲地向外洶湧。我的喉頭哽塞住了,手中的半個饃饃,怎麼也嚥不下去。

  土房裡一時異常靜謐。屋外,雪花偶爾地在紙窗上飄灑那麼幾片;炕上,孩子輕輕地吧唧著小嘴。而在我心底,卻升起了威爾第《安魂曲》的宏大規律,尤其是《拯救我吧》那部分更迴旋不已。啊,拯救我吧!拯救我吧!……一會兒,她在炕上,幽幽地對孩子說:「爾捨,你說:叔叔你放寬心,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你說,你跟叔叔說:叔叔你放寬心,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從聲音上判斷,孩子的臉向我轉過來。

  「叔叔,你放心。叔叔,你放心……」

  孩子越說越來勁兒,可能她覺得這句她尚未理解的話很好玩,站起來朝炕沿邊跨了跨,小手指著我:「叔叔,你放心。叔叔,你放心……」

  「還有哇!」她翻起身扶著孩子,「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說呀!」孩子愣了愣,口齒不清地學著:「有你吃的,就有我吃的。」

  她哈哈大笑了,一把摟起孩子,返身把孩子按在炕上,用手指胳肢孩子。「沒起色的貨,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不是『有你吃的就有我吃的』……沒起色的貨!沒起色的貨!……」

  她和孩子在炕上打滾,嘻嘻哈哈地鬧成一團。屋裡的氣氛即刻歡快起來,我的心情也開朗了。我很快把饃饃吃完,連鹹蘿蔔也沒就。「還有土豆哩。」她等我吃完了,坐起來,攏了攏頭髮,把棉襖往下抻了抻,指指炕下的鍋台,「土豆還有,一鍋哩。你自己拿。」這時,我才有心情看清楚她。

  首先讓我驚奇的是她面龐上那南國女兒的特色:眼睛秀麗,眸子亮而靈活,睫毛很長,可以想像它覆蓋下來時,能夠摩擦到她的兩顴。鼻樑纖巧,但很挺直,肉色的鼻翼長得非常精緻;嘴唇略微寬大,卻極有表現力。很多小說中描寫女人都把眼睛作為重點,從她臉上,我才知道嘴唇是不亞於眼睛的表現內在感情的部位。線條優美的嘴唇和她瘦削的兩腮及十分秀氣的鼻子,一起組成了一個迷人的、多變的三角區。她的皮膚比一般婦女黑,但很光滑,只是在鼻子兩側有些不顯眼的雀斑。下眼瞼也有一圈淡淡的青色。這淡淡的青色,使她美麗的黑色的眸子表現出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深情。她臉上各個部分配合得是那樣和諧,因而總能給人以愉快與撫慰。從她和我談的不多的話裡,從她的行動舉止來看,我感到她的性格是潑辣的、剛強的、爽朗的、熱情的。這和她南國女兒式的面龐也極吻合。後來我才瞭解,這種南國女兒的特色,也是從中亞細亞遷徙過來的民族所具有的。

  她的歲數在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之間,不會比我大。

  她的名字叫馬纓花!

《綠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