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收信

林朝夕渾身驟冷, 一瞬間覺得夜色黑得深不見底。

老林坐在石凳上,抽煙的神情仍然平和,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 林朝夕心臟漸漸回暖。

老林說認識的老朋友, 應該隻是認識的老朋友,裴之母親顯然不在此列。

與此同時,她默默在心中的名單上,暫時劃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稱謂。

“那位過世的老人是誰?”她在老林對面坐下,問。

老林向她投來一瞥,意思是你今天的問題好像有點太多。

“啊,你餓瞭沒?我去給你下碗面?”

林朝夕說著站起來站起來, 如果老林不願意回答,她當然不會追問。

“以前學校的門衛。”

林朝夕很意外:“學校的門衛爺爺?”

“我讀書的時候勤工儉學,在門衛室負責收發過信件。那個年代條件不好, 老爺子偶爾會塞我饅頭。冬天門衛室很冷, 但凡我在, 他都生起爐子,帶我烤火,是個很好的人。”

老林簡單敘述他和老人的過往, 林朝夕安靜坐在石桌對面。

他回憶簡短,說完後, 冬夜便陷入大段靜默。

林朝夕能感受到老林的情緒,有傷感和,懷念, 還有無法言明的深思。但她不知道老林究竟在想什麼,更不清楚這段過往為什麼會讓老林一根接一根抽煙。

他們相對沉默無語,直到寒風讓她打瞭個噴嚏。

“天冷瞭,回你自己的房間。”老林說。

“那你一個人靜靜吧。”

林朝夕聽話站瞭起來。

老林抬頭:“我過幾天去會趟永川。”

黑夜裡萬籟俱寂,林朝夕想到花卷的電話,轉頭問:“去參加門衛老爺爺的追悼會嗎?”

“老爺子的兒子給我打的電話,他在收拾他爸遺物的時候發現他給我寫瞭封信,要寄給我。但我覺得老爺子好不容易給我寫封信寄過來不妥,我還是要自己去拿。”

“你什麼時候去?能不能帶我一起?”林朝夕想瞭想,試探著問。

“永川的習慣是明天追悼會,但我的東西還沒做完,而且你這個身體,我也不放心出門。所以我和他聊瞭下,下周日老爺子頭七,我正好去一趟。”

“好啊,到時候你帶我一起去?”

“可以。”

聽到老林的回答,林朝夕松瞭口氣,心口的大石頭好像又放下瞭一塊。

她剛想開口說裴之母親的事情,也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她腦海中閃過一張時間表。

她最近每天都掰著手指過日子,瞬間就反應出下周日究竟是什麼時候。

12月21日,老林車禍那天。

宏大的命運在黑夜裡從天而降,帶著不可違抗的意志。

林朝夕如遭雷擊,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她很確定現實世界中老林是在安寧暈倒被送到醫院,所以認為他車禍地點理所應當發生在安寧。

但永川

她從未想過,老林會在12.21號計劃要去永川。

林朝夕大腦飛速運轉,回憶現實世界中的過去。

好像在她上次高一那年冬天,也同樣因為咳嗽過很長一段時間,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記憶猶新。

那麼在現實世界中,老林也確實為她的身體原因暫緩去永川,而選擇瞭12.21號這天

思維滑向黑暗的深淵,林朝夕不可遏制地想到另外一個可能性。

車禍本身發生在永川,這就是當年陳竹父親遲遲沒有調查出老林車禍現場的原因?

她感到自己渾身都涼得徹底。

林朝夕很想現在就寫下e=mc^2,回去問問草莓世界的老林,12月21號當天你究竟是在哪裡出的車禍?

可她又很清楚,當年老林車禍蘇醒後,她和負責調查車禍的陳竹父親都反復問過他車禍細節,可老林根本什麼都答不上來。

沒有任何關於車禍的信息和細節,這是是她花費所有精力學習python、編寫預測程序的根本原因。

而現在,她的所有努力都因為這個細節的改變而付諸東流。

她很想像電視劇裡的主角那樣,向夜空大喊一句:老天爺,你他媽這是玩兒我。

但此時此刻,她隻能再度強迫自己冷靜。

因為坐在石凳上的人的老林,是那個會在自己罹患阿爾茲海默後笑著說“世上一切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沒什麼大不瞭”的男人。

沒什麼大不瞭的,再難的事情都可以解決,沒到絕望的時候。

林朝夕不斷在心中重復這句話。

在老林詫異的目光中,她再度坐回石凳,她知道自己的臉色肯定難看極瞭。

“怎麼瞭,下周日有什麼事?”老林很關切地問。

林朝夕強行穩定語速:“前幾天花卷給我打電話,他說裴之媽媽的身體已經太行瞭,住進瞭臨終關懷醫院,就在永川。”

“所以你想我們去永川的時候,順便看看裴之?”

“是的,如果要等到下周末,我怕來不及,所以能不能改天,早一點去永川?”

林朝夕盡量讓自己聲音平靜,放在石桌下的拳頭卻緊緊握在一起,等待老林的回答。

老林沉思瞭一會兒:“那還是明天追悼會去吧,你請一天假,我們順便去看裴之。”

林朝夕幾乎不記得自己是怎樣走回屋裡。

她隻感到在門關上的瞬間,她膝蓋發軟,渾身都在顫抖。

現在,她改變瞭老林前往永川的時間,但這會改變車禍發生嗎?

她不知道答案。

——

12月16日,老林車禍前六天。

林朝夕背著書包,和她的父親乘上去永川的火車。

高速鐵路讓原本需要幾個小時的車程驟減到一個小時出頭。

永川站裡擠滿提著大包小包的行人。

整個空間都轟轟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說話聲,煙味混雜、空氣污濁。

林朝夕走下火車,向前走瞭幾步,挽住老林的手。

從火車站到永川市殯儀館路途遙遠。

他們從火車站上202路,到永川大學城下車,穿過大學城,轉218路,在郊區換車,轉專線,到殯儀館。

林朝夕仔細記下他們走下的每條路、換乘的每一輛公交和每段路程的所需時間。

如果她沒辦法更改老林12.21號還會來到永川的事實,那她必須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做一套全新方案。

——

老人追悼會現場並不大,但人非常多。

有些人西裝革履,一看就是社會名流人士,也有很普通的工人或者教師。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大的靈堂就是被這些人擠得滿滿當。

永川大學負責退休員工工作的領導手持稿件,在臺上念誦悼詞。

他說,張大明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學校工人,退休前一直在永川大學傳達室的看門人。

張大明同志在工作時熱愛幫助學生,每年都會資助一位貧困大學生,深受廣大師生愛戴。

他是在編人員,享受退休金,晚年生活愉快,甚至愛上寫毛筆字,曾榮獲永川大學退休人員文藝比賽一等獎。

老林算不上老人的親朋好友,所以校領導念悼詞的時候,他們一直默默站在人群最後。

老林的神情一直非常平靜,淡然。

透過人群間的縫隙,林朝夕看到那位傳達室老爺爺躺在靈柩裡的安詳面容。

聽著悼詞,林朝夕在心中默默勾勒出張大爺的人生全貌。

她不知道若幹年前老林和這位老人究竟度過瞭怎樣的時光,但讓老林也願意親自過來送別的老人,一定是個很好的人。

追悼會快要結束的時候,老人的兒子終於有空和他們說幾句話。

他們站在靈堂外花圃邊,被濃密的香樟樹蔭罩的滿身。

“辛苦你們專程跑一趟瞭。”

“我爸爸這一年身體不好,所以他像寫回憶錄一樣寫瞭很多信,東西都在車上,等下儀式結束的時候,麻煩你們跟我去一趟停車場。”

當老人兒子提到“很多”的時候,林朝夕以為那指的是信的厚度。但當她和老林在祭奠儀式後向停車場走去時,發現他們身邊有很多人同行。

經過追悼儀式,很多人都已相識。善於交際者開始互相交換名片,也有人開始對起彼此的專業和姓名,老林卻沒有和任何人交談。

老人的兒子把他們帶到停車場一輛白色suv後。

後備箱緩緩打開。

他從裡面搬出一隻紙箱放在地上,圍在suv前的人們發出低聲驚呼。

紙箱打開,老人的兒子拿出一封封信件,按照上面的姓名,一個個喊名字。

“王良。”

“許安。”

“劉朋朋。”

被叫到名字的上前接過寫給自己的信,像學校老師發作業那樣。

那些信件或薄或厚,但信封上都不約而同用正楷清晰寫著每個人的姓名。

停車場裡響起瞭悉悉簌簌的拆信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聲音。

林朝夕站在人群中,明明大環境靜得嚇人,可她卻覺得今天的太陽很暖和。

“林兆生。”

老林的名字響起。

他和其他人一樣走上前,接過瞭寫給他的信。

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老林沒有馬上拆信,而是直接將之揣入懷中。

他沖老人兒子點頭致意,轉身就走。

林朝夕還沉浸在停車場拆信的氛圍中,她轉頭看到老林已經走瞭,趕緊小跑幾步跟上。

“你不拆信嗎?”她問。

老林看瞭看天,又深深地望著她,說:“走吧。”

《天才基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