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功效與作用

大蒜-原態

大蒜-藥材

大蒜-原態

大蒜-藥材

為百合科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鱗莖。全國各地均有栽培。5月葉枯時採挖,晾乾。生用。

【藥性】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解毒殺蟲,消腫,止痢。

【應用】

1.用於癰腫疔毒,疥癬。大蒜外用或內服,均有良好的解毒,殺蟲,消腫作用。治瘡癤初發可用獨頭蒜切片貼腫處(《外科精要》)。民間亦常用大蒜切片外擦或搗爛外敷,治療皮膚或頭癬瘙癢。

2.痢疾,洩瀉,肺癆,頓咳。可單獨或配伍入復方中用。如驗方以大蒜煮粥送服白及粉治肺癆咯血。治瀉痢,或單用或以10%大蒜浸液保留灌腸。大蒜還可防治流感、流腦、乙腦等流行性傳染病。

3.鉤蟲病,蟯蟲病。治蟯蟲病可將大蒜搗爛,加茶油少許,睡前塗於肛門周圍。

此外,大蒜還能健脾溫胃而用治脘腹冷痛,食慾減退或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內服5~10g,或生食,或製成糖漿服。

【使用注意】外服可引起皮膚發紅、灼熱甚至起泡,故不可敷之過久。陰虛火旺及有目、舌、喉、口齒諸疾不宜服用。孕婦忌灌腸用。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散癰腫瘡,除風邪,殺毒氣。」

2.《本草綱目》:「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癥積肉食,此其功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主要有大蒜油(揮發油)、大蒜素,硫化亞磺酸脂類,S-烷(烯)-L-半胱氨酸衍生物。γ-L-谷氨酸多肽,甘類,多糖,脂類及多種酶等。

2.藥理作用:大蒜有抗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多種致病性淺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恙蟲熱立克次體、流感病毒B、皰疹病毒,以及陰道滴蟲、阿米巴原蟲等,均有不同程度抑殺作用。抗菌作用紫皮蒜優於白皮蒜,鮮品強於干品。又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降血脂可能與減少內源性膽固醇合成有關。大蒜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本品又可抗腫瘤,抗突變和阻斷亞硝酸胺合成。另外,還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免疫增加、抗氧化、延緩衰老、降血壓、護肝、降血糖、殺精子、興奮子宮、驅鉛等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用大蒜或經適當配伍治療痢疾、小兒黴菌性腸炎、百日咳、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小兒真菌性肺炎、急性闌尾炎、急性乳腺炎、多各癬症等疾病,療效滿意。近年還報道:服用大蒜素治療嬰幼兒隱孢子蟲感染性腹瀉172例,小於1歲80mg/日,1~2歲120mg/日,2~4歲160mg/日,均分4次服,17天1療程,均獲治癒(中國醫藥學報,1994,3︰177)。將大蒜(去皮)100g,搗成糊狀;李樹皮50g,加水100ml,煎取20ml;生薑10g搗爛取汁,加蜂蜜6g調勻,以上諸藥調成糊狀,外敷關節周圍,繃帶包紮,待局部有發熱、刺痛感30~50分鐘,除去敷藥,暴露患部即可,治療104例關節炎,總有效率為95.2%(四川中醫,1989,3︰33)。將大蒜素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靜滴,日1次,治療急性腦梗塞101例,有效率77.23%(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1999,9︰390)。此外,又可用治高脂血症、前列腺炎、斑禿、扁平疣、急性腎炎、晚期癌腫等多種病證,以及防治鉛中毒。

4.不良反應:大蒜汁局部應用有較強刺激性,大蒜外敷過久可引起皮膚發紅、灼熱、起泡。口服大蒜可刺激胃腸粘膜。大蒜注射液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加重心肌缺血。對冠心病患者使用大蒜及其制劑時,見心絞痛加重或頻繁發作時應立即停藥。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