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謀臣計議保皇策 逆種各起屠龍心

魏東亭仍是不放心,暗暗跟從禦駕,直過瞭乾清門,見康熙已平安進瞭永巷,方才轉出午門,打馬飛奔索額圖府。

索額圖尚未回來,但門上的人掌著燈,顯然在等候著,見魏東亭夤夜造訪,都覺意外。門上領頭的戈什哈趙逢春忙迎出來笑道:“魏爺好興致,這個時候,還來!大人出去還沒回來呢。”魏東亭笑道:“沒回來我就候著。”便往裡頭走。

趙逢春囁嚅道:“大人今夜說不定就不回來瞭。”魏東亭心裡暗笑,一邊脫去油衣抖水,一邊道:“未必回來,你們等誰呀?”趙逢春被問得無話可講,忙笑道:“既要等,請到這邊房裡來,換換濕衣服,兄弟聊備水酒,以消長夜。”魏東亭隻好隨他進瞭西門房。

剛換瞭幹衣服,便聽大門外有瞭聲息,趙逢春見他側著耳朵聽,笑道:“哪裡便回來瞭!來來來,燙酒燙酒!”正亂攪時,聽得外頭索額圖吩咐門上:“今晚我要與熊大人長談,除魏軍門外,一概不見!”

魏東亭笑著對趙逢春說:“難為你遮掩!今晚後堂宴會,卻也有鄙人大名在內呢。”趙逢春不好意思地笑道:“小人不知,請多恕罪。”

索額圖、熊賜履、魏東亭落座在豐盛的筵席前,一邊隨意吃酒,一邊開始瞭密議。

索額圖手按門杯,壓低嗓門說道:“鰲拜恃功欺君,擅戮大臣,其心叵測!聖上百般撫慰,望其改惡從善而終不悔悟。我奉聖上密詔:總司除奸之重任。”熊、魏二人忙低聲回答:“惟大人之命是從!”

魏東亭飲瞭一口酒,問道:“聖上何不明降諭旨,公佈他的不赦之罪,將其明正典刑?”熊賜履沉思道:“這不成。鰲拜此時權高勢大,內外心腹密如羅網,即使南方統兵將士也多有他的門生故吏。明發詔諭,要是不肯奉詔,激起事端,後果不堪設想……更可慮的——”說到這裡便不言語。索額圖忙道:“東園,我等既圖軍國大事,便當以精誠相見,千萬不能有所顧忌。”

熊賜履站起身來,以手指蘸酒在桌上劃瞭“吳、耿、尚”三個大字,又一揮抹掉,問道:“兄弟愚見,不知以為然否?”

索額圖連連點頭,魏東亭卻不以為然:“此慮似嫌太遠,須知西平王雖與鰲拜互有勾結,其實各有異志。擒誅鰲拜去一政敵,怕正是他盼之不及的呢!”

熊賜履心裡默劃,這也是一面理兒,但怎樣才能既誅除鰲拜,又不致引起各方的不安呢?想瞭許久,不得要領,於是笑道:“當日關漢卿有小令雲:‘髩鴉、臉霞,屈殺瞭將陪嫁。規模全是大人傢,不在紅娘下。巧笑迎人,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若咱,得她,倒瞭葡萄架……’”說完三個人齊聲大笑,氣氛頓時輕松瞭許多。

索額圖埋怨道:“這是什麼時候,你還有心取笑。”魏東亭忙道:“雖是取笑,卻也是實話。咱們就是商議怎樣既要‘得他’,又不能‘倒瞭葡萄架’。”一句話說得大傢又陷入沉思之中。

半晌,魏東亭起身踱瞭兩步道:“以拙見,似有上中下三策。”

索額圖眼一亮,向椅上一靠道:“願聞其詳。”

“一,魏東亭道,精選俠義烈士,乘其不備之時掩而殺之,事成則由皇上降旨明佈其罪,事敗則由我一身當咎,此乃上策。”索額圖搖頭道:“鰲拜身懷絕技,武功高強,扈從如雲,戒備森嚴,況且一時也難以募得許多勇士,如若萬一不成,再生別計更不易成功,這是險著。”熊賜履道:“請講中策。”“由索大人置酒偽稱為母祝壽,邀其入府,用毒酒鴆殺瞭他!”

索額圖蹙眉道:“兄弟倒也想過此策。不過鰲拜素來詭詐多疑,兄弟自己做壽,兩次邀請均不赴宴。如其肯來,那倒是好。”熊賜履笑道:“請講下策聽聽何妨?”魏東亭道:“由聖上擇一節日,宴群臣於宮中,待他入朝赴宴時,突發明詔,著殿前侍衛掩而執之——就這麼一刀!”他右手用力一切,“不信誰敢異議!”

索額圖輕拍桌面答道:“殿前侍衛中他的親信很多,倘若反戈向上,聖上危矣!”熊賜履噴一口煙道:“這也是不成的。”

三計皆不可用,魏東亭很覺掃興,呆呆坐下,忽然心裡一動,說道:“不由聖上明詔,二位哪個敢摔杯為令,魏東亭甘冒萬死誅此國賊!”

“這叫鴻門宴,有點意思瞭。”索額圖微笑道,“兄弟便願做這摔杯之人。”話音剛落,熊賜履連連搖手道:“使不得!這叫不問而斬,擅殺大臣,朝臣難免議論聖上,也是要‘倒瞭葡萄架’的。”

魏東亭甚覺窩囊,冷冷問道:“那麼依大人之見呢?”

熊賜履夾起桌上魚翅送入口中,慢慢嚼著,好一會兒才道:“鰲拜雖有司馬昭之心,但要數說他叛逆的實跡卻是甚少。掩殺之計從目下說,一定會弄亂朝綱,這就所失太多——還是要想法子在‘拿’字上用功夫,審明實據,詔告天下,明典正刑才是萬全之策。”

這確是老成謀國之言,索額圖聽得不住點頭,尋思一陣,對魏東亭道:“虎臣,聖上欲除鰲拜,這是定下瞭;鰲拜現對聖上究竟是怎樣想的?知己而不知彼,非全勝之道啊!”魏東亭答道:“鰲拜視聖上如無知小兒,篡弒之心肯定是有的。”

熊賜履拊掌笑道:“著!這句話後半句乃是廢話,前半句卻大有用場。”

一句話說得二人詫異,索額圖笑道:“老夫子請批講清楚。”

“鰲拜自視甚高,此是他致命之處。”熊賜履道,“彼視我主為無知小兒,何妨將計就計,佯示彼以無知,乘其不備,掩而執之,付有司審明罪條,以律治罪!”

魏東亭目光炯炯,問道:“怎麼著手呢?”

熊賜履方欲答話,索額圖忽然興奮地將雙手一合道:“有瞭!可否由虎臣暗地遴選子弟,專陪皇上做童子遊戲,比如做佈庫遊樂嬉戲,鰲拜必不為備,乘其落單之時,或於朝路,或於殿中——”他雙手猛地一拤,“還怕他飛瞭不成?”

“此計甚佳。”熊賜履點頭笑道,“然有幾處尚須未雨綢繆。一、宮中人事冗雜,千萬不可聲張,我們三人也須共同發誓;二、慎選人員,寧精勿濫;三、要周密策劃,一旦時機成熟,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速擒拿。——一旦事情有變,我三人同受其戮,決無怨言。”他扳著指頭一件一件說完,目光如電,盯著索額圖問道,“大人以為如何?”

索額圖聽後,異常興奮,眼中放出異彩,騰地站起身來,從桌上撿起三支木箸,一人分發一支,自己正瞭衣冠,屈膝長跪。見他如此莊重,熊、魏二人跟著他也跪在身後,但聽索額圖發誓道:“臣等恭奉聖上密諭,共商大計,掃除奸賊,匡扶大清,若有異心,猶如此箸!”

說完,“咔”的一聲撅斷瞭筷子,將斷筷蘸瞭燭油焚著瞭。魏、熊二人也都如法盟瞭誓。三人呆呆地看著地上的筷子燃成灰燼,才緩緩地站起身來。

訥謨當夜離開瞭康熙,心頭仍在突突亂跳。他手按腰刀在雨地裡徘徊,一再追憶當時的情景:我拔腰刀時,康熙到底瞧見瞭沒有呢?

冰冷的雨水澆得他全身濕透,衣服都貼在肉上,一陣風吹過,他打瞭一個哆嗦,“萬一他瞧見,又裝作沒瞧見呢?”他不敢往下想瞭,折身向景運門急走。穆裡瑪早在候著他,見他過來,沒好氣地問:“你到哪兒挺屍去啦?都聽到瞭些什麼?”訥謨隻籲瞭口氣,搖頭道:“雨太大,又有雷聲……好像是說姓魏的小子從駕有功,晉瞭個三等侍衛。”

穆裡瑪眼珠子轉瞭轉又問:“都有誰在?”

“看不清楚,”訥謨搖頭道,“見有兩個人,一個是熊賜履大人,還有一個躲在燭影後邊,恍恍惚惚的。”穆裡瑪道:“你就在這守著,不信他們不打這兒過!我去稟告中堂。”

訥謨口裡答應“是”,待穆裡瑪一去,便帶瞭眾人到乾清門東的幾間配房裡躲雨去瞭。他並不是累,也不是怕冷,一是心裡生氣,二是他也實在怕再見到方才那二位大臣——方才他欲行刺康熙時,就曾瞧見熊賜履和魏東亭出來,才急中生智,解下油衣給康熙披上的。閃電下,魏東亭的那副架勢至今還在他眼前晃動。他實在怕再見到他們。

約莫一個時辰後,雨小一點兒瞭,穆裡瑪走來喚他:“走吧,中堂在傢裡等著回話呢!”訥謨說:“他們還沒過去哩。”穆裡瑪不耐煩地說:“不用等瞭,中堂已經知道都是誰瞭!”

回到鰲府,鰲拜、班佈爾善、濟世、塞本得、葛褚哈、泰必圖、阿思哈等人正在後花廳裡坐著,有的捧著茶杯吃茶,有的拿著煙袋吸煙,滿廳裡雲霧繚繞。見他叔侄進來,相互交換瞭一下眼色,仍是鰲拜先開瞭口:“這麼大雨,皇上召見姓魏的,說瞭些什麼啊?”

穆裡瑪回頭看訥謨。訥謨心裡七上八下的,停瞭好一陣子才回道:“沒什麼大事,好像說因他從駕有功,遷為三等侍衛……”

鰲拜感到有些意外,便又追瞭一句:“他們別的沒講什麼?”訥謨搖頭道:“聽不清楚,不像有什麼大不瞭的事。”鰲拜點頭道:“嗯,你們也坐下吧。”

班佈爾善捧著水煙袋搖頭道:“這事一定與中堂有關。”他笑瞭笑,掃視一眼屋裡的人,接著道,“咱們倒不妨來揣摩一下,黑天沒日頭,叫上熊賜履、索額圖召見一個包衣奴才,老三也實在太煞費心思瞭。”

一句“老三”叫出瞭口,座中人無不變色,連鰲拜也覺得甚不習慣。訥謨驚駭之餘,反舒瞭一口氣,他今晚在文華殿前行刺康熙,並未得到鰲拜首肯,實在是當時條件太好,靈機一動陡起的殺心,並未思及後果。現在班佈爾善一句“老三”出口,他便明白,這也不過是遲早要發生的事。寬慰之餘又感到奇怪,這班佈爾善自己便是皇室宗親,皇帝完瞭,他有什麼好處,何苦也泡在這性命攸關的事兒裡頭?

見眾人並無反應,班佈爾善索性放肆講起來:“自古致危之道有三,中堂具而備之,如不早作打算……”

“老兄,”濟世放下鼻煙壺,欠身說道,“請道其詳。”班佈爾善見鰲拜一聲不響,專心聆聽,便接著道:“功蓋天下者不賞——並不是不想賞,實在是無物可賞,隻好賜死;威震其主者身危——其實隻要內心相安,也就可以不危。臣強而主弱,就難得相容瞭;權過造化者不祥——是遭瞭造化的忌,權柄越過瞭主子,主子便要除掉你。”

旁坐的泰必圖暗暗佩服:“這老兒讀過幾本書,肚裡有貨兒。”卻也被他這幾句話嚇得狂跳幾下,脫口而出問道:“難道就沒有解救之法?”

“有啊,”班佈爾善冷笑一聲,“解兵權,散餘財,辭官爵,返故裡,可保為富傢翁。”

“這隻能保得一時,”濟世搖頭道,“過不上一年半載,不知哪一位大爺興起,列你幾條罪狀,不死也得流放到烏裡雅蘇臺!”

“依你二位的話,”鰲拜冷笑一聲道,“兄弟隻好坐以待斃瞭!”班佈爾善接口便道:“坐則待斃,不坐便不斃。”鰲拜道:“好!怎麼個‘不坐’法?”

班佈爾善至桌前,提筆在手心裡寫瞭一個字,攥起手來道:“兄弟已有良方,諸位也請各自寫瞭,大傢再伸出手來看。”

鰲拜率先起身接過筆,不假思索地在左手心一揮而就,繃著臉坐下,接著幾個人也都次第寫瞭。輪到泰必圖,先在左手心抖抖索索寫瞭一個字,想想不妥,又左手提筆在右手心寫瞭一個“隱”字,方才將筆放下。

九個人一齊湊到燈下伸出手來,卻見一色兒都是“殺”字,不由得相視一笑,鰲拜頓覺精神一振,大聲吩咐道:“擺酒!”

班佈爾善忙道:“驚動的人多瞭!不如叫貴府戲班子來演唱一番,咱們隻管喝茶議事。”

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議事會,西花廳外是淙淙大雨,疾雷閃電不時劃破夜空,隔岸的水榭上錚錚崩崩的琵琶聲和著清脆的歌聲,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屋裡眾人還不時地被嬌柔的曲調聲所吸引:

……多虧瞭散宜生定下瞭煙花計,

獻上個興周滅商的女嬌娃。

一霎時蛟龍掙斷瞭金枷鎖,

他敢就搖頭擺尾入煙霞……

濟世蹺著二郎腿一擺一擺地拍著板眼,聽到這裡,不由嘆道:“這調子雖俗,說得可也真切到瞭十分——蛟龍掙斷瞭金枷鎖,好!”

“貼切之至,”班佈爾善點頭道,“隻可惜當今再定‘煙花計’怕是不成的瞭。”穆裡瑪嘿然一笑,道:“老三才十四,怕還不懂風月呢!”

鰲拜瞪瞭一眼穆裡瑪說道:“你除瞭通風月,還知道什麼?”穆裡瑪紅著臉一聲不敢言語。班佈爾善見他臉色尷尬,便道:“不要聽戲瞭,咱們趕緊議正經事吧。”

濟世咳瞭一聲,笑道:“班公方才論述瞭‘三危’,兄弟聽瞭真有點毛骨悚然。既然我等所見略同,請班公再講講怎樣著手吧!”班佈爾善道:“無外乎‘廢、毒、禪’三個字。”穆裡瑪想瞭想,撲哧一聲笑道:“廢和禪還不是一碼事?”

“豈止不同,”班佈爾善笑道,“差得簡直太遠瞭。‘廢’與‘毒’之後,所立的仍是愛新覺羅氏;‘禪’乃是立乃瓜爾佳氏!”鰲拜忙對座中諸客團團一揖,道:“鰲拜欲行大計,並非為我一姓一己之榮,實因當今聖上昏幼無知,受蒙於群小,見忌於功臣,愚以為‘禪’字可以免議。”

濟世抗聲答道:“為一世計、為萬世計,以廢立為佳,如漢霍光,至今聲名不墜;然為二世計、為百世計,則以‘禪’為佳。”

葛褚哈道:“這我就不明白瞭,‘萬世’‘百世’難道不是一個意思?”

“當然不是,”班佈爾善點頭答道,“寒釣先生說得很對。‘萬世’,人們評論的是臣節;‘百世’,人們評講的是主業。秦與隋皆因享國日淺,人們說瞭許多不是。那漢高祖若不成功,不過一謀反流氓。李淵父子倒是隋傢大臣,根基紮得穩,如今誰肯說他們是‘逆臣’?”

鰲拜的頭深深低瞭下去,過一會兒抬起頭來,人們看見他雙眼含淚。他哽咽瞭一聲道:“隻是鰲拜也受皇恩,於心何忍?”

濟世朗聲說道:“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中堂不可操婦人之仁,誤瞭天下蒼生!”鰲拜轉身盯著班佈爾善道:“自古龍鳳有種,鰲拜德薄能鮮,出身微末,還是我們公推一人為主好些。”

班佈爾善見他如此生搬硬套三國,暗暗好笑:“陳勝為王,曾雲:‘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今中堂之處境退則不生,進則可成,並無抉擇餘地,況中堂總攬朝綱,天與人歸,又何必疑慮重重!”一番慷慨陳詞,說得人人精神抖擻,鰲拜也聽得入瞭神。穆裡瑪一想到鰲拜登寶,自己起碼能弄個郡王,覺得渾身燥熱,將袖子一捋,先說瞭一聲:“好!”但見鰲拜不動聲色,倒不敢再接著胡吣瞭。

鰲拜不吭聲,算是默許,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禪”。此時人們才意識到,班佈爾善確實是久已蓄謀,胸有成竹,都佩服他的工於心計。

濟世搖瞭搖折扇先開口道:“廢掉自然最好,但依愚見,老三親政以來並無失德之處。口實不當,出師無名,莫說朝臣不服,外頭統兵藩鎮大將若有異議,也是很棘手的。”鰲拜心裡正想著這件事,不禁點頭贊許,笑道:“很對,依寒釣先生之見,當如何辦呢?”

濟世合起折扇,慢慢說道:“莫如第二字最為捷徑,且少後顧之憂。惜乎吳良輔已死,著手很難。”鰲拜氣狠狠地說:“吳良輔不成才,即使活著,這樣人也難托大事。”

泰必圖半晌沒說一句話,自覺沉默太久,這時見是進言的機會,便道:“可否將他請至尊府,宴上下手如何?”語未終,穆裡瑪冷笑道:“這主意餿不可聞!人死到這兒,怎麼打發?”泰必圖一開口便碰個釘子,很覺沒趣,心想:“你打量要做王爺瞭,便這麼橫?”訕訕地坐回瞭原處。

班佈爾善朝泰必圖點頭笑道:“這也罷瞭,不論用什麼法子,成功便好。就眼前而論,我以為要急辦三件事。”鰲拜忙道:“請講。”

“第一,”班佈爾善瞇著眼,伸手屈下食指,“中堂可修書三封,分寄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微露對朝廷不滿之意,點到即可,不必深言。”他慢慢屈下中指,“其二,現巡防衙門掌著禁宮外的守衛大權,還有九門提督吳六一,即使不能為我所用,能守中立便好!再其三——”他又屈下瞭拇指,“乾清宮是老三處置軍務、政務重地,宿衛侍臣,一定要派最靠得住的人去。”

濟世拊掌而笑,說道:“可謂神算無遺!有此三條,不論大事緩行急行,大權在我,勝券可操。”

“至於‘大事’如何著手,還需再議,今晚是難以說完的瞭。”班佈爾善說罷目視鰲拜。鰲拜會意便向廳前臨水一邊,推開瞭所有窗子,親手卷起瞭湘竹長簾。

《康熙大帝1:奪宮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