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三年賺一生

清同治元年,他的糧店開張了,他不急於銷售,卻派學徒去觀察別的糧店收糧的過程,到什麼地方收,怎麼運輸,怎麼包裝保存,半年過去了,他又派人去研究銷售的門路,哪些地方缺糧。這一年,純粹是白忙活了,不但沒賺錢,反而壓了大量的資金,貼進去不少的花費。

年底盤貨的時候,有幾個學徒看不到前景跑了,管事的匆忙找到他:掌櫃的,生意不是這麼做的啊,小本生意,並非珠寶,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需快速流通,樹挪死,生意要周轉才能活。

他正低身看糧,都沒回頭:急什麼?今年,咱們沒虧。管事不解,他接著說:咱們今年賺了經驗了。

第二年,他開始售糧了,管事的很開心,這終於要見收益了。市面上的糧,總要在精糧中摻雜一些霉變的,他卻不這麼幹,精糧就是精糧,一分沙子不加,一顆霉糧不摻,最好的糧,跟市價相同,差一些的,或者劣等的,低於市價三成銷售,市面上都好奇,他怎麼賺錢?這個價格,等同於原價出售,那人工花費,還得貼上,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管事的都想關門了,他還下令大量出售,一時買者如雲。不出三月,庫存去半,他不得不抽調人手去收糧,卻沒有停下原價銷售的步子。

跟他一起投資的表哥著急了,去年不賺,今年又要賠,這做的是什麼生意?他仍不急,今年,仍舊賺了,賺的是人氣。

第三年初,他接到了四川官府及軍隊的訂單,談好九月供糧,價錢若干,三月,雲南大旱,百年不遇,所有農作物欠收,無奈,他只能高價收糧,離交糧的季節越來越近,所有人都慌了,建議他不如跑吧,糧食不夠,如何面對官府責難?幾個通宵沒睡,他找同鄉借了銀子,去江南收購糧食,再花費無數運到四川,算下來,賠了身家大半。

其他糧商都在等他關門歇業的時候,他一如既往,收糧,低價售糧,九月,遇瘟疫,雲、貴、川皆有涉及,民不聊生,他做出一個所有人無法相信的舉動,以全族田地、房屋做抵押,貸款從江浙又購進糧食,放糧救災,一時名動天下,朝廷先後賜“急公好義”和“義重指群”匾額加以旌表。

樂善好施之舉,卻遭到全族人反對,族人要求他償還財產,並分家劃清界限,擔心他繼續瘋狂下去,將一無所有,族長也承受不住抱怨,問他:咱們家小底薄,做善事,不在此時。你交個底,今年又賠了多少?何時是個頭?

他不急,不躁,一一給族人上茶,完了,雲淡風輕地說:今年,賺的是信義。來年,該是賺錢了。

同治四年,“同慶豐”號糧店經三年厚積,生意爆發,官、商、民都好與他做生意,滇川一帶,凡論及糧食,無不說滇南王熾“樂善好施,信義為先。”

王熾歷數年經營,成滇中富商,人稱“錢王”,獲四品道員職銜,恩賞榮祿大夫二品頂戴,誥封“三代一品”封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超出了胡雪巖的“二品”商人封號。

生意要怎麼賺?先學經驗,後集人氣,再立信義,等把這些都賺到了,自然會賺到錢。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