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上沒有別的人,隻有一片陽光和樹蔭,夏林希說完她的心裡話,再接再厲踮起瞭腳尖,她搭上蔣正寒的肩膀,悄無聲息親瞭他一下。
蔣正寒剛要摟住她,她掙脫瞭他的懷抱,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一溜煙跑向瞭階梯教室。
蔣正寒懷著要把她逮住的心情,跟著踏進瞭階梯教室的後門。教室內坐滿瞭旁聽的學生,他們三五成群地聊天,此刻並不是非常安靜。
輔導員站在講臺上,忙著修理一架投影儀,而那位傳說中的業界大牛,則在臺下和幾位同學閑談。
夏林希正是其中之一。
她偽裝成計算機系的學生,對著這位大牛提出瞭疑問:“您好,請問假如大一就有瞭創業的打算……”
大牛打斷瞭她的話:“別用什麼您啊您的,你們叫我學長就行。”
夏林希便道:“學長覺得,創業應該準備什麼?”
階梯教室裡人滿為患,也是同樣的嘈雜吵鬧,這位學長拔高嗓音,耐心和他們介紹道:“我今年三十歲瞭,創業五年,才算是走上正軌。”
夏林希正準備接話,忽然覺得手腕一熱,原來是被人握住瞭——蔣正寒牽著她的手,也站到瞭她的身後。
面前的學長還在說:“我大學的時候,專註於寫技術博客,獲得過acm亞洲賽的獎牌,先在亞洲微軟研究院實習,後來在搜索部門做項目,參與校訂瞭十幾本編程書……”
他扶著旁邊的椅子,袒露心扉道:“我漸漸地發現,技術和管理不是一回事。你們能寫好一個程序,不代表你們能帶好一個團隊。”
蔣正寒的編程經驗,差不多有十年瞭,但他的管理經驗,幾乎是一張白紙。在xv公司實習期間,他經常觀察組長和主管的帶隊方式,他在這方面的模仿能力也很強,但是除此以外,並沒有得到一個實踐的機會。
他順著這位學長的話,開口問瞭一句:“因為帶領一個團隊,需要溝通和協調,花費更多的精力麼?”
對方點頭答道:“你把一件事描述清楚,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你的員工匯報進度,交接工作,考核任務,方方面面的註意事項,你都必須提前考慮好。”
夏林希在心中估摸瞭一會兒,隻覺得創業者的那條路,要比打工難走的多瞭。
學長仍在滔滔不絕:“你們也別覺得,我做個網站,隨便弄個手遊,就能發大財瞭。這一步沒法明說,你們要親身經歷,才能理解我的話……”
講臺上的輔導員終於修好瞭投影儀,他連忙出聲招呼道:“實在是對不起,讓您久等瞭,能開始瞭嗎?”
那位學長臨走前,落下一句話道:“在這個時代,創業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一,你們想堂堂正正做事業,團隊、資金、人脈、技術,四者缺一不可。”
他的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夏林希猶疑不定。
她覺得蔣正寒有技術,人脈稍微欠缺,團隊可以組建,但是創業的資金呢?創業當然需要啟動金,並且啟動金越多越好,她不清楚蔣正寒的存款餘額,但是按照她的估算,應該是不會太高的。
不久之前,她接到瞭母親的電話,兩個人還沒聊上幾句,她的媽媽就開門見山,問起瞭她和蔣正寒的現狀。
夏林希斷斷續續,說得前言不搭後語。
她媽媽直截瞭當,評價瞭一句:“你是在談戀愛,還是在扶貧呢?”
這一句話,說得有點狠。
蔣正寒傢裡確實不算富裕,但是以同齡人的水平看,他已經稱得上十分優秀瞭。在夏林希的眼中,財產不止是賬戶上的數字,也是潛在的能夠變成現金的技能。
因此夏林希認為,蔣正寒絕非窮困潦倒。
她坐在教室的後排,一手托腮聽著講座,然而講座涉及的內容,卻是左耳進右耳出。她滿心都在考慮錢,也在考慮怎麼把自己的錢交給蔣正寒,才能讓他放心大膽,毫無後顧之憂的拿去用。
講座結束之後,蔣正寒又和那位大牛聊瞭起來。他們談話的內容從管理轉移到瞭技術,在這一點上,蔣正寒比較擅長,對方也有所動容,留給他一張名片。
全場幾百個計算機系的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男生和女生都有。主動上前聊天的有不少,詢問聯系方式的也有一堆,但是獲得名片的同學,加起來不超過五個。
夏林希心想,這大概是因為,在這位老板看來,交往的本質是互惠互利。他給出名片的那幾位同學,似乎每一個都是專業技能過硬的。
回傢的路上,夏林希主動開口問:“你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創業的?”
“去年開始準備,”蔣正寒回答道,“也寫瞭執行規劃和商業規劃書。”話中略微一頓,繼續說道:“產品我能自己策劃,初期的項目工作量偏小,團隊的人員數目,應該在六七個左右。”
夏林希道:“假如隻有六七個人,可以完成一個項目嗎?”
她抬頭看著他,措辭很委婉道:“我的意思是,畢竟我們能拉進來的同齡人,項目經驗可能都沒有你豐富。”
她一句話還沒說完,他們就走到瞭電梯口,踏進門內之後,蔣正寒按下瞭五樓,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小學三年級進入編程論壇,十年來認識瞭一些人。”
夏林希心神領會:“他們中的某一些,願意加入你的團隊嗎?”
蔣正寒笑瞭一聲,沒有直接否定她:“他們的工作都很穩定瞭。”
果然還是沒有想象中順利。
夏林希在心中嘆息一聲,大概明白瞭蔣正寒的意思。他所認識的那些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大多數都有著體面而穩定的工作,在蔣正寒開始創業的前期,他們可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讓人傢放棄現狀,跟著漂泊不定地創業,就有一點不切實際瞭。
電梯門打開的那一瞬,夏林希又想到瞭他們的鄰居——住在同一樓層的謝平川。
她直接開口問道:“你有沒有找過謝平川,他現在不是待業在傢嗎?前天中午我下樓扔垃圾,也看見他去大廳拿外賣瞭。”
夏林希沒有提到的是,謝平川就算拿一個外賣,也是穿得整整齊齊,衣服領子一絲不茍。
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或許寧願待業在傢,也不會做不喜歡的工作。
蔣正寒的話打斷瞭她的思路:“上個禮拜,我和謝平川談過瞭。”
他從口袋裡拿出鑰匙,然後打開瞭自傢的房門,左手還提著兩個塑料袋,裡面裝著新鮮的食材,也是剛從超市買回來的。
他一邊和夏林希談創業,一邊去廚房收拾東西:“謝平川願意投資,他看過計劃書以後,協議出資二十萬。”
夏林希心中一喜,又聽見蔣正寒笑道:“不過沒有技術入股的打算。”
此話一出,夏林希表示理解:“這果然是他的作風……但他都同意投資瞭,說明他也是支持的。”
她寬慰道:“或許等你的公司做大瞭,謝平川自己就找上門瞭。”
言罷,她問瞭最後一個問題:“你都找過謝平川瞭,打算近期就成立公司嗎?”
蔣正寒回瞭一聲沒錯,隨後走進臥室換衣服,夏林希也顛顛地跟過去瞭。
窗簾已經被拉上瞭,夏林希順手開瞭燈。
就這麼當著她的面,蔣正寒脫掉瞭外套,也脫瞭裡面的襯衣,室內光線十分充足,夏林希看得心熱,她轉身背對著他,接著提議瞭一句:“你下次做俯臥撐的時候,一定要喊我,我來幫你計數。”
蔣正寒很讓她佩服的一點是,他每天都能保持運動量,哪怕單從這一點來看,他也是一個有恒心的人。
她心裡想得如此正經,蔣正寒卻走到她的身後,右手跟著摸上瞭她的腰:“說到俯臥撐,你喜歡我怎麼做。”他把她抵到靠墻的位置,語氣變得有一點正式,仿佛在詢問他的上司:“像現在這樣,不穿上衣麼?”
夏林希一方面覺得他很機智,飛快猜中瞭自己的心思,一方面又覺得不好意思,她嗓音極輕回答道:“還是算瞭,我怕你著涼。”
蔣正寒站在她身後笑,最後終於松手放開瞭她。
夏林希才想起來一件正事:“對瞭,我和顧曉曼說過,我搬到校外住瞭,她約瞭今天見面,能讓她到傢裡做客嗎?”
夏林希都這麼問瞭,蔣正寒當然不會拒絕。
顧曉曼是夏林希的高中同桌,她們兩個做瞭多年同桌,也算是曾經共患難過,在高中的洗禮下成長,共同邁入瞭大學的門檻。
顧曉曼的大學專業是會計,目前正在一所會計事務所實習,不過她同時修瞭雙專業,也是一名法學系的學生。
中午十二點半左右,夏林希跑下樓去接她,再回來就是兩個人瞭。
“夏林希,我給你們帶瞭一點禮物,”顧曉曼提著一筐子的水果,雪白的額頭上掛瞭一點汗,“聽說朋友搬新傢,要送這種水果筐子。”
筐子裡裝瞭甜瓜哈密瓜,還有蘋果水蜜桃,前方貼著超市的條形碼,下面還印瞭幾個愛心。
夏林希打量瞭一會兒,有些臉紅道:“這個好像是,送給新婚夫婦的……”
顧曉曼聞言,也立刻臉紅瞭:“我應該是買錯瞭。”
夏林希接過筐子,繼續和顧曉曼道謝,她領著顧曉曼進門,心想也許買的正好,她和蔣正寒同居以來,確實有一種新婚的感覺。
“等我上瞭大四,就能住到海淀區瞭,”顧曉曼紅著臉開口道,“我們中央財經大學,大三以前都住昌平區,沙河高教園那一塊兒。”
她感嘆瞭一句:“北京真的太大瞭,我每一次過來見你,都像是進城一樣。”
夏林希問:“那你的實習工作,不是很辛苦嗎?”
“每天五點半起床,坐最早那一班地鐵,”顧曉曼踏進房門,看瞭一眼四周,她覺得環境很好,禁不住點瞭點頭,“去年十一,我們不是一塊出去玩瞭嗎?回來以後,我就找到工作瞭。”
中午的陽光燦爛,從客廳窗戶照射進來,鋪開一片金色光芒。
蔣正寒還在廚房做飯,顧曉曼已經聞到瞭香味,她偏過頭問瞭一句:“那是清蒸魚嗎?”
“是啊,清蒸鱸魚,”夏林希低頭彎腰,給她拿瞭一雙拖鞋,“沒放辣椒。”
多年以來,顧曉曼都不能吃辣,好在夏林希一直記得。
這一段午飯做好之前,夏林希切開哈密瓜,又洗瞭一盆水蜜桃,用來招待顧曉曼。客廳的地板亮得發光,照出她們兩個人的影子,顧曉曼就挨著夏林希,繼續和她聊瞭一會天。
聊到後來,顧曉曼隨口問:“你在實習,蔣正寒和你一起嗎?”
“沒有,”夏林希道,“他在準備創業。”
創業兩個字蹦出來,整個客廳安靜瞭一瞬。
顧曉曼思考片刻,得出一個結論:“挺合理的啊,他有這個實力。”
夏林希正準備開口詢問,顧曉曼卻主動提出瞭:“你們手頭有銀行詢證函嗎……就是成立公司之前,要從會計事務所領取的東西。”
蔣正寒的聲音從廚房傳來:“我還沒有聯系。”
“那你們不是也沒有會計嗎,”顧曉曼看向夏林希,眼見夏林希雙眼清澈,正在與她對視著,顧曉曼忍不住英雄救美,“你要相信我的大學,我的專業,我所在的會計事務所,你們公司這一塊的工作,可以放心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