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虎視眈眈手足相殘 趁火澆油心懷叵測

胤祉剛出去,十四阿哥胤後腳便進來。見胤禔站在窗前發愣,胤笑道:“大哥吉祥!方才眼一晃,像是三哥上轎走瞭?”

“嗯。”胤禔答應一聲,問道,“你是從老八那裡來的吧?有什麼事麼?”胤道:“要緊事是沒有的。二哥和十三哥的事發落下來,總算清靜瞭。二哥不說,他拘在宮裡,除瞭不得出來,什麼也不缺。十三哥挨瞭四十板,聽說著實打重瞭,又拘在養蜂夾道。那不是人呆的地方。所以我和八哥合計:無論怎樣,總是自己兄弟。八哥想送幾個粗使丫頭,去服侍他,我也想送點行頭過去。這是個擔嫌疑的事——顯著隻有我們知道照應兄弟。大哥面子大,再找上三哥、四哥、五哥給他送去。大夥兒把十三哥安頓好——皇上見咱們兄弟情分好,也不會降罪。”胤禔聽他說得頭頭是道,想瞭想,說道:“與其這樣,我這會子就遞牌子進去。光明正大地奏瞭,皇上也未必就駁回——你去不去?”

胤忙笑道:“那是!我當然陪著大哥去。有你在,膽子也壯些。”胤禔被他捧得高興,一邊叫人傳轎,口中說道:“你是極伶俐的,隻是太膽大,也有叫我壯膽的?老十四,你精明外露,這一宗兒不好,其實有些事別人瞧破瞭,不言語就是瞭。那年太子打納爾蘇王爺,納爾蘇哭著找我,說是十四爺挑唆的,叫我按住瞭,才沒有搗登出來,不然可怎麼瞭得?”這一打一拉,胤很為感動,抿嘴兒笑道:“大哥教訓的是!其實那回平郡王是太沒規矩,該敲他幾板——大哥您眼見要做太子瞭,得有度量。有您這話,我就知恩感愧瞭。”胤禔笑道:“這話是你說的,我可不敢想,你也甭哄弄我!我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舟。能當好這個長兄,一生也就足瞭。”

康熙正在養心殿召見三位上書房大臣,忙瞭一天,他已乏得滿臉倦容。太子一旦廢去,三個上書房大臣不得不照康熙三十五年之前的例,把各地奏折寫成節略呈送禦覽。康熙由於重新料理政務,精神體力便覺難以支撐,幾天下來,方知太子原是少不得的。

胤禔和胤進瞭垂花門,見胤禟和胤祉都已先來瞭。胤搪便趕著過來給胤禔請安,胤也忙上前與胤搪、胤祉見禮。胤禔和胤祉二人隻冷冷對視一眼,誰也沒說話。胤禟素來話少,不陰不陽站直瞭身子,隻說瞭句“萬歲這會子不讓進。咱們先等著吧”。

等瞭一會,見上書房三位大臣魚貫退出,胤禔便道:“我先進去,問問皇上見不見,兄弟們且候著。”說罷自踏上丹墀。李德全忙挑簾報說:“皇阿哥胤禔請見。”

“進來。”康熙半躺著閉目養神,聽著胤禔請瞭安,方道:“見著武丹瞭麼?”胤禔且不提外頭還有三個阿哥等著求見的事,因見康熙困頓勞倦,賠笑說道:“武丹還沒去見兒子。直隸衙門的事大約也得兩日才料理得開。——有句話兒子想瞭許久,本想早就奏知皇上的,但不知當講不當講?”

康熙原本以為他不過請安,見他鄭重其事,奇怪地看瞭看胤禔,道:“有什麼不當講的?你說吧。”胤禔輕咳一聲,說道:“皇上這次乾綱獨斷,毅然廢去胤礽,天下臣民無不舉手加額相慶。但太子畢竟在位三十餘年,平日又頗有仁慈虛名,百官裡頭有些人要圖謀東宮復位,為日後得一個擁戴大功……”說至此,卻囁嚅瞭。康熙瞿然開目,聽他頓住瞭,便笑道:“你奏得好。這事朕知道,王掞就是個頭兒。別的還有些什麼人?”

“如今外頭謠言很多。”胤禔受到鼓勵,索性放膽說道,“胤礽囚在咸安宮,仍在大內裡頭;十三阿哥是胤礽死黨,僅處刑四十杖,暫時拘禁。知道的,說皇上寬厚仁慈;一起子小人,以為聖心尚在猶豫。各位阿哥中也有人怕太子復位,爭先恐後給胤祥送人送東西,給自己留後路——連朝鮮使臣金中玉也說,太子雖廢,聖上還留戀他,將來還要復位的——人心越發不安定。”

“你以為如何?”

“聖上,俗話說:‘一兔脫網,萬人空巷。’”他不往下再說。

康熙當然知道這話的用意。一隻兔子逃逸,滿街的人都會興奮得齊聲大叫“捉兔子”;待有一個捉到手,其他的人也就不理會瞭。康熙坐瞭起來,似笑非笑地說道:“你比方得是。隻是胤礽到底是朕的骨肉啊!能把他怎麼樣呢?先頭你太祖母最鐘愛的就是他,他母親赫舍裡氏是在宮變中因護駕受驚而去世的。所以朕不能不多擔待他些——人,最怕的是寵壞瞭啊!”

“兒臣明白皇上慈悲之心。”胤禔頓首道,“但孟子雲‘社稷為重’——兒臣鬥膽冒死陳言,胤礽在一日,其黨羽斷無根絕之理。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為國傢計,求皇上當機立斷,忍痛割愛。賜帛,令其自盡,以絕太子黨羽非分之想……”康熙此刻恨不得一腳踢死胤禔,聽他兀自說得振振有詞,反笑道:“你的辦法好呀!隻是,這樣做千年之後,朕將會落個什麼名聲呢?”胤禔哪知康熙心思,見說得投機,索性大著膽子道:“兒臣也常念手足之情,但為朝廷安寧,兒臣不怕擔惡名,願為皇上去此隱憂。”

康熙聽瞭格格一笑,濁氣湧瞭上來,突然覺得一陣頭暈,身子不由一晃。胤禔忙起身來扶時,卻被康熙輕輕一推,說道:“朕沒什麼,外頭都有誰在?叫他們進來。”胤禔的密奏還沒有完,見康熙又要叫人,不禁一怔。守在門口的張五哥早答應一聲出去瞭。

胤祉等三人進來,見康熙面色潮紅,不住咳嗽,大口大口喘氣,不由都慌瞭。胤祉原是專為尋事而來,便黑沉瞭臉大聲問胤禔:“皇上方才還好好的接見大臣,你進來說瞭什麼話,把皇上氣得這樣?”胤禔莫名其妙地瞪著眼道:“這方才皇上還笑呵呵的——我何曾說什麼話氣皇上來著?”

“你……你兩個畜生!”康熙半日才透過氣來,指著胤禔、胤祉怒喝一聲,“都跪下!”

自廢太子以來康熙雖心情不好,但從沒發這麼大火,一時眾人都嚇愣瞭。連胤禟、胤都站不住,直挺挺跪瞭,含淚勸道:“父皇,天大的事,身骨兒是要緊的……求父皇息……怒……”暖閣外面的侍衛、太監、宮女見阿哥們受責,撲撲騰騰都一齊跪下。

“你們都看看這兩個皇子!”康熙指著胤禔、胤祉罵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那是祖龍死後才有的事!如今朕還健在,天下太平鼎盛,隻不過廢瞭個太子,他們就都紅瞭眼!這個胤祉,讀的書倒不少,可學問都吃進狗肚子裡,竟然派門人出京,四處聯絡外官。那個胤禔,更是無恥之尤,居然要加害胤礽!不諳君臣大義,不顧父子之情,不念兄弟之誼,三綱五常竟統統不要!你今天要害太子,到明天不就要加害朕瞭!原來你們是打定瞭主意,自己要當‘萬萬歲’!……”他雙眼發直,手劇烈地抖動著,聲音越發越不連貫,侍候在養心殿配殿的太醫院醫正賀孟聞訊趕來,還沒站定就被康熙轟瞭出去:“你給我滾出去!朕有什麼病?隻要這些孽障們不來氣朕,朕壽限長著呢?”

所有的人都嚇得呆若木雞。四個皇子伏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出,隻一味聽康熙咆哮:“……朕自登極,歷盡人間滄桑,功名勛業將要載在史冊!有什麼事瞞得過朕?朕為什麼要調武丹來代你,你想過沒有?為什麼要胤禛監護胤礽,你想過沒有?你胤禔自承德領侍衛內值,就有瞭非分之想!你照鏡子看看,一身賤骨,愚頑浮躁,輕狂自大,朕這江山能交給你麼……”他訓斥瞭足有半頓飯工夫,才漸漸發泄盡瞭,頹然坐在大炕上,長嘆一聲,“罷瞭罷瞭!天作孽,猶可活;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都出去,好自為之吧!”

四兄弟對視一眼,想起身又都不敢。胤禔面如死灰,叩頭道:“兒臣原是愚不可及。有各位弟弟作證,兒雖不肖,斷不敢覬覦皇位,自幹罪戾。兒臣方才的話雖錯瞭,望父皇諒兒苦心,隻為安定朝廷,並非對胤礽有私仇……父皇洞鑒萬裡,明察秋毫……兒臣也就知足……”胤禔越說越痛,肩膀抽搐著,竟嗚嗚咽咽哭瞭起來。胤祉卻要落井下石,在旁冷冷道:“大哥要我作證,我是不敢的。不怕你怪我,你這人一向辦事是太絕——豈不聞過猶不及?——怎怨得父皇如此生氣,連我也裡外不是人:你將二阿哥整治得太子做不成,如今又要殺他,真應瞭一首古謠‘一尺佈,尚可縫;一鬥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你的心腸也太狠瞭!”胤禟、胤原也想在火上多澆點油,又怕胤祉裝好人,聽他竟先發難,都把眼瞪得老大。

康熙聽胤祉話中有話,撐著勁兒顫巍巍坐起來:“胤祉,你在朕面前講話,不要躲躲藏藏的!”

“兒臣閉門讀書不問外事,下人們希圖榮貴,不知天高地厚,出去給兒臣招禍,父皇生我的氣是該當的。”胤祉從容說道,“大阿哥圖謀東宮,早就有瞭這個心!兒子那裡存著好些珍版秘書。大前年,大阿哥曾去我那裡查閱過《燒餅歌》、《乾坤萬年歌》、《黃蘗師詩集》這些星命書,還抄錄瞭劉伯溫對朱洪武的奏辭,以及魘魅之術——兒子原以為他不過是好奇,後來聽何柱兒說,大阿哥查瞭胤礽的玉牒,寫瞭什麼東西藏在毓慶宮……”“老三!”胤禔臉色陡地變得又青又白,形同鬼魅,“你……你血口噴人!”

“放肆!”康熙斷喝一聲,身子一傾問道,“胤祉,你隻管講!”胤祉睨瞭一眼胤禟,一時竟有點犯躊躇:幫胤禔行妖法的張陵,是白雲觀張德明的弟子,扯連這條線,立時就牽到胤禩一夥,這就很要掂掂分量,因叩頭道:“父皇,詳情兒子實在不知。要不是父皇旨意裡疑到胤礽有‘鬼物憑附’,兒子就一千年也想不到這裡。這事何柱兒最知端底,把他叫來一問便知!”康熙沒聽完已是氣得面白如紙,急忙叫傳何柱兒。

何柱兒在外頭聽得清清楚楚,早嚇得走瞭真魂,連滾帶爬地進來,搗蒜似地磕頭,結結巴巴道:“……奴才也知道的不多……三爺說的是實……前幾年常見大阿哥往毓慶宮走動,奴才有點疑心,就叫小蘇拉們留神著。後來果然在太——胤礽的褥縫裡找出一張《乾坤十八地獄圖》……上頭寫著二爺的生辰八字——險些兒沒把奴才嚇死!”

“你真反瞭!”康熙勃然大怒,“這麼大的事,你居然不回奏!”

“奴……奴才不、不敢……奴才真的是嚇暈瞭頭。”何柱兒渾身發抖,語不成聲地道,“……奴才當時想,這事告發出來,萬歲準得要瞭大爺的命;要不告,一旦搗騰出來,奴才也活不成。想來想去沒法子,隻好去見大阿哥,勸他別老往內宮跑,奴才說,‘您雖是阿哥,到底有君臣名分,宮裡女眷多,也得避個嫌疑……’大阿哥當時發瞭脾氣,說奴才離間他們兄弟關系,還要掌奴才的嘴。沒奈何奴才又說,‘自古邪不勝正,暗室虧心神目如電,爺做得出瞭格,萬歲在上頭,您老可怎麼得瞭?’……總之,是奴才說怕瞭他,他才沒敢處置奴才……”他說得聲淚俱下,滿殿的人聽得毛骨悚然,“……自打那日,凡大阿哥的東西,奴才連水都不敢喝一口,為的就怕他要瞭奴才的小命兒……”

其實,這些話隻一半是真的。後頭“勸”胤禔的全系偽造。胤禔臉上全無血色,昂著頭聽完瞭,竟一句也分辯不來!

“這張圖還在麼?”康熙已經相信何柱兒說的話,何柱兒頭皮碰得烏青,抖著手撕開袍襟,取出一張黃裱紙,膽怯地看瞭胤禔一眼,膝行幾步捧給康熙,說道:“這是奴才的性命,怎麼敢丟瞭?”

這張紙隻有絹帕大小,上頭用水墨繪著日月星辰,中間畫著山河大地,站著一個人,面目不甚清晰,下頭便是十八地獄,鬼魅魍魎七拐八扭擠在一處,伸手要拉那人,畫面很是陰森可怕。中間有一小塊空白,寫著“甲寅、庚午、丙寅、甲戌”正是胤礽的年庚八字。日月之間還題著《推背圖》裡的一首詩:

天長白瀑來,胡人氣不衰。

藩籬多撤去,稚子半可哀。

甚是細微難辨,戴上老花鏡檢視時,一目瞭然,正是大阿哥一手漂亮的精瘦小楷。

康熙癡癡凝視半日,突然仰天狂笑:“……好,妙!……君臣……父子……兄弟……哈哈哈哈……”將那紙輕飄飄礽在地上,撇下眾人,踉踉蹌蹌出殿,徑自向乾清門上書房奔來。

乾清門已經掌燈,馬齊等三人還沒有退去。因在養心殿議政沒得結果,幾個人都沒興頭。恰武丹進來遞送直隸軍需清單,一邊說些沒要緊話,審閱著加蓋關防。見康熙搖搖晃晃闖進來,後頭跟的劉鐵成、張五哥也都神色慌張,連忙上前扶著康熙坐下。佟國維賠笑道:“五哥,你怎麼這麼粗心,主子穿得這麼單薄,——有事叫奴才們過去不是一樣的?”

大約經冷風一吹,康熙似乎清醒過來,長籲一口氣說道:“你們都沒走,很好。朕想瞭想,有幾件事立即要辦!”四個人聽他口氣嚴峻,忙都跪下靜聆旨意。

“一、”康熙說道,“朕明晨移駕,在暢春園過冬,武丹調三營綠營兵防護,原來的羽林軍調喜峰口駐紮。”

“喳!”

“二、即刻囚禁大阿哥胤禔。令善撲營抄撿胤禔府邸——不必驚動傢屬——有違礙物品,一概進呈禦覽。”

“三、”康熙目視張廷玉,“明日召集文武大臣,你三個宣明旨意,由百官推薦皇子入東宮。眾意是誰,誰就是太子!”說至此,冷笑一聲道,“都自作多情,以為能當太子!胤禔整日自吹有老八的風度,如今看來,豬狗不如之小人!”說著猛地擊案,桌上的茶具叮當作響!

《康熙大帝4:亂起蕭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