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鋪路

到底是為什麼要把蕭傢給回絕瞭呢?

這幾天宋竹都為瞭這事抓心撓腮在乎個不行,但又說不上為什麼在乎,想要找個人問吧,母親那邊問過一次,碰瞭個軟釘子是不能再去瞭。二姐那邊,這麼理想的親事都被回絕瞭,誰也不知道她心情如何,而且她素來面皮薄,這事兒還新鮮熱乎的時候是萬萬不能開口的。至於祖母、嬸嬸乃至父親那裡,宋竹就更沒想過瞭,這件事本不是她可以好奇的,想要逾矩,那當然得找最親近的人瞭。

隻是這一次,就連乳娘都沒能給她什麼靈感,宋竹可謂是四處碰壁,直到收假上學,也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她心下就是再氣悶,也隻能暫且放下此事,安心上學讀書瞭。

宜陽書院的學業,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比較繁重的,女學這邊,一般從十歲、十一歲入學到十七八歲出師,要做到通講十三經,除此以外琴棋書畫乃至吟詩作對也都有涉及,而且由於入讀人數不少,若是表現過差跟不上課程,先生一封書信,傢裡人隻能灰溜溜地來女學接人。是以大部分時間女學生們都得專心上課,一直到午間和傍晚的休息時間才能輕聲閑聊,那種嘰嘰喳喳如菜市場的場面極少出現。若是一心讀書如宋苡,甚至都可以不必和同學來往——說起來,她雖然是眾人的大師姐,但的確和同學們都不太熟悉。其實就是宋竹,也很難完全融入同學圈子裡。

每回放過大假,同學們從洛陽回來的時候,宋竹就能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排斥感:姑且不論性情投合不投合,這些姑娘們在洛陽的時間,免不得也會召開文會彼此聚聚,那可就是毫無拘束天南海北的地聊天取樂瞭,而宋傢因為一直住在宜陽,她們姐妹是不能參與的,無形間就少瞭不少話題。

雖說在學業上處處都是表率,還是眾星捧月,但這月亮被捧得高高的,有時便不方便‘與民同樂’。除瞭談學問以外,能說些生活瑣事的朋友,其實並不多。大概要等到開學後一到兩天,大傢都收心開始讀書瞭,這才會又捧著書本,聚到宋苡和她身邊來。

也是因為習慣瞭,今日一開始她還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直到午休時分才發覺,往日最愛和她搭話的顏欽若,今日一早都沒搭理過她,雖然就坐在宋竹身邊,但她面上仿佛是掛瞭一層薄霜,一上午不言不笑的,連眼尾都沒往這兒瞧。

想來應該是蕭禹沒去洛陽,讓她心情不爽吧。宋竹想著,也不主動過去觸黴頭:顏欽若的脾氣就算不比她二姐大,也不會差得太遠,在這種時候湊過去純屬找死。

這一天就這麼過去瞭,吃午飯的時候,顏欽若拉瞭趙元貞,兩人在角落裡輕聲細語地說瞭小半個時辰,連午飯都沒動幾口。趙元貞頻頻點頭神色肅穆,倒像是出瞭什麼大事一樣,宋竹看瞭,心中也是暗笑,還想呢:噢,多半是顏傢和趙傢不好來往,這相看失敗的事,便隻好等到現在再和趙元貞商量瞭。

她也沒當一回事,更不敢開口詢問往裡頭摻和,吃過飯便往自己位子上一坐,開始抓緊復習功課,不料過瞭一會,顏欽若倒是主動來和她搭話,“三娘,下個月初三是我小生日,正好又是端午節。今次回去開文會時,姐妹們都說好瞭會賞臉來吃碗長壽面——咱們同學幾年瞭,你也沒來過,今年你帶上二姐、四姐一道過來可好?若是傢裡馬車不便宜,便和我們一道走,初一回去,正好也在我們傢園子裡玩玩,待初三過瞭生日,初四我使人送你們回來,耽誤不瞭初五過節的。”

感情她和趙元貞是在商量這個,宋竹心裡倒是一暖,“顏姐姐,不是我不賞臉,你也知道,我們傢管得嚴……”

顏欽若估計是早有準備,便從袖子裡摸瞭三張帖子來遞給宋竹,“我都送帖子瞭,你便拿著帖子回去問問你娘可好?就說是我千央求萬央求你,想讓咱們同學在洛陽齊聚一堂,實在不行,我登門去請。”

話說到這一步,宋竹也沒別的辦法,隻好接瞭帖子,“那我回去問問。”

她也不疑有他,還當顏欽若真是因為當天整班都去,也想帶上她們姐妹,當日晚飯以後,大傢聚在一起吃香瓜,她便把帖子給小張氏看瞭,笑道,“我話是帶到瞭,娘要怎麼回她?”

小張氏看瞭看帖子,想想倒是一笑,她並未答復女兒,而是轉問宋苡、宋艾,“你們想去不想?”

宋艾看瞭看兩位姐姐,笑道,“窩聽姐姐的。”

宋苡卻是眉頭一擰,淡淡地道,“來回也是百裡路,為瞭她一個生日這麼折騰?我不想去。”

她和顏欽若素來不睦,有此反應也不足為奇,不過宋苡一般很少把態度表露得如此堅決,幾乎不留餘地,宋竹倒是嚇瞭一跳,忙道,“那就不去吧,也是,去瞭還要找地兒住,著實煩擾。”

小張氏看瞭她一眼,“你真不想去?”

宋竹就不說話瞭,隻是給母親打眼色,小張氏擰眉道,“有話好好說。”

“就……也想去,但姐姐不去,我也就不去瞭。”宋竹隻好被逼著表瞭態度。

“想去就去麼,你二姐、四妹不去,你自己去也成,隻不必住顏傢瞭,咱們傢在洛陽自然有地兒落腳。”小張氏反而是出人意表地下瞭決定,“都去寫回帖吧——看時辰不早,也該做功課去瞭。”

宋竹有些納悶,但看母親神色,也不敢多問什麼——知道問不出來——便隻好先回屋去瞭,宋艾宋荇都一閃沒瞭人影,倒是宋苡坐著沒動,也不說話,隻是凝眉看著母親。

小張氏對二女兒也還是那句話,“有話就好好說。”

宋苡在母親跟前也沒什麼脾氣,她輕聲道,“若是三妹要去,那我也去。”

“你不必去。”小張氏卻居然一口回絕。

——她望瞭凝眉不語的二女兒一眼,也放緩瞭語氣,“你去瞭,反而是適得其反。”

“……可粵娘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宋苡難得被母親逼得吐露瞭大實話,“這宴無好宴,本就是不該去的。您有心把她許配給蕭三十四,就更不該讓她去瞭。”

“你這是飽漢不知餓漢饑,”小張氏也被她說得嘆瞭口氣,“你也知道,她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有什麼行的?不就是一張臉行麼……她人不過去,難道還能單獨把臉給寄過去?”

這話透瞭十二萬分的務實和精明,在宋苡聽來簡直市儈得遮掩不住,她擰起眉頭,卻想不到什麼有力的反駁,終是低聲道,“三十四他人就在宜陽呢……又不是沒見過粵娘,粵娘好不好,他難道不知道?”

小張氏無奈地一笑:這個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天賦過人,從小就太傲氣瞭些。“儒門重名,自有道理,這裡頭的文章,你自己好好參詳吧。”

在宋苡看來,母親這麼做實在有沽名釣譽的嫌疑,但她強忍著沒有回嘴,隻是起身道,“那……我回去瞭。”

小張氏道,“去吧、去吧。”

看似有些不耐煩,可等女兒一背過身子,她的眼神裡就帶瞭幾分歉疚:為瞭妹妹還沒影子的親事,二姐二話沒說就把蕭傢的事給撂下瞭,雖然她不在意,可她這個做母親的不能不感到虧欠。沒瞭蕭三十二郎,也不知道二姐的良緣還在哪裡……

一邊做針線,一邊想心事,不覺就到瞭就寢時分,宋先生也進瞭內堂。小張氏打發他洗浴過瞭,順便把自己許宋竹去洛陽的事告訴瞭丈夫。宋先生聽瞭呵呵笑,“哦?就不怕清明那日的事重來一遍?這回,可沒有三哥幫她遮掩瞭。”

小張氏道,“沒有就是沒有,她學識不弱於人就夠瞭,難道還要為她營造什麼大才的名聲?那可真就是弄虛作假、沽名釣譽瞭。”

如此正氣凜然,倒讓宋先生不好回話,小張氏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過瞭一會,又說,“總算生得還是不錯,別說如今,縱是上古,生得好,終究也是一樁難得的事。聖人不都說瞭,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如今世道對美色的追逐,的確已到瞭相當狂熱的地步,或許是因為豐盛富足的城市生活,讓大批百姓的精力無處發泄,不論是沖茶、吃酒、著衣還是起居,都頗有人千金一擲地追求那轉瞬即逝因人而異的美感,美人受到追捧,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如今更不是見不得人的事——這年頭連做官都要求得生得俊朗好看,女兒因為生得漂亮被多傢爭娶也不稀奇。宋先生搖瞭搖頭,失笑道,“你也不想想,會沖著美色上門來的都是什麼人……也罷瞭,我們傢幾個女孩,各有所長,也不是什麼壞事。”

他有些好奇,“隻是她年紀終究還小,二姐親事都沒定呢,現在就放到洛陽去,急瞭點吧?”

“也不全為瞭這個。”小張氏輕輕地吸瞭口氣,“我和姑姑都商議過瞭……官人,蕭傢三十二郎那門親事,不如卻是回瞭吧。”

宋先生有些詫異,“怎麼?”

小張氏便把自己為宋竹的一番打算說瞭,又道,“除瞭三姐自己的一點傾向以外,再者,蕭傢和曾傢也有所不同,曾傢以讀書治學為主,蕭傢如今是以讀書仕宦為先,二姐那性子……還是和大姐一般,尋個讀書人傢也罷瞭。倒是三姐性子更綿,也還算有主意,由她嫁入蕭傢這般人傢,我也放心些。”

既然已經和老安人都商量好瞭,宋先生也沒什麼意見,“這麼說,你讓她去洛陽,倒是讓她去見世面的瞭。”

“是有這個心思,此事宜早不宜遲,若是她覺得洛陽已是龍潭虎穴招架不住,那便乘早回頭,也說個讀書人傢也好。”小張氏說。“洛陽都處不來瞭,東京那樣的地方,她根本就活不下去。”

“那……若是三姐居然如魚得水呢?”宋先生也笑瞭——小張氏當年在東京城可沒少受折騰。

小張氏嘆瞭口氣,“那就說不得請官人把她帶在身邊教養一番瞭……終究,她也不能就光靠著一張臉呀。”

要做蕭傢的新婦,可也不是隻有一張臉就夠瞭的,比起嫁入讀書人傢的兩個姐姐,宋竹也許可以沒有才名,但卻絕不能少瞭政治素養,而這些東西,卻不是內宅婦人所擅長的領域瞭。

“這倒不是問題。”宋先生想想,也覺得蕭傢既然會說二姐,那麼也沒理由看不上三姐,便是點頭答應瞭下來,“我看,也許三姐倒是在這些事上頗有天分瞭呢?平時你總覺得她笨,不過是沒考到她擅長的領域罷瞭。”

小張氏對三女兒實是沒什麼信心:回絕三十二郎一事,前前後後有著許多蛛絲馬跡,她卻還沒猜出來緣故,雖說是當局者迷吧,可畢竟這表現還是生嫩瞭些,和她兩個姐姐相比,到底還是差瞭一籌。

“我看她就擅長一點——討人愛。”她半是打趣半是好笑,“全傢上下,從姑姑到幫忙的十七堂侄婦,都把她疼得和什麼似的,正所謂傻人有傻福,她要有這福分能常伴身邊,我看也很該知足瞭……”

兩夫妻你一言我一語,幾句話間,就把宋竹日後的發展方向給定瞭下來。

而當事人宋竹此時,對於父母的安排還是一無所知,她剛讀完瞭今日講的課文,正是忙裡偷閑地糾結:這幾日要不要找個時間向蕭禹道歉呢?那日本來就內急,實在是被逼得氣急敗壞瞭,才會說出那一番話來,現在想想,自己委實也是太過分瞭些……

——還有,傢裡為什麼要回絕蕭傢的親事?會不會……該不會是和這個蕭禹也有點關系吧……

《古代小清新(陌上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