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不要害怕重複

我記得有一幅漫畫,畫中有一個人要挖井找水,他在地上挖了很多深淺不一的坑,有的地方馬上就要挖到水了,但因為他淺嘗輒止,沒有在任何一點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結果他一點水也沒有找到。

這幅漫畫至今令我記憶猶新。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偉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瑣碎的、點點滴滴的事情組成的。產品經理要想做好產品,就要在一個點上形成足夠的壓強。很多產品經理始終在行業內默默無聞,他們缺少的不是策劃能力和點子,而是持之以恆地將事情做得非常深入的能力。

所謂持之以恆,簡單地說就是重複。美國的管理學大師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被譽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他的暢銷書《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曾連續20多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我建議沒讀過這本書的產品經理都買一本看看。這本書中提出了著名的「10000小時法則」,通過分析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格拉德威爾發現,無論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還是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傑出專家、成為高手中的高手,10000小時是最基本的投入。

我發現寫程序也是如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至少要寫10萬~15萬行的代碼。如果連這個量級的代碼都沒有完成,那說明你還不會寫程序。運動員更是如此,無論是學跆拳道還是打網球,都有很多動作需要不斷重複,可能每天都需要重複成百上千次。

有些年輕同事跟我抱怨:我每天的工作都是簡單地重複,枯燥無味沒意思。我個人認為,如果你覺得這種重複(僅是簡單的重複)毫無必要,那你應該想辦法優化它。很多計算機軟件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解決重複勞動的問題。但如果這種重複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樣必須重複才能找到手感,那你就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如何用你的頭腦在這種必要重複的基礎上形成有價值的積累,為你的未來打下基礎。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們在氣沉丹田之後,能夠擊出勢大力沉的一拳,非常厲害。但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馬步都還沒有練紮實,一切都是空談。

任何新的領悟與發現,都是在不斷重複中得到的。

我曾在微博上推薦過一篇文章,叫作《我的助理辭職了》,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看過。它說的是有個助理幫總經理貼票據的事兒。在多數人看來,這個工作既煩瑣重複,又沒有意義。但這個助理建了一個表格,把所有報銷的數據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等記錄下來。時間一長,她就發現這些商務活動背後的規律,總經理沒交代的工作她也能處理得很好。她對於重複工作的態度和在此基礎上琢磨出來的方法,讓她的工作不再局限於貼票據的助理工作,實際上拓展了自己的職業路徑。

中國有句俗話,叫「勤能補拙是良訓」。「勤」字,說的就是對重複的態度和重複的方法。我在早期創業時也做過很多重複的事,有時候也會厭倦、退縮,甚至想打退堂鼓。

那時,為了發展代理商,我一天要跑兩三個城市,跟每個客戶重複講代理政策以及做代理的好處,最後累得幾乎要虛脫,話都說不出來了。

我當時也不想幹了,但此時我看到了專寫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先生的《非常營銷》一書。書中的一段話,恰恰描述的是他不厭其煩地在全國走訪上千家經銷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講重複的話,最終打動每個經銷商和代理商。看完以後我頗受觸動,抱怨的話再也不說了,接著去跑下一個城市。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你放棄了,之前的努力便全都打了水漂;反之,如果你能夠咬咬牙堅持下來,就有可能取得別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編程的時候比誰都能坐得住。別人頂多坐兩三個小時就得出去透氣吸煙,但我除了吃飯喝水,可以10個小時一動不動地坐著編程。即使有人在旁邊玩遊戲、看電影,我也能完全無視,全情投入手頭的事情。

很多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鮮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為成功做出的積累。前文中我說過「第7個饅頭」的故事,當你吃了第7個饅頭以後終於吃飽了,於是別人就開始研究你吃的第7個饅頭是用什麼麵粉做的?為什麼吃了這個饅頭就飽了呢?他們沒有看到你前面還吃了6個饅頭,這6個饅頭就是我提到的10000小時的積累。

管理學的經典著作《從優秀到卓越》[1] 中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業就像一個巨大而沉重的飛輪,無論是誰去推,這個飛輪都紋絲不動。但是只要大家咬著牙不放棄,堅持推下去,終有一天,在能量積蓄到一定程度之後,飛輪就會慢慢轉動起來,擁有了自己的勢能。如果繼續推它,飛輪就會越轉越快。360公司每天都有無數瑣碎的事,我也經常要開很長的會、要跟很多人談話,每天要把講過的話重複一遍又一遍。大家不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不要怕重複,我和大家一樣,都是推輪子的人。

[1] 吉姆·柯林斯. 從優秀到卓越[M]. 俞利軍,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極致產品:國民簡明爆品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