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餵養、輔食添加、小兒厭食症(二)

六、嬰兒餵養的五個“喂”

輔食添加是每個嬰兒必須經歷的飲食過程。不同月齡的嬰兒餵養各有特點。主要掌握好五個喂的問題。

1、解決喂什麼的問題

這是正確輔食餵養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因為提前喂不合適的食品對孩子健康不利。所以要掌握正確的輔食添加順序。

首先,鐵強化的米粉是嬰兒吃的第一種固體食物,可以吃到1歲。可以採用母乳、配方乳或溫水來配米粉,也可以在學會吃蘋果汁後用它來調配,因為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然後用勺子(注意:不是用奶瓶)餵給嬰兒。從每次喂1勺開始,慢慢增加到3~4勺,每天1~2次,剛開始像濃的肉湯樣,逐漸增加稠度。

第二,等孩子學會用勺子吃米粉後,可以添加蔬菜泥,如胡蘿蔔泥、青菜泥、南瓜泥。

第三,在學會吃3~4中蔬菜之後,添加水果汁。剛開始果汁以2:1兌水,以後1:1,最後可以喝原汁或吃果泥。要記住應先添加蔬菜,後添加水果,因為先嘗到水果的甜味後,嬰兒可能會拒絕蔬菜。每添加一種新的固體食物應有4~5天間隔。不同的嬰兒接受新食物的時間有差異,短的只要1~2天,長的需要5~7天,因此,必須要有耐心,讓寶寶熟悉勺子的感覺,對新的食物要有多次的接觸,以便寶寶學習進食方法,並適應新的口味。

第四,在學會吃米粉、蔬菜及水果後,到5月齡時可以添加煮熟的雞蛋黃,先四分之一個,然後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到一個蛋黃,不要每天吃兩個蛋黃。一般以雞蛋為好,不必可以用鴿子蛋或鵪鶉蛋。雞蛋黃外面顏色深的部分是黏蛋白,容易引起過敏,避免給孩子吃;最後可以嘗試吃動物性的食品。魚泥是首先提供的,然後是雞肉茸、鴨肉茸、豬肉糜等。在嘗試吃的階段要注意不斷擴大蔬菜及水果的種類。動物肝臟要放在第7個月時吃,不宜過早。在確定嬰兒具有接受添加糊狀食品能力時,可以逐步擴大品種,如添加香蕉泥、蘋果泥、胡蘿蔔泥、豆腐糊、蛋黃泥、蔬菜米糊、魚肉米糊、蛋黃米糊、牛奶粥、水果藕粉等,此時應用小匙餵食。

2、選擇適合的餵養人

目前常常是合適的餵養人,其次是奶奶或外婆,因為他們有一定的餵養的經驗,但也要學習有關專業知識。保姆需要經過育嬰師的培訓後方能勝任。餵養人要掌握“如何喂”的四條基本原則,很好地落實人性化的餵養方法。

3、注意合適的餵養地點

孩子吃輔食在家庭中要有固定的位置,及專用的餐具。喂嬰兒要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進食環境為食物的攝入有促進作用。對於不飲食習慣的嬰幼兒,環境要有不同的佈置,飲食正常的嬰幼兒,起勁時環境應該採用具有吸引力的佈置;而對於拒絕吃各種事物的嬰幼兒,進餐環境應選擇無視覺、聽覺干擾的環境。嬰幼兒要有固定的位置,桌椅和餐具,如一個嬰兒每天在高椅上吃飯,他就會將吃飯與高椅子聯繫起來。

4、掌握輔食餵養的時間

輔食餵養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每天2~3次為宜。嘗試吃的階段還要關注某些食品可能會使孩子產生過敏。食物過敏的表現常為出皮疹、嘔吐、腹瀉等。確定為過敏的食品家長要記錄下來,避免再次食用。

七、輔食添加順序

為了使讀者對輔食添加順序一目瞭然,現按不同月齡介紹如下:

不同月齡補充食物添加順序

八、過早過晚添加輔食的壞處

過早過晚添加輔食的壞處

目前推薦的添加泥糊狀食品月齡為4~6個月,不應晚於7~8個月。

過早添加輔食有下列危害:

(1)小嬰兒的胃腸道尚未成熟,許多消化酶亦不足,因而在4~6個月之前,難以消化不同種類的食物。

(2)過早添加輔食,容易引起過敏,尤其是有過敏家族史的孩子。

(3)在4~6個月之前,腸道通透性較強,屏障作用差,可讓許多不適和人體的蛋白質進入血液。6~7個月之後,成熟的腸道能分泌免疫球蛋白IgA,腸道形成保護膜,可防止過敏原通過。

(4)大部分嬰兒在4個月前,舌頭與吞嚥動作不協調,舌頭會反射性地將固體食物向外推頂,所以,不要過早給孩子固體食物。

(5)有研究表明,過早添加固體食物,會影響母乳中鐵的吸收。

(6)可引起嬰兒肥胖,血鈉過高。

過晚添加輔食有下面這些壞處:

(1)1歲以內是孩子容易接受事物轉換的關鍵期。尤其6個月左右的孩子,一般容易接受新的味覺體驗。錯過此時機,餵食新食物則相當困難,長大後也容易出現偏食、挑食。

(2)7~8個月是學習咀嚼的關鍵期,如果1歲以後的孩子仍習慣於液體食物,則會拒絕學習咀嚼,而多為吞食食物。

(3)過敏嚴重的孩子可稍晚些加輔食,但最好不要晚於7~8個月,可加一些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米粉、粥和蘋果汁等。

《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