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女中丈夫(智女類)

第十七章女中丈夫(智女類)

〔開宗明義〕女德貴在溫順,其他方面略顯拙意,是無傷大雅的。然而常有非常傑出的婦女,臨機應變,計算從無失策,確是女中文夫。所以理所當然的能夠名垂青史,與天地爭輝。

516 賢相的要件

樊姬是楚國夫人,楚莊王(公元前 613~前 591 年)罷朝較晚,回宮,樊姬問因何晚歸?

楚莊王說:“今天和賢相交談,不覺天晚。”

樊姬又問:“賢相是哪一位?”

楚莊王說:“是虞丘子。”

樊姬掩住口笑出聲來,楚莊王問什麼原因發笑?

樊姬說:“妾僥倖能拿手中梳子待候君王,並非不想專貴奪愛呀!但恐怕傷害王的仁義,所以推薦數人與妾一起侍候君王。虞丘子做宰相數十年,沒有聽說推薦過一個賢能的人。知道有賢能的人而不推舉,是不忠;不能明察有賢能的人,是智力不足。怎麼能說虞丘子是賢相呢?”

次日上朝,楚莊王把樊姬的話告訴虞丘子,虞丘子叩頭答謝說:“樊姬所言確實正確。”

於是辭掉相位,推薦孫叔敖為相。

517 依附小國的結局

許穆夫人,是衛懿公(公元前 669~前 661 年)的女兒、許穆公的夫人。當初許國來求婚,齊國也來求婚,衛懿公準備把女兒嫁往許國,女兒就師母所言告訴父王說:

“古代諸侯的女兒,之所以被當作禮物,目的在攀援大國呀!許國小而且遠,齊國大又比較近,現在強大的國家都欲稱雄,假使我國邊境上有兵戎戰事,當然向大國求援,女兒在那個國家不更好嗎?現在捨近求遠,捨離大國去攀附小國,一旦國家有難,誰能替國家盡一點心力?”

衛懿公不聽女兒的話,把女兒嫁往許國,後來翟人來攻打衛國,許國兵力既少又遠,不能救衛國,衛國此被翟人攻破。

518 廢嫡立幼不祥

仲子,是宋侯的女兒、齊靈公(公元 581~前 544 年)的夫人。當初齊靈公曾經娶魯國申姬,生有兒子名光,立為太子。齊靈公夫人仲與她妹妹戎子,都是齊靈公喜愛的姬妾,仲子生個兒子或名牙,他姨母戎子請求齊靈公廢掉太子光,改封牙為太子,齊靈公允許了。

牙生母仲子說:“不可以立牙為太子,廢立太子常遭不祥,且怕諸侯發難。這是失策。何況已立光為太子,位列於諸侯之位,無故廢掉,實在是禍患的起源呀!”

仲子以死相爭,齊靈公就是不聽,於是趕走太子光,而立牙為太子,並以高厚為太傅輔佐。

齊靈公死後,崔杼重新立光,殺高厚。這就是因為不用仲子的話,才釀成這樣的禍患。有德的君子,都說仲子明於事理。

《詩》中說:“要採納我的建言,才不會造成大遺憾而後悔不及。”

仲子就是這樣的人啊!

大家稱頌說:“齊靈仲子,又仁厚又明智,靈公立牙,廢太子光,仲子強諫,廢長子不祥,公不聽,果然遭到災難。”

519 打破玉連環

秦昭玉(公元前 206~前 251 年)曾派遣使者送君王后玉連環,並且說:“齊國有智慧高的人能夠解開這玉連環嗎?”

君王后拿給群臣看,群臣都不知如何解開,君王后就取出一把椎子,把玉連環敲破,向使者說:“我們已經把玉連環解開了。”

520 發問見赤心

齊襄王(公元前 356~前 319 年)派遣使者去問侯趙威後,書信尚未拆開,趙威後問使者說:“齊國年歲好嗎?人民生活好嗎?大王也好嗎?”

齊使者不高興的產:“臣奉王命來拜見威後,你當面不先問大王安好,而先問年景和人民,豈不是先賤而後貴嗎?”

威後又說:“假使年景不佳,怎麼有人民,怎麼有君王呢?這哪裡是捨本而求末呢?”

又進一步問說:

“齊國有個處士鍾離子好嗎?這個人的性情寬疏,有糧食的。他助他們糧食,沒有糧食的也助他們糧食。有衣服的,他助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助他們衣服。這是幫助大王安養人民呀!為何至今沒有派他職位呀!葉陽子好嗎?這個人能哀憐鰥夫寡婦,撫恤孤獨,振濟困窮,補助不足的人,這是幫助大王愛護人民呀!為何至今還沒有職位呢?北宮的女兒嬰兒子好嗎?她取下玉環耳墜,為了孝養雙親至老不嫁,是率領人民,感化人民雙親呀!為何至今不封她為命婦呢?這兩個賢士沒有職位,一個才女未封為命婦,怎麼能統帥齊國萬民呀!”

“於陵仲子還活著嗎?這個人的個性,上不願在王前稱臣,下不願治理家室,中不願結交諸侯,這是帶頭無所事事,為何至今還不把他殺掉呢?”

521 從眾無禍

漢朝霍光與張世安,欲謀廢舊王更立,計議已定,派遣大司農田延年去報告大將楊敞,楊敞驚懼,不知說些什麼,只是嚇出一身大汗。

趁著田延年去更衣,楊敞夫人很快從東廂跑出來告訴楊敞說:“這是國家大事,現在大將軍已決定了,派九卿官員來報告君侯,君侯如下趕快響應,對將軍表示同心,恐怕殺身之禍。”

楊敞立即應從。

522 諫子

孫策的人事政務官魏騰,因為不順從旨意被譴責,將要問斬,士大夫很憂慮恐慌,卻想不出拯救的辦法。

吳夫人於是面向大井對孫策說:“你新創基業於江南,政事尚未完全上軌道,正應善待賢才,禮遇士人,不追究屬下的過錯,獎勵他們的功勞。魏騰在公事方面善盡規諫,你現在要殺他,將來別人都會反叛你。我不忍到時禍患臨身,不如先投井而死算了。”

孫策很驚慌,就赦免了魏騰。

523 智慧的女人

許允做吏部郎的時候,多用他自己同鄉的人,魏明帝派虎責去收拿他,許允的妻子阮氏就告誡他說,“魏明帝(公元 227~240 年)可以用道理來說服,難以用恩情來懇求。”

許允到朝中後,魏明帝問他為何多用自己同鄉,許允答:“用你所知道的人。臣的同鄉,都是臣所瞭解認識的。皇上可檢校稱不稱職,如果都不稱職,就是罪過在臣,我願承擔罪責。”

檢校後,都任官得人,於是就把許允釋放了。

當初許允被收押,全家都痛哭不止,阮氏雖為新婚媳婦,卻自自在在的說:“不要憂慮,很快就回來了。

於是煮粟粥等候不多久,許見果然回來了。

後來許允被晉景王所殺,許允的學生告訴阮氏,阮氏正在機上織布,面

色不變的說:“我早知會有這樣的禍患。”

許允的學生要把他的兒子藏起來,免遭殺害。

阮氏說:“不要為諸兒防範。”

後來遷居到許允墓地,景王派鍾會去視察動靜,如果許允的兒子和他父親一樣有才能,就要收押殺掉。

兒子把這事告訴母親阮氏,阮氏說:“你們雖然不差,卻沒有才能,只要把胸中話實說,便不會有憂患,而且可以問一些朝中的事情。”

兒子都聽從母親的話去做,鍾會將這情形回報景王,終於逃過劫難。

524 鑒人

晉文明皇后,有知人之明,當時鐘會因才能出眾被任用,文明皇后就經常告訴晉帝說:“鍾會見利忘義,好造事端,寵愛太過,必定叛亂,不可以太過重用。”

後來鍾會果然造反。

525 感化教育

元魏清河太守房景伯,有一次碰到一位母親控告兒子不孝順。

房景伯的母親崔氏說:“一般老百姓不知禮,召他們母子到我們家來住幾天。”

那百姓的兒子,觀看房景伯供養母親的虔誠態度,很受感動,住不到十天就悔過要回家。

崔氏說:“他們的心還沒有穩定下來,再住幾天吧?”

後來住了二十多天,那兒子叩頭出血,那母親也涕泣不止,才准他們回去,從此以後,那兒子以孝聞名於世。

526 知足不辱

梁武昭王李玄盛皇后尹氏,幼年好學,思慮清通而有辯才,志節高超,初嫁扶風馬元正,馬元正去世後,又嫁李玄盛為紀室,因為再嫁的緣故,三年內不多言語,撫育前妻的兒子,好過自己所生的兒子。

李玄盛初創事業,對於謀劃經略政務方面,尹氏多所襄助,所以西州有句人俗話說:’李尹氏是敦煌的王。”

後來李玄盛去世,兒子李士為繼之為王,尊封尹氏為皇太后。

李士業準備攻擊沮渠蒙遜(晉未沮渠蒙遜潛稱河王,號北涼),尹氏告誡李工業說。

“你家是新創建的王國,地狹人稀,平靜的防守,還怕有失,怎可輕易發兵,心存非份之想?而且蒙遜驍勇,又善於用兵,你不是他的對手。我看蒙遜這幾年來,有兼併他國的念頭,而且天時人事,好像都歸向他。現在我國雖小,也足以獨立自主,知足不辱,這是道家明訓訝!而且先王臨死時,遺命一再叮囑咐,要你們特別謹慎,不要輕易打仗,要等待時機才動兵。此言尚在耳邊,怎麼就忘記了?不如勉勵修治德政,儲蓄國力以觀察他人變化。他如果婬亂暴虐,人心自然歸向你。你如果不修治德政,臣眼於他的日子就

不遠了。你這樣出兵攻打蒙遜,不僅軍隊要失敗,而且國家都要不保了。”

李士業不聽從母親尹氏的話,後來果然被蒙遜所滅。

527 不要作亡國女色

前趙王劉聰皇后劉氏,名娥,字麗華,是前太保劉殷的女兒,幼時聰明穎慧,白天學女紅,夜晚誦讀書籍,師母常勸阻她,劉娥卻學習得更勤奮。每與幾個兄長討論經義,道理深刻又有遠見,見位兄長都自歎不如。

劉娥性情教順友愛,儀態端詳,進止有節。待劉聰僭位為皇帝時,召劉娥為貴嬪,非常寵愛她,不久拜為皇后,準備建造鳳儀殿讓她居住。

遷尉陳元達急切建議不可建造新殿,劉聰大怒,要把陳元達斬首,這時劉娥在後堂聽到,立刻私下詔使左右停止行刑,並親自疏奏說:

“聽說陛下將為妾營造宮殿,現在照德宮已夠住了,鳳儀殿不必急修。四海還沒有統一,禍患尚且頻繁,到處需要人力財物,因此更應該謹慎運用。陳元達廷尉的話,是為了國家大計。而且忠臣的建議。哪會考慮自身安危呢?

“妾仰望陛下,一方面尋思明君納諫而昌盛的事例,一方面痛恨昏君拒諫而造成的禍患,應該賞陳元達官位,並封他土地,為何不但不納諫言,反而要殺他呢?陛下的怒氣由妾而起,廷尉遭殺身之禍也是由妾招來,人怨國疲都歸罪於妾,所以自古國家喪亡,沒有不是從婦女而生的。”

“妾每次閱覽古代的事跡,總忿憤得吃不下飯,沒想到現在妾反而做出這種事來,後人看妾,也像妾看前人一樣,我還有什麼面目仰侍皇上日常生活呢?就讓我在此宮自殺,以堵塞陛下錯誤昏惑的源頭算了。”

劉聰看了疏之後,臉色大變,立刻對臣下說:“我剛才得了感冒,所以喜怒無常,陳元達是位忠臣,我對他不禮,感到很慚愧。”

就以皇后劉娥的疏文給陳遠達看,並說:“外有陳公輔佐,內有皇后劉氏輔佐,我沒有什麼憂愁了。

後來劉娥去世,謚號為武宣皇后。

528 有遠慮的女人

晉朝李衡為丹陽太守,當時郎那王在他郡治下,李衡捲入政爭,多次侵擾郎琊王(司馬睿),郎琊王待不下去,就上書請求遷徒。

李衡夫了習氏建議說:“先生貴為大郡的守臣,郎琊王雖然年幼,畢竟是皇帝的親生兒子,現在太子兄弟爭寵,大臣從中設計構陷,怎知琊王不能立為皇帝,為何要那麼樣逼迫他呢?”

李衡不聽習氏的勸諫,郎琊王終於遷離了。

後來郎琊王果然立為皇帝(司馬睿於公元 318 年即位為元帝)李衡非常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就告訴夫人習氏說:“我不聽你話,以至於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於是,想逃亡魏國。

習氏說:“不可以逃亡,你本是普通百姓,先王提拔過重才為大郡太守,你既然多次對王無禮,又再憑己意自我猜疑,想背叛逃亡以求活命,從此歸向北朝,還有什麼臉見國人呢?”

李衡說:“用什麼計才可以免事如樂!”

習氏說:“琊王素來好名,正想顯名於天下,想來不會殺你。你可以自己上書請求下獄,當中列明以前的過失,請求罪刑,照這樣去做,應當更見優容,而不僅會活命而已。”

李衡依從習氏所言去做,郎琊王果然下詔書說:“丹陽太守李衡,因往日的嫌隙,來官府中投案受刑,古王射鉤、斬袖都不計較。因為替自己的君王出力,不算太過,遣李衡回丹陽郡,心中不要再有疑惑了。”

529 知子莫若母

慕容垂僭越帝位,自稱燕王(公元 384 年),拜元妃段氏為皇后,慕容垂立其子寶為太子。

元妃告訴慕容垂說:

“太子的本質從容不迫,憂柔寡斷,在和平時期,是位仁明的君主;一旦處於混亂,就不是濟世的英才了。陛下付託以王者大業,妾看不出有昌盛美好的遠景。遼西、范陽二王,是陛下兒子中賢能的人,宜選擇一位栽培之。至於趙王麟,性情奸詐自負,常有輕慢太子之心,陛下一旦有不測,必會趁難起事,這是陛下家中的事,應該周詳深遠的策劃。”

幕容垂不接納元妃的意見,慕容寶和趙王麟聽到以上的事,非常痛恨元妃。

後來元妃又說這事情,慕容垂說:“你要我學晉獻公父子相互猜疑嗎?”

元妃哭泣而退,告訴季妃說:“太子不善,大家都知道,而君王比我為驪姬,很有些冤屈。主上百年以後,太子必定會亡國,范陽王氣度非凡,如果燕國國祚未了,范陽王當可以為王。”

慕容垂去民後,慕容寶立為王,派趙王麟去逼迫元妃說:“皇后曾經告訴先王,今主不能入繼大統,如今竟然實現,你認為怎樣?不如早些自殺算了,以全段氏名譽。”

元妃大怒說:“你們兄弟逼死母親,怎麼能保國家呢?我難道還怕死不成?只是念著國家,怕不入就會滅亡啦!”

於是自殺而死。

後來趙王麟果然作亂,慕容寶被殺,范陽王僭稱尊號,果然如元妃所言。

530 夫人城

晉朝朱序鎮守襄陽城,符堅派遣大將攻打他,朱序的母親韓氏登城觀望,判斷西北角當先受敵攻擊,於是率領百餘婢女,和城中的女子,在西北角城內築第二道城二十餘丈。

敵人果然攻擊西北角,外城崩潰,眾兵便退守新城,把大敵打退之後,人們都稱這新城為“夫人城”。

531 不迷戀身外物

唐高祖李淵的竇皇后,精於篇章規誡,又擅長書法,與高祖書信雜放一起,別人分辨不出。

當初隋煬帝在位時,唐高祖養了許多好馬,竇皇后看到就說:“皇上性

喜好馬,何不獻出去?空留這些馬,只怕召來罪過,對我們沒有好處。”

唐高祖不聽竇皇后勸諫,後來果然因此受到譴責。於是多次獻出鷹犬良駒,隋煬帝非常歡喜,就擢升唐高祖為將軍。

唐高祖就告訴幾個兒子說:“要是聽從你們母親的話,老早就得此將軍名位了。”

532 禍福相倚之理

唐朝劉從諫,獲得父親的封地,卻又勾結亡命之徒,暗中威脅朝廷,此時,張谷協助劉從諫做這些事,張谷喜愛的歌妓李新聲勸諫說:

“妾對于先生除歌酒以外,不知道其他的事。然而吃人家的飯,也要分擔人家的憂愁,何況妾與先生的關係?前日天子授劉從諫節度使,並非他有攻城掠地之功,只是他先父以齊地還我國,在剛來歸順之時,不能馬上奪下人家後代的名位。而先生不幸正是他的部屬,況且用不當的方法取得,也將因不法而終了,這是禍福相倚之理。

“先生如不能早些拆去劉從諫羽翼,以天子為重,也應該解職而去;大丈夫不要因為飯碗,而犧牲自己的骨肉性命,危害別人的生活。”

說罷,痛哭流涕不止。但是張谷不信李新聲的言語,終於因劉從諫反叛,連坐而死。

533 死中求活

唐朝建中四年(公元 783 年),李希烈攻下汴京(開封),又派遣幾千人馬去攻擊項城,一路搶人玉帛、妻女,縣令李侃不知道如何是好,心裡只想逃走。

他的夫人楊氏知道他的意思,說:“賊寇來,當全力守城,力量不足,為城犧牲,這是官員的職責。若是縣令逃走,誰來防守縣城?”

李侃說:“我一無兵,二無錢財,如何防守?”

楊氏說:“如果不守縣城,老百姓都會成為賊寇的俘虜。現在倉庫中還有些積穀,府庫中還有些錢財兵器,老百姓就是我們的戰士呀!重賞罰以命令他們,必定可以得救。”

於是召集官吏和百姓在大庭,楊氏宣佈說:“縣令雖然是百姓的主人,但是任滿以後就離職他去,不像你們事務官和百姓,所有的房屋、田產、墳塋都在此地,應該互相團結,死守城池,難道忍心身陷賊寇嗎?”

大家才都哭泣著答應參加作戰,楊氏率眾宣誓說:“以瓦石擊中賊寇的給一千錢,以箭和兵器等擊死賊寇的給一萬錢。”

於是找得幾百人,由李侃率領登城,楊氏親自煮飯燒水供應大家吃喝,不論年長年少,得以均分。

楊氏並請李侃在城上對賊兵說:“項城父老,決不投降叛賊,只有全力死守,你們得到我城,也不足顯威風,不如早些離去,免得失利又無好處。”

賊寇都笑了,忽然一枝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傷就退下來,楊氏說:“縣長不在城上,誰肯盡力?與其在家調養,不如為守城而死。”

李侃裹傷之後,再率他的兵眾,趨趕上城,忽然城上有人有弱勢的弓,射出一箭,正中敵帥,墜馬而死,恰巧是敵將李希烈的女婿!賊兵聲勢為之

渙散,紛紛散去,項城得以保全。

刺史上奏稱揚李侃的功勞,朝廷越級陞遷李侃為緒州太守。

534 活命法

梁太祖朱全忠元貞皇后張氏,賢明能幹,又精力充沛,言行舉止都合於禮法,太祖雖然剛烈暴躁,有時也怕她。太祖常以國事詢問,張氏所言多能切中。太祖時常暴怒殺人,張後卻設法救護,許多人常賴以活命。

有一次太祖外出檢閱軍隊,只到半途而止,張後以為不妥,乃派人去敦促,終於完成檢閱。

郴王友裕攻徐州,大破朱瑾於石佛山,朱瑾倉皇逃走,友裕竟沒追趕,太祖大怒,就奪回他的兵權,友裕恐懼被殺,急忙率數騎逃亡山迥。過了一段時間,藏身於廣陽,張後聞知此事,暗中派人去教導友裕脫身自歸的方法。

有一天早晨,友裕跑來見太祖,拜跪在庭中,哭泣請死,太祖不饒恕他,而且大發脾氣,命左右抓出去斬首。

此時張後在後面聽到,來不及穿鞋子,赤腳走到庭中,拉著友裕的手,哭泣著說:“你隻身束手來歸請罪,難道不是想要表明你不是反叛嗎?”

太祖聽了此話,已明白其中意思,就免掉友裕的死罪,並重新任用。

535 不打百姓主意

五代劉智遠(後漢高祖)至晉陽,討論要用百姓財富犒賞戰士。

夫人李氏聞知,立刻建議說:“陛下是藉河東之地創大業,還沒有恩惠給人民,卻先奪取百姓求生的資財,這不是新天子拯救人民的本意,請把軍中所有的錢財,慰勞辛勞的軍人,雖然不算豐厚,大家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劉智遠聽從李夫人的意見,軍人和百姓都非常歡喜。

536 拒聽勸阻而覆滅

五代漢隱帝(劉承佑)與郭允明,計劃殺楊邠、史弘肇等,事情決定之後,入宮告訴太后。

太后說:“這是非常重大的國事,應當與宰相商議。”

李業從旁插嘴說:“先皇平生談朝廷大事,從來沒有問過書生。”

太后以為不可學先皇帝的做法,漢隱帝擺一擺衣服就走了,並且說:“何必與女人商量呢?”

後來楊邠等死後,周高祖(郭威)起兵攻擊京師,慕容彥超又被劉子陂打敗,漢隱帝決定親臨作戰。

太后禁止兒子率兵出征,說:“郭威本來是自家人,如果不是有什麼危難疑慮,怎麼會這樣的行動呢?現在如果按兵不動,並以詔書曉諭郭威,郭威必會有適當的解釋,那麼君臣的關係,應該可以保全。”

漢隱帝又不聽從太后的勸諫,終於遭到禍難。

537 機智立太子

金宣宗病重的時候,已是夜晚了,近臣都已出去,只有前朝資明夫人鄭氏因年老侍奉在側。

金宣宗知她可以負托重任,就告訴她說:“趕快召太子來主持後事。”

話剛說完,就去世了。

鄭氏隱秘此事,不讓任何人知道,當晚后妃們都到寢閣請安,龐妃陰險狡猾,又機警聰慧,曾因她的兒子英王守純年長卻不能立為太子,懷恨在心。

鄭氏擔心她忽起變亂之心,就騙她說:“宣宗帝正在更換衣服,后妃們可以先到其他房間略為休息。”

等她們進了房間,趁機把后妃鎖在裡面,急忙召大臣,傳遺詔立皇太子守緒為王,也就是哀宗(完顏守緒,公元 1124 年)。事情辦完,才打開門,放出所有后妃,正式辦理宣宗喪葬事宜。

538 烈婦傳

元朝闞文興從軍漳州,與妻王氏同行,至元 17 年(公元 120 年),陳吊眼作亂,攻擊漳州,闞文興死於戰場,王氏也被虜走,但是守義而不受辱,騙賊兵說:“等待我埋葬夫婿後,就任你們發落。”

賊應允王氏請求,王氏於是背負闞文興屍體回家,堆積薪林焚燒屍體,自己也投火而死。

539 勿忘耕耘苦

金海陵皇后名叫徒單氏。有一天海陵皇帝(完顏亮)告訴侍臣說:“昨天是太子的生日,徒單後送我一件禮物,非常珍貴特異,卿可以看一看。

說完後,從絳囊中取出一物,竟然是農夫耕種收穫的稼穡圖。”

接著說:“徒單後的意思,是因為太子生長在深宮,不知道民間種田人的辛奪,所以用此圖給兒子做生日,聯很高興徒單後的賢能。”

《經世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