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111]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112]

【註釋】

[111]老子的自信。毫無疑問,孔子、莊子、墨子都是「上士」中的「上士」。

[112]對於「道」而言,給予就是接受。

【譯文】

上等人士領會「道」的意義,能努力實行;中等人士領會「道」的意義,覺得似有似無;下等人士領會「道」的意義,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嘲笑,那麼,「道」就不值得稱為「道」了。所以古代立言者有這樣的話:明顯的「道」好像暗昧,前進的「道」好像後退,平坦的「道」好像不平。最高的「德」好像卑下的谷,最潔白的東西好像垢黑,寬廣的「德」好像不充實。剛健的「德」好像懦弱,質樸純真好像容易改變,最方整反而沒有邊角,最大的器物須在較晚的時候製成,最大的聲音反而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無形狀。「道」隱而不可見,又無名稱。只有「道」常對萬物施與而使它們生成。

《老子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