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財神

話說財神

每逢春節,廣大的漢族民眾在紛繁的民俗活動中,有一項必不可少:迎財神,祭財神。人們在按著世代傳承的民俗程式操作的同時,也完成了心靈的期盼與精神的歸屬。財神已經成為民眾祈求招財進寶、生活富足的一個符號被善良的民眾崇拜著、供奉著。

英勇武財神

武財神有趙公明、關帝。趙公明即趙玄壇,又稱「趙公元帥」,最早出現於晉人干寶的《搜神記》,稱其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後陶弘景《真誥》則稱其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無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說其「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元帥」,司職「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等。

趙公明之所以成為財神,得益於明人小說《封神演義》,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冊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路神靈,此時的趙公明才從「惡神」轉型為「財神」。其後,小說戲曲恆演不輟,推波助瀾,趙公明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財神。在民間,趙公元帥多以騎黑虎、頂盔貫甲、左手托金元寶、右手持銀鞭、身邊有奇珍異寶裝飾的形象出現。

關帝即關公,史有其人。據晉陳壽《三國誌》記述,關羽,字雲長,生於山西,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起兵爭雄,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帝國,後大意失荊州,被孫權部將所殺。因曾有恩於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於洛陽。小說《三國演義》將關羽的這段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其勇猛、重義、忠貞的形象家喻戶曉。

據記載,對關公的信仰始於南北朝,公元567年,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其後的封建君主為鞏固其統治所需,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相對較短的歷史時段內迅速發展。從隋唐至明代,關公廟宇激增,封號不斷。到了清代,清統治者認為自己能夠入主中原得益於關公的護佑,稱其為「關聖大帝」。關帝信仰涉及各行各業。

智慧文財神

文財神指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也稱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的神,民間奉其為文財神。從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於我國的星宿崇拜,《楚辭·遠遊》有「後文昌使掌行兮」句,洪興祖補註:「《晉(書)一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錄,五曰司命,六曰司寇』。」由於儒家崇尚「學而優則仕」,所以自漢朝以來,對文昌帝君的信仰逐漸得到了強化。

文昌帝君名叫張亞子,東晉時四川人,後打仗身亡,人們便立祠紀念他,唐朝時追封其為「英顯王」。道教將其吸納入神譜,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祿籍,並將地名(梓潼)尊作神名。至此,星宿具象為張亞子。隨著宋代科舉的盛行,張亞子名聲大振,讀書人篤信張亞子的靈性。明朝時天下學館都立文昌祠。清朝規定,每年陰曆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朝廷派員參加祭祀活動。現在,我們所稱的文昌帝君實際上是文昌(星名)與梓潼(地方名)的結合體。歷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顏,頭戴飾玉官帽,騎白驢,有兩小童陪伴。中國傳統年畫中則表現其為面帶笑容,手執「如意」,身攜「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文昌帝君應該是出現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財神形象了。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說法稱商紂王的叔叔比干、春秋戰國時越國重臣范蠡為「文財神」,五代時人劉海蟾為「偏財神」等等。

選自《百科知識》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