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傳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搖拽不定地來去,朋友便會順此考慮。”君子說:“普天之下有什麼樣的想法和什麼樣的憂愁呢?普天之下都是一樣的結局但卻是不一樣的道路,一個目的地但卻是數種憂愁,普天之下有什麼樣的想法和什麼樣的憂愁呢?”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太陽離去了之後月亮就會來到,月亮離去了之後太陽就會來到,太陽和月亮交互進行便有了光亮呀。冰冷離去了之後溫熱就會來到,溫熱離去了之後冰冷就會來到,冰冷和溫熱交互進行便定形了年齡呀。離去的是理虧,來到的是認為可靠,理虧和認為可靠交互覺出便出現了益處呀。”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尺蠖這蟲子彎曲著身體,是為了得到不被懷疑的假象。龍蛇的冬眠,是為了寄放他的身體。周密的舉動近乎高超,是為了使其發揮功能。使自身穩定並發揮其功用,是為了增長信念。那段時間這樣過去了,體會著的困惑便明瞭了。高超被用盡了並曉得轉變,這是信念熾烈。

易曰:“困於石, 據於蒺藜, 入於其宮, 不見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爻 辭上說:“被歌舞包圍,強制佔有別人的田地,回到他的家中,看不到了他的妻子,不會有好的結果。]君子說:[不該是被包圍的地方卻被包圍了,聲譽一定會被 玷污。不該是佔有的地方卻佔有了,自身一定會不安全。已經玷污還不安全,結束生命的時間就要來到了,這還能夠獲取看到他的妻子的機會嗎?”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爻辭上說: “因為正直無私而向能夠幫助打獵的鳥的身上放箭,在高高的城牆的上面,射中了那隻鳥,沒有不是這麼獲益的。孔子解釋說:這獵鳥是飛禽,弓和箭是殺傷用具, 放出箭的是人。君子在身上隱蔽用具,等候時機便作為,這怎麼會沒有益處呢?作為但不能夠包含容納,這是因為行動了但沒有得到,這是言論變做用具才行動。”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 故惡積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滅耳,凶。”

孔 子解釋說:“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不會羞愧不會友愛,沒有敬服沒有情誼,沒有看到好處不會聽從,不會使人敬畏不會戒止,程度淺便防備但程度深便警惕,這 是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的順利之處。爻辭說:進行比較停止蹤跡,沒有過失。這就是對此所說的。”“不去聚集仁愛,就不能有充分的資本去定形聲譽,不去聚 集不好的,就不能有充分的理由喪失生命。貪婪狡詐只貪圖名利的人認為很小的仁愛是沒有好處的,就不去做,因此不好的聚集到不能夠遮蓋的地步,觸犯法規的行 為太廣泛程度太深便不能夠除去。”爻辭說:“停止聽覺進行比較,不會有好的結果。”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包桑。』”

君 子說:“這不安全的,是在穩定他所處在的地方;這逃跑的,是在護著他不受損害而能夠留住;這違反的,是有他的處理方式。因此,君子在平穩的時候不會不記得 不安全的隱患,在存在的時候不會不記得失去的可能,在安定的時候不會不記得沒有了秩序的潛在因素,因為這樣,自身穩定國家才能夠存留。易說:[他在流浪他 在流浪,就像是草木含苞待放。〕”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任也。”

孔子說:“品德不夠深厚卻地位尊貴,智慧缺乏卻謀求的目標過大,力量不夠卻擔當過重的責任,很少不遭遇(危險)的。《易經》(鼎卦九四爻辭)說:‘(用來使鼎穩定的)鼎足折斷,王公的美食被傾灑了出來,美食被弄髒了,有凶險。’這裡所是或的就是不能勝任的意思。”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孔子說:“能夠知道事情隱微的先機大概應該說很神妙了吧?君子與處在自 己之上的人交往不能諂媚,與處在自己之下的人交往不能傲慢,大概就算知道掌握事情的先機了吧!所謂先機,就是在變動發生之前的隱微的徵兆,也就是吉祥或凶 險出現之前顯現出來的情況。君子能夠看到先機而採取行動,不會整天等待著。《易經》(豫卦六二爻辭)說:‘比石頭還耿介堅定,不去整天追求快樂,守正不 移,能夠吉祥。’既然比石頭還耿介堅定,哪裡還會整天等待或者追求快樂?這是完全可以明白的。君子知道隱微的先機又能顯明的情況,知道柔順又懂得剛健,因 此才能成為萬民所仰望的人物。”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孔子說:“顏回這個弟子,他大概接近(君子的要求)了吧?有不善的情況(他)不曾不知道,知道了不善便不曾再去做。《易經》(復卦初九爻辭)說:‘走得不遠就返回,沒有什麼悔恨,開始能夠吉祥。’”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之氣相互纏綿交合,萬物因此化育而變得醇厚完美。雄性與雌性之精氣纏綿交合,萬物因此化育而生生不息。《易經》(損卦六三爻辭)說:‘三人同行就會減少一個人;一人獨行,卻能得到一個朋友。’說的是達到協同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君 子說:“君子先穩定他自身之後再作為,先交換這心思之後再講話,先穩定這互相往來之後在設法得到。君子能夠遵循這三種方法,因此不會受到損傷。在不安全的 時候作為,民眾就不會跟在一起,害怕去講話,民眾就不會順合,沒有互相往來就設法得到,民眾就不會允許。沒有讚許的,這損害的便來到了。易說:[沒有補助 過,迷惑著發生碰撞,作出決定不能持久,不會有好結果。]”

《易經系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