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復生記

脖子幾乎被砍斷後,人還能不能活?

要是身首異處瞭,人一定會死嗎?假如將其縫合上呢?發生在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朝大將周智光的部下邵進。

周智光在唐朝中期以勇健著稱,善騎射,屢有戰功,受到當時在軍中監軍的權宦魚朝恩的賞識,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小兵身份升至華州刺史,又任同、華二州節度使和潼關防禦使。

周智光雖善戰,但性格張狂,傲慢跋扈。

有一年,吐蕃、回紇、黨項聯合入侵唐朝,朝廷派周智光出戰,大勝西域強兵,一路追殺至鄜州。當時,周與另一位朝臣杜冕有間隙,戰至鄜州時,趁機殺死瞭該州刺史張麟,並活埋瞭杜冕傢眷近百口。由於周智光手握重兵,又能打,所以代宗皇帝也不敢采取什麼行動,隻有安撫杜冕,由坊州刺史改任其為梁州刺史,以躲避周智光。

此後,周智光更為驕縱,把與自己不睦的朝臣都列入刺殺目標,遂有禦史中丞孫龐充被刺事件發生。與此同時,他占據華州,專門打劫各地州郡向朝廷進奉的貨物,襲擊商人,豪奪金銀,使得很多本應途經同州赴京趕考的書生都繞道而行。周智光聽後非常惱怒,伏兵劫殺更甚。

本故事中,周智光收納亡命,大掠周邊,也知道自己成瞭朝廷眼裡的釘子。為偵察朝廷的態度,派部下邵進潛入都城打探動向。很快,邵進回來瞭,告訴周智光:“長安方面對您沒疑心,更沒行動!”

周智光不信,認為部下是在隱瞞朝廷的態度,一怒之下喝令斬殺邵進。人頭落地後,站在一邊的周智興的屬下崔顒進言:“朝廷羸弱,將軍勇武,防禦番兵,全為依仗,不敢對您采取措施,也是常情,為何將邵進殺瞭呢?”

周智光雖兇狂,但不渾,細一想,有道理,就很是後悔,急忙叫人將屍首送赴邵傢,意欲重葬。

隨後,奇怪的事發生瞭。

邵妻看到丈夫的屍首後,悲痛至極。痛哭之餘,這位妻子做瞭古代史上最雷人的一次外科手術:她叫人取來針線,將丈夫的腦袋和脖子縫在一起,抹上某種特殊的藥膏,過瞭沒多長時間,邵進竟睜開眼睛。

唐大歷元年,周智光為華州刺史,劫剝行侶,旋欲謀反。遣吏邵進,潛往京,伺朝廷禦伐之意。進歸,告曰:“朝廷無疑公之心。”光怒,以其葉朝廷而紿於己,遽命斬之。既而甚悔,速遣送其首付妻兒。妻即以針紉頸,俄頃復活,以藥傅之。然猶懼智光,使人告光曰:“進本蒲人,今欲歸葬。”光亦賙賻之。既至蒲,浹旬,其瘡平愈,乃改姓他遊。後三十年,崔顒為宋州牧,晨衙,有一人投刺,曰:“敕吏。”顒召見,訊其由。進曰:“明公昔為周智光從事。”因敘其本末。顒乃省悟,與縑帛。揖之而去。(《獨異志》)

我們實在無法知道邵進的妻子使用瞭什麼技術和草藥讓她的丈夫復活。類似的故事,在《廣異記》中還有一則:

肅宗至德初年的一個晚上,有王穆將軍在南陽一帶與安史叛軍作戰,敗而奔逃,被追上,頸部中敵人一劍,掉落馬下。當時王穆的脖子幾乎被砍斷,按原書記載,隻有喉管還連著。在昏過去一頓飯的工夫後,他竟奇跡般醒來,發現自己的腦袋垂在肚子上。

隨後,出現瞭更令人震撼的場面:他用雙手將自己的腦袋托起,放回脖子上,但由於幾乎被砍斷,所以剛一放回,腦袋又耷拉下來,讓他一下子又昏死過去。又過瞭一頓飯的工夫,他再次蘇醒過來,把腦袋再托到脖子上。

這一次,他想瞭個辦法,將頭發散開,系在兩邊的臂膀上,固定住腦袋。固定好以後,他費盡力氣,扶著自己的戰馬,一點點站起身來,正欲上馬,由於動作過大,左邊系臂膀的頭發松開瞭,腦袋又一次垂至懷中。

可憐的王穆再次昏死過去。又過瞭很長時間,他再次醒來,已是後半夜。王穆又一次把腦袋系好,於心中默念:要是馬能臥下來就好瞭。那通人性的戰馬就真的臥在瞭地上,讓王穆去騎。王穆很感動,跨上馬後,馬慢慢地站起來,帶著主人回奔到大營。

一路上,王穆的手一直在扶著自己的腦袋。

按記載,王穆這傷養瞭二百多天才好,但脖子上留下瞭一圈疤痕,而且頭的位置稍微有些偏瞭。如果說這個故事讓我們對近乎斷頸後的人體機能產生瞭興趣的話,那麼邵進的故事就實在令人詫異瞭。不管怎麼說,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他復活瞭,此後邵進害怕周智光發現自己沒死,擔心再遭不測,就叫妻子派人告訴周:“邵進本是蒲州人,今欲還鄉安葬。”

歸還蒲州後,沒多久,邵進脖子上的傷口就徹底平復瞭。在後來的日子裡,他改名換姓,漫遊各地。

再說周智光,當時仇傢甚多,其中包括陜州節度使皇甫溫。

有一天,皇甫溫軍中的監軍宦官張志斌來華州,周智光輕待無禮,張志斌很不高興。交談中,談到瞭唐朝大將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出自鐵勒族,在當時屬於比周智光更勇猛的戰將,在鎮壓安史之亂中,為郭子儀的部下,無往不勝。大亂平息後,朝廷疑其有異志,仆固懷恩遂反攻長安,但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的進軍中猝死。

張志斌說:“安史亂平,但時局艱難,我等應同心協力,可不要像仆固懷恩那樣不聽朝廷命令。”

周智光冷笑:“仆固懷恩豈有反狀?即使他違命不到長安朝見,也是因你等鼠輩作威作福,讓他心存疑慮。我本不想反,但聽瞭你這番話,那就為你而反瞭吧!”說罷,叫人立馬把張志斌人頭砍下,剁其肉令他的隨從吃下。

盡管妄殺朝廷命官,但長安的代宗皇帝依舊不敢對周智光下手,而是加以寬撫,升任其為尚書左仆射。“安史之亂”以後,中唐的情況就是這樣,驕兵悍將,無懼長安。

直到大歷二年,代宗才痛下決心,解決周智光的問題。

代宗秘密召見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叫他傳詔給郭子儀,捕殺周智光。郭子儀的鎮地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若傳詔於郭,須過同州(今陜西大荔)、華州(今陜西華縣),這正是周光智的地盤。

趙縱小心行事,將秘信寫於帛上,置於蠟丸中,遣傢童間道而行,這才送至郭子儀軍中。這一年,戰神郭子儀已七十歲瞭。平息完“安史之亂”後,他又於兩年前平息瞭仆固懷恩的反叛,此時正在軍中休養。

接到密詔後,他隨即起兵。對周智光來說,這仗沒法打瞭。還未交戰,他就被部下刺殺,獻首級於郭子儀軍中。

卻說時光流轉,三十年後,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當年周智光軍中的屬下崔顒,已為官宋州,一日晨升衙,手下稟報,有一人投遞名片,說是故舊。崔顒好奇,名片上的姓名,並不熟悉。於是召見。來人已是白發,落座後相視良久,緩緩道:“明公曾在華州刺史周智光手下,當年為我鳴不平……”

往事浮現,崔顒乃悟,來人正是自己以前的同僚邵進啊。

崔顒唏噓良久,這是現實,又似夢境,其人當年已死,而今卻活生生地坐於眼前。

無須多問,崔顒大宴故人,互相訴說三十年的遭遇,知邵進這些年一直漫遊各地,做瞭自由自在的行腳之人。及至宴罷,崔顒想挽留邵進,後者婉拒,沒辦法,隻好贈之以絲絹,以表情誼,邵進不受,拜別而去。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