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講

陰陽的變化——情

剛才講到先天祖性,到底在哪裡呢?「全寄於命」,全在我們現有生命中。「蓋一落陰陽,莫非命也」,一旦有了這個有形生命,就落在陰陽中分成兩層了。性也無所謂叫性,就是命,命中有性,只要修這個命功就行了。「且命元更轉為情,蓋陰陽之變合,莫非情也。」這又三個轉折了,一旦變成這個後天生命,性在命中,在這個現有的命中,命在哪裡?我們也找不到,現在用的是情、思想,七情六慾這個情,在佛家來講就是妄念、妄想等等。我們有了後天以後,性在這個命中,命又轉變了,變成情的作用。所以我們的思想不停,妄念不停,甚至於我們身心陰陽反覆的變化,都是情的作用。譬如說精神疲倦,陰境界來了;精神好了醒了,陽境界來了。歡喜的、高興的心境,腦子清楚、無煩無憂是陽境界;有煩惱有憂愁,喜怒哀樂發動了就是陰境界。這些「陰陽變合,莫非情也」,就是我們現在三個轉折,三個變化。

「惟其性寄於命,故離中元精,坎中元氣,總謂之命。」我們先天的本性,同後天有形的生命合一,先天的性也在命中,所以說是性命合一。我們的肉體是個殼子,像是電器中陰陽兩條電線接起來,才能發光起作用。在我們這個生命上,「離中元精,坎中元氣」——「元氣」不是呼吸之氣,所以我常說,你們打坐等於充電,不用做什麼工夫,它自然就在充電,充的是這個「元氣」。至於離中的「元精」,也就是我們一點靈知之性。你到了那一步,元精淨化,氣脈自然會動,自然打開了,不需要你忙來忙去搞氣脈。「離中元精,坎中元氣」這兩個代號我們曉得了,合攏來就是我們現在的生命,「總謂之命」。但是我們把握不住,因為被七情六慾這個思想妄想牽引住了。

「惟其命轉為情,故曰,日中木魂,月中金魄,總謂之情。」這個生命一變以後,後天的用又變了,就只有思想、情緒。本性原來用太陽做代表,那個木魂就是肝臟這一部分,很重要,肝是管血的。「月中金魄」在生理上是什麼呢? 金魄是屬於肺的,呼吸的這一部分也很重要,這是有形的有形,都是因為氣血的變動而顯現。後天所有的作用離不開氣血的作用,而氣血作用配合上先天之性,變成後天生命當中的這個思想,總合起來都叫做情。

元神 元氣 元精——性

這裡有個大問題來了,這些都是理論,這個性命之性在哪裡呢?「只有祖竅中,一點元神,方是本來真性。」關於祖竅,道家的討論很多,我們後天生命,本性就在上面。這些情緒儘管鬧,氣血儘管動,但後面有一個老闆,那是我們生 命的根本,也就是性。這個性沒有離開過肉體,它住在一個祖竅裡。所以,在我們後天生命不叫它性,道家叫做元神,它有三個名稱:元精、元氣、元神。這點元神才是本來真性,就是先天的明心見性的性,也就是莊子講的那個「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可是在我們身上它在哪裡呢?就在祖竅裡,「方是本來真性」。

我們的生命,「 元神為君」,元神是老闆是皇帝、總統、主宰。「安一點於竅內,來去總不出門」,它就在我們身體祖竅裡,但是它同天地同宇宙相通的,儘管通電來來去去,可是它沒有離開過我們身體,沒有離開過祖竅。所以他解釋 《參同契》原文兩句話,「豈非性主處內,立置鄞鄂乎」,就是這個道理,他解釋得很明白。

現在我們曉得,道家講有一個祖竅,佛家顯教沒有這些玩意,西藏的密教有沒有提到這個呢?有提到,這個名稱叫「生法宮」,在海底,是印度來的,也是印度一切瑜珈術各派同佛家共修的。譬如中國的道家把肚臍下面看得牢牢的,就 叫做守下丹田,有沒有理由呢?也有理由。在藏密裡頭,丹田這一部分是臍輪,密宗是不肯講的,認為是不傳之密,不像我這樣說出來。其實我認為這些都是渣子,真東西還不是這些,所以我不在乎。一般學密的人認為那個是寶貝,千古不傳,密宗還有一個代名辭叫「化輪」,化生歸一。老實講,所謂化輪,我們欲界中的人,都是從下部化生出來,所以精蟲卵髒都在這裡。

脈輪似電纜

這個所謂脈輪就像電纜,我們身體上電纜很多,包括神經系統從臍輪上來,就是密宗說的心輪,心輪又叫法輪,也有好多脈,道家叫這個為「絳宮」,當然是紅色的宮殿,裡頭有神。所以中國、外國這一套東西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名堂,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心得。

再上來到喉輪,密宗叫「受用輪」,中國道家在這個地方叫「十二重樓」,這裡的軟骨頭十二節,我們飲食由這裡嚥下去。喉輪這個地方,道家叫「生死玄關」。密宗說這一部分的脈輪如果打開了,就不會有妄念。所以這一部分脈輪沒有打開之前,如說自己沒有妄念那是騙人的,也騙了自己。實際上這裡有兩個管子,一邊是氣管,一邊是食管。那個氣管一個指頭抵住就會死;食管割斷了死不掉的。京戲中拔劍自刎是刎氣管,氣管一斷就完了,食管砍了半個鐘頭也死不掉,縫得起來的。所以這個地方道家認為很重要,這個地方沒有打通,說了了生死是不可能的!

頭頂的頂輪,密宗叫做「大樂輪」,這一部分密宗比較講得清楚,你看名字就懂。所以人要得大樂,是氣脈全打通了,尤其頂輪氣脈打通,人整天都在樂中。凡夫的快感都在下部,欲界眾生的陰陽交媾,男女交往的一點快感,那很粗糙。頂輪脈打通以後,日夜在快樂中。所以佛家講禪定,有離生喜樂、定生喜樂。如果頂輪氣脈沒有打通,是不可能得樂的!我們說這個樂,是有無比的快感,快感到了頭髮尖上去了。如果人到了這個樂境,世界一切的快樂都不在話下,都很低層,看都不要看。

祖竅在哪裡

講了半天,祖竅在哪裡我也不知道。介紹了那麼多都是竅,竅就是有個孔有個洞,這個洞在哪裡?譬如很多道家,你叩了頭拜了門,還六耳不同傳,密宗認為祖竅是眉間輪這個地方。老實講,還不在這裡,不過差不多的部位了。所以中國人有守這裡的,也有守兩個乳房中間的,守肚臍、守海底、守背上兩個腰子命門、守夾脊的,好多派!我這樣講你們都欠我,因為我每一次求法都要花很多錢才得這個口訣,不但花錢又叩了很多頭,至少你們都欠我很多頭。

每一家每一派都認為這個祖竅在眉間這裡,我常常告訴你們守不得,年紀大血壓高不要守上竅,女性不要守下丹田,守了都會出毛病。男女守中丹田沒有關係。道家畫兩個連環圈中間一點,這個是中宮,不是絳宮。大部分守中宮的,出毛病的很少,百分之九十都對,中宮保養胃,腸胃好了絕對沒有錯。但是祖竅就在這裡嗎?不是。這個原始的元性祖竅究竟在哪裡?有時候在心,有時候在腦。

所以我常說可以在大學裡,把我們東方文化,包括印度、埃及的,專門成立一個生命研究所,研究如何控制生命。譬如前年有一個美國朋友,天天到我這裡來練身體,一身都是病,又有癌症,西藥吃得很多。我給他吃些中藥,開始還很有效,慢慢吃慣了也沒有效了。我說,你呀要病好, 要跟太太分房,完全停止婬欲關係半年,好好吃藥。他說,那我不是變成植物人了嗎!但植物有情感沒有衝動。

植物人是上了氧氣,沒有腦死,可是人等於死了,主要是腦的記憶、思想活動都沒有了。這個裡頭值得研究了,現在科學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方。真的入定不叫做植物人,真得定那一下,人就變成跟天地通,這是頂天立地。所以修定那個境界要氣住脈停,就把前後腦的氣脈充滿了,充滿了怎麼樣?念頭不能動。念頭亂動時氣不能住,因此佛家道家要修到止息,真做到止息,做到了氣住脈停,你命功就有把握 了。今天我都講得很白,道理方法都在內了。如果你要我迷惑你,傳個方法守這裡守那裡,亂七八糟到處都可以守,我坦白告訴你,那手指頭也可以守。

所以這個祖竅,可以說「祖竅無竅」,這是我個人經驗。我當年在西藏修密宗,他們說往生一定要從頭頂上走,我說那太笨,那是修道學佛不到家的人才會這樣說。有本事的從哪裡走都可以往生嘛,真的!十萬八千個毛孔,哪一條路不 跟宇宙相通?所以任何一點都是祖竅。這個祖竅不可守,你要打坐守一個祖竅,你就糟了!尤其身體,你把思想注意在那一部分,氣血跟著思想就向那一部分集中,這一部分就自然有特別的感受。這個特別的感受,一般人沒有智慧,都認為這個有效果呀!這個氣脈動了!你注意力天天集中手背,這個手背就會變胖一點,因為你注意力在那裡,氣血就向那裡集中,這不是道。以佛家的話來說,叫做系心一緣,把自己雜亂的思想,用某一個焦點把它統一起來。但統一以後仍要做工夫,不能老停在統一。當你不守竅時,氣脈自然會通,這個就要參考丘長春的《青天歌》了。

丘長春的《青天歌》

《青天歌》講得很清楚——「青天莫起浮雲障,雲起青天遮萬象」,修道最後是這樣,自己把身心放下全空了,反正這個青天一片雲都沒有,一個雜念也沒有。「萬象森羅鎮百邪,光明不顯邪魔旺」,好的天氣,天上一片雲都沒有,森羅萬象都在這個天地籠罩之中,等於一個大的鏡子照一切東西。假使我們這裡一個大鏡子照全堂的人,每人影子都在裡面,鏡子只是反映現象,這樣叫做青天,叫做無念,叫做清淨。萬象森羅就鎮百邪,看不清楚就是邪魔,有陰暗就不行,光明不顯就邪魔旺。「我初開廓天地清,萬戶千門歌太平」,所有氣脈自然都打開了,只要一動念要守竅就不對了。「有時一片黑雲起,九竅百骸俱不寧」,有念就有動,有念有動你還在裡頭運功,把下面海底連大便的氣都向上衝了,又轉來轉去,那頭腦能不昏嗎?所以每個修道出來的頭腦都越來越昏,大小便的濁氣上來,叫做大小便中毒,這個濁氣不能引上去的。「是以長教慧風烈」,所以要修到智慧。下面我都不需要講了,大家自己研究一下就通了。

丘長春是元朝道家北派的祖師爺,《七真傳》裡最小的一個徒弟,後來成為創宗立派的祖師。民國初年的同善社,一直演變到現在所謂的一貫道等各種什麼教,都是丘派門下衍化出來的。丘長春最有名的《青天歌》,道書裡面有,同學說找不到,後來一個機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找到了,還是那位朱同學的功勞。「青天莫起浮雲障」,第一句話就是祖竅所屬的,心中一念都沒有,一片青天一樣。密宗叫你觀中脈藍天,就是這個青天的藍。我很懷疑,到底密宗是道家傳過去的,還是道家是從密宗傳過來的?這個學術的根源很難判斷。

認清主與臣

現在我們回轉來繼續看註解,「精氣為臣,嚴立堤防,前後左右,遏絕奸邪」,他說我們一點靈明不動,就一念清淨。祖竅在哪裡?不在內外,不在中間,不在任何一個部位,而無所不在,就在這個身體裡。這個時候自然你就清楚祖竅了。真到這樣,依佛家來講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時,後天生命中的精氣自己在成長,老也沒有關係,只要這一口氣不斷,仍會成長,比年輕時慢,要耐心去修。老頭子、老太婆們照樣可以把握,就是要靜,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所以這個一點祖竅靈明,一靈不昧,要靜要定。為什麼要打坐?因為靜定久了,精氣就會生長,生生不息。

有些人修到氣脈動了,身體也跟它搖起來,非要動不可,這已經走岔了,所以沖關通竅,氣脈發動時不要理,就是「精氣為臣」的道理。你一念靈明不能做主,反而讓你的脈做了主,君不成君,跟著臣在轉;在禪宗來講,你不能做主,跟著賓在轉,因為這個生命精氣神是賓;依佛家來講,你是跟五陰裡的受陰在轉,一般修道的都跟著感覺跑,不能瞭解「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盡量讓一點靈明做主,「青天莫起浮雲障」,身上氣機精氣就發動了。因為「精氣為臣」,要聽你的指揮,你不要跟著它跑。

「嚴立堤防」,精氣一發動,精神旺盛起來,我們世俗的慾念就來了,想跑去玩玩;實在不玩的,像我們吧,這個時候會多看一點書,還是把它消耗掉了。這還是不對,所以要「嚴立堤防」,像賺錢一樣,越賺越多。「前後左右,遏絕奸 邪」,像是一個真命天子在上,前後左右小人奸臣等很多, 但什麼意見都不採納,自己很明白,一心做主。

所以《參同契》的原文「豈非情主處外」,「情」就是精發動,氣脈就是情動,這是外面,不要跟著氣脈跑。「築為城郭乎」,自己心境一念靈明,這個是主宰,不要管那個氣脈。越不管它,氣脈發動越快,通得越快。一般人氣脈發動就跟著感受跑,所以氣脈永遠通不了。我幾十年看得多了,修道家學佛的有些人臨老還是搖。我曾講過,當年在四川自流井,一個八十的老先生,大家都說他有道,可是他坐起來那個頭就搖。後來我問他,老先生你這個修的是什麼工夫啊?他說,我現在等於你們講的走火人魔,還找不到明師,這一關過不了。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是跟著受陰轉,這一節通不過身體就成這樣。他的思想感覺,把自己捆得太牢,就不能做主了,氣脈反而變成毛病。所以要「青天莫起浮雲障」,這個氣脈是浮雲一樣,你不要管它,自然就通了。

不動不搖

「堤防既固,主人優遊於密室之中」,一念靈明不昧,佛家叫正覺之性。密室並不是身體裡有個秘密之處,因為不是固定的部位,所以叫做密室。《易經》上孔子講,「放之則彌於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如果有個密室,一定會找得到, 真的密是無所不在,就在你那裡,可是你就是找不到,這就是密室的意思。

「不動不搖」,如果氣脈動了,不要跟著感覺跑,自己做主的一點靈明「不驚不怖」。有時候氣脈發動到心臟,或者到別處,自己覺得好像要死了;像我的經驗,反正遲死早死差不多,不理它就過關了。所以「不驚不怖」很重要,有時 候那些境界來了會嚇死人的。所以修道你們不要玩,我勸你們年輕人不要好奇,這個事情要大勇猛,也要大智慧。所以《參同契》中告訴你,「故曰,城郭完全,人民乃安」,這個城郭自己要打好堤防。這個堤防是什麼?就是做主的心念自性,性功就是命功。

「始而處內之性,已足制情」,氣脈怎麼變化都不管,不動搖。這個時候是本性一念靈明,「青天莫起浮雲障」,一念動而不動,生而不生,那麼「已足制情」,就制服了這個氣脈。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既而營外之情,自來歸性」,慢慢這樣下去,氣脈安定了,回到本性的範圍,這個時候就是大定。禪宗其實也講工夫,有時候是賓做主,氣脈發動的時候,主人在那裡看住不動,看你這個客人怎麼跑,你跑來跑去,終歸不能住在我家裡,所以來者不迎,去者不留。這裡也用到「賓主互參,君臣道合」,臨濟用「賓主,曹洞用「君臣」。

「此為坎離交會,金丹初基」,坎離交會叫做正統丹道,所以情來歸性,真到達了一念不生,才是金丹的初基。「立命正所以養性也」,立命的道理、命功的初基,也就是性功。性、命是雙修的,命功到了,性功也自然到了。這個身上的 氣脈動,轉來轉去衝到這裡那裡,如果你一天到晚注意那些氣脈,當然會生病。所以不管怎麼樣轉動都不要理,那樣不到一個鐘頭你氣脈都通了。氣脈之所以打不通,就是你跟著氣脈跑,結果弄得肝又難過,胃又難過,你怎麼不難過啊!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