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生中的兩次被流放

第一次流放

屈原一生被流放過兩次,第一次流放的地方是漢北,在漢水上游地區。公元前313年,也就是楚懷王十六年的時候,秦國為了破楚、齊兩國聯盟,派張儀前往楚國,賄賂當時楚國的權貴寵臣,又騙楚王說:「如果楚國不和聯盟,秦國就把商、於一帶六百多里的土地獻給秦國。」楚懷王目光短淺,相信張儀,把相印授予使者,令其跟隨張儀到秦國接受土地。回到秦國後張義裝病不見楚國使者。楚懷王還以為張儀懷疑他與齊國不是真的斷交,於是派人去齊國把齊王辱罵一番。惹得齊王大怒,斷楚親秦。而後張儀面見楚使說:「為什麼您不去接受秦國的土地呢?某地到某地,縱橫六里。」楚國使者傻了眼,原來的六百里現在變成了六里,使者大怒而歸報楚懷王,楚懷王大怒,立即興師伐秦,先後兩次,結果都大敗而歸,還損失八萬大軍,名將屈丐、逢侯丑等70餘人成了俘虜,漢中郡被秦軍佔領。

懷王二十四年,秦國與楚國結下「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由於屈原反對這個結盟,被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漢北。

到了公元前303年,也就是楚懷王二十六年的時候,因為楚違背縱約定,被齊國、韓國、魏國聯合聲討。楚國向秦國求救,為表示誠意,把太子送去秦國當作人質。第二年,楚國的太子殺了秦國的一個大夫逃回了楚國。公元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以事件此為借口,聯合齊國、韓國、魏國一起攻打楚國,殺死了楚國大將唐昧,拿下重丘 (今河南省泌陽縣東北)。公元前300年又攻打楚,消滅2萬楚軍,又殺死了楚國大將景缺。直到這時侯,昏庸無道的楚懷王才想起與齊國聯盟的重要性,於是他有讓太子到齊國去做人質,求與齊國聯盟抵抗秦國。公元前299 年,秦又發兵攻打楚國,拿下八個城。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秦昭王又假意「邀請」楚懷王在武關(今陝西省商縣東)相會。

此時屈原已經從流放地漢北返回,和大臣昭雎等人一起力勸懷王,阻止他去赴會,說:「秦,不可信,虎狼之國,不如無行。」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害怕惹怒秦王,於是他竭力慫恿楚懷王去赴會。結果就是楚懷王剛進入武關,就被劫劫持,帶往咸陽,並要脅他把巫郡和黔中郡割讓給秦國。由於楚懷王被劫,楚國只好把太子橫從齊國迎接回來,立為國君,號稱頃襄王,而公子子蘭封為令尹,並拒絕向秦割讓兩郡的土地,秦就起兵伐楚,共斬首楚軍5萬於眾,攻取一十六座城池。公元前296年,頃襄王在位的第二年,楚懷王困死於秦國,秦國將其屍體送回安葬。因此諸侯都認為秦國不講信義。秦國與楚國徹底絕交。

第二次流放

公元前293年,頃襄王六年,秦國攻打韓國,大獲全勝,斬首韓軍24萬。秦王給楚頃襄王書信責備楚國的背叛,要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屈原指出「楚頃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懷王客死他國的下場,都是因為「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這些言語威脅了子蘭,子蘭就指使靳尚到頃襄王那進獻讒言,頃襄王大怒,將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按《哀郢》分析,第二次流放的路線,是從郢都(湖北省江陵縣)出發,先往東南方向順江而下,沿途經過夏首(湖北省沙市東南)、遙望龍門(郢都的東門),到達洞庭湖,而後進入長江,經過夏浦(湖北省漢口),最後來到了陵陽(據說是今安徽省青陽縣南)。在這裡過完了他的最後人生!

《屈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