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上海「打虎」記

1948 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軍事和經濟上都面臨著嚴峻的危機。軍事上,蔣軍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僅1947 年一年,就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了152 萬人;東北、山東、陝西的大片土地獲得解放;濟南、長春、錦州、瀋陽等戰略要地也在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經濟上,國民黨又面臨著財政崩潰危險。1947 年的軍費開支高達100 萬億「法幣」,而這一年的財政收入僅僅17 萬億「法幣」,照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的話說,虧空的83 萬億「法幣」「全靠印刷機來彌補」。財政部在上海有5 家大印鈔廠,一分鐘可以印製「法幣」1600 萬元,日夜不停地開機印刷,仍然趕不上需要,又到英國、美國去印,用飛機運回來,就立刻投入流通渠道。濫發鈔票的結果,必然造成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再加上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索賄受賄,奸商投機倒把,哄抬物價,弄得全國老百姓無法生活。

有的編出順口溜來唱:「大官大貪,小辟小貪,貪到結果,百姓死完;你做你撈,我做我撈,撈到臨了,地無寸草..」

在這樣的困境中,蔣介石一再想方設法,挽救危局。他避開軍事、經濟大崩潰的根本原因不提,認為只要改革幣制,發行「金圓券」;同時嚴厲打擊貪污腐敗和投機倒把,就能挽救危機,挽回民心,鞏固蔣家王朝的統治。

於是,就有了蔣經國臨危受命,在上海「打虎」這一段故事。

事情還得從「法幣」說起。「法幣」就是法定貨幣的意思。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由過去的使用銀元與制錢,逐漸過渡到使用鈔票(紙幣)與銅元。

但發行鈔票的銀行很多,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鈔票很混亂。蔣介石取得國民政府領導權後,一直想推行法定貨幣,統一幣制,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大權。

這樣,在經過多年籌劃之後,國民黨政府在1935 年11 月3 日宣佈,以中國銀行、中央銀行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定貨幣,一百元「法幣」折合美元29.75 元。第二年又規定中國農民銀行的鈔票「與法幣同樣行使」,這樣就形成了四大銀行統治中國貨幣體系的局面。

「法幣」開始行使時,信譽還是比較好的,到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四大銀行發行的「法幣」總額只有14 億元。在八年抗戰期間,因為軍費開支和物價飛漲,發行額增加到5000 億元。從1946 年3 月到1947 年4 月,蔣介石為了進行反對共產黨的內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將「法幣」發行額陡增至16 萬億元以上。最後,到1948 年8 月,「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 萬億元,等於抗戰前夕發行額的47 倍,而物價上漲高達3492 萬倍!據當時人記錄,一斤茶葉要80 萬元,一頂單人蚊帳和一條草蓆就要1290 萬元,一市兩黃金要值「法幣」五億元以上。老百姓上街買東西要用麻袋裝鈔票!

蔣介石政府也知道「法幣」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所以想發行新的一種鈔票,來重新穩定金融危機。當時,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是翁文灝,財政部長是王雲五,中央銀行總裁是俞鴻鈞。蔣介石對翁文灝說:「軍事完全由我自己主持,與行政院無關。財政方面,應以財政部為中心,中央銀行幫同處理,同心協力來挽救十分艱難的局面。」王雲五立即提出了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的建議。他的辦法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來收兌或收存全國人民所持有的黃金、白銀和外幣,換給「金圓券」實行管制經濟。在行政院下設「全國經濟管制委員會」,另在全國若干「管制區」,由「經濟管制督導員」負責執行這項工作。

王雲五的建議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1948年7月,蔣介石在莫干山避暑時,專門把翁文灝、王雲五、俞鴻鈞等人找到山上,商討幣制改革的方法。

蔣介石表示,王雲五的「金圓券」方案,「設法挽救財政,收集金銀外幣,管制物價,都是必要的措施」。在場的人也就不敢反對,紛紛表示贊同。蔣介石又問,現在趕印新鈔票能不能趕得上8月份發行?俞鴻鈞回答說,新印鈔票來不及了。不過,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曾在美國印鈔公司訂印餅20億元林森頭像的鈔票,都是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的小額票面,運到國內時由於物價高漲已不值錢了,所以一直沒有再發行。林森像的鈔票在國內沒有發行過,現在正好作為「金圓券」來用。蔣介石認為很好,讓大家做好準備。不久,國民黨開中央常委會時,通過了這一方案。8月19日,蔣介石正式宣佈發行「金圓券」,並規定人民持有的黃金、白銀、銀幣或外幣,應在限期內兌換成「金圓券」,黃金每市兩可兌換「金圓券」200元。

白銀每市兩兌「金圓券」三元,銀幣每元兌「金圓券」二元;美元每元兌「金圓券」四元;過期不兌的,一律沒收。

當時,上海是蔣介石政權發行「金圓券」,掠奪人民金銀、外幣和實行管制經濟的中心。所以在8月21日,蔣介石又下令派俞鴻鈞擔任上海區經濟管制督導員,而派他的大兒子蔣經國去「協助督導」。同時,蔣介石又發電報邀請上海的黨、政、軍、金融、經濟各界的頭面人物到南京開會,要求他們擁護政府措施,交出全部黃金、白銀、外匯,否則就要嚴厲處置。

在這個背景下,蔣經國來到上海。名義上他是俞鴻鈞的副手,實際上俞鴻鈞正忙於在全國推行「金圓券」,上海完全由蔣經國獨當一面。蔣經國也雄心勃勃,他在日記中寫道:「擾亂金融市場的並不是小商人,而是大資本家和大商人。所以要開刀就要從大頭開始..這件工作是非常困難,但是十分重要,無論如何必須盡力幹下去。」他向蔣介石表示:「只要對國家有利,我個人願冒一切危險,什麼都可以犧牲!」

一到上海,蔣經國就向上海的富商巨賈下了最後通牒,他在題為《上海何處去》的演講中大聲疾呼:「投機家不打倒,冒險家不趕走,暴發戶不消滅,上海人民是永遠不能安定的!」「人民的事情,只有用人民的自己的手解決,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把社會翻過身來,非用最大的代價不能成功!」 與此同時,蔣經國調兵遣將,把他的秘密組織「中正學社」的成員紛紛召到上海,決定以原「戡亂建國總隊」的成員為核心,成立「大上海青年服務總隊」,吸收各階層、各行業的青年參加。在短短的時間裡,蔣經國便選拔出12339名青年,分為20個大隊,配合軍隊、警察、憲兵,對大上海實行經濟管制。他們搜查市場、庫房、水陸空交通場所,審查帳目,查封倉庫、勒令金融界、工商界人士帶頭交出黃金、白銀、外匯換取「金圓券」;並且嚴格規定所有商品的價格,必須保持在8月19日的水平上,不許漲價。

蔣經國提出了一個有名的口號,叫「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意思是與其整一大批人,不如狠整個別大人物。他的心腹干將王升擔任「大上海青年服務總隊」的總隊長,根據蔣經國的意圖,王升也喊出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口號,表示要「打禍國的敗類,救最苦的同胞」。蔣經國「上海打虎」

的說法,就是從這裡來的。

9月11日,蔣經國也學著他父親的辦法,在上海請各界頭面人物吃飯。

但他的態度要嚴厲得多,尤其是對大人物,他更是不客氣。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新之嚇得不敢露面;聯合銀行總經理戴立庵找了保人才得回家,並被規定不許私自離開上海;上海銀行公會主席、浙江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李馥蓀,打算由各個銀行湊足一千萬美元應付一下,結果惹得老蔣大發雷霆,蔣經國對他更是聲色俱厲;金城銀行董事長周作民嚇得偷偷乘飛機逃到香港去了;上海農商銀行總經理梅哲之,在抗戰時同日本人關係密切,蔣經國對他拍桌大罵,逼他交出金銀美鈔來。杜月笙、榮爾仁、劉鴻生等一大幫頭面人物或實業家,也被蔣經國逼得很緊。十月份,蔣經國還組織了「上海十萬青年大檢閱」的活動,先在兆豐公園集會,聽蔣經國發表演說,然後舉行示威遊行,沿途高呼口號:「打倒奸商!」「不准囤積居奇!」「不准抗拒不賣!」

為了殺雞嚇猴,蔣經國真的使開了鐵血手腕。

財政部秘書陶啟明,在上海灘有後台,有背景,他利用職權洩露經濟秘密,串通商人搞股票投機,牟取暴利,被蔣經國的部下偵破,人贓俱在,當即判了死刑。同孫中山之子孫科關係密切的林王公司經理王春哲私套外匯,被判處死刑。淞滬警備司令部經濟科長張尼亞、稽察處第六大隊長戚再玉等因貪污舞弊,被判死刑。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搞股票投機,被判八個月徒刑,後改為罰款;杜家的管家、米商萬墨林由於糧食貸款舞弊案被扣押。此外被關罰的大商人、大實業家達到60 多人。在這種高壓下,蔣經國做到了把物價穩定在8 月19 日的水平上,同時在一個月內收兌黃金、白銀、外匯等共值三億七千多萬美元。一時間,蔣經國的權威迅速建立起來了,外國記者把他形容成「中國的經濟沙皇」。恨他的中國人把他比作清代的雍正皇帝,老百姓則把他當成「打虎英雄」、「包青天」!

蔣介石也大為高興,並且把「金圓券」的發行量從最初的20 億元一下子提高到200 億元。

然而,經濟局勢並不是單憑政治權力就可以完全控制的。「金圓券」的信用只體現在政府的文件上,並沒有在市場流通中反映出來,所以真正掌握著商品的人,仍然是抱觀望態度的多,他們盡量多保留商品而少收入「金圓券」;同時在政治高壓下穩定的物價,也打擊了商人們的經營積極性。結果物價雖然沒有上漲,但市面上的貨物卻越來越少。少數財大氣粗後台硬的奸商,不但自己倉庫裡的貨物不拿出來賣,還派人到市面上搶購貨物,囤積起來。這樣一來,小商人進不到貨,店裡越來越空,老百姓拿著「金圓券」買不到東西,對「金圓券」的信譽也就發生了懷疑。黑市上的「金圓券」對美元的比價也就逐漸下跌。

面對新的危機,蔣經國親自組織了5600 個骨幹分子,向全市各行各業實施物資總檢查。

這一查,查出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大老虎」,他就是孔祥熙的大兒子孔令侃。孔令侃的母親,就是宋美齡的妹妹宋靄齡,他同蔣經國算起來是姨表兄弟。舊中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孔家排在第三,僅次於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孔令侃在上海辦了一個揚子公司,囤積了大量大米、百貨、藥品、鋼材、呢絨、棉布、汽車配件等等,他拒不拿出來銷售。蔣經國發現後,一邊全部查封,一邊向外界公佈了這一情況。頓時,全上海、全中國以至全世界的目光都盯住了「揚子公司案」,看蔣經國怎樣處置他的這位富可敵國的皇親國戚。

蔣經國決心拿孔令侃開刀。他在日記中寫道:「已經騎在虎背上了,則不可不幹到底!」於是他下令加緊清點揚子公司倉庫的存貨,準備全部沒收。

孔令侃沒想到蔣經國會同他玩真格的,加上外界壓力太大,他有點沉不住氣了。孔令侃先是去請上海市長吳國楨出面調解,然而吳國楨老奸巨猾,他才不肯在蔣家和孔家的衝突中亂摻合呢。他找個借口,輕輕地推托掉了。

孔令侃急中生智,跑到南京,搬來了他的姨媽宋美齡。

宋美齡雖不是蔣經國的親生母親,但平時兩人的關係不錯,幾乎從來沒有紅過臉。特別是蔣經國的親生母親死於日本侵略軍的飛機轟炸後,宋美齡待蔣經國如同親生,蔣經國也很尊重這位後母。可是這一回,盡避宋美齡一再勸解,蔣經國仍然不肯鬆口。他堅定地認為,這不僅僅是關係到他們兩家的私事,更是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

宋美齡無可奈何,只得動用最後一張王牌,向正在北平忙於軍事大計的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報告上海的意外情況。

蔣介石立即給蔣經國發來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要他「且慢行事!」

蔣經國立刻明白了這是宋美齡的花樣,於是也向北平發了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告訴蔣介石:「慢則生變,慢則倒台。滬人怨聲載道,500 萬人搶購勢如狂潮,金圓券岌岌可危,經濟管制毀在旦夕!草草收場,百姓遭殃。」

蔣經國沒有誇大危機,此時上海的搶購風潮已經勢不可擋,人們提著「金圓券」就像提著一團火,見到什麼買什麼,連棺材和壽衣都被人搶購一空!

蔣介石見雙方相持不下,只得親自乘飛機趕來上海。可他一下飛機,就被宋美齡和孔令侃接到了孔家。宋美齡一再向蔣介石強調,蔣家和孔家不是一般的關係,損害了孔家的利益,也就是損害了蔣家的利益。孔令侃又以公佈蔣家在美國的財產數字相威脅。蔣介石權衡利弊,終於決定袒護孔令侃。

第二天,他召見蔣經國,批評他辦事太過火;又公開宣佈揚子公司儲存的貨物不屬於「日用必需品」,不在查禁範圍之內。

蔣經國垂頭喪氣,向等待消息的他的親信們說:「我只有先在家盡孝,然後再為國盡忠了。」

孔令侃這只天字第一號的「大老虎」逍遙法外,蔣經國在上海的「打虎」

運動再也無法持續下去了。蔣經國淒淒慘慘地發表了一個《告上海市民書》,表示對上海人民的歉意,灰溜溜地離開了上海。

被捕入獄的60 多個富商被釋放了。

緊接著,翁文灝倒台,王雲五辭職。

「金圓券」像脫韁的野馬,在短短九個月內,就貶得一文不值。一千元、五千元、一萬元、五萬元、十萬元、五十萬元面額的鈔票相繼發行,而物價也像天文數字般飛漲,一日數變。到1949 年4 月,要36 萬元「金圓券」才能買到一塊銀元,比發行之初漲了18 萬倍。到上海解放時,一塊銀元要值八千萬元「金圓券」!

隨著「金圓券」的崩潰,蔣介石政府的財政金融再也無法挽救。而蔣家王朝在中國大陸的統治,也就走到了末日。

(薛之兵)

《災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