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三十三節腫脹

第三十三節腫脹

【脈】遲而滑者脹。盛而緊曰脹,陽中有陰也,故下之。趺陽緊而浮,緊為痛而堅滿,浮為虛則腸鳴。弦而遲者,必心下堅。又肝木克脾,土鬱結涎,閉於髒氣,腑氣不舒,胸則脹閉。脈浮而數,浮則虛,實則數。脈浮,風水、皮水皆浮。虛緊澀者脹。憂思鏈接,脾肺氣凝,大腸與胃,不平而脹。脈,石水、黃汗皆沉。脈浮而滑,名風水。浮而遲,浮熱遲濕,濕熱相搏,石水必矣。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水走腸間。水滿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洪大者生,微者死。腹脹便血,脈大時絕,極脈小疾者並死。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因證】蓋腫脹之因,其始則一,其變則二,皆脾胃之土生焉。

水腫之因蓋脾虛不能制水,腎為胃關,不利則水漬妄行,滲透經絡。其始也,目窠上微腫,頸脈動、咳,陰股寒、足脛脹,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短氣不得臥者,為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大便鴨溏,為肺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兩脅痛,為肝水;口苦咽干,為膽水;四肢重,為脾水;小便澀,為胃水;腰痛足冷,為腎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然此十水,謂之正水,審脈證,分經絡而治之。

風水,脈浮惡風,歸肝;皮水,脈亦浮,不惡風,喘渴,按沒指,歸肺;石水,脈沉,不惡風歸腎;黃汗,脈沉遲,發熱而多寒,歸脾。

【治法】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主治,使補脾氣,實則能健運,以參、術是也,佐以黃芩、麥冬制肝木。腹脹加濃樸,氣不運加沉、木香,使以通利,是必痊矣。開鬼門、潔淨府,正此謂也。外有濕腫,用加附子,脈沉細是也。又有腫痛,為中寒也,加炮附是也。

脹滿皆脾土轉輸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精微,聚而不散,隧道壅塞,清濁相混,濕鬱於熱,熱又生濕,遂成脹滿。

又寒濕抑遏,遏於脾土之中,積而不散而脹。即經雲髒寒生滿病是也。

又五積痰飲聚而不散,或宿食不化,皆成脹滿。

煩心短氣,臥不安,為心脹;虛喘咳滿,為肺脹;脅痛引小腹,為肝脹;善噦四肢脫,體重不勝衣,臥不安,為脾脹;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為腎脹;腹滿胃脘痛,妨食聞焦臭,大便難,為胃脹;腸鳴痛,冬寒飧洩,為大腸脹;小腹滿引腰而痛,為小腸脹;小腹氣滿而氣癃,為膀胱脹;氣滿於膚然,為三焦脹;脅痛脹,口苦,善太息,為膽脹。

寒氣客於皮中,然不堅,腹身大,色不變,按之不起,為膚脹;腹脹身皆大,色蒼黃,腹筋起者,為鼓脹。

寒氣客於腸外,與衛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癖而內著,其大也如雞子,至其成如懷胎,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不以時下,名腸覃;寒氣結於子門,閉塞不通,惡血當瀉而不瀉,血留止,日以益大如胎,月事不時,此生於胞中,為石瘕。此二者,皆生於女子,可道而下。

【治】虛則宜補脾以養肺,流濕以散氣。治以參、術,佐以平胃、茯苓。熱加芩、連,血虛四物,死血桃仁。

風寒外邪,自表入裡,寒變為熱而胃實滿,宜大承氣下之;痰積宿食,宜以消導,或大黃丸下之。經云:去菀陳是也。

前者之外,有胃寒腸熱,腹脹而且洩。胃寒則氣收不行為脹,腸熱則水谷不聚而洩。黃連、木香、大黃、濃樸、茯苓、青皮、茱萸。

又有胃熱腸寒,故痛而且脹。胃熱則善饑消谷,腸寒則血凝脈急,故痛而且脹。

又有頸腫、膺腫、胸脹,皆氣不順,有餘於上。

又有身腫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節,汗之安。

忌面上黑點肺敗,掌中無紋心敗,臍突脾敗,腳根腫肝敗,腹滿青筋腎敗。

營衛俱絕,浮腫者死;唇腫齒焦者死;卒痛,面蒼黑者死;臍腫反出者死;陰囊、莖俱腫者死;脈絕口張,腫者死;足趺腫脹,如斗者死。

變水湯治腫脹。

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陳皮木香消腫丸滑石白朮木通牽牛茯苓半夏陳皮木香丁香瞿麥酒糊丸,麥門冬湯下。

中滿分消丸治熱脹、鼓脹、氣脹。

黃芩(刮黃皮,一兩)黃連(炒,一兩)薑黃白朮人參豬苓甘草(各一兩)茯苓縮砂陳皮(各三錢)枳實半夏(各五錢)濃樸(一兩)。

廣術饋堅湯治脹,有積塊如石,上喘浮腫。

濃樸草豆蔻歸尾黃芩益智(各五錢)甘草黃連白朮柴胡神曲澤瀉(各三錢)吳茱萸青皮陳皮(各二錢)半夏(七錢)桃仁蘇木木香紅花(各一錢)牽牛(生炒各半兩)甘遂(半兩)金砂(三錢)白朮(一兩)煎服。

木香塌氣丸治脹。

胡椒草蔻(面裹,煨)木香(各三錢)蠍梢(三錢五分,去毒)。

大補中氣行濕散氣湯秘傳十水丸後用尊重丸退余水。

炒甜葶藶澤瀉巴豆(去殼,出油)醋煮大戟芫花(醋炒)甘遂(醋炒)桑白皮漢椒茯苓雄黃每三錢,五更水下,以肉壓之,免噁心。

車水葫蘆丸止用一掃光為貴。

木香丁香(各三錢)沉香黑白丑(各二錢)枳殼烏藥白芷當歸(各一錢)茶丸。

尊重丸治蠱脹。腹大水腫,氣逆喘乏,小便澀,大便閉,虛危甚效。

沉香丁香人參檳榔木香青陳皮枳實白牽牛木通車前苦葶藶赤茯苓(各四錢)胡椒海金砂白豆蔻蠍尾滑石(各二錢五分)蘿蔔子(炒,六錢)白丁香(一錢)郁李仁(兩半,去皮)薑汁糊丸,薑湯下。

氣分與胸痺、中滿皆相類。中滿為氣虛,胸痺為氣實,氣分挾痰飲。

營衛不利,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營衛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則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寸口遲而澀,遲則氣不足,澀則血不足,氣寒涎結,水飲所作。

婦人經水前斷後病,名曰血分;先病水,後經斷,名曰水分。

類別相似濕腫類多,自正水之餘,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等。入水門,如脾氣橫洩、香港腳、皮滿膚脹、腸覃、石瘕、氣分、血分、皆相似也。

類分脹有胃中風、脾中寒、中濕、心痺、肝虛、脾傷、脾熱、飲聚、女疸。

小腹脹,有腎熱、三焦虛寒、瘍癰、女勞疸。面腫,肺中風、腎中風、胃寒、肺水。

有論腫七證有肺氣隔於膜外,營運不得,遍身浮腫,脈浮,治宜調肺通氣。

有男髒虛,女血虛,傷於冷毒之物成積,礙氣道不通,腹急氣喘,亦有四肢不腫,只肚鼓脹,脈弦,治宜化積。

有脾寒久年不愈,傳為浮腫。且雲內有伏熱,因而瀉利,及其熱乘虛入脾,至胸腹急脹,脈數,治宜解熱。

有脾主肌肉,肉如泥,按之不起,土濕病也,脈沉,治宜燥脾。

有脾虛不能制腎水,脾濕如泥,脈沉遲,治宜緩脾元利水道。

有傷風濕而腫,或傷冷濕而腫,氣血凝澀,脈浮緩,治宜發散風濕也。

有久病氣虛面浮,手足虛,氣妄行者。婦人產後,或經事後,有此一證,是氣虛也,治在調氣補血。

結陽者,腫四肢。夫熱勝則腫,四肢為諸陽之本。陽結於內,不得行於陰,熱邪則菀於四肢,大便閉澀,是熱也,非水也。宜服犀角、玄參、連翹、升麻、麥門冬、木通、芒硝。

有脅支滿,或腹滿痛,或胸脹,亦有經氣聚而不行,如脅支滿,少陽經氣不行也。余皆仿此。

有頭腫、臂腫、胸脹,皆氣不順,有餘於上。

有身腫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節,汗之安。

《脈因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