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02章 設卦觀象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易經》與鬼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

大家研究《易經》,我再三爻強調的,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順序一定要背得來。如果要想運用的話,還必須把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都弄清楚了,才可以。

「聖人」是泛指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的,有道德,有成就的人。聖人設卦是說八卦是以往古聖們假設的。說到這裡,我們對《易經》這部書,不要看的太神秘,太去迷信它;但不要輕視它,看的太輕易太單純了。不過《易經》的神秘色彩,在我們中國是由來已久的。記得我們小時候,晚上睡覺針頭下放一本《易經》,就不怕鬼了。所以我們小孩子們,個個都讀《易經》,就是因為怕鬼。(^ _^ )

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說:「聖人設卦」。這個卦的是個邏輯符號,是假設的。《易經》的八卦跟八八六十四卦,究竟在講什麼,大家千萬不要作成固定的看法,這樣就不能學《易經》了。假定我們的藝術家學了《易經》,也可以另外畫一種抽像畫,那何嘗不是《易經》呢?所以《易經》包括了一切學文。孔子這個報告,重點在設卦,設是假設之辭,卦是符號,古人解釋卦者掛也。卦是卦在天體上我們看的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等於我們牆壁上掛的畫一樣。所以說,卦者掛也,自然界的一切都擺在那裡。拿我們的話講,卦者擺也,擺在那裡給我們大家看的,也就是太陽呀,月亮呀,風呀,雨呀,所有看的見的自然現象。所有聖人設卦,就是把一切自然現象,假設了一個代號,作什麼呢?讓我們觀現象,觀察這個自然現象。

透過了這個符號的含義,觀察自然界的現象——一切的山川河流風物氣候的自然現象。這些現象觀察清楚以後,「系辭焉而明吉凶!」《系辭》是卦下面的文辭文句,凡是卦下面寫的文句就是系辭。例如乾,元,亨,利,貞,就是所繫的辭,辭就是文辭,是加以文字的解釋。由這個自然的現象加以人文思想的解釋,而使我們明白了吉凶。

「吉凶」兩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間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不好不壞的。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沒有賺錢也沒有賠本,在你認為沒賺沒賠,沒賺沒賠就是賠了,賠了精神,賠了時間……所以沒有不賺不賠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間的現象,只有兩種:不是吉,便是凶。所以說「系辭焉而明吉凶」,吉凶的道理就是如此。

系辭的匯總叫做《系傳》,為孔子所作(卦爻下面的辭,為文王,周公所作)。一般人寫文章,說這個人的文辭如何如何,就是指的這個「辭」不是詩詞歌賦的「詞」,這是不通的。不過大家都這樣用了,你便也見怪不怪,跟人家講下去,也就是了。如果說「詞章」如何,那就爻用詩詞的詞了。孔子寫的《系傳》,有上下兩篇,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論文或心得報告,孔子那是叫《系辭》。因此他說「系辭焉而明吉凶。」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吉凶是哪裡來的?拿物理現象來講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我們知道就是陰陽.物理世界中抽像的就叫陰陽,實質的就叫剛柔。剛就是陽,柔就是陰,像矛盾,事實上也是互相推蕩的一種現象。在中國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過是一種現象,就是《易經》所謂的象。它表示了這種變化的關係,說明了矛與盾的原理。

像太極拳的推手一樣,你推過來,我推過去,兩種力量.互相推蕩,」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洋人們講邏輯什麼的,講到矛盾呀,統一呀,肯定呀,否定呀……大家認為高明得很,以為這就是學問。我們當年也拚命地讀,但我讀完以後就丟了,那不過是變化的現象,沒有什麼了不起。等干現在講心理學,舉出很多的個案.證明這個心理反應是如何如何。這樣做法很辛苦,個案看完了.有沒有用?這些心理狀況也許是社會上普遍發生的現象,也許是整個的社會心理發生的變化.總之,變化的過程太多了。譬如說我們用的電燈,開了電門我們只感覺它亮,小知它隨時都在變化;剛開始那一秒的電 已經消耗了,它隨時在消耗,隨時在成長,隨時在生滅。可是大家看不到這個變化,只看到電燈在亮著。而《易經》已經看到這個變化.知道這個過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兩大原則大家要記住。

觀察自然的現象,《系辭》告訴我們自然現象的涵義。拿佛學來說.自然現象中山河大地是無情的東西;一切眾生,像我們這些有生命的人,是有情的東西。所以佛學稱眾生為「有情」,是有靈性,有思想的;物質世界則是無情的東西。是沒有思想的,「聖人設卦」,讓我們觀察到無情世界的現象,「系辭焉而明吉凶」。眾生是哪裡來的,也是宇宙物質世界的一種現象。「剛柔相推」,是兩種正反質能相互推動.因而產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眾生。

假使這兩大原則把握住了,知道丁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的理,你想卜卦算命的話就可以百算百准了,不過這個中間也有它的變化,是看時、空的大小來決定的。像醫生看病,說今天病好一點沒有?病人說沒有,還是很痛。但你昨天還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經可以下床活動了,已經不錯了。可是人總不滿足,因為他不曉得「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的道理.大家懂了這個原則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學《易經》了。

人生的歷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這三個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學,也就是政治哲學。我們知道.宇宙間只有兩個現象:一個吉,一個凶。那麼吉凶又是怎麼來的?好與壞是怎麼來的?是人為假定的。人類心理自己反應得失的一種現象,就成為「失得者,吉凶之象」了。譬如我想賺錢,錢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錢不到我手或失掉了,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類心理相對的一種反應,天地間沒有所謂絕對的吉凶,也沒有絕對的是非,也沒有絕對的好壞。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沒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裡來的?是由人類心理來的。吉凶是怎麼產生的?也是從人類心理的判別而產生的。譬如說青年人談戀愛,談到最熱烈的時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認為是吉。表向上看來很得意,事實上,說不定失意已暗伏在裡邊了。現在覺得很好,到時候分開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說一個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難。想死還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悶氣……沒有一樣好受的。這些是非好壞都是從心理現象來的。

同樣的.吉凶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一種失得的心理現象。我常說你學了《易經》以後就不要卜卦了,因為八八六十四卦沒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沒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訴我們「吉、凶、悔、吝」四個現象。人生也只有四個現象,這就是《易經》陰陽的四象,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太極以西洋人的說法,就叫做本體、叫上帝,佛家叫如來。我們中國文化不來這一套,不給它加一個宗教的外衣,也不賦予它一個假定的名詞——本體;這個萬有的生命,我們叫它太極。太極就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永遠代表兩個相對的力量,兩儀就生四象。兩儀生了四象,就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

人文世界的一切現象也只有四種 「吉、凶、悔、吝」。怎麼叫悔暱?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後悔,人生對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後悔中。剛剛吃飯的時候,菜很好吃拚命地吃,吃飽了,肚子難過了.後悔了,「剛才少吃一口多好」。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釋,它真正的意義,只有一個名詞可借用來說明,才最恰當,就是佛經上講的「煩惱」,這就是悔。佛經講的煩惱不是痛苦,是開始時心裡感到很煩,過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隨時隨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煩、很苦惱,也就是不高興。一般人說的煩惱,就是《易經》的悔。「煩惱」兩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後來傳人中國的。

吝是什麼?吝就是困難、是慳吝。整個《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個變化。四個之中只有一個吉是好的,其餘三個成分都是壞的。悔吝是小凶,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壞。宇宙間的刀事萬物不動則已,一動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二都是壞的。這個以後還要再講,現只先說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痛苫,一個人要不痛苫,什麼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腦筋,只睡覺,睡醒了走來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難做到,絕大多數人都要用腦筋;只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所以說「悔吝者,憂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宇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凶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興.失掉了痛苦、煩憂。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有進有退,這就是變化。「進退之象」,就是各種的變化。如果反過來講,什麼是進退呢?就是「變化之象也」。同樣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憂虞者悔吝之象也,進退者,變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論是一樣的。不過前者是把結論先拿出來講,後者足把主題放在結論裡頭來講。

這是古文的寫作方法,它變動不居,又是音韻鏗鏘的,不但可以朗誦出來,而且還可以譜在樂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個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韻要清楚,像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樂。

我們學了《易經》後,如何來判斷一個問題呢?現在根據《易經·系傳》孔子思想的原理,來告訴大家怎麼樣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說「失得」兩個字也可以。假設我們問什麼叫做悔吝?答案是「憂虞之象也」。什麼叫做變化?答案是「進退之象也」。這是《易經》講的,不要自作聰明.隨便亂加亂減.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訴了我們。你只懂了這些就可以了。下面孔子進一步再來發揮。

下台一鞠躬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在物質世界裡.孔子《系辭上傳》第一章中,提到「剛柔」這兩個字。剛就是陽,柔就是陰;白天就是陽,屬於剛;夜間就是陰,屬於柔。所以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換一句話說.這個物理世界是一陰一陰,我們夜裡看到的是黑暗、是陰,但黑夜並沒有什麼可怕。譬如我們的手,翻過來足這面,翻過去是另一面,一陰一陽是它的變化,白天夜裡也只是變化的現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經》之後,就不會怕黑夜,更不會怕鬼,陰陽只是現象.與鬼沒有關係。

我們年輕時怕鬼,現在我卻想看到鬼,因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們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滿好嗎?可是鬼還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歡夜裡,因為夜裡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靜時那份安閒、那份靜謐真是好,白天卻嘈雜得不知道搞些什麼才好。所以這就是觀念問題。

其實太極並沒有晝夜,晝夜是物質世界的一個變化。假設我們利用現在的科學,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晝夜了。晝夜是地球轉動而產生的現象,這種現象,並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於太陽、月亮、地球轉動的結果。一個球被擋住了就變成夜裡.太陽照到那個球時就叫白天,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哲學: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裡總要休息一下;同樣地,上台忙了一陣子後,總要下台來歇歇;下台久了以後,說不定還要再上上台,這一上一下,也就是「晝夜之象」也,沒有什麼,而是很自然的現象。

人生的價值

下面講到卦,聖人設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先天圖是畫三畫的,如乾為天  ,坤為地  等等,都是三畫。後天八宮卦是用六畫的。如乾為天,天風姤,每一卦必須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關係。

《易經》的卦為什麼有六爻?六爻是由三個步驟來的。什麼叫三極呢?就是天、地、人。這足中國文化的特點:上曰天,下曰地,中間是人。天地有沒有缺陷呢?以《易經》看起來,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並不圓滿。譬如,西方人說天地是上帝造的。實在說起來,也算是粗製濫造。如果把這個世界全部造成白天.連電都不用浪費了,還要發明電燈做什麼?它永遠下雨嘛,也好呀!我們就可以變成魚啦!也用不到蓋房子、造汽車啦!很多的現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時還刮颱風。我常說笑話,人的眼睛長得不好。如果前邊長一隻,後邊長一隻,不是前後都看得見嗎?鼻子也長得不好,吃飯還用牙齒咬。有人說眉毛長得也不好。如果長到手指上.連牙刷也可以省了。這個笑話是說明了天地有缺陷。於是中國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價值,也是孔子曾經講的一句名言——人生的價值在「參贊天地之化育」。

說到這裡,我講一段親身經歷的故事,這已經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在四川大學教書,還很年輕。他們請我專題演講,講題是《人生的目的》。我說這個題目不好講,因為問題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講。這個題目已經告訴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為目的,其他的都是後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認為人生是以享樂為目的啦!還有孫中山先生以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啦!其實亨受也好、服務也好,都是後人為它加上去的。

什麼叫目的呢?像我今天來上課,上課是我的目的;大家從家裡走來聽課,聽課是大家的目的。人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沒有一個人會在媽媽肚子裡問:我為什麼要生出來?我生出來的目的是什?沒有一個人是問明自了才生出來的。到底人生以什麼為目的?我告訴你.大聲地告訴你,人生是以人生為目的。這個題目本身就是答案,還有什麼好講的!

如果勉強來說人生以什麼為目的,古今中外的說法都是空談。拿孔子的話來說.人生的目的,我們不能說都是人生的目的,應該說是價值才對。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足在「參贊天地之化育」。參贊就是彌補的意思,彌補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颳風下雨,人類發明房屋把風雨擋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參贊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幫助萬物。因此中國文化把天、地、人並稱為三才——宇宙間的三才。提到人的價值,在中國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現在我們聽到外國人講一聲人道主義,便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走,我看了真有無限的感慨。這些人真是可憐.忘記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講人道主義的,除了我們中國以外,都是亂吹的,都是後生晚輩。大家回頭看看我們的《易經》,那才真是人道主義的義化。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個天、地、人的三極一動,就是六爻;六爻又動.就生相對的力量,就有了陰陽。也就是說,有了向心力就有離心力。所以讀了《易經》以後,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說懂了《易經》便可以為將相,我今天還在跟一位同學講用人之道:這個人對我們忠心耿耿的,我們對人家也絕對地忠誠,但是到了利害關頭要命的時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囚為有向心力,便有離心力。我常常說.世界上誰又是最可靠的人?連自己都不可靠,還能夠相信別人嗎?因為人是會變的,人文思想的產生,是希望人在動亂要命的時候,能夠不變,那就是聖人,有道之人,三極之道就是這些。這個「道」,在這個地方講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原理,《易經》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這裡——所謂「三極之道」也。因為變動是互相對立的。因此三極就產生了六個變化。我們老祖宗老早就發現了。自然科學進步到現在。也沒有超過這六個範圍,這就是「三極之道」也。上面講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現象,說明它發生過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觀念不同,他是以人文為中心。我們看看下面孔子所說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則一一拿人文的觀念來講,也就是物理科學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學裡邊來。

心安故理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這是說,我們要懂得自然科學的原理,用之於人生哲學。君子是受過高深教育的知識分子,應該瞭解這個道理。居,就是平常,後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說一個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夠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這四個字,最初是在《易經》裡邊提到的,心安後那個道理——真理就自然產生出來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何以這樣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這個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謂「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這裡孔子已經告訴我們,《易經》是要我們玩的,你要背會了《易經》就好玩了。就像買一副麻將牌來玩,自然會玩出道理來。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夜間不可讀《易經》,因為晚上讀了《易經》,鬼都會嚇哭的。現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裡確實不可以讀《易經》。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為夜裡一研究《易經》,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了,但還有一點點沒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繼續研究下來,再通了,忽然又發現了一個道理,又進入了另一種境況.這樣精神又來了,又不要睡了……就這樣一下到了天亮還不知道。古人說「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那是真的.一點也不假。坐下來讀《易經》,不知不覺一個春天就過去了。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孔子告訴我們學《易經》的重點,《易經》的每爻,下面所繫——吊在那裡的一句話,就是爻辭。這裡邊包括了大自然的物理哲學、人生哲學、政治哲學等等,夠我們學一輩子的。這兩句話是孔子告訴我們學《易經》的好處:學了《易經》,懂得了《易經》,我們便心裡很安詳,少煩惱、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個問題就是告訴我們,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孔子說「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就是說學《易經》不要部麼嚴肅,要我們很輕鬆地去研究爻辭,就這麼簡單。

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下而告訴我們一個重點:

「是故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家注意!這裡告訴我們,大家學了《易經》,是要我們「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不是要我們來卜卦算命的。「觀其象」.我們人生,人與人接觸,每天一起床,自己當天的運氣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現象就知道了,

「觀其象而玩其辭」,我們觀看現象之後,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辭句,幾千年經驗累積下來,其中含義,有個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來。「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我們人隨時在動,你要做生意,念頭動了,或者你當公務員,上級給你一個命令去辦一件事情,這也是動……一動另一個現象就來了.你觀察這個變化,就懂了《易經》,「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曉得這件事情如果照這樣辦,結果是什麼樣子;如果照那樣辦,結果又是什麼樣子,自己都已經知道了。也就是說懂得了人生,自然會達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經知道了。

下面一個重點告訴大家,就是「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我們信宗教,請神幫忙,統統沒有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他力能夠幫助你的。學生求老師.請老師幫個忙,我說辦不到。我是你老師,也幫不了你。有時候請媽媽幫幫忙,也做不到。腫子痛,求螞媽幫我痛一下,可能嗎?不要說媽媽,上帝也一樣做不到。

人要怎樣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則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來自自力。中國特有的經驗,唯有自己先站起來,自己幫助自己,才能「白天祐之,吉無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這樣,才能得到他力,「自天祐之」這個天,就代表他力給你的感應。來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應;有感就有應,所以自己能夠自力站起來,「自天祐之」.那麼上天才能感應你。自己如果站不起來,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會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幹了!只好讓你永遠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夠自立自強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易經》告訴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已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以經解經

有關《易經》的著述,這幾千年來太多太多了!《四庫全書》收藏之富,也是群經之冠。其中對《系辭》的解釋,真是眾說紛紜,不看還好,越看越糊塗:《四庫全書》中的這些註解.大部分的要點我都看過。發現古人們的解釋,跟我們現代人一樣,各有各的主觀,而且重點多著重於文字的詮釋,尤以漢儒為然。

外國人常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做「漢學」,這是很錯誤的一個觀念。「漢學」是我們中國史化上的一個專用名詞,是談漢朝學術問題的。漢朝的知分子處於中國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書之後,很多古書都被燒燬。那時候的書.是由當時人背出來的。為了怕有錯誤,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把每一個宇、每一個句子,都加以考據。往往因為一個字的考據,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要一百多萬言,看了叫人頭大。為了一個字,古人吃飽了飯沒有事幹,走火入魔鑽到牛角尖裡去.拚個死去活來.寫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講句不客氣的話,有時候我認為真應該把它燒掉,沒有什麼用處!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許還有。所以今天我們要想讀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經解經。別人的很多註解先不要看它。因為先看了別人的註解,有些觀念就會先入為主。如果你的主觀先被人拉住了,以後便很難變化。所以我主張以經解經.有時你讀它的本文,前邊不懂的地方,等你讀了後邊。那前邊的也就懂了。即使錯了.也錯得很少,不會離譜。假使看古人的註解,有時候錯下去,一錯就是幾十年,回都回不來,臨死後悔也來不及了。再說一家有一家的註解,各家的註解太多了,多得讓你沒有辨識的能力。所以說以經解經才是讀經最好的方法。

《易經系傳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