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重在會梳理

無論什麼性質的企業,搞好企業的規律是一樣的,大家都必須遵循規律,離開了規律就會垮台。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經營規律支持著企業發展呢?

管理是超級生產力

管理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很簡單,不管你念多少書,我認為要抓住本,圍繞這個去展開,我相信你的工作一定會有效。

現代化管理方法,我認為最常用的只有兩個方法,作為領導來說一個就是魚刺圖、一個是直方圖,魚刺圖把原因分析清楚,直方圖把主要矛盾找出來,解決就方便了。

我理解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每個人本事不同,你配置我配置不一樣,有的企業把指標一比就比出來了,所以說目的是在資源配置效率上下工夫,當然對效率這兩個字理解不能偏,也應該是全面的。

資源配置配什麼?三個物質要素(人、勞動工具、勞動對像)加一個非物質要素(管理),這就是我們的管理的功能,所以我把它評價為管理是超級生產力,不僅僅是第一生產力,因為它是在組合當中產生的效率,你只要有進步,我一定把你配置得更高,不管你技術進步到哪兒,在你最遠端、最高端我組合你,這就是管理的重點。所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它的功能很重要是體現在組合上。

管理工作不是說管得越多越好,我理解的管理只管兩件事兒:違規和例外。咱們無論在哪個崗位,如果你感覺自己管得越來越多了,你要提醒自己出毛病了。管得越多,從資源配置效率上來講一定是打折扣的,你管得越多,折扣打得越大,所以我理解管的最高水平是少管、不管。而更多的精力要花在“理”上,管理的理我理解為梳理,要把它理順、理清楚,最後出規章、出制度、出辦法、出理論,如果人的大量精力花在管上面,你一定把很多時間荒廢掉了,你真正理是理得很少的,你不可能會提高。

在我們企業當中這樣的事情也很多,包括我們政府的管理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就像我們十字路口紅綠燈一樣,原來沒有左拐彎燈,車一擁擠有的人闖了一個黃燈過去了,但是左拐彎拐了以後前面堵住了,另外一個方向綠燈開了也過不去,就攪麻花攪在一起了,沒辦法,找交警,交警把它疏通解決了,你不能因為交警把它疏通了,反而提出來紅綠燈不用了,就交警站在這裡吧,這是本末倒置。

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

同樣的事在我桌子上不會超過三次,超過三次就要修改辦法了。舉個例子,交通主要是挖掘人、車、道路的潛力,來提高安全的流量。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了,走的人擠了就要有人來理,如果人和車一起走就有安全問題,車多了就有紅綠燈,它這個演變的過程正好說明了“管”跟“理”的過程。

因為有擁擠你就要去解決,你梳理出來人要往右行,有了規則按這個規則流量就一定高。中國比較難,最近在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式過馬路要解決,紅綠燈不管用,所以說交通流量就很低,因為提高流量就像水管子一樣,一個是增加橫截面積,一個是提高流速。

咱們汽車的速度遠遠不夠,現在汽車的性能很好,我說這個性能是多餘的,多餘的性能就是浪費錢。在中國有70公里/小時就可以了,用不著120、140。德國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所以汽車廠就有一個研發的要求,就是發動機怎麼改進、速度提高,發動機提高剎車系統就要求高,因為速度越高剎車系統越好。剎車系統就像我們企業管理當中的監管一樣,沒有監管是不行的,但是監管的目的是為了讓車跑得更快,不是說剎車要把車剎到不跑了,我們現在的監管就有這個毛病,特別是國有企業,剎車的人太多了,這個人也剎一把,那個人也剎一把,所以你要跑得快很難跑,人家沒有,但是跑得快的話要按規則走。

我們的高速公路跟慢速公路差不多,最早的時候還有拖拉機開,現在這個倒是沒有了,沒有什麼超車道、行車道的,就是混著開,這個效率怎麼會高呢?沒有人管。所以說梳理出來成為規章制度,一開始就要嚴格執行。

管理者要做的幾件事

管理一定要跟本企業相結合,沒有兩個企業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也沒有兩個企業應該用完全相同的辦法來治理。

生產力三要素,人、勞動工具、勞動對象,最大的變化是人。沒有兩個企業的人是完全一樣的,就是本企業的人每天也都在變。所以說管理難,更需要靠制度、規章來形成這個合力,而同時要落在機制上,要組成活力,它才可持續。所以老總難就難在你要跳出這個,在實踐當中悟,梳理後面的事兒,方向就是這個方向。你提高配置效率沒有活力能行嗎?也不可能。現在有活力,過兩天沒有活力了,也不行。

所以交通管理每進一步,它管理的人不是增加,而是減少,效率在提高。你要按原來的方法管理現在的車流,不知道需要多少人。現在也在不斷地進步,拐彎專門有拐彎燈,不僅左拐彎要有燈,右拐彎也要有燈,這都是進步。原來都靠人指揮,現在有信號指揮、還有交通台指揮來提高流量,所以說手段多了,但是目標仍然是一個,就是提高安全行車的流量。

企業也一樣,有幾件事是管理者一定要做的。

第一件事兒,責任要落實。首先體制要變,原來是沒有責任的體制,審批的人多,到最後就沒有人負責了。十六大以後把體制改成了有責任的體制,辦法就是經營責任制,國有企業簽訂經營責任書,到時候就按規矩兌現。

第二件,就是計量,按照規定兌現,獎罰分明。國有企業簽訂責任書以後,到期按規定兌現。審計、綜合評比打分之後,根據得分對應ABCD四類。A類是基薪的2倍,B類是1。5倍,C類是1倍,D類就是干拿基薪沒有獎金。

企業管理不可能一下子全面提高,一年能走一小步就很不錯,因此在對國有企業四項指標考核中,管理只考核企業的短板,每個企業的短板不一樣,只要短板提高一點我就很滿意。如果有企業全面提高,那就是全面失敗,因為不可能做到。

領導要把精力放在梳理上,向同行看,也要向外行看。外行看看可能會給你不少啟示,因為有的行業是一開始就規範,像我們家電行業做洗衣機、冰箱。有的行業開始時不規範,所以看起來在本行業好像不錯,但是跟外行業一比較就知道差距了。中石化在世界500強排名第5位,是我們國家的老大。但是我要求他們學習台灣台塑集團的王永慶。學習他的精細化管理。

我們國內企業,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因此要十分重視培訓。如果你培養不出像德國一樣的工人,你就造不出德國一樣的車。

所以,基礎堡作第一項就是標準。標準一比就比出優劣了。有了標準就要計量。第三個是定額。第四個就是責任制,第五個就是培訓了。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著力點一定是在“理”上,“管”的最高水平就是少管不管。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