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上章“同功而異位”內聖外用的說法,便有本章申述道在有無動靜之間的說明。

本文多用譬喻,首先提出擔當任重道遠的車毀,它能活用不休,輪轉無窮的中心關鍵所在,便是中空無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同時也使多方面的力量,歸到中心點而返還無用之用的大用,無為而無不為的要妙。

如“三十輻共一毅,當其無,有車之用。”古代造作大木車的車轂,它的中心支點只是一個小圓孔。由中心點小圓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輻湊,外包一個大圓圈,便構成一個內外圓圈的大車輪。由此而能擔當任重道遠的負載,旋轉不休而到達目的地。以這種三十輻湊合而構成一個大車的輪子來講,你能說哪一根支柱才是車輪載力的重點嗎?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們是平均使力,根根都發揮了它的偉大功能而完成轉輪的效用。但支持全體共力的中心點,卻在中心的小圓孔。可是它的中心,卻是空無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無止境。

透過這種物理自然的法則,便可瞭解修身成就的要點:“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的修養,要在中心無物,任運於有無之間的妙用。如果用在施於大政,“愛民治國,能無知乎”!便須如此車轂的中心,虛懷無朕,合眾輔而完成大力的全功。

其次,如“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是捏土。埴,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須把泥土作成一個防範內外滲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間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時候,隨意裝載盛滿,達到效果。

瞭解這種與其能空能無,才能具有盛滿裝載器物的容物價值。無論為後天修養性命之道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與出而用世的“天門開闔,能無雌乎”!都必須“虛懷若谷”,與天地精神往來而得大機大用。

再次,如“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戶是室內的門,牖是窗竇。要建造一間巨大的房屋,必須要開闢門窗,以便光線空氣的流通,才能住人而養人。使人胸襟開闊,內外暢達而無阻礙。由此而說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的修習心智功夫,必須要開張靈明,靜居其中,見聞不隔而清淨無為。如要施之於用世之道,便是“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的楷模。

最後重複叮嚀,無論是出世之道,與入世之用,必須要切實明白道在有無之間的竅妙。因此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瞭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利用安身”的大法則。後來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於譚峭,發揮了道家學術思想的物化思想,與老莊的學說合流,寫了一本名著《化書》。其中有關物理之際,有無之間的妙用,闡發得雋水透闢之至,如說:

搏空為塊,見塊而不見空,土在天地開闢後也。粉塊為空,見空而不見塊,土在天地混沌時也。神矣哉!

理解透闢如譚子的深度,真可說是“神矣哉”!既然是“神矣哉”的境界,我們所說的都是狂言空話,不如就此煞住,無話可說了!

《老子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