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

如何與嶽母和平共處?——全職爸爸第四周工作報告

千萬別把丈母娘的客氣當真。平常還好,出門旅遊的時候尤其要充耳不聞。

小陳對付我媽隻有一種方案:不聽不聽……

要與嶽母和平共處,第一條原則:離嶽母越遠越好。

不過經過我全方位觀察,大部分丈母娘都會在小孩出生後,跑到女婿的世界裡,她會不會走看運氣,最主要看財力。傢裡請保姆阿姨的,一般老年人都很識趣地離開。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的親媽在女主角離婚前就不怎麼出現,出現的時候還要看看女婿臉色,見好就收,開腳就溜。

目前我們一傢三口借宿在我爸媽傢裡。每每想到沒給小陳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我總是忍不住半夜唏噓,扼腕嘆息。借宿一開始是為瞭省錢,後來是為瞭孩子,搬傢的話小孩要換幼兒園,不換幼兒園還住在這裡的話,附近又沒什麼看得過去的房子,總體感覺是又醜又貴,要麼是鄉間拆遷安置毛坯房,要麼是暴發戶專用豪華中式田園風別墅。

我總是語重心長勸小陳,忍一忍,再忍一忍,總有一天,等我有錢瞭,買好房,到時候我一定把我爸媽攔在門外。怕他不信,我還專門跑去跟我媽說:“以後等我買好房子,你不要來跟我住。”

她呵呵一笑:“你買得起嗎?”

總之,這就是目前比較尷尬的傢庭內部生態環境,我們暫時沒有一筆巨款來打破僵局。我提醒小陳:“孫悟空不也被壓在山下五百年嗎?對伐?你想想這是不是一種特殊的磨煉?”

總之,這就是目前比較尷尬的傢庭內部生態環境,我們暫時沒有一筆巨款來打破僵局。我提醒小陳:“孫悟空不也被壓在山下五百年嗎?對伐?你想想這是不是一種特殊的磨煉?”

小陳說:“下學期搬出去吧,還有五個月。”

經過一個月的磨合期,小陳已經摸索出瞭一套和我媽的相處之道。

千萬別把丈母娘的客氣當真。平常還好,出門旅遊的時候尤其要充耳不聞。

我媽拿著一個小箱子跟我們一起去雲南,為瞭顯示她沒占我們便宜,一直走艱苦樸素路線。比如問我住的酒店是不是農傢樂,比如我問她吃什麼,她一定說隨便吃點算瞭。剛跟我吐槽過飛機上那個飯是辣的,到房間我問她要吃點什麼,她堅決擺手:“不要不要不要,我飽瞭,什麼都不要。”

小陳對付我媽隻有一種方案:不聽不聽……

我們一共四個人,他點瞭五個菜,我媽果然從隔壁房躥過來,拿著筷子,以一種“我絕對不是坐下來正經吃飯,真的是隨便嘗兩筷子”的姿態,加入戰鬥,這時候她又有瞭新的說辭,“來都來瞭,吃點當地特色吧。”

當地特色也都是辣的,炒米粉、炒苦菜、辣子炒肉、傢常豆腐,通通都是辣的。辣到遠方來客每個人都大口喝飲料,如果這時候小陳說一句“還是媽做的菜好吃”,我媽肯定高興瘋瞭。

當然小陳不是這種人,他吃得格外起勁,隻要一出門就兩眼發光,什麼都要嘗嘗。幸好我媽跟以前不一樣瞭,不會再說:“外面的菜有什麼好吃的,你看這麼油,廚師為瞭肉嫩,會放一種粉的,你知道嗎?我做菜從來不放,小孩吃這種東西能好嗎?”

沈女士說瞭兩句:“辣,辣死瞭。”然後就識趣地回房間瞭。

第二天小陳說:“我們要去叢林飛躍,媽,你去嗎?”

“我不去。”

小陳買瞭四張票,我媽站在臺子上,不停地為小孩擔心,“寶寶行不行啊,這裡這麼高,他怕的吧?”

兒子一聲不吭地滑到瞭叢林那一頭。我想起有一次帶我媽和小孩一起看4D電影,小孩全程隻是緊緊攥著我的手,我媽全程大呼小叫:“啊呀,有水噴出來,媽呀座位底下有東西,怎麼有風吹過來啊?”

沈女士童心未泯,果然一路叫著過去瞭:“我有點害怕啊啊啊啊啊!”

小陳保護兒子,在前面慢騰騰走各種鋼絲、梅花樁、小吊橋。沈女士心急,總是躍躍欲試沖上去,然後停在半路,忽然開始腳底打戰:“我怕呀,怎麼辦呀,教練你放我下去吧。”

教練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彝族小夥子,對我媽千求萬求:“阿姨你一定要堅持啊,你掉下去我要拿梯子去把你撈上來,太累瞭。”

我想象瞭一下現場打撈的場景,不禁為我媽默默祈福,如果她掉下去,第一個想要滅掉的人,可能就是小陳吧。

等沈女士渡過難關後,忽然就放松瞭,又開始問教練:“小夥子老傢哪裡?一個月工資多少?”

不知道為什麼她總是對別人賺多少錢特別感興趣,我們一傢專程飛來雲南看野生動物,她像專程來做暗訪一樣,一會兒問掃地大姐,今年多大,一個月賺多少,一會兒又問整理房間的,一個月賺多少。

於是我偷偷問她:“你對我老公一個月拿兩萬薪水有什麼看法?”

她嘆瞭口氣:“你們的事,我能說什麼?”

沈女士進化瞭,居然不會插手別人的傢務事瞭。

小陳堅守著自己的底線,路上小孩有點咳嗽,我在酒店寫稿,他倆帶著小孩開車出去買藥。藥買回來,沈女士忽然說:“小陳啊,這個藥可能要加大劑量,我以前都是喂一包半才好。”

小陳怒不可遏,厲聲制止:“怎麼可以這樣!醫生說吃一包就一包,亂吃藥不行的。”

我不禁為小陳鼓掌,哇,男人果然不一樣,換瞭是我,可能表面不言不語,背地亂罵一通。TVB的電視劇裡經常有深明大義的婆婆跑出來跟兒媳婦念經:傢和萬事興,某某雖然有錯在先,但人不壞,我看他也是一念之差……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話在我腦海裡一直雪藏著,我想哪天搞不好可以拿出來跟沈女士說說,點化她一番。

雲南之行後半段我媽又恢復瞭典型老年人做派,去哪都抱怨,這個有什麼好吃的,那個有什麼好玩的。小陳帶著兒子,權當什麼都沒聽到。

男人真神瞭,大腦裡好像有個屏蔽界面,有些話想聽到就可以聽到,想聽不到通通事不關己。

我兒子有時也是這樣,叫他去洗澡,他趴在地上專心致志玩陀螺,後來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假裝聽不到?”他說:“這樣我就可以多玩一會兒,嘿嘿。”

小陳可能也是這麼想的,假裝聽不到我媽說什麼,這樣他還能多玩一會兒。

小陳宣佈要辭職那天,沈女士到處跟鄰居說:“我省力瞭,以後不用帶小孩啦,我女兒把我開除瞭。”

小陳宣佈要辭職那天,沈女士到處跟鄰居說:“我省力瞭,以後不用帶小孩啦,我女兒把我開除瞭。”

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小陳帶著兒子在公園練拍皮球,兒子無論如何都掌握不瞭拍皮球的竅門,我在公園跑步,跑瞭一圈又一圈,看著兒子把球拍起來,手就是按不上去。

我媽在旁邊散步,過瞭一會兒過去親自教小孩:“寶寶,你看外婆是怎麼拍的。”

兒子按我媽的方法,依然拍不起來。我和我媽同時覺得崩潰瞭:拍皮球這麼簡單都不會嗎?

拍皮球啊,又不是叫你做奧數、學中國象棋、誦讀《論語》、自學潛水、練習數獨……

小孩跟木頭一樣聽不懂,小陳在旁邊一遍遍地教他:“要使勁拍下去,手拿過來,這樣才可以。”

從七點到九點,小陳教瞭兩小時拍皮球,小孩依然隻能拍兩下。

我媽先走瞭。

後來我也走瞭。

走在路上我一陣慶幸:兩萬塊真的太值瞭。

沈女士可能也是這麼想的吧。

艾文爸爸說:上海女婿的真情告白

很多人對於我寄居夫人娘傢的生活充滿瞭好奇,可能已經臆想瞭豐富的鬥爭場面。

其實婚後六年,我在上海也才完整地生活瞭六個月吧,目前並沒有什麼勁爆內容值得一提,看以後能不能攢一些。

和丈母娘的生活鬥爭沒有,飲食文化競爭有一些。福建食材在上海有些水土不服,漸漸我就失去瞭從福建帶貨的興趣。而福建口味的我也沒能給傢裡帶來多少飲食變化,醬油仍是廚房裡的主旋律。

生活就是一場長途旅行,在哪都過本土生活就很好。

《全職爸爸(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