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學習教程》前言

 一、什麼是易經

易經是我國春秋以前解釋“易”的經典書籍,是華夏智慧和文化的結晶。人們所知道的《易經》有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前2部已經失 傳,真正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周易。社會上不斷有人聲稱已經發掘出了連山易和歸藏易,並整理出版了相關書籍,但這些書籍被許多人認為是一種抄作,並沒有得到 專家的認可和社會的承認。不過,人們通過古代易學文獻的描述,已經確定了連山易是以“艮”卦為首,歸藏易以“坤”卦為首,而周易是以“乾”卦為首。諸如南 懷瑾這樣的專家認為,堪輿、醫藥等方面有關易的運用,這與連山易、歸藏易是分不開的。

幾千年來,易經一直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這是因為易經包羅了宇宙萬物產生、變化的的根本規律,其原理被無數的智者所證實並廣泛得到應用,甚至所有的哲 學思想,在易經裡面都能找到蹤跡,然而人們卻無法用所謂“科學”的方法來全面地證明。這樣,易經便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吸引著無數的人來學習研究,也 無可避免地染上了迷信的內容。

易經有如此的魅力,那麼易經是如何產生的呢?因年代的久遠,再加上遠古的人們缺乏文字,今天的人們已經很難準確考證,但通過有限的資料,以及一些遠古的傳 說,我們大致理清了易經產生的脈絡。孔子所寫的《易傳》告訴我們,遠古人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取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易經並非天外之物,它是人們傚法天地而來,用一種簡單易懂的符號來揭示自然的一些法則,從而指導人們更好地生活。因此,易經是非常健 康的思想,其本源並不神秘,而是極其簡單,所以稱之為“易”。小雅甚至認為,八卦雖然是伏羲所作,但卻並非他所創。這是由以往諸如有巢氏、燧人氏等長期觀 察所總結傳承而來,伏羲將這些思想進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八卦符號,使許多人們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從而得以傳播,因此後人便有此誤傳。

二、早期易經的發展

《左傳》中記載,楚文王的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孔安國在《尚書?序》裡說:“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 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三皇五帝之書”即三墳、五典,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疇,是《河圖》、《洛 書》的理數,由此可見,易經並非上天所賜,而是和萬物一樣逐漸發展而來。

伏羲用八卦符號來演示易的原理,使易文化得到了飛躍發展,到了神農時代,易的應用進一步得到了很大發展。當時人們不像現在一樣交通發達,人們最大的麻煩是 困於大山甚至猛獸,因此,代表大山的“艮”便成了首卦。到了黃帝時代,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補充,人們有了相對溫暖的家,也開始有了積蓄,所以有了“歸 藏”的思想雛形。以後各個朝代,都有相應的變更和補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面所說的《連山易》和《歸藏易》,這本經典以及後來的周易被後人並稱為“三 易”,至今仍以這三易為主導。

由於古代沒有印刷技術,春秋戰國又是兵荒馬亂,人們為生存而疲於奔命,再加上秦始皇焚書,諸多原因導致《連山易》和《歸藏易》的正本已經失傳,但其思想及 應用仍然被廣泛流傳。秦前的易經大多本著法天象地的原則,廣泛用於祭祀、決策等國家大事。因此當時的儒者比較精通易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所下的圍 棋,也是易經應用的工具之一。

由於上述原因,《周易》便成了秦朝以後大多數人學習研究易經的唯一寶典。周易是文王研究易經的應用體系,所謂“文王演易、周公祖述”,也就是說,周易是由 周公記錄整理並形成文字傳承下來的。周易中的卦辭和爻辭便是文王和周公對“卦”和“爻”的解釋。由於周易原文深奧難懂,孔子晚年作《十翼》系統地對周易作 了解釋和說明,有人說《十翼》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孔子的學生所作。

孔子所作《十翼》對後世學習研究易經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至今仍是解釋易經的最高權威,其內容已經被加到了周易原文中去,一起成為經文的一部分。《十 翼》便是:1上經的彖辭、2下經的彖辭、3上經的象辭、4下經的象辭、5《系辭上傳》、6《系辭下傳》、7《文言》、8《說卦傳》、9《序卦傳》、十《雜 卦傳》。因此,孔子被後世稱為繼伏羲、文王之後的“易更三聖”之一。

孔子將《易》列為六藝之一並以此教育學生,而孔子的學生中,專門傳授易經的主要有兩人即卜子夏和商瞿(qú),他們的二人為易經的傳承起到了很大作用,世上留傳子夏水平沒有商瞿高等傳言概不可信。除了孔門弟子外,世上還有許多易經研究傳播者,並非只有卜商兩宗。

三、後期易經的演變

自漢朝以後,易經在“理”和“術”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和完善,融合了陰陽理論、補充了五行生剋、配備了天干地支、簡化了占卜程序,使易經不盡用於 人事、堪輿的預測,而且廣泛用於政治、軍事等各大領域。為了使人容易理解,在天文地理方面,配上了許多神化,這樣便使易經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

首先值得一說的是西漢的焦贛(Gòng)和京房二位易學大師,都是商瞿一脈的傳人,目前應用最廣的“納甲筮法”,也稱為“六爻法”或“火珠琳”、“周易預 測法”等,便是由焦贛將天干地支與周易相結合而發明的,著有《易林》一書。京房曾師從於楊何、焦贛等多位易學大師,博學廣記多才多藝,對政治、音律、天文 等多方學科都有所建樹。他將老師的“納甲筮法”加以完善補充,並發明了“八卦宮變”的方法來解釋事情的本源及發展過程,讓人在占卜時很容易找到世爻和應 爻。

唐朝李虛中和北宋徐子平對後世影響甚大,李虛中用人的出生年月日來預測人事,無有不中,留有《李虛中命書》。徐子平在李虛中的三柱基礎之上發展為年月日時 四柱,一直延用至今,而四柱經典《淵海子平》則是由宋代徐大升根據李虛中、徐子平的理論整理而成。明朝萬民英所著《三命通會》及清朝任鐵樵所著《滴天髓》 也都是根據李徐的理論整理出來的四柱方面的名著。

在易經的理學方面,當數北宋五子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就是周敦頤結合《周易》解釋《太極》,並著有《太極圖說》一書;邵雍(五子之首)重新安排了《周易》 的64卦,試圖揭示宇宙規律,進而解釋人類命運,並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易學大作,自創“梅花易數”,是繼 孔子之後的又一易學傑出人物;張載開創了理學中“氣學”一派,著有《崇文集》十卷(已佚),《正蒙》、《橫渠易說》、《經學理窟》、《張子語錄》等書;程 顥與程頤(二程)創立了“天理”學說,以“致知、格物、窮理”而立說。

術數方面古已有之,但到了明清以後,一些不傳之秘才得以出版發行,使許多人瞭解到三式(太乙、奇門、六壬)、星象(紫微斗數)、堪輿等方面內容,另外還有 面相手相等方面內容,不過其中不負責任的言論太多,與易經的結合大多牽強附會,而當今的書簡單可以說是氾濫,他們出書並非有所心得,而是為了一個“名”或 “利”,實在是無可奈何。

研究的人多了,所出的書也多了,偏離易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許多原本和易經沒有太大聯繫的學術或思想,也紛紛向易經靠攏,也不管是真理還是歪理,都到易 經中來尋找根據。這樣導致了後世對易經越來越陌生,越陌生也就越容易對易經產生誤解,終於出現了“五四”、“文化革命”等事件,使得不僅是易經文化,而且 是整個傳統文化遭受了滅頂之災。

四、文藝復興的再思考

易經是華夏乃至世界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至德聖人所創並演繹教化眾人,經無數出類拔萃的英傑不斷完善、不斷發展而成,是一種揭示萬物產生和滅亡規律 的理論體系,是一種可以用來輔助人們解決疑難問題的神奇工具。二千多年前,雖然沒有焚燒周易,卻也損失了很多術數之類的書籍,因為焚書的起因正是始皇受了 一些術士的欺騙所致,二千多年以來,易經一直是讀書人必修課程之一,可是到了近代,由於政府的腐敗,同時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國家瀕臨崩潰的邊緣,國 民生活水深火熱,於是爆發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一些國外留學回來的人,對國學本就一知半解,卻錯誤地認為造成國家腐敗落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儒家文化根深 蒂固,不能接受西方藍色文明,於是採用革命的手段,砸爛一切舊思想,將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說成腐朽,將西方並不成熟的民主思想引入,這就導致了中國文化上 的一場大地震,這場地震歷數近百年,至今尚未撥亂反正過來。

這不能不引起人們深刻地思考,為什麼西方的文藝復興引起了西方的三種復興,一是文藝復興,二是宗教復興,三是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復興。為什麼西方能夠如此成功,而中國卻是失敗,而且還是一個巨大的失敗。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小雅認為,原因有三。

(一)打破了傳統的倫理。

那些在國外讀了幾年書的“精英”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是因為封建君主社會的長期統治造成的,而這種腐朽落後的制度為什麼能長期存在,這是因為儒家思想所 導致,儒家提倡“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使得愚昧的人民盲目忠於皇帝而不起來反抗壓迫,所以五四運動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打倒孔家店,反對封建統治”。這 些“精英”所要反對的正是中華文化最寶貴、也是對人類進步最有價值的思想財富。

精英們年紀輕輕出去海外留學,其國學底子是很差的,完全可以說,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國學,有許多所謂的大師是回國後,為了找出儒家思想的弊端才去學習研究儒 家思想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要做父親的人擔負起父親的責任,做國君的也要擔負起國君的責任,然後才會有子女的孝和臣民的忠,這 才是父慈子孝、明君忠臣之道,而這一儒家思想也同樣符合易經的原理。統治階級為了穩定國家,當然片面地宣傳了“忠”的方面,這並不是儒家思想的過錯,這就 正如計算機同樣會被孩子用來打遊戲,家長不能因為這個理由而打倒計算機吧。所以五四運動是一場可笑的愚昧的運動,而直到如今,起來反對的人還很少。

正是因為大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又一次將國學稱為“四舊”,發起了“砸爛一切,破除迷信”的運動。這一次遭殃的可 不止是儒家,連同道家佛家及所有宗教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今人們仍然沒有認識到,幾千年來,社會穩定正是宗教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如果沒有宗教 的復興,就不可能有文藝的復興。當今的中國人,為什麼成了世界上毫無誠信之人,這是傳統思想遭受滅頂之災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二)沒有建立新的倫理體系

文藝復興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將原有有宗教倫理撿起來,有保留地加以發展,使其完善,所以才命之為“復興”。而五四運動則是打破了封建倫理體系,卻沒有建立 新的倫理體系。人們幾千年來的思想體系一下子被打破,這必然導致一種迷茫、一種失落。因為對於人類來說,知識是汪洋大海,而人類的認識只是水滴,失去了信 仰或倫理,也就失去了對事物的判斷標準,人的思想返回到一種原始的愚昧和所謂先進科學思想的漩渦之中。

任何一種漩渦必須有正反兩種力量的對沖才能形成,一方面是激進的西方思想,一方面是要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直到如今仍然在旋而未定之中,一直所謂的“院士” 居然會說出“中醫是偽科學”的言論,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國內的院士已經無知到什麼程度了。而這樣無知的話,偏偏還有無數的信眾跟在後面搖旗吶喊,完全不顧 幾千年來中醫為人類所作的貢獻。

這事情本來並不可怕,完全可以當作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歷史的無知,但這兒所引發出對“迷信”一詞的再思考卻不能忽視。有人一提到“迷信”就立刻想到求神拜 佛之類的事,這當然是迷信的一種,小雅本人也並不贊成,但這並不是我所想說的“迷信”。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迷信的定義,也就是“迷而後信”,通俗地說就 是:不知其對還是不對的情況下而想信。這樣一來,對於那些自稱“不迷信”,不信一切菩薩神仙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種迷信,因為這些人想信了神學的對立面。對 於神的存在和不存在,科學技術是證明不了的。

(三)失去了人類的基本誠信

無論是西方宗教還是中國的宗教,都是在勸人為善,對人的行為有一種無形的約束,雖然是依靠了神的力量,但其作用卻比任何一部法律還要有效。西方正是有這樣 的約束,才保持了人類的基本誠信,因為他們相信人如果不講信用,上帝是知道的。中國的倫理道德也是同樣的作用,有了這樣的一種對神或宗教的信仰,上帝或神 但真正地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中國的道教、佛教既然屬於宗教,也將自然發展的動力源泉歸之於本無物質存在的神、佛,而儒家雖然也被部分人員稱為宗教,其思想卻是實實在在的“科學”體 系,以道德為基礎,以仁義為做人的根本,以禮儀為人們的行為規範,這並不是孔子坐而論道的空想,而是傚法天地的原則,經過歷代聖賢的實踐出來的一套方法 論。

如今人們認為治國必須依靠法律,這是很低級的想法,法律的作用很有限,而現在的人們受西方影響誇大了作用。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如同交通一樣,交通規則只能 是事後的一種補救處理,要解決交通還必須通過道路的規劃建設、安全的思想意識等方面抓起,這才是解決的根本之道。管仲說過:“國之四維,禮儀廉恥,一維絕 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治國決不是只靠法律就行,這也是大禹治水時總結的經驗,即不能只用“堵”,而要用“疏”的辦法對能從根本上 來解決。

司馬遷說得好,“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德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內而整齊萬民也。”翻譯成白話就是:人類社 會的萬千世界,規矩則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事前就要從事仁義道德的教育,事後要用刑罰實施得失的獎勵和制裁。所以德高望重者因其能服人所以要授予較高的權 位,能力強的因其做事成績而給予高薪厚祿,這是統一海內而使萬民信服的總則。

五、學習易經的態度

大多數人學習易經都是因為奔著神奇的算命功能而來,這就如同學佛之人追求法力無邊、學道之人追求長生不老騰雲駕霧之法術一樣,其結果必然是水中失之水撈月竹籃打水,不僅浪費學習者寶貴時間,也必將得到一些毫無益處的文化垃圾。所以端正學習態度是本教材的首要任務。

易經是中國文化思想的源泉,這其中有許多內容至今人們尚未正確理解,所以,學習易經是為了保存中國文化寶庫不至於流失,同時從易經中學習其中“道理”即 “道”的原理。即使學習一些算命的方法,也要以研究為其原理為目的,不可一知半解地出去騙財騙錢。總而言之,心正者可學易,不正者則不可學,學則有害而無 益。

學習易經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基礎,這是學習易經的人方法上的一個重要盲點。許多人學習易經為什麼半途而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於沒有掌握這樣的方 法,將五行八卦一看就以為懂了,而不去背一些基礎知識,一味地往後加速前進,其結果必然是因其不明白之處過多而疲憊不堪,最終得出一結論:易經太難了!

小雅認為,一個正常的學習者,只要願意按照我們的教材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去背,結果一定能事半功倍。開始時背誦一些基礎知識,並牢固地掌握,不僅 對學習易經有好處,而且對自己以後一生都有好處。不肯花時間背,實際上是犯了一個常見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看懂了就以為是自己掌握了”。其實不然,這正 如我們看電影,電影內容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但如果讓你講述出來卻不行,充其量只能講一些大概的情節,更不用說讓你去演這個電影中的角色。

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達到自己會演這部“電影”,所以一開始就需要花時間去背一些基本概念,當然,並不是死記硬背。易經知識是很有規律的,也很好記,只要 我們注意方法,多聯繫實際,並且將難懂的文字簡單化,這樣學習既輕鬆又快速。我們相應地也開發了一些輔助程序,幫助大家學習。總之,易經的學習並沒有大家 想像得那樣難學。 

《易經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