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抿唇,無聲地看瞭王公公一眼。後者輕輕搖頭,微微躬身。
這是帝王與老奴多年的默契,看王公公這樣的表情,皇帝就知道,這東西他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折子拿過來,也沒人動過。
“皇上?”半晌得不到回應,蕭驚堂疑惑地抬頭。
“啊?”帝王回神,笑道:“愛卿想要筆墨,那便讓人拿上來,這下雪的天氣,外頭也冷,倒不如在這兒暖暖身子,寫寫字。”
微微頷首,蕭驚堂看著旁邊的小太監跑瞭出去,便轉動輪椅,到一旁的書桌後頭等著。
將手裡的書信看瞭一遍,帝王低頭沉吟半晌,突然問瞭一句:“愛卿,人有相似,筆跡可也有相似?”
“自然是有的。”蕭驚堂道:“微臣就最擅長模仿他人筆跡。”
“哦?”來瞭點興趣,皇帝捏著信紙就去瞭他旁邊站著。太監拿瞭文房四寶來,蕭驚堂拿過一本恭親王的折子,照著就開始寫。一筆一劃,都學著恭親王的寫字習慣。
皇帝認真地看著,發現蕭驚堂的字寫得也真不錯,能將恭親王的字模仿七成。但……像隻是像而已,這信紙上的字雖然模糊不清,他卻能認得,那根本就是恭親王的筆跡。
言辭關切,又刻意疏離,沒寫稱呼,卻道“野花多且賤,宮花寂寞珍”這種話,明顯是寫給宮裡的人的,卻不知道怎麼落在瞭這裡。他今日要是不想起拿折子來看,這東西是不是就卷在陳年的折子裡一起燒瞭?
想起些舊事,皇帝臉色不太好看,低聲道:“愛卿的字很好,隻是模仿得再像,也不如他親手寫的像。”
說罷,轉身往外走:“愛卿就在這兒休息吧,等雪停瞭再出宮,朕去將今日的事情都處置完。”
“微臣遵旨。”蕭驚堂頷首,恭敬地送皇帝離開,然後頭疼地撫瞭撫額,喃喃對旁邊的公公道:“我睡上一會兒,外頭冷,公公還是回去吧,等會醒瞭,我自會叫人。”
“奴才明白。”
屋子裡的小太監也走瞭個幹凈,蕭驚堂到內室的軟榻上躺下,安靜地等著。沒過一會兒,就有個兔子一樣的人,“蹭”地一下就從窗戶躥瞭進來,帶著外頭的寒氣,在他面前直跺腳:“好冷啊!”
斜眼看瞭看她,蕭驚堂若無其事地就從輪椅上起身,走過去扯著自己的狐毛披風,將她整個人裹瞭進來,隻露瞭個小腦袋,瞪眼看著他:“你幹嘛?”
輕蔑地看她一眼,他問:“暖和嗎?”
“暖和!”
“那你管我幹嘛,暖和就行瞭。”
溫柔:“……”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哎?
往人傢懷裡蹭瞭蹭,直到頭上的雪化瞭,整個人暖和瞭,才卸磨殺驢,一把將蕭二少爺推開,正經地問:“怎麼樣?”
“順利。”蕭驚堂低聲道:“你別用力過猛,皇上自己就會思量。”
孫皇後與恭親王而是青梅竹馬長大的,小時候先皇後開玩笑,還曾說要將孫氏許配給恭親王,這一直是皇帝心口的一根刺,後來恭親王對皇後不理不睬,格外冷漠,皇帝心口的刺才算是消瞭。
不曾想,如今竟然會有這樣一封信冒出來,那就證明恭親王與皇後並非無情,相反,正是因為有情,這麼些年才會對皇後故作冷漠。
那皇後呢?皇後是個什麼態度?
皇帝沒回禦書房,直接就去瞭皇後宮裡。
孫皇後正氣惱呢,聽聞皇上駕到,立馬迎出來,委委屈屈地行禮:“參見陛下。”
沒像往常那樣扶起她,帝王徑直往裡走,道:“出瞭點事,朕有些生氣。”
微微一愣,皇後連忙跟著進去,問:“出什麼事瞭?”
“朕先前才下旨,說朝中肅清,表彰兩袖清風之官,重罰貪污受賄之人。本是贊賞瞭恭親王多年廉潔的,誰曾想如今竟然有人告發,說恭親王背地裡受賄,這不是打朕的臉嗎?”
皇後愕然,想也不想就道:“恭親王肯定是冤枉的啊,他那個人,哪裡有貪污的膽子?”
“哦?”意味深長地看瞭她一眼,皇帝皮笑肉不笑:“朕都不知道,你卻知道?”
心口一涼,皇後連忙低頭道:“臣妾畢竟與恭親王幼時相識,對他的人品尚算瞭解……”
哪壺不開提哪壺,這要是放在平時,按照皇帝對她的寵愛,肯定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笑笑就過去瞭。
可是眼下不一樣,皇帝專門來試探,皇後給他的結果讓他非常失望,瞬間心情就更差瞭。
“行瞭,朕自己會看著辦的。”揮袖起身,皇帝擺駕便走瞭。
孫皇後愕然,呆愣地看瞭帝王的背影許久,問身邊的宮女:“陛下最近這是怎麼瞭?”
宮女嘆息:“大概是朝中事務繁忙,心情不佳,娘娘也別往心裡去。”
“不。”孫氏皺眉:“本宮覺得,一定是有人在背後使壞,不然陛下不會對本宮如此冷淡。”
宮女一愣:“娘娘是說?”
冷笑一聲,孫氏看瞭外頭一眼:“也沒別人瞭。”
這兩日淑妃行徑有異,想必是被逼急瞭,要對她下手瞭。
跟她比手段,那淑妃肯定不如她能抓住皇上的心。抿唇捏手,皇後轉頭就回瞭內殿去。
接下來幾日,皇帝再也沒去過皇後宮裡,要麼在禦書房,要麼在淑妃的寢宮。
淑妃溫柔可人,從不幹涉皇帝政事,加上隱疾漸消,皇帝便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冷落她太久瞭,畢竟淑妃是最早陪著他的人,而他卻寵瞭皇後這麼多年。
懊悔之下,皇帝對三皇子的態度也就慈祥多瞭,甚至跟幾個老臣提瞭提,既然大皇子都在朝聽政,同樣為皇子,三皇子也該被一視同仁。
一聽這消息,皇後坐不住瞭,當天晚上便病倒在床。
可是,溫柔跑得比鳳舞宮的丫鬟可快多瞭,跑去王公公面前就哭:“公公,勞煩通傳一聲,我傢娘娘發瞭高熱,一直在喊陛下的名字。”
王公公一愣,立馬進去通傳。皇帝剛好處理完手上的事情,二話沒說就擺駕玉漱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