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動

「你嚮往過大海嗎?你體驗過在海中魚群裡輕柔穿游的神奇,去凝視海洋生物的優雅,去感覺鯊魚的張力游動嗎?」

施萬克看著我的眼睛,這樣問我。施萬克是我的朋友,這位金髮碧眼的美國新澤西人,跟我一樣生活在北京這個巨大的城市,我有時是他的中國生活顧問,但更多時候我感到他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反而是我的指路燈。從他的眼神中我能貪婪地吸收著這個城市越來越稀缺的滿足與自主的力量。

一個美國人在中國做記者、自由撰稿人、音樂DJ,在事業發展良好時卻放棄了「大好前途」,在沒有大海的北京做起潛水教練,教起潛水!而他這樣做的理由是:人生只有一次,原來的工作對我來說太簡單了,太簡單的事情是對生命的浪費。

1985年4月26日,施萬克來到北京時還是一個高中生,他永遠無法講清楚北京給了他什麼樣的震撼,「北京的魅力是我無法解釋的。我所看到的生活是那麼的不同,那時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還不很現代化,自行車比現在多很多,但是,我感到了這裡生命的樸實鮮活與古老文化的神秘。我回去後就希望能學習與中國有關的事情,後來考入麻省大學主修中國文學與語言。我夢想以後來到中國,去採訪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國做記者。」

非常害羞的施萬克在說到北京時一雙藍眼睛閃閃發光,臉頰漲得紅紅的。看著他的樣子,我忍不住想,北京真的那麼神奇嗎?為什麼天天生活在這裡的我感受不到呢?

就是這種熱愛使得施萬克再次來到北京,實現了他的夢想,在一家名叫Beijing Scene的報紙工作,作為創辦人之一負責副總編輯的工作。「那時候,有想過教潛水,沒有想過去選擇任何其他的生活方式,我只想做記者,我就去做了。」1998年自己創辦了China buzz網站,主要提供娛樂資訊與相關技術支持,一年後被紐約一家網站成功收購。2000年施萬克被一家網站重聘,到香港出任這家網站的總編,工作發展得非常順利。

改變來自一次例行出差,去泰國出差的時候他來到了泰國東部的一個美麗島嶼,在那裡潛水的美好感受使得他萌生了將來做一名潛水教練的夢想。「在水中與魚兒相處的感覺完美極了,而海洋生物的優雅與奇妙把人比得無比醜陋,海洋美得像夢境一樣輕盈縹緲……」

忙於工作的施萬克忽然感到內心有一片巨大的空白,「工作既簡單又重複,太多的時間消耗在了自己不可控制的因他人過失導致的絕望結果中。快速節奏的城市生活與心頭凝結的問題使我感到已經到了去發現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該怎麼樣生活的時刻。」

「我喜歡大海,我能做一份和大海有關的工作嗎?」施萬克開始考慮這樣生活的可能性,就在這個階段他遇到一位英國潛水教練,在兩個月的潛水課程學習中,他仔細思考著自己的未來,他決定:再也不會去做他自己不能全心投入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就算能生存也不可能做得太好,而付出的代價卻是只能有一次的生命。

可是改變原來的生活狀態談何容易?當潛水教練不僅要取得全世界最大的PADIDIVECENTER的正式教練資格,還需要具備一些價格昂貴的潛水儀器與相關裝備,需要自己去招募學員、教學等等,要去做的太多太難,而且,自己將不再有固定的工作與收入,生活的風險與理想的衝突擺在眼前。

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風險和責任是巨大的。身邊的朋友都勸他三思而行,誰不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呢,但這代價你付得起嗎?不僅是風險,這還意味著在生活的道路上你將是個孤獨者,因為你選擇了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選擇。

施萬克知道現在最需要戰勝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大的阻礙對手。30歲,你可以選擇,但是,時間很緊迫,要準備的東西還太多。最後使他作出決定的是多年前父親告訴他的一句話:「當別人不能跟你同行的時候,我們仍然要去,不能只是等待。如果你要等待別人,那你哪裡也去不了。」

2002年春天,施萬克取得PADIDIVECENTER的潛水教練執照後回到北京,著手準備潛水中心的各種事務,並註冊了自己的潛水公司。半年後,他帶著自己的第一批學生(六個人)開始了教學,以後的每個月人數都在增加。在新的生活與工作中,他實踐了自己對新事物的認識,發現了自我的另一種能力並挑戰了自我極限容度。在帶領學生去水中實踐的時候,協助學生克服對水的恐懼,看著學生在水中逐漸適應,漸入佳境融入自然,解決呼吸器滑落、視鏡進水等常見問題後,整個過程使他的內心感到協作與分享的心靈滿足。通過輔導學生的技能也使自己再次感受心理的成熟過程,享受選擇的自由快樂。

「選擇,意味著收穫,是否也意味著一些失去,其中最無法負載的是什麼?」

我問。

「是的。選擇必然收穫也必然放棄,或者說是失去。西方人不講究面子,當然,並不是說什麼也不在乎,對於社會與相關的界定約束力看得比東方人淡一些。因為,不管你選擇什麼,都不可能只想得到外界人群的完美認可,那種狀況是永遠也無法達到的,永遠。如果你在意,那只會消耗時間,也消摩了自我。我一直認為這就像是我在開車,手中拿著地圖,感覺迷路時也不想去問,還是憑著自己的判斷繼續下去。也許真的錯過了出口,沒關係,你還可以掉頭,生活也是一樣。不是你是否聰明,而是你可以去做,一種自然的自我掌控的,不用外界常規去限定的生活。沒有絕對對錯,不是成功與失敗,只是去做。我最近問我媽媽,雖然要克服條件的不成熟、生活不穩定、孤單甚至痛苦的摩難過程,如果有機會,你是否支持我去選擇?我媽媽非常肯定地說當然。」施萬克的眼神有些深遠,他停頓了一會兒,說:「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動,但這不正是一個人活著的證明嗎?」

施萬克在北京繼續他自由但波動的生活,不知為什麼他的選擇給了我一種力量,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他使我問自己,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呢?我在抱怨生活無聊的同時有沒有勇氣去開創新的生活?

《人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