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在篇 3

◆因果感應,如回應聲,如影隨行。

◆佛是真理的發現者,不是創造者。

◆想獲得心靈的解脫,要能不為物牽。

◆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懺悔而除。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歇即是菩提,悟即自在。

◆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麼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

◆美的極致就是‘安詳'。

◆懂得生活的人,連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

◆真的沒有人束縛住你。

◆不要怕犯錯,因為當你老時,這就叫經驗。

◆戒是大醫王,明示病人何者是毒,不可誤食!

◆戒是明眼人為盲人設護障,免墜崖谷。

◆如是因如是果,佛家沒有原罪觀念,你若不怕人殺你,無妨殺人。

◆信用能使敵人低頭。

◆生長於高巖之孤蘭,仍能散發稀有之馥郁香氣。

◆越難鍛煉的鐵,價值也較高。

◆收穫必先耕耘、成功須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貢獻才受尊重。

◆修行人御心要像牧牛一樣,時時不忘制心、息妄。

◆修行要有耐性,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為山九仞,必從一簣而來。

◆法的修行落實在‘觀心',觀心的始終訣要在‘唸唸自知,唸唸自覺。'

◆多做正確的思考,自然不妄下斷言,所謂:‘多看則不偏,多聽則不邪。'

◆少年大病,第一怕氣高。

◆罪大惡極,莫過口業。

◆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

◆‘無知',是無形的致命癌。

◆錯誤不一定是罪惡,如果錯誤就是罪惡,那麼‘成功者'便是滿身罪惡的累積。

◆火車站的人潮,每天都在換人,太平間也是抬進抬出,不知道哪 一天要輪到‘我'。

◆智者應能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人無志,猶如小舟無帆,不利遠行。

◆真實的是原本的(本性具足),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

◆莊子曰:至人用心如鏡。

◆事如春夢 了無痕。

◆勞動是收穫必然的付出。

◆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範圍就大,每一個人都喜歡跟他在一起。

◆慳貪的人沒有福氣,也沒有人緣。

◆‘不計較'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不學習 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貪睡眠、愛閒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原因。

◆如果有人告訴你:‘據說……。'‘據說'兩字,就有一半不是事實。

◆不得因他說,棄捨於親友,若聞他語時,當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它的瞭解太少,沒有時間與它生活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利人之善為‘真善',利己之善為‘假善'。

◆貧而好施,功倍於富,貴而好聚,惡倍於貧。

◆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死亡不可怕,懼怕死亡的心情才可怕。

◆與其做詩,不如種田。與共空說,不如行動。

《佛心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