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天涯書庫 > 恰逢雨連天 > 第139章

第139章

歸雲山雲破日出,京師已連著煙雨茫茫瞭多日。

早上羅將軍戰死嶺南的消息傳來,為整個朝堂都籠上一層愁霧。

各部堂官在鼎言堂議事議到未時都沒個結果,剛從堂裡出來,禮部尚書羅松堂第一個忍不住,埋怨道:“早知嶺南的流寇勾結安南國的外賊,咱們就該統一口徑讓十二殿下出征,他常年鎮守嶺南,多得是對敵經驗,這下好瞭,羅大將軍戰死,朝廷又少瞭一個武將,以後出征都不知道派誰。”

吏部曾友諒冷笑著道:“羅大人這計事後諸葛亮用瞭幾十年也不嫌累?當初柳大人說讓十二殿下出征,您跟個沒嘴葫蘆似的,愣是把舌頭摘瞭一個字不往外吐,現在來埋怨人?晚瞭,您還是仔細想想安南國那頭想議和,咱們該派誰去當這個倒黴催的使臣罷,這可是你們禮部的正經事,到時七殿下問起,羅大人可沒法再將嘴縫上瞭。”

羅松堂不滿:“哦,議和就是禮部的事瞭,你們幾個衙門就撂挑子不管瞭?照我說,議什麼和,等七殿下問起,龔大人,”他用手背拍瞭拍龔荃的胳膊,“您好歹是兵部尚書,直接跟七殿下說,讓十二殿下帶兵過去打,小小一個安南國,還怕不能把他們打服瞭?”

“打打打,打仗要用銀子,銀子呢?”龔荃怒道,又氣悶地看向戶部侍郎杜楨,“從前沈青樾在戶部,軍費從來沒短過,早幾年嶺南與北疆也齊齊亂過一回,他未雨綢繆,早早就把銀錢糧草餘瞭下來,今年可好,沒瞭沈奚管國庫鑰匙,堂堂戶部就要糧沒糧要錢沒錢瞭。”

龔荃這話已有羞辱之意,杜楨聽瞭心裡滿不是滋味:“早幾年亂的那一回豈能與今年相提並論?今年單是北涼就整軍三十萬來犯,東海戚都督出征還要花銀子造船,嶺南這事,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換誰來都變不出這個銀子。龔大人要真覺得沈大人有這個能耐,那就趕緊去和七殿下商量,將沈大人從太仆寺調回戶部。照下官看,現在召回沈大人還來得及,萬一不幸西北再一亂,我等隻有去廟裡跪著求神仙下凡瞭。”

工部劉尚書是個和事佬,看著身旁幾位同僚吵得不可開交,勸道:“諸位莫要急,眼下西北不是好好的麼?再者說瞭,羅將軍雖殉國,安南這回也差不多被打服瞭。所謂議和是他們求和在先,合該他們給咱們銀子。”

他左右一看,笑道:“照老夫看,如今就一個問題最棘手,派誰去當這個使臣才能既不失我泱泱大國風范,又能讓安南小國心甘情願地太平幾十年,安心納貢?大傢都是大隨臣工,好歹幫著禮部一起出出主意不是?”

幾位臣工各看一眼,都不說話瞭。

正這時,身後鼎言堂的門“吱嘎”一開,落在後頭的三法司,柳朝明,張石山與蘇晉出來瞭。

眾人對揖行完禮,曾友諒看著蘇晉,忽而一笑道:“哎,老夫有個主意,蘇侍郎從前任禦史的時候,就是舌燦蓮花的當朝第一好口才,要論出使議和的人選,除蘇侍郎外,本官是想不出更好的人瞭。”

這話一出,廊廡下頭的另幾人卻沒搭腔。

刑部侍郎已非當年的府衙知事,不是誰等閑能得罪得起瞭。

蘇晉不咸不淡地道:“曾大人建議本官出使,是打算將刑部最近幾樁大案接手過去幫忙瞭結瞭嗎?照本官看,戶部短錢糧,兵部短兵馬,朝廷短武將,刑部冗案沉雜,都是因為吏部任免官員不當,導致眾多官職出缺,各衙司公務滯後。曾大人若能將這些問題解決瞭,讓本官出使也不無不可。”

她說著,不再理曾友諒一行人等,看瞭眼外間茫茫的煙雨,徑自步到廊簷下頭,等著吳主事送傘過來。

不多時,柳朝明與張石山說完話,也走到簷下。

一名小吏過來賠禮道:“柳大人,言鼎堂的傘被借完瞭,小的已吩咐人去隔壁流照殿取,這就要回來瞭。”

柳朝明臉色有些蒼白,是前幾日偶染風寒還未養好,但他似有要事在身,不願耽擱瞭公務,淡淡道:“不必瞭。”抬步就邁入雨中。

蘇晉剛從吳寂枝手裡接過傘,餘光掃到柳朝明的身影,不由怔瞭一下,追上幾步喚瞭聲:“大人。”然後雙手奉上自己的傘道:“大人當心身子。”

煙雨細細密密,柳朝明隔著雨簾子看她,一時沒有回話。

蘇晉解釋道:“我回刑部,可與吳主事一起走。”

柳朝明這才將傘從她手裡接過,撐開來卻沒走,沉默一下,道:“本官記得,曾給過你一把傘。”他一頓,輕聲問:“為何從不見你用過?”

蘇晉道:“當年外出巡按,原也將大人的傘帶在身邊,後來聽阿留說,那柄傘對大人而言極其珍貴,秦淮多煙雨,雨水綿長且急,時雨是以不敢用,怕將大人的傘用壞瞭,也就天晴時拿出來在院子裡曬曬太陽。”

柳朝明愣瞭一下,片刻移開目光:“傘原就是拿來遮雨的,不是曬太陽的。”言罷,再看她一眼,轉身走瞭。

蘇晉訝然地看著柳朝明的背影,一時沒明白他為何要與自己計較這個,轉而一想又覺自己確實有些本末倒置,倒叫柳昀的傘屈才瞭。

吳寂枝跟過來,看蘇晉的眉間似有思慮,不由問:“蘇大人在憂心皇貴妃娘娘的案子?”

蘇晉愣瞭愣,垂眸一笑:“沒有,無端想起兒時在書上看過的一則趣聞,說一日天晴,一名書生敞腹在中院仰臥,旁人不解,問其故,答曰,‘曬書’。”(註)

“是為滿腹詩書。”吳寂枝跟著笑道,“晉人多怪誕,倒也都是真性情。”

二人說話間回瞭刑部。

申時已至,明明是下值時分,刑部衙司卻沒一個人離開。

這也無怪,前一年的幾樁冗案未平,六月過後,又添瞭兩樁新案,先是月頭皇貴妃與為她看診的醫正先後暴斃在宮中;幾日前,朱沢微又因年初所買的三千戰馬轉移至安慶駐地,問責兵部與太仆寺,太仆寺黃寺卿為示清白,竟然手書狀詞一份遞來瞭刑部,狀告下屬官員假公濟私。

蘇晉將這份證詞看過,隻覺通篇言辭含混,詞不達意。

她沒有立時立案審理,隻吩咐瞭下頭的司務,每日裡傳一兩名太仆寺官員過來問話,做做樣子。

“蘇大人,今日要來刑部的太仆寺官員是典廄署的沈署丞。”守在公堂外頭的小吏見蘇晉回來,迎上來回稟道,“因典廄署在雲湖山草場,沈大人到刑部恐怕該戌時瞭,盧主事說,蘇大人連著數日操勞,今日不如早些回府,他留下來審沈大人。”

蘇晉道:“不必,我等青樾。”

“是。”小吏又道,“都察院的顧禦史來刑部尋蘇大人,說是有些私事,眼下正於律令堂等著,蘇大人是這會兒見呢,還是待會兒見?”

“顧禦史?”蘇晉愣瞭一下,一時沒想起來是誰。

“就是從濟南回京復命的那個監察禦史,剛才幾個見過他的人都說……說顧大人說話有點結巴。”

“顧雲簡?”蘇晉這才反應過來,然後她眉心一蹙,看小吏一眼,“以後休要議人短處。”

小吏惶恐道:“蘇大人教訓的是,小的日後再不敢瞭。”

蘇晉點瞭一下頭,便往律令堂走去。

顧雲簡一見蘇晉來瞭,連忙擱下茶碗,起身對她行瞭個大禮,說道:“蘇大人恐怕不記得下官,當年蘇,蘇大人巡按,途經湖廣,下官在武昌府與,與大人有過一面之緣,看大人審案,下官受益匪淺。”

顧雲簡其實還要長蘇晉兩歲,生得眉目溫雅,兩眼的眼皮一雙一單,看著倒也不覺著怪。

蘇晉記得,他原是趙衍的學生,胸懷大才,景元二十年還曾高中榜眼,畢生心願是與趙衍一樣,做一名剛正不阿的禦史,但禦史畢竟是言官,口吃這一毛病確實阻礙瞭他的仕途,至今也隻是個七品監察禦史。

蘇晉笑瞭笑道:“我記得你。”又看瞭眼他身後的椅凳,意示他坐,才又提瞭茶壺道,“我聽下頭的人說,你是因私事尋我?”

顧雲簡連忙捧瞭茶盞去接茶,說道:“怎、怎敢勞煩大人、大人為下官斟茶。”又道,“是有私事。”

他說著,從懷裡取出兩張紅色的,疊得工工整整的請柬,道:“下月初七,是下官與恩師,就是都察院趙大人府上,趙二小姐的定親宴,特請蘇大人過來吃宴。”

蘇晉聽瞭這話就愣住瞭。

她看著那兩張請柬,半晌,問瞭句:“是與趙妧小姐?”

“是。”顧雲簡垂著眸,耳根浮上一絲紅的同時,唇邊噙起一笑,有掩不住的歡欣之意,“學生、學生兒時便與阿妧,不,趙二小姐相識,算是……青梅竹馬。”

見蘇晉沒接請柬,他又愣然問:“蘇大人,下個月初七有事在身?”

“沒有。”蘇晉微一搖頭,將請柬接過,道:“隻是從未聽趙大人提過,有些意外罷瞭。”一看手裡請柬,又問,“怎麼是兩張?”

顧雲簡歉然道:“另有一張要勞煩蘇大人轉交、轉交給沈大人,下官去典廄署尋過他一回,但不巧他當日休沐,沒能見著,眼下七月將至,下官、下官忙於籌備宴席,恐不能再親自去請,隻有麻煩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