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錢氏並沒有被寬慰到,反而心裡更愁:“現在戰亂,人人自顧不暇,都在茂林縣還好說,若是等局勢穩定下來,瑞王妃回京瞭,報復姐姐您該如何是好?”
胡雪松卻是冷笑一聲:“她想回去?隻怕難瞭!”
胡雪松身在水軍營,消息比周遭官署靈通些,自然更能瞭解到當前的局勢。
如今東平王登基的呼聲越發強烈。就連周遭的兵營也在傳,東平王已經占領瞭京城,又聯合瞭諸王,馬上就要即位瞭。
若是東平王登基,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還有方傢兩個女兒什麼事兒?
誰能想到,都以為方傢當初穩操勝券,兩個女兒中必定出個皇後。可是到瞭眼下的光景,鳳凰貴女被拔瞭翎毛鳳尾,隻能躲到小鄉裡以求保住性命。
不過就在前些日子,又一隊人馬入局。
趙棟的北地部隊也趕到瞭京城。
雖然陛下就在行宮,可是人卻被捏握在王皇後和六皇子的手上,若是貿然攻打行宮,很有可能會傷及陛下的性命。
這也是東平王那些藩王入京,卻包圍行宮遲遲不攻宮門的原因所在——率軍攻城與逼死為質的陛下何異?
這是臉蛋上掛屎,遺臭萬年的臟活。諸位打著勤王名號的韓姓藩王彼此謙讓,誰也不肯做這個伸臉沾屎的出頭鳥。
原本趙棟是打算入宮面見皇後,以女婿的身份對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隻要皇後與六皇子肯安全交出陛下,他也可以作為交換條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瞭這母子二人逃亡就是瞭。
不過那行宮除瞭駐地的守軍外,還被東平王的人馬包圍得水泄不通。
若是殺過去的話,勢必又是鏖戰一場。那東平王打得是宗室勤王的名號,趙棟也不好拿瞭他跟叛軍一般處置。
雙方僵持之下,東平王提出要跟趙棟談判一番。
也不知當時談瞭什麼,隻是趙棟回來時,臉色鐵青,神色大是不同以往。
而後,東平王居然開始撤軍,而趙棟率軍長驅直入,一路殺向行宮裡去。
駐守行宮的軍隊正苦苦支撐,據說宮門眼看就要攻破瞭,可是趙棟的兵營裡好像被人大鬧瞭一場,有人似乎揍瞭趙棟將軍。
然後趙棟突然又命令撤軍,大部隊呼啦啦啦就散去瞭。結果東平王不費摧灰之力,借瞭趙棟的東風之便,入瞭行宮控制住瞭王皇後和六皇子他們。
不過東平王並沒有迎陛下回京,而是借口陛下龍體欠奉,不宜挪動,繼續讓他在行宮“養病”。
東平王也沒有殺王皇後和六皇子,還是將他們跟皇帝一起軟禁行宮,再以此為條件,轉身與皇後代表的長溪王傢談妥瞭利益交換,換得長溪王傢對東平王登基的擁戴。
據說陛下正在擬詔,準備傳位於東平王,那給東平王改龍袍的裁縫都開始量體準備改龍袍瞭。
畢竟東平王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瞭王傢的支持,如此絕佳的上位機會怎能錯過?
落雲聽瞭心裡頓時有不好的感覺。
當初遊山樾的信箋裡讓東平王不必擔憂趙棟,說他自有法子。
那個法子究竟是什麼,而東平王又跟趙棟說瞭什麼?
現在眼看著形勢漸漸朝著東平王的方向傾斜,遊山樾顛覆朝綱的計策顯然是要得逞瞭!
現在落雲在這裡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清楚,隻盼著快些傳來關於鐵面軍的消息。
不過很快,這小小的茂林縣又陸續來瞭一些逃難的京城貴胄。他們也帶瞭紛繁不一的消息。
據說東平王那邊似乎也不太順利,也不知從哪裡冒出瞭一支部隊,也不打旗號,突然就冒瞭出來,偽裝成瞭搬運行李的宮人,閃電襲擊攻下瞭行宮,將陛下給劫持走瞭。
過瞭幾日,終於有消息從京城傳來——陛下已經被迎回瞭宮中。
王皇後的封號被陛下褫奪,六皇子也被囚於西宮偏殿。
東平王等諸王更是一朝被擒。
作為魁首私制龍袍,有忤逆之心的東平王,已經在皇宮午門前被砍瞭頭。據說當天午門之前,血流成河,一批批屍體倒下,簡直都沒有下腳的地方。
短短幾日,京城風雲變換如同天地顛倒,乾坤挪移。
現在京城發下告示,陛下頒佈親自書寫的貶斥詔書,昭示王皇後勾結東平藩王亂國之罪,以正天下視聽。
這告示一被貼出,茂林縣的那些世傢貴胄們簡直歡呼聲一片。
畢竟能逃到這裡的都是九皇子一黨,如今王皇後和六皇子倒臺,諸王叛亂平定,陛下也已經回宮,就表示這場叛亂已經徹底平息。
他們也算是熬到瞭頭,可以再回京城,恢復以前錦衣玉食的日子。
一時間,魯國公一傢暫住的官署仿佛小小行宮,茂林縣裡暫住的那些公侯貴女們紛紛來祝賀瑞王妃守得雲開見月明。
九皇子原本應該被立皇儲,卻一遭慘死,而陛下已經是到瞭油盡燈枯的階段,而長溪王傢的罪責難逃,隻怕要迎來一場浩大的清洗。
九皇子的兒子雖然隻是襁褓中的嬰孩,卻背靠著方傢的勢力,有眾多方傢族人的扶持,再沒有比這嬰孩更合適的皇儲人選瞭。
而剛成瞭寡婦的瑞王妃雖然坐不上皇後之位,卻可一步登天,成為皇太後,扶持幼帝治理山河。
這個節骨眼,逃亡到此的夫人們自然要好好朝拜未來的太後,聯絡一下情誼。
方錦書這幾日也算是看盡瞭人情冷暖。
那東平王起初要稱帝的消息傳來時,那些貴胄們對她是唯恐避之不及,就算河邊散步,都要遠遠繞行,若不是父親的門生帶兵相護,自己和兒子恐怕都要被人擒拿去諂媚新帝瞭。
可是現在,聽聞陛下已經肅清君側,重新回宮,這些個趨炎附勢的小人們居然一個個又恬不知恥地說些阿諛奉承之言。
方錦書冷眼看著她們諂媚的樣子,隻是冷笑不語。
不過相比於她們的諂媚模樣,方錦書更想欣賞一下那個膽敢命人掌摑她的商婦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應對的樣子。
茂林縣不大,方錦書也知道那女人有早晚去河埠頭看船打聽消息的習慣,所以她特意選瞭時間,帶著侍女仆人去與那個商婦偶遇。
果不其然,一清早,她就看到那身著素衣的窈窕身影在河埠眺望遠方。
當方錦書走過去時,原本以為能看到這婦人驚慌失措的模樣。可誰想,蘇落雲看到她隻是如往常一樣,眉眼不動,神色從容,向她施禮問安後,便準備扭頭走人。
“站住!”方錦書在她的身後厲聲喝到。
落雲站住後淡然問道:“瑞王妃有事?”
方錦書扯唇一笑:“你弟弟是縣丞,應該早就收到瞭消息,陛下已經安全回宮瞭。你得罪瞭我,難道心裡不慌嗎?”
蘇落雲眨瞭眨眼睛,有些不解道:“我為何心裡要慌?天下平定瞭不是好事嗎?若是這樣,我公公和夫君也不必再為王室擔憂,自可回去梁州繼續過日子。不是很好嗎?”
方錦書不知道她是不是真蠢,居然聽不出自己的話外之音,她忍不住要被蠢婦人給氣樂瞭:“你應該知道,陛下其他的兒子皆不成器。更無世傢扶持,而我的兒子卻是瑞王唯一血脈,更有魯國公府和峻國公府等世子的鼎力支持,你覺得我成為太後,你還能在梁州過太平日子?”
蘇落雲笑瞭笑,淡淡道:“梁州一向自給自足,除瞭定期向朝廷納稅之外,不須得王庭太過勞心。日子太不太平,也要看老天是否賞賜甘泉雨露,莊稼是不是風調雨順。就算是身居上位者,也不可任意胡來,再造生靈塗炭。再說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馬而焉知非禍……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方錦書瞇瞭瞇眼:“你什麼意思?”
蘇落雲坦然道:“長溪王傢之亂剛剛平定,陛下親歷瞭外戚專權之苦。此番王傢敗落,接下來會不會再出第二個王傢?陛下聖心難測,我不敢妄自揣度。可是古往今來,也不乏去母留子的例子。縱觀古史,總有幼主登基前,親母突然急病去世。幼主雖然年幼歿母,但有二三可靠老臣輔佐,也可成一代明君……”
“蘇落雲!你好大的膽子,你可知你到底在說什麼!”方二的臉色青白一片,也不知是因為生氣,還是別的什麼。
看著瑞王妃勃然大怒,蘇落雲也隻是再次福禮:“不過是講些古史而已,既然王妃不愛聽,我自是告退瞭。”
說完,蘇落雲轉身離去。跟在她身旁的寄秋借著轉彎的功夫,回頭一看,發現那瑞王妃還怔怔立在原地,不知心裡在想些什麼。
寄秋轉過頭來,小聲對蘇落雲道:“世子妃,您也真敢講。若是那瑞王妃記恨這一遭可該如何是好?”
落雲一邊快步走著,一邊低聲道:“不嚇嚇她,依著她的性子,明兒就能帶著一群貴婦來給我使臉子刁難人。”
她現在已經是身濕不怕雨淋,左右已經得罪透權貴,也不差再多一次瞭。
現在她隻能滿心祈禱自己傢的男人爭一口氣,沒有卷入諸王之亂中。隻要韓臨風手裡握著兵馬,就像他說的,就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豪橫地過日子,更是可以全身而退。
當陛下駕崩,新帝登基後,也須得時日才能積攢力量,平藩北地。
在那之前,就如韓臨風所言,誰也不會輕易來招惹梁州的北鎮王府的。
不過茂林縣已非可以安身之地。她得想法子帶著弟弟一傢,和舅舅早點離開。
方才她去船塢查瞭船,發現自從陛下回宮之後,各處戒嚴,船隻車輛無論公私,沒有兵部的牌子一律不得行走。
就算落雲自己有船,也難以離開。走水路是不行瞭。落雲想要再尋尋野路子,看看能不能早點離開茂林縣。
可是當她回去正跟舅舅她們商量的時候,再次有船隊進入茂林縣,來者帶著兵部的牌子和陛下親自書寫的詔書,要迎瑞王之子回京,跟陛下爺孫團圓。
當然,在茂林縣避居的那些公侯們保護皇嗣有功,隻要驗明身份,不是六皇子一黨,也可一起回去。
就在蘇落雲以為這群瘟神可以退散瞭的時候,卻有又太監前來口旨,說是恭請北鎮世子妃也回轉京城。”
落雲愣在原地,不解京城中的陛下怎麼會知道她也在這。
就在這時,慶陽卻領著一隊人匆匆而至,開口道:“世子妃,世子派我來接您入京!”
看到瞭慶陽,落雲的心算是有落地之感瞭,喜極而泣道:“怎麼?世子也在京城?”
慶陽笑著點頭道:“當初領兵迎陛下回宮的,就是世子,不過我當時在京城疏導流民離開,也不太清楚他帶人攻打行宮的情形,容得您見瞭世子再問當時的情形吧。”
落雲雖然知道的不多,可知道韓臨風安然無恙,心裡就徹底安穩下來瞭。
慶陽的意思是不光蘇落雲回去,胡傢舅舅和蘇歸雁夫妻也都入京。
蘇落雲聽得眉頭微微一皺,盯看著慶陽道:“為何都要入京?不是有什麼事兒吧?這話是世子親口當面對你說的?”
這些日子來,蘇落雲都是高度的戒備,聽慶陽這話,怎麼聽都像一網打盡的路數。
不能不叫她疑心打量慶陽。
剛開始慶陽還傻憨憨地沒反應過來,等看到世子妃面色緊繃地盯看自己,這才醒過腔來:“當然是世子親口對我說的,我還能騙您不成,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撒謊騙人時愛……愛打結巴,說話都……都他媽的不利索。”
說到最後,五大三粗的漢子居然又結巴上瞭,急得他哎呀一跺腳:“世子妃,您甭拿那眼神看人瞭,我若撒謊,叫我死在亂軍刀槍劍雨之下!”
落雲當然知道慶陽不會撒謊,不過她是擔心慶陽被人欺騙利用罷瞭。
既然如此,她自然會聽韓臨風的話,早點進京跟他團圓。
隻是上船那天,卻不甚順利。原來壓根不必瑞王妃開口,以前欺負北鎮世子妃的局子就自動支起來瞭。
這次方錦書沒有挑頭,她一直心事重重的樣子,看著懷裡的孩子發呆。
那峻國公夫人看著北鎮王妃的人是一百個不順眼。
眼看著蘇落雲要上船,國公夫人冷哼道:“之前戰亂時節我就不挑剔禮節瞭,可是現在陛下已經回宮,一切都該有個章法。聽說北鎮王爺和世子也領兵入京瞭。這藩王無奉詔入京,便是叛亂之罪。東平王等諸王已經伏法,就不知北鎮王府有沒有得瞭陛下的寬恕……待罪之人的傢眷跟瑞王妃同船而行,不大好吧?”
這話一說完,立刻得來瞭其他夫人侯爺的隨聲附和,看著蘇落雲的眼神也充滿瞭鄙夷——這麼一個遠鄉偏宗的落魄王親,居然也不知天高地厚,打算趁著國亂投機取巧!
如今陛下回宮,這些入京的藩王有一個算一個,誰也逃不瞭被清算的命!
而這個牙尖嘴利的北鎮王妃,首當其沖,最應該治她一個大不敬的罪過,想來也是跟那北鎮父子二人同跪午門,血灑在石板地上!
就在這是,有侍衛過來跟蘇羅落道:“世子妃,您的確不坐這條船,您的船在後面呢!”
蘇落雲倒是無所謂,她也不愛跟這些尖酸的夫人們同乘,哪怕坐條破船也無所謂。於是她“嗯”瞭一聲,舉步便朝著後船走瞭過去。
峻國公夫人奚落瞭那商婦,心裡莫名地覺得暢快: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那日居然敢當面給她下臉子!也不看看自己的斤兩,一個出身卑微的賤婦,在世傢貴女的面前毫不知收斂。她倒要看看,這商婦跟落魄的北鎮王府一傢最後落得個什麼淒慘下場!
可就在這時,她身邊站立的一位夫人朝船後眺望,低聲驚詫道:“她是不是又上錯船瞭?我怎麼看著她上的船……像是陛下巡遊渭河時坐過的那條遊船?”
峻國公夫人循聲看瞭過去,隻見一片明媚的陽光下,落雲輕提裙擺上瞭一艘剛駛來停好,船體鎏金,船帆重疊的雕龍大船。
若是沒記錯的話,這還是前年陛下為瞭帶瓊貴妃遊玩而新造的大船,就連陛下都沒用上兩回。
怎麼那賤婦一人上瞭那條船去?莫不是下面的人搞錯瞭?
其實蘇落雲自己也是一邊上船,一邊心裡犯嘀咕。
就算戰亂時節,京城裡的船不夠用,臨時拉拽瞭皇傢禦船來充數,也該是瑞王妃他們這些望門貴胄來乘坐才對啊。
要知道瑞王妃她們坐的船雖大,卻是普通商船,並無出奇之處。
隻她和舅舅他們坐這船,簡直是逾矩啊!這個韓臨風又是起瞭悶騷的性子,如今他護駕回宮,必定掌管著船隻一類。這是借瞭便利以權謀私,故意給瑞王妃她們難堪不成?
落雲一時苦笑,覺得她和夫君在得罪貴人的方面,倒是不謀而合,一起往死裡作!
所以她到船邊上,便定住不動,轉身問慶陽:“你從哪裡弄來這船的?我坐不大合適啊!”
慶陽卻很肯定道:“世子聽老崔他們說,您來的一路上似乎暈船暈得厲害,所以特意找來瞭這條船,聽說開起來特別穩,也省得您再不舒服。”
落雲有些哭笑不得,就算現在是兵荒馬亂的時節,坐這船也會留下話柄。她是絕對不能坐的。
可是慶陽卻道:“世子妃,世子還在等你呢,您不坐這條,眼下可找不到配瞭兵部牌子的船,坐別的,您可入不瞭京城!”
眼看著前面的船已經開始啟航,跟他們換船也來不及瞭。
落雲被慶陽催促得不行,隻能暫且上瞭船。
待上瞭船,弟弟蘇歸雁繞著船艙走瞭一遭,看著那雕梁畫棟的艙壁,還有固定在甲板上的檀木座椅,長長嘆息一聲:“聽說是前年新造的船,朝中國庫一直喊著空虛,卻能造出這等華貴之物……也難怪現在會……”
說到最後,他自己都覺得不妥,急急住口。
可是蘇落雲知道弟弟在感慨什麼,他一定是覺得身居上位者如此耽於享樂,也難怪會有這一場諸王內亂。
如今陛下回宮,一旦緩過神來,想必又是一場清算。就是不知北鎮王府立下救駕奇功後,是否能平安躲避這場波瀾浩劫。
隻是姐弟倆在甲板說話時,卻不知行在前面的船隻上的人也在遠遠看著他們。
竣國公夫人此時滿心疑竇,走到魯國公夫人的旁邊小聲道:“夫人可曾聽聞瞭什麼,怎麼那人卻能坐陛下的遊船?”
魯國公夫人上哪裡知道去?她跟竣國公夫人一樣,都在茂林縣裡困頓著,不知道外界的消息,所以她也隻是附和道:“我也納悶,按理說這船,除瞭陛下,似乎也就宮裡的娘娘能用……”
一時間,這些夫人們也是暗自猜測著,難道陛下回光返照,在將死之前看中瞭族裡晚輩的美艷嬌妻,想要納入宮中?
不能夠啊,不然這也太荒誕瞭!再不然就是底下的人弄錯瞭船隻,將該給瑞王妃的船給那婦人坐瞭?
可是無論怎麼猜測,眾人都猜不出頭緒,這兵荒馬亂的年月,真是出什麼新鮮事都不稀奇瞭!
再說落雲,等上瞭船後,也可以抽空仔細問慶陽世子入京以來究竟為何一直沒有消息瞭。
慶陽也老實回道:“其實我們老早就到瞭。不過卻並沒有去州縣落腳,一直在山中郊野駐紮。世子說,雖然京城大亂,可是藩王無奉詔領兵入京,就算打著勤王的幌子,也會留下把柄,還是看看再說。再則,入京的藩王也是太多瞭,世子說,就不去湊熱鬧瞭。”
落雲點瞭點頭又問:“那老崔他們有沒有將信兒及時送到?”
慶陽趕緊道:“送的很是及時,可幫瞭大忙瞭。沒想到遊山樾那老貨居然跟世子玩陰的!世子知道瞭他們用信鴿傳遞消息之後,便打探瞭幾個州縣的茂祥錢莊。發現有些錢莊的後院有放鴿子的據點。老崔和他的兒子又打瞭幾隻,也就清楚東平王他們的動向瞭。”
落雲想到瞭趙棟,於是又問瞭問趙棟的情形,可是慶陽卻一臉為難道:“世子妃,有些事世子囑咐瞭我們,說暫時不要外泄,以免壞瞭大事。等您入京城,就什麼都明白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