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變,大改善

多年前的一個冬天,連鎖超市的老闆楊西新在上海某街區的南北兩側各開一店。幾個月過去了,楊西新發現,南側店每天的營業額總比北側店多出近300元。

楊西新從上月的銷售情況得知,兩家店的客流量相差不大,南側店的人均消費額比北側店高出5.1元。同樣的商品、同樣的陳設,為什麼南側店的顧客會比北側店的多消費5。1元?楊西新在兩家分店分別逛了一圈之後,終於找到了答案。

南側店的守門服務員與北側店一樣都是兩個,不同的是,南側店的門口幾乎只有一個人在看守,另一人已經變成流動人員。楊西新觀察到,這個流動的服務員反覆地在做一件事:把挎籃或手推車送到徒手購物的顧客面前,讓他們輕鬆購物。

楊西新詢問這名服務員為何這麼做?服務員不好意思地說,他怕冷,為顧客送籃子和推車可以在運動中取暖。楊西新示意他繼續這樣做。不過,他希望服務員按照自己定的標準去做:向手中拿商品超過3件而未使用購物籃的顧客遞送購物籃,向手提購物籃內商品超過5件的顧客送購物車。

原來,通過計算和觀察,楊西新得出這樣的結論:使用購物籃和購物車的顧客會增加在門店的逗留時間,從而提高門店的銷售額。在客流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南側店服務員正是在無意間提高了顧客的銷售額,才使得營業額高於北側店。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楊西新也讓北側店的一名服務員實行“三件遞籃,五件送車”服務。兩個月之後,楊西新再次計算兩家店的人均消費額。這次,兩個數值只差0。7元。這之後,楊西新讓其他連鎖店的服務員都倣傚這兩家店,主動為顧客送籃子或推車。他的這一改變可不得了,年底算賬時,楊西新發現十幾家分店的總營業額比去年多出近百萬元!

5.1元和百萬,這兩個數字天差地別,可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這讓楊西新得到一個啟示,一個小小的改變,極有可能帶來大的改善。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