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梟雄馬克·裡奇

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一生中賺取的資產難以計數,他的門徒遍佈世界各地,每一位都是當地的風雲人物;他是美國司法機構的眼中釘,創下了全美最高逃稅記錄,是政府“黑名單”上的重點調查對像;他是偉大的慈善家,捐贈幾十億美元幫助以色列修建學校、醫院、孤兒院和博物館,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將他當成救世主……他,就是最具爭議的商界傳奇——多面梟雄馬克·裡奇。

從初級交易員到寡頭教父

裡奇生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早在他還是紐約菲利浦兄弟公司的一個初級交易員的時候,他的商業才華就開始展露了。

朝鮮戰爭之後,裡奇發現用來製作電池的水銀在戰爭中有極大的需求,將會成為國家重要的儲備物資,於是他設法從世界上最大的兩家水銀供貨商那裡取得了產品經銷權,低買高賣,大賺一筆;1958年,古巴的巴提斯塔政府垮台,裡奇被上司派入當地進行善後工作,並與新的卡斯特羅政府建立聯繫,裡奇超額完成了任務,並從“沒有規則”的古巴吸取了大量經驗。

1960年代後期,裡奇根據當時的局勢,前瞻性地預測,阿拉伯將要頒布石油出口禁令,他開始創建一個石油現貨市場。在此之前,全部的原油交易都要通過與大型公司簽訂非彈性長期合同才能進行,而裡奇卻讓原油交易也像其他商品一樣,實現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消費。1973年後,石油禁令頒布,當其他石油大鱷正為此感到焦頭爛額的時候,裡奇卻享受著石油帶來的暴利。要知道,石油危機爆發之後,油價從每桶6美元的進價一度驟增到了25到40美元,這其中的利潤可想而之。

那麼,裡奇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呢?眾所周知,如果按照正常流程來走,裡奇賺的錢可有一大半要落入美國政府的口袋,這可有違裡奇的初衷。事實上,裡奇名下的AG公司與一家名為WTM的石油轉售公司一起,完成了將財富“變”到美國以外的“魔術”。

首先,裡奇把高品質的石油貼上低品質石油的價簽,以低價石油的市場價賣給WTM公司,WTM公司轉手將石油虧本賣給裡奇在巴拿馬建立的秘密公司,然後再由巴拿馬的這家公司以高價石油的市場價進行銷售,而這樣獲得的收益,就屬於巴拿馬的公司而非美國的公司了。

有人不明白,為什麼裡奇要把高質量石油以低質量石油的價格賣掉?這不是虧了嗎?而且幹什麼要轉來轉去這麼麻煩呢?其實避稅的關鍵就在這裡。

在第一個步驟中,裡奇的公司以低價將石油賣給WTM公司,大大降低了這部分收益所需繳納的稅費,而WTM公司的“虧本”生意,更是不需要繳稅。當石油到了巴拿馬的公司,一切就好辦了,按照巴拿馬法律的規定,產品全部外銷的企業免征所得稅,因此這家公司只要將石油“出口”,那麼它獲得的所有收益也就不用繳稅了。這一番“折騰”,讓裡奇規避了大量的稅務,獲得了極高的利潤。

1980年,WTM公司一年內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獲利超過20億美元,平均每天經手的石油超過30萬桶,而馬克·裡奇公司就佔了WTM業務總量的10%甚至更多。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式雖然有點不地道,但其實只是在鑽法律的空子,算不上違法。

就這樣,馬克·裡奇的生意越做越大,並且他不僅自己做,還在世界各地資助子公司和新公司的創建,並對已建立公司的貿易商進行培訓,從而構建了世界上勢力最強大的非正式獨立礦產品貿易商網絡。在礦產品行業中,他是實實在在的無冕之王,而這個行業中的中堅力量,那些寡頭巨擘,都是裡奇忠實的擁躉,甚至有人稱他為寡頭教父。

最安逸的逃亡者

不過,他的做法無疑會減少美國大量的稅收收入,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美國政府很快就注意到了這顆正在冉冉升起,卻不太守規矩的商業新星,並對他提出了多項起訴,想要將他繩之以法。在美國司法部的檔案局中,收藏著成幹上百份有關裡奇的檔案,他的“犯罪記錄”,也可以寫滿幾頁紙。

1983年,馬克·裡奇被政府指控犯下了包括電信和郵政欺詐、詐騙、逃稅4800萬美元,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等51項罪名。在沒有死刑的美國,這些罪名足以讓裡奇蹲上325年的大牢,實打實地會“把牢底坐穿”。

不等警察上門,裡奇就像徐志摩的詩句一樣,“揮一揮衣袖”,和美國說再見,開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

雖然名義上裡奇是在“畏罪潛逃”,但他的日子過得卻仍然堪比神仙,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從中體驗到了“與人鬥,其樂無窮”的真諦。一方面,裡奇在世界各地的生意仍在繼續,為他撈取大量的金錢,另一方面,他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首先,裡奇辯稱,自己的AG公司屬於瑞士,因此美國的禁令本應對它無效,那也就不涉及違反禁令的問題,但美國政府並不認可這一說法。接下來,裡奇在聯邦法庭的壓力下,將裡奇國際公司“賣”給了同在自己名下的克雷倫敦有限公司,以證明裡奇公司已經“不存在”了。可惜的是,美國政府仍然不願意放手。很快,瑞士政府坐不住了,因為裡奇在瑞士的楚格州開設有數十家外國公司,是瑞士最大的六位稅收貢獻人之一,瑞士駐美國大使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抗議書,聲稱美國政府的訴訟是對瑞士經濟的威脅,並譴責美國是在對裡奇實施“勒索”。而在瑞士之後,當時裡奇最大的客戶——前蘇聯也公開發表文章,對這種“公開的勒索”進行了批判。一時間,美國政府反被推到了道德的對立面,而這起訴則演變成了一個盡人皆知的國際事件。

除了這些在美國外部進行的努力,裡奇同時也在美國內部進行協調,希望“溫和”地解決這個事件。他與美國的許多高官政要都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係,並出資支持他們的選舉工作,基辛格、布什、克林頓都是他的好友。終於,還是懷柔政策起到了效果。2001年,克林頓在其當政的最後一天赦免了裡奇,讓他結束了自己長達17年的“逃亡”生涯。

其實,即使是聲稱要逮捕裡奇的美國,也一直沒有斷絕過與他的生意往來。裡奇的商業帝國能量那麼龐大,對於能夠帶來巨額利潤的財富“天使”,誰又能夠真的拒絕呢?

羞澀、溫和又天真的孩子

在外界看來,裡奇或許是一個能夠點石成金的商業奇才,或許是一個遊走在道德與法律邊緣的黑暗教父,但在裡奇自己的心中,他不過是個羞澀、溫和又天真的孩子。

他從不覺得自己曾觸犯過美國的法律,比如美國的禁運令,他是持維護態度的,但是他的公司是在瑞士註冊的,美國的禁令明明管不到他的公司呀!還有他的賄賂行為,裡奇認為,自己的賄賂只是為了和其他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別人都做自己不做,這難道不是不公平?他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在做同樣的事,而只有自己會受到美國政府的起訴。

在人們看來,這或許有“裝傻充愣”的嫌疑,但這卻是裡奇心中真實的想法。作為一名猶太人,裡奇無論何時總會感到自己是個“局外人”:他小時候作為一個難民,從比利時逃亡到美國。在那裡,他是個“另類”的存在,沒有朋友,永遠只是獨自一人。這種被孤立的成長環境,導致裡奇愛以色列超過愛美國,所以他捐贈了大量的財物,來幫助以色列的公益事業,幫助猶太人從埃塞俄比亞轉移到也門,因為猶太人的群體讓他更有歸屬感。他並不是冷漠無情,而是將自己的情感都分給了那些自己在意的人。從這一點上看,裡奇甚至比絕大多數人更加善良、更加有責任心。

裡奇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賺到如此多的錢,僅僅是因為他看到了別人不去想或不敢想的事情,並親力為之。這得益於他父親的親身教導,在他年幼時,父親會從工廠廢棄的金屬或其他垃圾中尋找可以再利用的資源,並將之賣出,再次變成錢。而這一切,都並不違反任何國家的法律。

2013年6月,裡奇的傳奇隨著他生命之火的熄滅而畫下了句號,但是他的商業帝國以及他的門徒,卻將延續他的思想和他的信條,繼續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格局。或許裡奇不能算是商界的英雄,但他卻絕對稱得上亂世中的梟雄,膽大、心細、果斷,再加上絕佳的洞察力,成就了裡奇的神話。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