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黃米小時候(5)

    艾米:拉服or挖服?

    上一篇"花兒為什麼這樣黑"可能忽悠了大家一把,就是最後黃米米那一聲喊"停!",不光讓米爸、米媽、米奶奶、米太奶奶羞愧難當,也把一些讀者搞蒙了,以為黃米米真的是在叫停。其實不然,那是黃米米他老人家在唱歌呢,只不過把"愛情"搞成了"愛停"。

    據說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有幾個音發不清楚,一般都是z、c、s、zh、ch、sh、r、j、q、x這樣的音有點困難,K市話叫做"夾舌子"。

    米爸小時候就有點"夾舌",發不清zh、ch這樣的音,把"帳子"說成"蕩子"。米伯伯(米爸的哥哥)那夥人最愛逗米爸,每次米爸要跟他們一起玩,那些大孩子就叫米爸說"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說了才能跟他們一起玩。

    這話應該算個繞口令,讀成"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用眼下最時髦的字對字翻譯法來翻譯,就應該是"growlong,growlong,growgrowlong;oftengrow,oftengrow,oftenoftengrow"。

    米爸這個"夾舌子"當然對付不了這個繞口令,但又想跟大孩子們一起玩,只好憋紅了小臉,憋出一串"黨糖黨糖黨黨糖,糖黨糖黨糖糖黨",由此落下一個"糖糖黨"的諢名,幸好那些大小孩老早就長大成人,各奔東西,米爸的這個諢名才沒流傳下來。

    黃米在這方面有點踏爸爸的代,但又不完全一樣,他發q音不是很準,所以把"愛情"說成"愛停",但當他發不准"唱"這個音的時候,又把"唱"說成"嗆",說明他還是能成功發出"q"的音的,只不過搞錯了地方,把ch發成q,把q發成t。

    據說這也是很多小孩子的通病,就是把幾個音張冠李戴,一般沒什麼大問題,長大了就好了。

    所以米爸不著急,還跟著兒子說"愛停",特意把"純潔的友誼和愛情"唱成"純潔的友誼和愛停"。

    米媽聽了有點著急:"你怎麼也跟著唱-愛停-呢?你應該糾正他,不然他還以為應該唱成-愛停-呢,那豈不是讓謬誤流傳?"

    米爸忍俊不禁:"你還說誰呀?你小時候不是出了名的錯別字大王嗎?就是因為你說-水許-,搞得我岳父岳母都跟著你說-水許-,還搞得我的岳父大人給學生上課都說成-水許-,把學生笑翻,你忘了?"

    米媽被人揭了老底,有點羞愧,想辯解一下,又覺得的確沒什麼可辯解的,小孩子嘛,讀錯幾個字怕什麼?越讀錯越有意思。

    但語文教師出身的太奶奶眼裡糅不得砂子,一看見錯別字就恨不得像批改學生作文那樣,提起紅筆,"嚓嚓"兩下,給人家叉掉,再給人家改正。太奶奶說:"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一個錯誤的讀音深入腦海了,今後就很難挖出來了。"

    太奶奶也拿米媽做例子:"你看他媽媽,小時候讀錯別字沒人糾正,到現在還在寫錯別字,總寫什麼-赤果果-——"

    米爸解釋說:"她那不是為了幽默嗎?現在你還說-赤裸裸-多沒勁?非得說-赤果果-才好玩——"

    "好玩是好玩,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水平低,寫錯別字呢。"

    米媽不在乎:"我專門在-赤果果-上打了引號的,如果誰看不出來,那只能說明他水平低。"

    米爸搬理論出來對付太奶奶:"語言來自生活,先有語言,後有語法和規則,規則只能用來描述語言,不應該拿來限制語言。語言是約定俗成的嘛,不合規則的東西,如果大家都這麼說,就變成合規則的了。比如-葉公好龍-,先前不是讀作-she公好龍-的嗎?但讀-ye公好龍-的人多了,最後就變成-ye公好龍-了。"

    太奶奶見米爸米媽兩個稀泥巴糊不上牆,也就不多說了,但私下裡很注意糾正黃米的錯誤發音。

    有一天,太奶奶跑去問奶奶:"寶寶天天唱的那個-挖服-到底是個什麼歌?"

    奶奶調查了一下,告訴太奶奶:"是個英文歌,Iloveyou,youloveme,we-reahappyfamily……"

    奶奶把歌詞寫在太奶奶的本子上,教太奶奶唱了一下,太奶奶在歌詞下面加注了她獨創的聯想式注音:"愛拉服優,優拉服米,偉兒海皮伐木裡。"

    太奶奶以前教過音樂的,所以唱歌很有一套,現在家裡特意給她買了一個電子琴,讓她鍛煉手指的,聽說經常鍛煉手指靈活可以延緩大腦的退化。太奶奶一對照音樂,就知道黃米唱錯了:"這不應該是-拉服-嗎?怎麼寶寶總唱-挖服-呢?"

    奶奶解釋說:"可能小孩子唱不清楚,搞成wuv了。"

    於是太奶奶邊彈琴邊唱歌,想給黃米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

    黃米寶寶很敬佩懂音樂的人,聽到太奶奶彈琴唱歌,就站旁邊很羨慕地看。太奶奶把他抱坐在自己兩腿上,抓著他的手,讓他用右手食指按琴鍵,彈出一個"唆米唆",黃米驚訝地轉頭去看太奶奶,大概是說:"看!我能彈琴了!我彈出歌來了!"

    又彈一個"唆米唆",黃米就忍不住張揚起來:"爸爸,挖服!媽媽,挖服!奶奶,挖服!"

    幾個人都跑過來聽黃米"挖服",黃米彈得興起,還唱將起來:"挖服優——挖服優——嗯嗯嗯嗯——挖服優——"

    太奶奶忍不住了,糾正說:"寶寶,不是-挖服-,是-拉服-——"

    黃米不管那一套,仍然"挖服優——挖服優——嗯嗯嗯嗯——挖服優——"

    太奶奶(嚴肅地):"寶寶,拉服——"

    黃米(認真地):"挖服——"

    太奶奶:"跟太奶奶讀:拉服!"

    黃米(認真跟讀):"挖服!"

    "拉服!"

    "挖服!"

    "看著太奶奶的嘴:樂——啊——啊——啊——服!"

    黃米(認真而膽怯地看著太奶奶的嘴,半天不敢說話,最後試探著說):"挖——啊——啊——啊——服!"

    太奶奶差點氣暈,米媽打圓場:"太奶奶,隨他去吧,挖服就挖服,好多小孩子都是-挖服-的——"

    "那不行的,什麼-挖服-,聽著就不——順耳——"

    米爸開玩笑說:"太奶奶,你是不是一聽到-伐木裡-,就想到拉大鋸放樹的?所以一定要-拉服-不能-挖服-?"

    太奶奶有點惱,但聽到"拉大鋸"又忍不住想笑:"還真被你說中了,我一聽這歌就覺得是山上伐木頭的——"

    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有一天,黃米正在邊玩邊唱"挖服優——挖服優——嗯嗯嗯嗯——挖服優——"

    太奶奶大概又想到山上伐木頭的場景了,忍不住打斷他:"寶寶,怎麼又在唱-挖服-呢?是-拉服-——"

    黃米正自我陶醉著呢,被太奶奶這一聲斷喝嚇壞了,拿著玩具站在那裡,恐慌地看著太奶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眼淚都要出來了。

    太奶奶一見,心疼萬分,趕快把黃米拉到懷裡,痛罵自己:"太奶奶老糊塗了,嚇著我兒了,來,打太奶奶!(說著在自己腿上砰砰啪啪拍了幾下)寶寶,太奶奶再不嚇你了,我兒想怎麼唱,就怎麼唱。管它拉服挖服的,只要我兒高興就好。來,我們來彈琴,唱-挖服優-——"

    艾米:你看你看爸爸的臉

    太奶奶的家鄉有句老話,說會做父母的,都會讓孩子有個"怕角兒"。太奶奶這個"怕角兒"讀做"pa-jiao-er",她不知道是哪幾個字,只知道大意是能讓孩子敬畏懼怕的東西,相當於法律之於成年人。有了法律的威懾,成年人就有了"怕角兒",就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如果一個人沒有"怕角兒",就會膽大包天,胡作非為。如果人人都沒有"怕角兒",天下就大亂了。

    怎麼樣才能讓黃米有個"怕角兒"呢?幾個大人都捨不得打,也捨不得罵,一兩歲的孩子,有時又沒法講道理,這個"怕角兒"還真不容易找到呢。

    聽奶奶說,北美很多孩子的"怕角兒"是"timeout",據說"timeout"是北美很多兒科醫生和兒童教育家推崇的家庭教育方法,說是比打屁股之類的體罰好。比如孩子哭鬧,就把孩子放到他的小床裡,告訴他如果不停止哭鬧就不讓他出來。又比如孩子跟人玩耍的時候,如果表現不好,可以把孩子帶到一邊去,告訴他如果不改正某錯誤,就不能回去跟大家玩。

《憨包子與小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