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情中跡

卷二十一 情中跡

瞞公橋送婆嶺

《春在堂隨筆》:在我家居住的西門外,有座瞞公橋。據說,這橋是從前一位婦人瞞著她公公,私自出錢修建的,所以稱作「瞞公橋」。我每年去先大夫墓地祭掃,都乘小船路過這座橋下。

今年鎮海縣修縣志,讓我審定縣裡的山川名物,其中有座山叫送婆嶺。據舊縣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嚴樂氏早年守寡,被她婆婆改嫁到城中。她有個十歲的女兒,也隨她一起去了。

嚴樂氏是個孝順的媳婦,凡是有點好吃的,都讓女兒過嶺送給她婆婆。夏季的一天,女兒又去送吃的,不料中暑而死。死後,母親把她葬在嶺旁。這座山嶺由此得名「送婆嶺」。「送婆嶺」與「瞞公橋」真為絕對。

烏夜齋

《寧化縣志》:雷氏,是秀才陰繼善的妻子。雷氏二十九歲時,繼善病故。拋下她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大的三歲,小的剛四個月。她哺雛翼卵,煢煢獨勞。時逢戰亂,兵匪迭起,人們每日提心吊膽生活著,連喘氣都怕有響聲,而保守貞節尤為困難。雷樂的兩個孩子成年後,題所居房屋為「烏夜齋」。

由此可以想見,在那霜霄寒月裡,孑然一身的雷氏是怎樣辛勤撫育啞啞幼子的。歲月已過,但淒痛猶在心中。雷氏八十歲時死去。

貞女井

《臨安縣志》:在白沙村有個貞女井。這位貞女,是童家的婢女,人們不知道她的姓名。一天,她正在為主人幹活,一股兵匪闖進了主人家,將她捆綁好後,放在馬上準備帶走。當走到井邊時,她奮身躍入水井中淹死了。屍體沉在泥淖中,井水腥臭了三天,不堪飲用。後來,村裡人為她設壇祭祀,水才變清。此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十一年。

虞姬墓

《臨淮縣志》:虞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妃,她的墓在清流門外西側一里處。其實虞姬墓不止一處。據說,項羽兵敗垓下時,逃往靈壁鎮,虞姬在此自殺,項羽就把她安葬在那兒,因而,今天靈壁有虞姬墓,墓側還長著虞美人草。也有人說,虞姬自刎時,項羽不捨得把她丟棄在那兒,就割下她的頭繫在馬上,帶到鍾離郡,以禮將她的頭安葬後才離去。而定遠縣的「嗟虞墩」,也說是葬虞姬頭的地方。不知哪一處是真的。

兄妹為夫婦

《獨異志》:從前,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兩人在崑崙山,天下還沒有其他人。他們商量要結為夫妻,繁衍人類,但又覺得很羞恥,兩人便上了崑崙山頂,禱告說:「上天如果同意我們結為夫妻,當使煙霧合在一起,不讓它飄散。」他們剛禱告完,煙霧就都聚合在一起了。於是兩人結草為扇遮掩面孔,結成了夫婦。現在人們結婚還有拿扇子的風俗習慣,這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

武則天墓

張氏《卮言》:武則天的墳墓在陝西乾州,那兒有崇山峻嶺可以登覽,也有古剎殿堂可以休憩。但你到了那裡,千萬不能說武則天的生前罪惡,稍不在意的話,狂風怪雨便會呼嘯而來,走石飛沙就能頃刻而至,你的生命則有很大的危險。

乾州幕客馬麒雍曾來此遊覽,並作詩記事,詩中盛讚武則天任用狄仁傑,召還中宗以及其他的功績,說她做了鬚眉男子做不到的事。我讀了他的詩,問他:「你與其強作違心之論,討好那婬鬼,還不如不作為好?」麒雍說:「那可不行。若是沒有幾句頌美之辭,則晴天就會變為陰風天,我作詩的目的,只想乘我的遊興,哪管其他!」

妒女祠

《棗林雜俎》:妒女祠在平定州東九十里的承天鎮。俗傳妒女是介之推的妹妹。此祠常忽刮狂風,忽下暴雨,人們多不敢經由此地。

有一年,唐朝的武則天到河東巡幸,途中要經過此祠,則天怕遭致狂風暴雨,便想另開道路來躲避。狄仁傑奏道:「陛下巡幸,風伯為您清塵,雨師為您灑道,用不著避什麼妒女。

」於是,武則天放棄了開道的打算。巡行時,大隊人馬駐紮在妒女祠下,竟然風停雨息。

露筋女

《高郵州志》:某女,不知是何處人,也不曉得她的姓氏,有人說叫鄭荷花,又有人說是蕭氏,還有人說叫全節娥,其實,這都是一些好事者,牽強附會起的名字而已。也有人認為歐陽永叔曾作詩吟詠過她,米芾還為之作贊文,並由此推斷,後人為她建過廟祠。筆者也認為此廟祠當建在宋紹聖朝之前。當然,說那廟是祭祀古真女的也有人在。這都是因為世代久遠,姓名湮滅,而說者又沒有根據所致。考查《高郵舊志傳),是這樣記載的:烈女和嫂子走到城外三十里處,天色便昏黑了。嫂子看湖邊有人家,便挽著烈女的胳膊去投宿。烈女不去,獨自留下坐在草叢中。時值秋季,蚊蠅繁多,烈女弱體經不住蚊咬,到天亮時,血都被蚊子吸盡,身上的筋骨全裸露出來,人也死了。後人由此稱她為「露筋烈女」,並建廟祭祀她。其後,廟宇時毀時建,但烈女的影響不絕,這都是因為歐、米二公的詩所起的作用。

小娘墩

《溫州府志》:嫆娘婉娘,是樂清人,她們是親生姐妹,父親名叫鮑任。這姐妹倆生得膚白如玉,煞是漂亮。元軍攻侵樂清時,她們到山裡躲避,但最終還是落入元軍將領的魔掌。

元將想姦污她們,姐妹倆拚力反抗,竟從百仞懸崖上跳了下來,摔死了。人們都很同情她們,將她們安葬在大田墩,現在名為「小娘墩」。

殘苦廟

《棗林雜俎》:殘苦廟在曲沃西關外。春秋時期,介子推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晉獻公派人追趕文公,追得很急,介子推讓兒子介林替代文公死去。當重耳被秦穆公派兵護送回國做國君時,介子推的妻子及介林的妻子出來尋找介子推。她們聽說介子推在綿山燒死後,便一起投井而死。鄉人在那井邊建了一坐廟宇,稱為「殘苦廟」。

妹資潭

《上猶縣志》:甘氏,名妹資,是甘思孔的孫女,嫁給了北村的何用。甘氏二十歲時,何用死去。為此,她痛不欲生。

但因婆婆年老無人照料,便忍痛活了下來,盡心竭力事奉婆婆。

婆婆見她年紀輕輕就守寡,於心不忍,就勸她改嫁。甘氏對婆婆說:「您能留我在身邊侍候您,我就心滿意足了!否則的話,我只能死了!」婆婆知道兒媳剛烈的秉性,擔心再勸出事,也就不再勉強。

宋嘉定十二年(公元年),元兵攻陷了上猶縣城,甘氏的婆婆為元兵殺死,元兵見甘氏姿容秀美,就把她活捉了,準備帶往統帥府,獻給統帥邀功請賞。一行人馬走到一條溪水旁,甘氏見溪潭深沉,很高興地想:「找到死的地方了!」於是,便乘看守者沒注意的時候,跳到了深潭中。元兵驚呆了,竟以讚歎的口氣說:「這真是個貞烈婦人!」後來,縣主簿黃桂開聽說了這事,便在溪邊建了一座祀廟,每到春秋之際,讓社長主持祭祀。後人稱其潭為「妹資潭」。

雙女塚

《萊州府志》:王氏姐妹,是膠州人。宋欽宗靖康年間,姐妹隨母親外出避難,不幸被亂兵抓獲。亂兵眼饞姐妹倆的美貌,想把她們帶回兵營。王女騙他們說:「你們放了我母親,我們就跟你們走。」亂兵信以為真,就把她們的母親放了。二女見母親已脫離了危險,義不受辱,商量說:「我們出身世家,怎麼能讓賊污辱呢!」於是,雙雙投海而死。當地人讚賞她們的烈行,將她們的屍體撈上來掩埋了,稱她們的墓為「雙女家」。

冰房

《濟南府志》:胡氏,是淄川人。她是諸生劉應蛟的妻子,廩生劉振元的母親。她十九歲那年,應蛟病故,振元才三個月。

應蛟生前十分孝順,也頗有才氣。她的婆母高氏,是從祀鄉賢高棲的妹妹,讀書識理知大義。兒子死後,她做了十首哭兒詩給兒媳。

胡氏苦守貞節,缺衣少食,冬天連爐火都沒有。婆婆曾給她的房間取名「冰房」。其後的一年,年景歉收,劉家揭不開鍋,高氏被女兒接了去。一天,天降大雪,高氏遙望家鄉流著眼淚說:「冰房中的孤兒寡母不知怎樣度過今晚!」於是派人去看,原來她們在冰冷的屋子裡吃著榆樹皮和糠。振元在外讀書,每到傍晚回家時,總是哭著要吃的,胡氏沒糧給孩子吃,只好摘野草為他充飢。

甲申年,天下大亂,清兵闖進了村子。胡氏暗中率女婢鑿了一個山洞,在洞口擺上香爐,偽裝成祭祀的樣子,別人誰也沒覺察出來。當清兵進村時,她便把婆婆和子女藏到洞中,因而,全家人安然無恙。

振元書讀得好,竟上了官府提供糧食的學校。胡氏七十六歲時死去,邑令表彰了他們一家。

梅花冷鐵之墓

《程鄉縣志》:李氏,是郭大順的妻子,鄭鈞人。自幼讀書識字,頗識大義,尤熟《孝經》。十七歲時,大順出天花,李氏剛懷孕。大順彌留之際,與她訣別說:「如果生個男孩,希望你好好替我撫養;如果生了女孩,你就改嫁吧,免得誤了你的年華。」李氏回答丈夫說:「若是生了男孩,我就按你的吩咐做;若是生了女孩,我就馬上跟你去。」大順聽完妻子的話,就嚥了氣。

臘月的一天晚上,天下著鵝毛大雪,李氏分娩了,生下了一個女孩。李氏見自己生了女孩,痛哭了七天七夜。隨後,她喝了七碗井水,對著丈夫的靈位繞了三圈,一躍而死。死前,她曾作了一首絕命詞,詞的最後兩句是:「歲寒始見天地心,梅花今夜冷如鐵。」

村裡人常指著她的墳塚說:「這是梅花冷鐵之墓」。

夫人潭

《明外史·烈女傳》:丁氏女,名錦拏,浙江新昌人,嫁與唐方為妻。明太祖洪武年間,唐方在山東作僉事,因違犯法紀,被判了死刑。依照當時的法律,丈夫犯罪處死,妻子當沒為官婢,有關部門便依法來收取她。前采監護的人是個色鬼,他見丁氏姿色秀美,便想打她的主意。他向丁氏借梳子梳頭,丁氏把梳子扔在地上。他毫不介意,撿起了梳子,梳了兩下又還給丁氏。丁氏沒有接,反而把他罵了一頓。丁氏私下裡對家人說:「這傢伙無禮,途中一定會侮辱我,我不如早點死去以保全我的名節 。」

丁氏從容地上了車轎,轎夫抬著轎子走上山崖,崖下是深不見底的潭水,丁氏一躍而出,投入潭中,因衣服太厚不能沉沒,丁氏便平靜地用手提著衣裙,終於隨流而沒了。時年二十八歲。自此以後,人們稱其潭為「夫人潭」。

義娘義井

《同安縣志》:義娘,是鷺地人,不知道她的姓氏為何。

十五歲時,逢戰亂被擄。她以頭觸地幾乎喪生。當走到東嶽道旁時,投井而死。其後,每當天寒月白時,常見一位女子往來於井邊。康熙十二年,鄉人蘇貴夢見女子對他說:「我的屍骨陷在井裡,你如果能把我取出來埋葬,我將厚報你。」於是,那個鄉人便下到井裡挖掘,果然見到一堆白骨。鄉人用白綢子將白骨裹好,提出井口,等到要安葬時,白綢子全化成了水。

鄉人很驚異,在她的墳旁立廟祭祀,稱為義娘。把那口井稱為義井。

風流陣

《開元天寶遺事》:唐明皇與楊貴妃每當喝酒喝得高興時,就分別率領兩隊人馬在後宮擺開陣勢,貴妃率領一百多宮妓,明皇率領一百多小宦官,他們把這叫做「風流陣」。「交戰」時,以霞帔錦被為旗幟,互相攻擊打鬥,戰敗的,罰喝一大杯酒。以此來取笑逗樂。

一夫多妻

周去非《嶺外代答》:南方氣候炎熱,對男人生活不利,而有利於女人。大概是陽與陽相合則相害,陽與陰相求則相養吧!我看廣東人,女人多而且身體好,至於那男子,體形瘦小,臉色黯淡。因而,街頭巷尾多是女人在賣貨賺錢。一個男人都有幾個妻子,妻子們各自在外掙錢來養活她們的丈夫。其實,她們只得到一個有丈夫的名聲,免得別人說她們嫁不出去,沒有歸宿。而那做丈夫的,則每天抱著孩子東遊西逛;沒有孩子的,就袖手安居。妻子們各自建房散住,隨意丈夫去誰家,都不計較。至於溪峒一帶,一個男人竟有十個妻子,生的孩子分不清嫡子還是庶子,彼此常發生仇殺。

剉角媒人

《清異錄》:唐玄宗開元年間,後宮嬪妃成群結隊。侍候皇帝睡覺的,很難取捨。於是,便採取抓彩的方法來確定。每當睡覺前,宮妃們集中在一起擲骰子,獲勝的那位,取得專夜權。因而,嬪妃們私下裡稱骰子為「剉角媒人」。

揚州瘦馬

張岱《陶庵夢憶》:揚州人每天靠妓女之身吃飯的,不下數百人。誰家要是想娶妾的話,千萬別走露風聲,如果稍稍透出點消息,那牙婆掮客,就會蜂擁而至,就像蒼蠅附在羊肉上,轟也轟不走,撲也撲不去。天剛亮,就催促你出門。媒人先到的,先挾之去,其餘的尾隨其後,接踵伺候。

到了妓女家,賓主坐定後,便給娶妾者獻上一杯茶。然後,牙婆扶著妓女走出內室,並對妓女說:「姑娘拜客!」妓女下拜。又說:「姑娘往前走!」妓女往前走了幾步。又說:「姑娘轉身!」妓女便轉過身來,面沖客人。又說:「姑娘把手拿出來讓人看看!」妓女捋起衣袖,露出手臂皮膚。又說:「姑娘瞧相公!」妓女就轉眼偷著看一看。牙婆接著問:「姑娘幾歲了?」妓女說出歲數,聲音也亮了出來。又說,「姑娘再走走!」妓女便用手扯著裙角往前走,這樣一來,腳就露出來了。

然而,看腳有講究:凡是出門裙擺先響的,腳一定很大;若是高高地繫著裙子,人未出而腳先出的,腳肯定挺校看完了腳,牙婆對妓女說:「姑娘請回吧!」一個妓女進去後,另一個妓女再出來。看一家妓院,都要看個五六個妓女。每看一個,都是這些程序。看中的,就用金簪或金釵一枚插在她的鬢髮上,行話稱為「插帶」。看不中的拿出幾百文錢賞給牙婆,或賞給其家的侍婢。然後再去看。一個牙婆疲倦了,另有牙婆接踵而上。一天、二天至四五天不厭倦,也看不完。可是,看到五六十人,都是白臉紅衫,千篇一律。就像學寫字,一個「一」字寫到成百上千遍,連此字也忍不得了。看花了眼,不知該選哪一個好,最後不得不聊且遷就,選定一個「插帶」。爾後,妓女家拿出個紅單,上面標明綵緞若干、金銀若干、財禮若干、布匹若干。用筆蘸墨,一併交給客人點閱。客人如果覺得那些彩禮數目可以接受,就在紅單上簽字批復。於是,牙婆就把他帶回家去。還不等走到家中,則鼓樂班子、擔酒抬羊的就久候在家門了。頃刻之間,禮幣糕果等都準備齊全,便由鼓樂引導去迎親送禮。沒走上半里,花轎、花燈、擎燎、火把、樂人、儐相、紙燭、供果、牲禮之屬,都已在門前擺好,廚子再挑一擔來,則蔬果、餚饌、湯點、花棚、糖餅、桌圍、坐褥、酒壺、杯箸、龍虎、壽星、撒帳、牽紅、小唱、絃索之類,又都置辦齊了。不等回話,也不等主人命令,花轎及親送小轎便一齊去迎親了。隨之,鼓樂震耳,燈火閃爍,新娘坐的花轎與至親所乘的親送轎便到了。於是,新人拜堂,親送上席,小唱鼓吹,喧嘩熱鬧。這一切剛剛完畢,牙婆便討了賞錢,急往他家,又重複舊業。

僚婦

趙磷《因話錄》:南方僚族產婦,生完孩子便下地幹活,而她的丈夫卻臥在床上休息,由妻子侍候他飲食,像坐月子一樣地奉侍他。稍微照顧不周,他就會生玻而產婦砍柴做飯一如既往,啥病也沒有。

越地也有這種風俗,產婦生下孩子剛三天,就到河裡洗澡,洗完澡就回家做飯服侍丈夫,而她的丈夫則圍著被抱著孩子坐在床上,稱為「產翁」。其顛倒如此。

捲伴

周去非《嶺外代答》:廣東歷來女子較多,嫁娶之時一般不講究禮節。商人到廣東後,常誘引她們到北方來,人們稱之為「捲伴」。其本鄉本土的人也是「捲伴」,只是不像商人那樣帶著就走。開始時,男女先有約會,然後把彩禮暗地裡放在父母的床上,兩人便連夜私奔了。第二天,父每見女兒突然失蹤,知道一定會留下一封信,便到處尋找,果然在床席間找到。

於是,便揚言要告到官府。可是,最終也是干打雷不下雨。幾個月之後,女兒生了孩子,便和丈夫準備下禮物,回來探親。

他們知道父母在開始時一定不會讓他們進屋,便先帶一瓶酒去探路。此時,父母假裝生氣,把他們的酒瓶子摔碎。女兒女婿見狀,就去請求鄰里鄉親來說情,父母這回才索要彩禮,彼此以翁婿之禮相待。這種禮俗一般都是大戶人家才講究,至於那些平民百姓,惟恐女兒不被人誘去。如果有人來誘引,而女兒不去,她的父母一定勸她趕快到婆家去。因其俗如此,不用大驚小怪。

烈婦墩

《廣德州志》:烈婦某氏,不知道她姓什麼。她二十歲時,丈夫亡故。丈夫去世後,家中很貧困,她苦守貞節,侍奉婆母。

一天,她到河邊為婆母找野菜充飢,走到橋上時,遇到一個流氓少年調戲她。某氏哭著說:「上蒼為什麼要讓我這樣窮,連一點野菜也不能為婆母準備,還受人凌辱!」說完,投水自盡了。鄉里百姓很同情她,把她安葬在溪水旁,並名其塚為烈婦墩。其址在原豐都楊邯橋側。

二十四橋風月

張岱《陶庵夢憶》:邗溝,是廣陵二十四橋風月的翻版。

渡鈔關橫亙半里,有九條大巷,周旋折繞於這九條大巷前後左右的又有百十條小巷。巷口狹窄,巷內曲折,寸寸節節,有精房密戶,住著名妓歪妓。名妓深匿閨房,不輕易見人,如果誰想結識相會,沒有嚮導,甭想登門。歪妓多達五六百人,每當傍晚,她們便塗脂抹粉,薰香擦油,走出巷口,到茶館酒店之前徘徊站立,行話稱為「站關」。

那茶館酒店、河邊岸上,紗燈百盞,妓女們掩映閃滅於其間,有的掀著門簾,有的倚著門檻。燈前月下,人無正色,所謂一白能遮百丑,這全是粉脂的功勞。遊子過客,往來如梭,瞪著眼睛東瞅西看,有中意的,就走上前去拉著她的手就走。

而這被選中的妓女,忽然亮出身份,引客先行,自己緩步尾隨而去。到了巷口,有守候在那裡的,衝著巷門高聲叫道:「某姐有客了!」門內應聲如雷,像被火燒著一樣竄出門來迎接。

就這樣一個挨一個地被人領走,剩下的也不過二三十人。夜色漸深,燈燭將近,茶館酒店黑魆魆的,寂靜無人。店主不好將她們請出去,只好連打呵欠,示意她們知趣,早點離開。妓女們便拿出錢來向店主買點蠟燭,以待遲到的客人。有時,她們還會以那嬌滴滴的聲音唱《劈破玉》等小詞,或者自相戲謔嘻笑,故作熱鬧以磨蹭時間。然而,言笑啞啞聲中,漸帶淒楚,半夜時分,不得不像鬼一樣悄悄地摸索著回去。見到鴇母,是挨餓還是遭打,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同族弟弟卓如,長著漂亮的鬍鬚,也很風流,善開玩笑。他要是到鈔關的話,一定找妓女玩。他曾笑著告訴我:「小弟今日之樂,不比王公遜色。」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

」他說:「王公大人侍妾數百,每到晚上那些侍妾都眼巴巴地盼著王公光臨,王公能寵幸的也不過一人。而我過鈔關時,數百美人目送秋波,心靈呼喚,視我如潘安一般的美男子。我則趾高氣揚,任意挑選,一定選一個自己中意的,叫她來侍候我,王公大人難道能比得上我嗎?」說罷,他又大笑起來,我也跟著笑了。

情盡橋

《唐詩紀事》:簡縣境內的折柳橋,初名「情盡橋」。雍陶治理雅州時,送客來到此地,雍陶問身邊的人:「為什麼取了這麼個名字?」被問的人回答說:「送往迎來到此止步,故稱情盡橋。」於是,雍陶讓人拿來筆墨,在橋柱上題了兩個字:「折柳」。並賦詩一首:從來只說情無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自此以後親友送別,必吟此詩。

瓶鞍

《余墨偶談續集》:京都娶媳婦的人家,在新娘入門未下轎之前,要先給她一個裝著五穀的寶瓶,讓她抱著寶瓶出轎。

還準備下一個小馬鞍,上面用紅氈子蓋上,叫新娘從上面跨過去。取步步平安之意。

結婚跨馬鞍,書中多有記載,《蘇氏演義》中說:「國初結婚時新娘坐在馬鞍旁,這是塞外乘鞍馬之義。」《酉陽雜俎》中也說:娶媳婦時,新娘入門跨馬鞍。鄭餘慶《書儀》也有跨鞍之說。由此看來,在五代之前就有這種風俗習慣了。只是抱瓶的習俗其他書未見記載。

殺尼姑街

《池上草堂筆記》:在嘉善縣的北門內,有一條殺尼姑街,不知是根據什麼命名的。據民間傳說,此街原來有一個尼姑庵,庵中有個尼姑先與一位屠夫相好,後來又跟另一人通姦。屠夫知道後,妒火心中生,便在夜裡進庵把那尼姑殺了。為了銷屍滅跡。他將尼姑的屍體大卸八塊,用一個大口袋裝好,準備背出北門,沉到河裡。當他走到門口時,已經五更了。守門的人盤問他背的是什麼,他扯謊說:「我一個親戚要結婚,這是為供神所宰的牲畜。」守門人沒再多問,就放他出了城門。屠夫走到吊橋時,忽然看見一個黑大漢拿著刀站在橋上,他做賊心虛,不敢過,往返徘徊了好多次。天漸漸亮了,有位鄉民進城辦事,見他背的口袋血淋淋的,就問。他背著什麼,他把跟守門人扯的謊又說了一遍。鄉民見他神色慌張,覺得不對勁;就硬把他的口袋打開看了。原來裡面有一個光光圓圓的女人腦袋,還有分解的四肢,鄉人認定他殺了尼姑,便大叫一聲把屠夫抓住押送到官府。一審問,屠夫供認不諱。於是,依法處死了他,並將那座尼姑庵燒掉了。隨後,人們竟以「殺尼姑」為那條街命名。

碧雲闌

《余墨偶談續集》:京城的男女少年剛留額前的頭髮時,頭髮蓬鬆下垂,作事很不方便,於是,人們便用一根彩繩打個結,把頭髮繫在額頭前,稱它為「碧雲闌」。有人說,這就是從前藝妓扎得雙螺髮型的遺制。

澡浴

《真臘風土記》:真臘(今柬埔寨)氣候炎熱,每天不洗幾遍澡就沒法活,即使是晚上,也得洗個一二次,當初,沒有浴室浴盆之類的洗澡設備,但每家都須有一個洗澡池,否則二三家合用一個池子。洗澡時不分男女,都裸體進池子。只是父母長輩正在洗時,子女卑幼不敢人;而卑幼先在池中,則尊長也迴避。如果是相同輩分的,就沒什麼約束,只要用左手遮住生殖器,就可以進去了。或者是三四日,或者是五六日,城裡的婦女三五成群都到城外河中洗澡。她們來到河邊,脫去衣服,就旁若無人地走到水中。會聚在河裡的洗澡人,有時多達數千人,即使是名門世家的婦女也去洗。她們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羞恥的,從頭到腳,誰都能看。城外河裡,每天都有人在裡面洗澡。唐朝官員休假時,頗以此為遊觀之樂。聽說也有在水中偷情的。

此地的水總是溫熱的,到五更時才略微涼一點,等到日出時,又溫熱了。

嬉婦

《余墨偶談續集》:粵西一地娶親時,常邀同輩人鬧洞房,鬧房調笑,雅俗不同。我的朋友王某剛考中孝廉科,他的妻子是臨川某大戶人家的女兒,頗知書達禮。他們結婚時,陳象九、秦壽芝、吳月農等人,邀我一同去鬧洞房,他們各說了謔詞,輪到我時,我隨手從花瓶裡拈出一枝花,遞給伴娘說:「新郎今年登科,明年又將赴瓊林宴(皇帝賜新科進士的宴會),怎麼能不插一枝花呢?」伴娘便把花交給了新娘,新娘欣然把花插在新郎的帽簷上。我的同伴們又想看新娘的小腳,新娘說什麼也不幹,正窘迫間,我解圍道:「他日新郎到翰林院供職,現在仿東坡歧公故事,邁開金蓮持著炬火送新郎入『翰苑』也是佳兆。」新郎聽後,非常高興,忙讓新娘拿著燭火快移蓮步,同伴們終於達到了目的。

現在鬧洞房,就是抱朴子所說的「嬉婦」,這種習俗,有傷風雅,不足為訓。

九夫墳

《新齊諧》:句容門外有九夫墳。據說,從前,有個婦人很漂亮,丈夫死後,留下她和一個年幼的孩子,婦人家中富有,便招了一個丈夫,剛生了孩子,這新招的丈夫又死了,婦人便把他埋在前夫的墓旁。不久,她又招了一位,這位也是生了一個孩子就死了。於是,她又招又死,又死又招,共嫁了九個丈夫,生了九個孩子,繞圈建了九座墳,婦人死後,她的兒子們把她葬在九座墳墓之中。自從把她埋葬了之後,每到日落黃昏,墓地便刮著陰風,夜裡還會聽到呼嘯爭鬥之聲,好像大家爭著搶奪那位婦人,行路的人不敢由此經過,鄰村為之不安。大家紛紛向邑令趙天爵請求,讓他想辦法解決。於是,趙天爵來到墓地,陳設議仗,僚屬們分立在兩旁。天爵命令手下人站到各個墳頭前,拿著大棍子,重重地敲打了三十下,自此以後,再也不刮陰風爭鬥了。

綠郎紅娘

《兩般秋雨庵隨筆》:廣東女子多有因綠郎妖魔作祟而死的,而男子則因紅娘妖魔作祟亡身。所以,俗話說:「女忌綠郎,男忌紅娘。」翁山的屈氏解釋說:「六十四卦中鹹象裡有『二少憧憧,則明從其思』之語,意思是說:青年男女,想什麼就會有什麼。少女若是懷春,就會有綠郎之類的妖物來作祟,少男若是戀情,就會有紅娘之類的妖物來作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婚姻不及時,情慾進發。」

獨婦山

《堅瓠續集》:《越絕書》上記載說,獨婦山距會稽四十里,勾踐將討伐吳國時,把全國的寡婦都遷到獨山上,以此來堅定士兵的鬥志。《吳越春秋》一書作「獨女山」,書中說,勾踐伐吳時,因寡婦們婬派犯過,便把她們都送上山,將士們如有憂思,便讓他們到山上遊玩,從而使他們高興,增加作戰的力量。此說好像有道理。

京中新婚

《續新齊諧》:北京的婚禮和南方的婚禮不同。邵又房娶妻,南方的朋友們來賀喜,大家想鬧洞房拜見新人。不料,花轎一到,就直進內房。新郎手拿彎弓走出門來,向轎簾連放三發響箭,然後抱新娘出轎。新娘亂鬢蓬鬆,紅綢裹頭,新郎用稱桿挑下紅頭蓋,不行交拜之禮,便對坐在床上。爾後,兩個伴娘拿來大紅氈子,將四面窗戶全都遮蔽,並獻上一個大餃子。

剖開大餃子,裡面藏著一百多小餅子。新郎新娘飲完酒,吃完餃子,便脫衣服上床睡覺了。第二天早上雞叫時,公公早早地起來拿著紅燭禮拜天地、灶神、祖廟,五天以後,方才宴請賓客。結婚當天前來賀喜的,都沒有酒茶招待,人們只好又饑又渴地離開。有人作詩戲謔道:京裡新婚大不同,轎兒抬進洞房中。

硬弓對臉先三箭,大餃蒸來再一鐘。

稱桿一挑休作揖,紅氈四裹不通風。

明朝天地祖宗灶,拜得腰疼是阿公。

吐肉壺

《耳新》:明朝工部左侍郎嚴士蕃奢侈婬逸,他咳嗽時,竟讓美女用口來接他吐的痰,稱之為「吐肉壺」。

又:王天華為了討好嚴士蕃,織了塊地毯,讓三十二個美女一半穿紅色衣服,一半穿白色衣服,在地毯上斗擲點,應移某位,某位就快步上前侍候嚴士蕃,嚴士蕃把這種玩法稱為「肉雙陸」。

娘子橋

《閩小記》:泉州洛陽橋之前,有座娘子橋,它的橋身比洛陽橋低,但卻比洛陽橋長。據說,從前有個人在一艘外國商船上做工,航行途中,遇到暴風,船沉沒了,此人來到一個荒島上。夜晚,一條巨大的蟒蛇竄了出來,蛇身通明,照得整個島嶼有如白晝。當蟒入洞時,此人就把刀插在洞。穴口,等蟒蛇再出來時,就被刀刺傷了。蟒蛇又痛又怒,狂奔亂跳,竟至胸破腹裂。此人一看,蟒蛇腹裂處留下無數明月珠。他便帶著這些寶珠搭乘路過的船歸家了。

此人雖然得了巨富,但並沒張揚,因而鄰居們都不知道他是富翁。後來,他想娶一位富家的女兒為妻,富家翁覺得他是癡心妄想,一個窮光蛋還想娶富人家的女兒,便騙他說:「我女兒怕渡海風浪大,如果你能在這條河上建一座橋,並在橋上撒滿金子,我的女兒就嫁給你!」此人二話沒說,回去就僱人修建橋樑,橋建好後,便將金子撒滿了整個橋樑。於是,人們稱這座橋為「娘子橋」。

蘇州有蘇小小墓

明人周嬰《危林補遺》:唐朝詩人杜牧有一首《悲吳王城》詩,詩云:吳王宮殿柳含翠,蘇小宅房花正開。

依此來看,蘇小家似在蘇州。

唐朝另一位詩人李商隱《送李郢之蘇州》詩說:蘇小小墳今在否,紫蘭香徑與招魂。

黃滔的《寄蔣先輩蘇州》詩也說:

塚上題詩蘇小見,江頭酹酒伍員來。

則蘇小的墓也在蘇州。

躲婆石

明人李日華《紫桃軒又綴》:今紹興郡城有題扇橋,戒珠寺有躲婆石。據傳,王羲之曾為蕺老太題寫扇子,老太太用那扇子賣了好多錢,於是,便不斷地來找王羲之為她題扇,搞得王羲之很累。後來,王羲之一看老太太來了,便躲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人們遂稱此石為「躲婆石」。

女兒節

《日下舊聞考》:據《宛署雜誌》記載,京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把家中的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已經出嫁的女兒也不例外,她們在這幾天回到娘家,修飾得極盡妍態。俗稱這幾天為女兒節。

《析津志》也說,京都百姓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邀請女孩子作巧節會,稱為「女孩兒節」。當日晚上,宴飲盡歡,第二天早上饋贈一些東西給她們,然後把她們送回家。《帝京景物略》雲,九月九日,父母家一定要把出嫁的女兒迎回家中,也叫女兒節。

據此說來,一年中有三個女兒節。

歡喜地

宋人袁褧《楓窗小牘》:武肅王還臨安時,與父老們宴飲,席間有「三節還鄉之歌」。父老們多不明此義,肅王便用吳音高唱道:「你輩兒見依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長在我儂心子裡,至今狂童游女。」後來人們以此歌作為私奔約會的問答之歌,稱其宴飲處為歡喜地。

繡花坡

《鋤金書捨零墨》:我村自東街迤邐東行一里多路,有個地名叫繡花坡。此地古木蕭疏,茅屋三兩,是一個小村落。據說,著名顧繡源於此地,因以為名。我在一年的秋季來過此處,還題了一首詩:鴛鴦繡出色絲工,自昔傳聞歇浦東。

今日繡花坡上過,胭脂零落野花紅。

後來,我見《墨余錄》說:顧繡創始於明嘉靖時進士顧名世家,故名。顧名世在上海建有露香園,他的兒子顧會海有個小妾手極巧,她刺繡的人物字畫堪奪天工。露香園顧氏繡自此馳名。顧繡選色配絲,獨臻精妙,其方法來自皇宮。《上海縣志》也是這樣記載。據此始知,繡花坡並不是因此得名,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種名稱。

盒子會

《漁磯漫抄》:南京的妓院,色藝俱佳的妓女頗多。她們常常二三十人結為手帕姊妹,每到三月初三上巳日,她們便拿出自己精心制做的小巧玲瓏的工藝品來比賽,稱為「盒子會」。凡得到奇品的為勝。輸了的人要買酒招待贏了的人。她們的相好,也帶錢來助興,終日狂飲亂歡,一個月才止。

婿鄉

《城固縣志》:婿鄉,在縣東北六里,原名智鄉。唐公昉得道升仙之時,知道他的女婿沒回來,不能與他同登雲端,便讓女婿在此鄉居住,說是以後沒有嚴霜蛟虎之患,百姓認為自那以後,的確是這樣,故名婿鄉。

藥婦山

《平利縣志》:藥婦山,在縣東南八十里。舊傳,有一對夫婦同去打獵,丈夫墜到崖下摔成重傷,他的妻子搗藥為他治傷,後來,夫婦都變成化石。至今搗藥的石臼還在。

響履廊

《蘇州府志》:春秋時,吳王修建廊屋,他命令工匠用黃楩木鋪地而使下面留有空隙,然後讓西施等人在上面走,地面便發出聲響。今天靈巖寺圓照塔前西上小斜廊,就是它的舊址。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云:響屧廊中金玉步,采蘭山上綺羅身。

蓮花雙塚

《興化縣志》:蓮花雙塚在安仁鄉。據說,有姑嫂同去割稻子,小姑子掉到深溝中,嫂子急忙去救,兩人一同淹死了。

家人把她們埋葬在溝旁。其後不久,在她們的墳墓上突然生出幾朵蓮花。人們很奇怪,打開棺木一看,蓮花竟是從她們口中生長出來的。於是,人們稱其墓為「蓮花垛」。現在雙墓猶存。

三娘子台

《南樂縣志》:三娘子台,在縣城以西二十里處。據傳,宋朝時,沿河堤上,設官守堤,堤壩如果決口,就處以死刑。

有一年,堤壩決口了,守堤官召來人馬堵提,但怎麼也堵不上,守堤官的小女兒怕父親死於非命,便跳進決口處,堤壩終於堵住了。後人在她投河處築壇立廟來祭祀她,此地因此得名,現在遺址猶存。

喬家故井

《潛山縣志》:喬家故井在彰法山,漢朝末年喬公在此居祝喬公有兩個女兒,皆國色天香。孫策攻佔安徽潛山縣時,娶了大喬,周瑜娶了小喬。喬氏二女常把用過的脂粉扔到井裡,因而直到現在井水還有脂粉色。

四娘塢

《績溪縣志》:四娘塢在城北。據說,宋人程濠死後,她的妻子為他苦守貞節。她有三個女兒,也一直沒有出嫁,母親死時,她們便一起自殺。當地人讚揚她們的貞節烈行,便以此命名。

九女墩

《寧國府志》:九女墩在城北一百一十里處的楚王城旁。

從前,有九位姑娘遇到水難,她們的屍體緊緊抱成一團,逆流而上,到了此地,便不再漂動,村裡人將她們掩埋了,名其墳為「九女墩」。

十女墓

《蕪湖縣志》:十女墓在縣東四十里的德政鄉。元朝時,有位叫丁月娥的貞烈女子,不甘受兵匪污辱,率領家中九位姐妹自殺而死。其後,族人將她們埋葬,名為「十女墓」。

桂齡

《清代聲色志》:桂齡是楚南人,在清道光年間名重一時。

陽羨人方開曾鎮守楚南,此時,天下又趨於安寧,承平日久。

方伯常在傍晚,乘著竹轎,同當地的某公到山彎僻靜處遊玩。

他與桂齡的關係尤好,曾為她代撰楹聯獻給觀音寺,楹聯寫道:「十七載風塵幸苦,我獨何辜?劇憐蓮性雖胎,難堪是檀板清樽,千呼萬喚。

五百年香火因緣,身將誰托?漫道藕絲自縛,只願得慈雲甘露,並蒂連枝。」

不久,方伯被罷了官,桂齡也到岳州避難。第二年,禁煙戰爭也波及到湖南,奼紫嫣紅,盡被金風捲去。不知道桂齡是作了痛罵賊匪的毛惜惜,還是作了投靠匪賊的李師師。想那金戈鐵馬中,不會再吹拉彈唱了。

小楊枝

《清代聲色志》:楊枝是江蘇如皋縣冒辟疆家中的歌妓,容貌非常嫵媚艷麗。有位知名人士曾題贈一長卷,陳述楊枝的秀美與特長。二十年後楊枝老了,她有個女兒也長得如花似玉。

因此,人們都叫她小楊枝。一天,宴請賓客,冒辟疆拿出先前名士的題贈讓大家觀看。虞山的邵青門看罷又在其後題詩曰:唱出陳髯絕妙詞,燈前認取小楊枝。

天工不斷銷魂種,又值春風二月時。

《古今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