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博學的人亞里士多德

在兩千多年前雅典城外的一所學院裡,經常有位身穿長袍的學者,帶領著一群弟子,在濃陰覆蓋的大道上漫步。他踱著方步,邊走邊講;學生們也踱著方步,跟著老師亦步亦趨,靜靜地聽著,默默地思考著,有時又會跑到前面攔住老師,和老師進行熱烈的辯論。他們的神情是那麼的逍遙自在,以致當時有許多人稱他們為逍遙學派。這位學者就是亞里士多德,被譽為古代西方世界最博學的人。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生於希臘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親是馬其頓王阿明塔二世的御醫,亞里士多德也經常出入於馬其頓王室。17歲時去了雅典的柏拉圖學園,成為柏拉圖的學生,學習達12年之久。後來又擔任學園的教師,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死後,才離開那裡,到小亞細亞一帶講學。公元前343年,他與國王的養女皮蒂亞斯結婚,並被聘為馬其頓太子亞歷山大的教師。這以後,亞里士多德在雅典的裡克昂附近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教育和科研活動。而後12年中,他把學院建成當時探討各門類問題特別是生物學和歷史學方面問題的中心。而他自己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學院中完成的。

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就反叛起來了,並且攻擊亞歷山大的朋友,包括亞里士多德在內。亞里士多德被判以不敬神的罪。但是他不像蘇格拉底,他遷到了雅典以北的哈爾基斯,以避免受刑。第二年(公元前322年)他就死去了。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他研究和講授的內容涉及當時知識的一切領域。他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里士多德是位孜孜不倦的尋求科學、追求真理的偉大思想家。他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他廣博而雄厚的知識,在全面考察和批判總結以往哲學成就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成為古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使古希臘哲學發展到了高峰。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他批判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的理念論,主要指出了一般不能離開個別而存在,事物的本質,即「形式」在事物之內。他提出四因說,認為具體的事物是由四種原因而構成,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結合的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他的自發的辯證思想。但他又認為,「形式」是積極能動的因素,並提出有一個沒有質料的形式作為一切事物的最後目的和運動的最終原因,這就是「第一推動力」,從而倒向了唯心主義。他主張認識的對象是外在的事物,強調感覺在認識中的重要性,思維依賴於感覺。這裡緊密地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他又認為,理性的知識是「高貴的」知識,純思辯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理想,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

(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造的科學(詩學)。

它對所有以上的學科幾乎都進行過研究並有獨到見解,他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力圖把思維形式和存在聯繫起來,並按照客觀實際來闡明邏輯的範疇。他被馬克思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特別是他的著作《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對後來的哲學和科學的發展影響頗深。還可以說,在希臘科學史上,亞里士多德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因為他是最後提出一個整個世界體系的人。亞里士多德的教學思想主要散見於其《政治學》和《倫理學》中。

亞里士多德對後來的整個西方思想有巨大的影響。在古代和中世紀期間,他的著作被譯成拉丁語、敘利亞語、阿拉伯語、意大利語、法語、希伯來語、德語和英語。後來的希臘作家都研究他的作品,讚美他的作品。他的著作對伊斯蘭教哲學有著重大的影響。在許多世紀中,他的作品一直統治著歐洲思想界。阿維羅伊斯(1126—1198年,阿拉伯醫生、哲學家,生於西班牙哥多華,曾註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也許是所有阿拉伯哲學家中最著名的哲學家,他努力把伊斯蘭教神學和亞里士多德理性主義加以綜合。中世紀最有影響的猶太教思想家麥孟尼底也為猶太教做了類似的綜合。但是這類著作中最著名的是基督教學者托馬斯·阿奎那的偉大著作《神學大全》。受亞里士多德深刻影響的中世紀學者多不勝舉。

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羨慕如此之深,以致於在中世紀末期到了近乎崇拜偶像的地步,他的作品已不再是一盞指路的明燈,而是成了一件禁止人們進一步探索知識的緊身衣。亞里士多德喜歡進行獨立觀察和思索,無疑他不會贊成後世人對他的作品所做的崇拜。

《世界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