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上的那些趣事

酒宴上的那些趣事

現代生活中,禮尚往來,宴請賓客是常有的事。酒宴上那些個約定俗成的禮儀風俗背後可都是有故事的呢!

茉莉花茶

客人落座了,自然先上茶,喝什麼—來壺茉莉花茶!

據說有一回,玉皇大帝在御花園被一種花吸引了,那花玉骨冰肌、幽香沁人,玉皇大帝讚歎道:「好香,好美,真是朵『美麗花』!」從此,「美麗花」的名字就叫響了。別的花嫉妒了,故意疏遠「美麗花」,「美麗花」心一冷,便化身為姑娘,下凡到了人間,嫁給了一個善良勤勞的青年。

第二年,玉皇大帝找不到「美麗花」,派千里眼和順風耳一查才知道,「美麗花」嫁人了。玉皇大帝勃然大怒,命雷公、雷母去把小兩口打死。

幸好善良的百花仙子給小兩口報了信。為躲開雷公、雷母的追捕,她先把青年變成了茶樹,又讓「美麗花」現出原形,再用手往花上一抹,嘿,絕了,「美麗花」竟變成無數朵小白花,朵朵放出濃郁的幽香。等雷公、雷母來到人間,除了遍地白花和一棵茶樹外,什麼也沒找到,只得恨恨地回天上交差去了。

後來,人們把小白花和茶葉混合製成了香味撲鼻的好茶。因為這白花是百花仙子抹過的「美麗花」變成的,所以這茶便被叫做「抹麗花茶」,日子一長,就叫成「茉莉花茶」了。

叩桌謝禮

篤篤篤……」倒茶時,常見客人用手叩桌以謝禮,這是什麼意思?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他帶了幾個大臣微服來到「醉白池」遊玩,見那裡有家茶館,就坐下來歇腳。茶房端上幾隻碗來,隨後站在數步遠的地方,拎起大銅壺朝碗裡倒茶。只見一條白練從天而降,茶水不偏不倚,滴水不灑地衝進碗裡。乾隆看得驚奇,禁不住上前要過銅壺,學著茶房的樣子,朝其餘幾隻碗裡倒去。大臣們見皇帝給自己倒茶,嚇得魂都沒了,想跪下叩頭,山呼「萬歲」,又恐暴露皇帝身份,遭殺身之禍,一急之下,靈機一動紛紛屈起手指,「篤篤篤……」不停地在桌上叩擊。

事後,乾隆皇帝不解地問:「汝等何故以指叩桌?」大臣們齊聲答道:「萬歲給臣等倒茶,萬不敢當,以手指叩桌,乃代叩頭致謝也。」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三個指頭彎曲即表示「三跪」,指頭輕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還有不少地方行此禮,每當主人請客倒茶之際,客人即以叩手禮表示感謝。

酒桌上的紅蘿蔔

開席上菜,有沒有留意過,酒宴上總有一盤紅蘿蔔?

蘇北農村有個在酒宴首席位置上放一盤紅蘿蔔的風俗,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當年乾隆微服到江蘇巡視,見一戶人家的大院門上掛著一塊大橫匾,上寫「天下第一家」五個大字。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氣,一個平民家竟如此狂妄,待我走進去問個究竟。

乾隆進入第一道門,迎出一位鬍子白如雪的老人。乾隆問:「老者多大年紀?」「一百五十歲。」「你可是當家的麼?」「不,當家的還在後邊。」

乾隆進入第二道門,迎出一位鬍子白如銀的老人。乾隆問:「老者多大年紀?」「一百二十歲。」「你可是當家的麼?」「不,當家的還在後邊。」

乾隆進入第三、第四道門,裡頭又相繼迎出兩位老人,看他們年紀較之前的老人稍輕一些,但他們也不是當家人。

乾隆進入第五道門,這時蹦出個十幾歲的小孩。乾隆問:「當家的在哪裡?」小孩上前一禮:「本人就是,長者有何貴幹?」乾隆問:「何謂『天下第一家』?」「我家五代同堂,代代高壽,可謂天下第一。」乾隆點頭。

乾隆回到京城後,有一天,他想再考考那個小當家的,便下了道聖旨,賜了一件物品給「天下第一家」。聖旨一到,全家老少又驚又喜又緊張。沒想到,皇帝賜了他們一個手指大的紅蘿蔔。聖旨上說,要叫「天下第一家」的當家人,把這個小蘿蔔分給全家一百多口人吃,要人人吃到,個個吃飽。這不明擺著難為人嘛,大夥兒都嚇得不得了。可小小當家人卻若無其事地說:「這好辦,趕快把紅蘿蔔搗爛,放到大鐵鍋裡煮湯,全家都來喝蘿蔔湯,個個要喝足!」使者回京交旨,述說經過,乾隆大笑道:「不愧是個好當家人!」

從此,紅蘿蔔開始擺上酒桌,而且放在首席位置。這樣做,一是對坐在首席的人表示尊重,二是讚揚他是個好當家人。

菠菜豆腐討吉利

紅蘿蔔敬首席,再來道吉利菜討個好口彩——菠菜豆腐。

在福建北部順昌洋口一帶,每到農曆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把一盤普普通通的菠菜豆腐端上桌,這個風俗怎麼來的呢?

清朝時期,據說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的時候,喬裝成一個富商模樣,支開守衛,獨自一人來到洋口。久居深宮的乾隆因沉浸於農家美景中而忘了時間。到了中午,周圍農家炊煙四起,飯菜香濃,乾隆餓壞了。可他突然想起自己身上根本沒帶錢,無奈之下,堂堂皇帝只得硬著頭皮討食吃。

乾隆向別人討吃的,派頭卻挺大,根本沒人理他。走了一圈,只有一個老婆婆看他可憐,留他吃飯。可乾隆看老婆婆家的飯桌上只有一盤菜,顯得太過寒酸,他想走,卻又餓得邁不動步子,就勉強坐下來吃了。誰知才嘗第一口,他就被這盤菜吸引了,急著問菜名。老婆婆覺得可笑,這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菠菜豆腐嘛,她見眼前這位食客問得認真,便隨口應道:「這是敝處名菜『金嵌玉印紅嘴綠鸚哥』呀!」

乾隆回宮後,對那道「金嵌玉印紅嘴綠鸚哥」念念不忘,可御膳房不會做,這讓皇帝是越想越饞了。

到了春節,乾隆傳旨讓人到洋口召那老婆婆進京做菜。正月初一天一亮,那道菠菜豆腐就擺在了皇帝的團圓席上,宮裡的人吃了都讚不絕口。

從此,每年正月初一洋口人都會在團圓席上擺一道「金嵌玉印紅嘴綠鸚哥」,不為別的,只因那是道有幸得了皇帝讚許的好菜,大家都圖個吉利唄。

魚頭酒

上魚了,喝酒嘍!等等,這魚頭怎麼擺呢?

開封酒俗,宴請賓客上魚時,魚頭衝著誰,誰就得先飲酒三杯,帶頭動筷子,大家才能吃魚。魚尾衝著誰,也要陪著喝。據傳,這個酒俗還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興起的呢。

當時,趙匡胤率領大軍行至陳橋,和幾個心腹密謀政變。他為了試探文臣武將的態度,便在大殿裡擺了一桌「鴻門宴」,受邀的全是掌握軍隊要害部門的文武官員。

席間,侍從端上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魚,放在桌子正中。大家都明白這道菜非同尋常,誰也不敢先動筷子。謀士趙普道:「俗話說,鳥無頭不飛,蛇無頭不行。我有個主意,魚頭對著誰,誰就先喝三杯,帶頭吃魚!」眾人一看,魚頭正對著趙匡胤,齊聲叫好。趙匡胤端起酒杯,說:「受之有愧,卻之不恭。」說完,他連干了三大杯。對著魚尾的是主管糧草的文官,他明白這是表明心跡的時候了,站起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趙點檢指向哪裡,卑職便到哪裡。」說著也乾了一杯。幾位對著魚背的武將也一躍而起:「這魚背骨硬如石,正如我們滿身盔甲,當仁不讓,也得陪著喝!」眾人齊向衝著魚肚的趙普道:「先生滿腹經綸,妙計比魚肚裡的魚籽還多,理應喝一杯。」趙普也不推辭,喝了一杯,正色道:「如今列國紛爭,天下未定。我們願在趙點檢麾下,齊心協力,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眾人高舉酒杯,齊道:「志同道合,誓死不移!」

魚頭酒原來是趙匡胤為了試探部下而精心設計的,後來流傳民間,以助酒興。主人上魚時,也有意將魚頭朝著輩分最大的、職務最高的人擺放,由他帶頭飲酒吃魚。若有人見了魚就饞涎欲滴,搶先下筷子,便會被人恥笑沒規矩和沒出息。

酒足飯飽,心情可好?各位看客要是看得高興了,歡迎下次再光臨!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