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

1917年 盧拉·卡森·史密斯2月19日生於佐治亞州哥倫佈市,是拉馬爾和瑪格麗特·沃特斯·史密斯的第一個孩子。

1926年 開始上鋼琴課。

1930年 去掉名字裡的盧拉並決心做一個鋼琴演奏傢。

1932年 患上嚴重的風濕熱,當時被誤診,後來被認為是其生命晚期輕微中風的原因之一。據說曾告訴密友她已決定要當作傢。

1933年 從哥倫佈高中畢業,並開始寫作戲劇和她的第一個短篇故事《笨蛋》(Sucker),後於1963年出版。

1934年 乘汽船從薩凡納旅行到紐約,先在哥倫比亞、第二年又在紐約大學上創意寫作課程。

1935年 結識小詹姆斯·裡弗斯·麥卡勒斯[1]。

1936年 以她第一篇獲發表的故事《神童》(Wunderkind)賺得二十五美元,刊發於《故事》雜志[2]12月刊上。再次患上風濕熱(這次被誤診為結核病)。恢復期間開始計劃第一部小說。

1937年 與裡弗斯·麥卡勒斯結婚並搬到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裡弗斯在那裡找到瞭零售信貸公司的工作。她開始寫一部她稱之為《沉默者》(The Mute)的小說。

1938年 搬到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向霍頓·米弗林[3]首屆小說競賽提交瞭《沉默者》的六個章節和一段梗概。贏得瞭一份合約和五百美元的預付款。

1939年 完成《沉默者》,寫瞭第二部小說《軍事哨所》(Army Post),後改題為《金色眼睛的映像》(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計劃第三部小說,《新娘和她的兄弟》(The Bride and Her Brother),即後來的《婚禮的成員》(The Member of the Wedding)。

1940年 《沉默者》改題為《心是孤獨的獵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並由霍頓·米弗林出版。參加佛蒙特州米德爾伯裡的佈雷德洛夫作傢會議(Bread Loaf Writers’ Conference)。《金色眼睛的映像》分兩部發表於《時尚芭莎》[4]10月與11月號上。與裡弗斯分居並搬到佈魯克林一處公共住宅;同住此處的人包括W. H.奧登和吉普賽·羅斯·李[5]。

1941年 《金色眼睛的映像》由霍頓·米弗林出版。訪問薩拉托加溫泉的雅都藝術傢殖民地,在此寫作《傷心咖啡館之歌》(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開始與裡弗斯的離婚程序。遭受第一次腦中風,之後,這年較晚時候又患上嚴重胸膜炎、鏈球菌咽喉炎和肺炎。

1942年 《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朵雲》被收入《歐·亨利紀念獎故事集》(O. Henry Memorial Prize Stories)年刊。獲古根海姆學者獎。因健康不佳未能按計劃去墨西哥旅行。裡弗斯重新加入軍隊。

1944年 病情加重。父親去世。裡弗斯在諾曼底登陸中受傷。《傷心咖啡館之歌》被收入年度《最佳美國短篇故事集》(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1945年 與裡弗斯再婚。完成《婚禮的成員》。

1946年 霍頓·米弗林出版瞭《婚禮的成員》。在楠塔基特與田納西·威廉斯一起將此書改編為一出戲劇。再獲古根海姆學者獎,償付瞭卡森和裡弗斯去巴黎旅行的開銷。

1947年 遭受兩次嚴重中風,第二次使她的左臂癱瘓。返回紐約。

1948年 與裡弗斯分居,企圖自殺,與裡弗斯和解。公開支持哈裡·S.杜魯門的總統競選。

1949年 新方向[6]出版瞭《婚禮的成員》(劇本)。

1950年 《婚禮成員》在百老匯帝國劇院開演。它贏得紐約劇評界獎的本季最佳戲劇獎。與裡弗斯再次分居。

1951年 霍頓·米弗林出版《傷心咖啡館之歌及其他故事》(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 and Other Works)。開始寫作她稱之為“杵(The Pestle)”的手稿(其中一部分後成為她的小說《不有指針的鐘》(Clock without Hands)。

1952年 與裡弗斯返回歐洲並購入巴黎附近一所住宅。短期創作一電影劇本《終點站》(Terminal Station)。《婚禮的成員》電影版發佈。

1953年 裡弗斯試圖勸卡森與他一起自殺。她回到紐約。裡弗斯在巴黎一傢酒店自殺。

1954年 在雅鬥用幾個月寫作《不有指針的鐘》和一出戲劇《奇妙的平方根》(The Square Root of Wonderful)。

1955年 花費時間在基韋斯特與田納西·威廉斯一起寫作。母親突然去世。

1957年 《奇妙的平方根》在百老匯開演,但演出四十五場後即結束。

1959年 接受手臂和手腕的兩個手術。寫兒童詩。

1960年 完成《不有指針的鐘》。

1961年 繼續手術。《不有指針的鐘》由霍頓·米弗林出版。

1962年 被確診為乳腺癌,接受乳房切除和左手的進一步手術。

1963年 愛德華·阿爾比[7]將《傷心咖啡館之歌》改編為戲劇,在百老匯開演。

1964年 摔斷瞭右臀,左肘碎裂。兒童詩集《甜如醃菜凈如豬》(Sweet as a Pickle and Clean as a Pig)由霍頓·米弗林出版。

1965年 第一部麥卡勒斯研究專著,奧利弗·伊文斯[8]的《卡森·麥卡勒斯:她的生平與作品》出版。

1966年 與瑪麗·羅傑斯[9]合作,將《婚禮的成員》改編成一部音樂劇並撰寫一部題為《啟示與夜間眩光》(Illumination and Night Glare)的回憶錄(1999年出版)。

1967年 被授予1966年亨利·貝拉曼獎,以表彰她“對文學的傑出貢獻”。遭受她人生中的最後一次中風,腦內大出血,昏迷四十七天。卡森·麥卡勒斯於9月29日去世,葬於哈德遜河畔的橡樹山公墓。《金色眼睛的映像》電影版上映。

1968年 《心是孤獨的獵手》電影版上映。

1971年 霍頓·米弗林出版《被抵押的心》(The Mortgaged Heart),這是一部由卡勒的妹妹瑪格麗塔·G.史密斯[10]編纂的短篇小說與非虛構集。

[1]詹姆斯·裡弗斯·麥卡勒斯(James Reeves McCullers,1913——1953),美國軍人,作傢。

[2]Story,1931年創辦於奧地利維也納的期刊,登載新作傢的短篇故事,1936年遷至美國紐約,1967年停刊。

[3]Houghton Mifflin,美國波士頓一傢出版公司。

[4]Harper’s Bazaar,1867年創辦的美國婦女時尚雜志。

[5]吉普賽·羅斯·李(Gypsy Rose Lee,1911——1970),美國演員、作傢、舞蹈傢、滑稽傢。

[6]New Directions,美國紐約的一傢出版社。

[7]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1928——2016),美國劇作傢。

[8]奧利弗·伊文斯(Oliver Evans,1915——1981),美國作傢。

[9]瑪麗·羅傑斯(Mary Rodgers,1931——2014),美國音樂劇作曲傢、兒童文學作傢。

[10]瑪格麗塔·G.史密斯(Margarita G. Smith,1923——1983),美國作傢、雜志編輯。

《心是孤獨的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