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原態

馬齒莧-藥材

馬齒莧-原態

馬齒莧-藥材

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olacaoleraceaL.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地區均產。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根和雜質,洗淨,鮮用;或略蒸或燙後曬乾後,切段入藥。

【藥性】酸,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

【應用】

1.熱毒血痢。本品性寒質滑,酸能收斂,入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為治痢疾的常用藥物,單用水煎服即效。亦常與粳米煮粥,空腹服食,治療熱毒血痢,如馬齒粥(《聖惠方》);《經效產寶》單用鮮品搗汁入蜜調服,治療產後血痢;若與黃芩、黃連等藥配伍可治療大腸濕熱,腹痛洩瀉,或下利膿血,裡急後重者。

2.熱毒瘡瘍。本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用治血熱毒盛,癰腫瘡瘍,丹毒腫痛,可單用本品煎湯內服並外洗,再以鮮品搗爛外敷,如馬齒莧膏(《醫宗金鑒》);也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配伍使用。

3.崩漏,便血。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經血分,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效。故用治血熱妄行,崩漏下血,可單味藥搗汁服;若用治大腸濕熱,便血痔血,可與地榆、槐角、鳳尾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濕熱淋證、帶下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腸滑作洩者忌服。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諸腫瘺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癥瘕,小兒尤良;……」

2.《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醇類,黃酮類,氨基酸,有機酸及其鹽,還有鈣、磷、鐵、硒、硝酸鉀、硫酸鉀等微量元素及其無機鹽,以及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B1、A,β-卜胡蘿蔔素、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本品尚含有大量的L-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及少量的多巴。

2.藥理作用:本品乙醇提取物及水煎液對痢疾桿菌有顯著的抑製作用,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癬菌也均有一定抑製作用。本品鮮汁和沸水提取物可增加動物離體迴腸的緊張度,增強腸蠕動,又可劑量依賴性地鬆弛結腸、十二指腸;口服或腹腔注射其水提物,可使骨胳肌鬆弛。本品提取液具有較明顯的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的功效。其注射液對子宮平滑肌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本品能升高血鉀濃度;尚對心肌收縮力呈劑量依賴性的雙向調節。此外,還有利尿和降低膽固醇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馬齒莧是治療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腹瀉的常用藥,對多種化膿性皮膚病和外科感染,如乳癰、癤腫、丹毒、蜂窩組織炎、足癬感染等也均有較好的療效。近年來馬齒莧還廣泛用於治療其他多種疾病,如:用鮮馬齒莧為主,配伍苦參、紫草、土茯苓等藥,隨證加減,水煎服,再用鮮馬齒莧煎水洗患處,治療銀屑病119例,治癒率63%,總有效率86%(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5,2 :89);用馬齒莧、砂仁,枳實、白朮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合併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56例,近期臨床治癒15例,總有效率為85.7%,(福建中醫藥1996,3:8);用鮮馬齒莧搗取鮮汁加蜂蜜兌服,治療膽道蛔蟲所導致的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等,服藥後約10餘分鐘緩解(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誌2000,總42期:61)。此外,馬齒莧還可治療鉤蟲病、泌尿系感染、帶狀皰疹等。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