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37.佛教徒的類型

 佛教徒的類型

本集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講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是覺悟的人生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分種族、階級,都能獲得佛法的利益,但因人類的個性與志趣各各不同,釋尊為了契合機宜,也就指示各種不同的法門,讓信受者依之實行,就成為各種不同類型的佛教徒。

有一種人,聽聞了佛法,明白了“萬有皆從因緣生”,把握到正確而必然的因果道理,確切相信我們的生命,是無限期的輪迴;我們的善惡行為會影響這生命的業果相續,其間所受的善惡業報,也是毫釐分明,無法逃避。於是生起一種“勝進心”,不甘墮落,立志向上,受持三皈五戒、十善戒,努力在思想行為上修進,依照業報因果的道理,去爭取現在或來世的更優裕美滿的境遇。這種類型,是實行“人天乘法”的佛教徒。

另有一種人,聽聞了佛法,進一步的明白到優裕美滿的生活,絕不能保持長久;而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時時在緊逼著我們。所以對現實的人世,生起強烈的厭離心,急急地要解脫生死痛苦。於是依照佛法中的四諦法,及三十七道品去修行,這是實行“聲聞乘法”的佛教徒。有些修習十二因緣法的,是實行“緣覺乘法”的佛教徒。因這十二因緣之法,而覺悟了人生的真理,達到解脫的境界。

還有一種人,聽聞了佛法,理解到人生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依互存的緣起,人人與我都有密切的關係,人人對我都有重大的恩惠,我怎麼可以拋棄他們不管,而自己去解脫呢?人世越是痛苦,我越需要救濟他們。於是發起要救度一切眾生的大菩提心,努力去修習六度法門,願為眾生服勞,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才算是真正快樂。這種類型的,是實行“菩薩乘法”的佛教徒。

以上所說的人天乘法類型的佛教徒,是“戀世”的,缺乏崇高的理想;聲聞緣覺乘法類型的佛教徒是出世的,只求個人的解脫。菩薩乘法類型的佛教徒,是入世而不戀世,出世而不獨善,能夠捨己為群,利度眾生,依照佛陀的指示,發揚佛陀的救世精神,是模範的佛教徒。?

《佛學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