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螞蟻的價值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作“懶螞蟻”。

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才能勤於動腦。

其實,日本人研究的“懶螞蟻效應”太晚了,國人早在兩千年前就把“懶螞蟻效應”用在管理國家的政務上了。

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就是典型的“懶螞蟻效應”,養士成為上層社會競相標榜的一種時髦風氣。有實力、有抱負的國君、權臣,無不以盡可能多地收養門客為榮。孔子的孫子子思在《孔叢子·居衛》寫到戰國時代,“天下諸侯方欲力爭,競招英雄,以自輔翼。此乃得士則昌,失士則亡之秋也”。此言深刻地道出了戰國養士之風經久不衰的真諦。齊國的宰相孟嘗君就足足養了三千個“懶螞蟻”。就連會點兒雞鳴狗盜,彫蟲小技之人也能成為他的門客。秦昭王對孟嘗君最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嘗君入秦。孟嘗君帶著門客千餘人來到秦都咸陽。孟嘗君獻給秦昭王一件純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裡。可秦昭王聽了屬下的讒言,把孟嘗君軟禁起來,孟嘗君請秦昭王的寵妃幫忙解救,妃子說:“這不難,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孟嘗君為難了,僅有的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來第二件呢?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當天夜裡,這個門客模仿狗叫聲,從狗洞潛入秦王內庫,看守以為是自己養的狗,未加懷疑。於是這個門客盜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給秦王的愛妃,孟嘗君也得了自由,並急忙帶領門客連夜逃離秦國。他們逃呀逃呀,半夜來到邊界的函谷關。這關口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出入,忽然有個門客學起了公雞叫。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守關的人開了城門,讓孟嘗君出了關。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已經走遠了。

就這樣一個平素裡無所事事的懶螞蟻、會點兒雞鳴狗盜之人,可關鍵時候,就比那些勤勤懇懇種苞米人更有價值了吧。

一個國家、一個集團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員構成的,不要覺得懶人無用,不要人人都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還要有耍大刀的張飛,耍嘴皮子的張松。勤者與懶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大量勤者的存在,是一個組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一個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還需要有懶於具體事務,卻勤於思考創新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者。甚至是那些指手畫腳、甚至牢騷滿腹、甚至指桑罵槐者也有存在的必要。沒有了這樣的“懶惰者”與“不合作者”,勤者還真的極易無所適從,亂了頭緒,多會作無謂勞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得意忘形。

特別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不能少了“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懶人,正是這些不勤懇懶螞蟻的“坐而論道”才是宏觀決策的智囊團。他們“沒有實際用處”的虛幻的事業,才能讓無數務實的人們有了安置靈魂的精神家園。那些看起來沒有用處的懶螞蟻行為其實都是文化使者的自覺尋找。人類如果沒有那些懶螞蟻從事著諸如宗教、哲學、美學、數學、文學藝術這樣的研究與創作,都是一些尋找、製造物質財富的勤勤懇懇的螞蟻該多麼單調與可怕。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