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來瞭(33)

"放心吧,我還有一個卡,不會那麼快山窮水盡的。再說你上班後我可以去我媽傢蹭飯吃啊。唉,就是不想上班瞭,想歇一歇。"何琳提到的卡就是前幾天老爸要給卻被小姨中途橫插一杠子的禮金。也順口問瞭一句,"結婚時你那邊也給禮錢瞭呢。"

傳志愣瞭一下,"我陸陸續續地收,也陸陸續續地花瞭,你知道結婚的時候到處花錢。"

"你親戚給的呢?"

"在你婆婆那裡呢。"他坦然地說,"我媽說收瞭禮還要還的,以後她就還瞭,不用我們還。"

何琳搞不清其中的復雜,也沒法管。很快就從老媽那裡把禮金要回來瞭。母親倒還叮囑瞭一句女兒:"好好過日子,不要負債亂花錢。"

何琳也沒亂花,取瞭一萬現金放在床頭櫃中間抽屜的右角,用得著隨手拿,王傳志就自覺地把公務員薪水卡放在左角,如果用錢,隨便取。何琳的打算:花右邊的,日常用,反正工資也不多,都存著,一年後說不定就一大筆瞭,口頭算瞭算,一萬左右吧。

每天老公上班後,她就看看電視,拖拖地洗一下衣服,出去做做頭發,順手換一件一般價錢的小衣服,然後跑到超市買點牛肉土豆胡蘿卜,回傢燉得香香的,等當傢人來吃。沒多久,傳志就腿壯腰粗開始發胖。

第一個月,無比幸福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

周末,兩口子撅著屁股睡到日上三竿,松松懈懈爬起來,從冰箱裡掏兩包牛奶,便向娘傢進發。中途買幾斤水果,蹭吃蹭喝也不會太難看。

一般在廚房忙活的是上海男人老何,打下手的是上海男人的女婿。那對母女不咸不淡交流瞭幾句,各回各房間忙著。但本周末,鬱華清大顯身手占領瞭廚房陣地,沒多久就準備妥當瞭。

雖不用去廚房打下手瞭,王傳志見瞭這母老虎還是打瞭個激靈:怎麼活生生矮半頭呢?

"傳志,還沒來得及問問你呢,你傢在婚宴上收瞭多少禮金啊?你們得記著,心裡有個數,將來是還份子的依據啊!"

傳志唯唯:"也不多。"

老何:"農村人,種地有幾個收入,惦記人傢那做什麼?"

小姨子拿白眼球翻姐夫,"就因為人傢有點錢不容易,他們就更該記著瞭,將來還時,隻許還多,不許還少!不能讓人傢吃虧啊!"然後轉向何琳,"你都收到瞭麼?"

何琳縮瞭縮脖子,勇敢地迎著目光,"嗯。"

鬱華明:"收什麼啊,現在農村沒辦法弄到錢,孩子又多,負擔重,又沒什麼福利保障,一場大病就能回到赤貧。來這裡吃頓喜酒,意思一下就行瞭。咱們拿幾百塊錢不當什麼,可能就是人傢幾個月的口糧。何琳還給傳志,讓傳志給你婆婆寄去,退回親戚們,給小孩子買幾件衣服,買個書包也是好的啊!財富還要以這種形式回流城市嗎?國傢都要給農民減稅瞭。"

傳志連忙擺手拒絕,內心有點難過。

鬱華清冷冷地哼瞭一聲,"農村窮又不是咱們傢的罪過,光我們貼管什麼用?書呆子一個,什麼財富回流……流城市流農村,大道道我不懂,也不屑懂,咱們是小民過日子,隻遵循普通百姓的人情世故、人情往來就可以瞭!這次禮金咱退瞭,下次人傢孩子嫁娶,人傢哪好意思再收何琳送的?即使農村人,這道理也是懂的,何況在孔孟的傢鄉,禮數多著呢,隻有你看不到,沒有你想不到!但得咱們自己先把事做瓷實瞭,省得落下話柄!"

鏗鏘有力,什麼話兒、理兒到瞭小姨這個市井妖婦嘴裡一回爐,非得義正詞嚴、一本正經不可。這一點何琳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人剛過五十,怎麼就這麼八卦、喋喋不休呢?她現在搔著頭,為打斷小姨的話頭,違心說瞭句:"好,就聽小姨的。"

"這就對瞭,先定瞭規矩,再按規矩來,省得以後亂瞭章法。"然後停瞭一下,"嗯,對瞭,你婆婆給瞭多少改口費啊?"

傳志倏地哆嗦瞭一下,就這麼當面提啊?何琳目光茫然,這個她還真不知道,就摻和在老媽給的六千塊裡花瞭,估計多不瞭,花時沒啥感覺啊。最後還是老何插話給糊弄過去瞭。

餐後回傢路上,傳志陰著臉,"你小姨真是咸吃蘿卜淡操心,你傢的事她樣樣操心!"

"別理她。"

"還"先定瞭規矩,再按規矩來,省得以後亂瞭章法"--滿清遺老遺少的口氣,知道清朝是怎麼土崩瓦解的不?"

"說什麼呢你?"

"她分明看不上我,也看不上我傢人!"很失落的語氣。

"別理她瞭,她就那樣。"

"她為什麼在你傢裡指手畫腳?"

"嗨,我爸我媽樂意唄。"

"她為什麼對我們總是批判性地評頭論足?"

"都說過瞭,不用理!"

"以後我們少回你傢吧,受不瞭。"

"蹭吃蹭喝也不願意?"

"以後我來做!"

以後周末的午餐理所當然地被心甘情願的男主人包瞭。但傳志並不是塊做飯的料,沒?過磨礪,城市的男孩在父母上班後都有機會做給自己和傢人吃;農村的,兄弟姐妹多,父母下地幹活都不按鐘點,可以回來做,加上學習不錯的男孩相對受偏袒,在動手能力上反而更弱。

《婆婆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