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袁世凱做大的歌妓楊翠喜究竟有何結局?

政壇對手如此咄咄逼人,奕劻和袁世凱自然也不甘心吃啞巴虧。他們伺機反擊,先是以廣東邊境不靖為由,稱「非知兵有威望者督粵,不能鎮懾」,推舉岑春煊為最佳人選。四月十七日,清廷下詔調郵傳部尚書岑春煊為兩廣總督,不等他部級大員的位子坐穩,就將其擠出了北京。但對於更老辣的瞿鴻禨,他們一時還沒有殺手鑭。

據《凌霄一士隨筆》等清末掌故名作的記載:

有一次,慈禧單獨召見瞿鴻禨,提到奕劻時說:他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這幾年我看他也足了,可以讓他休息休息吧。顯然慈禧對之並不滿意。瞿鴻禨見機即進言:太后聖明,如罷其政權,正所以保全其晚節。慈禧說:我自有辦法,你等著看吧。

瞿鴻禨甚是高興,將此事告知門生兼姻親汪康年,說奕劻不日將罷官。而汪康年又將消息透露給他一位朋友,倫敦《泰晤士報》的訪員高某,高某馬上向報社發回電報。美國駐華公使接到倫敦的來電消息,叮囑其妻子在拜見慈禧時探聽虛實。當公使夫人提及此事時,慈禧十分愕然,答曰:沒有這麼回事。又問消息從何而來?得知是倫敦《泰晤士報》所載,慈禧聲稱:此乃謠言,千萬不要相信。

慈禧想到,自己只和瞿鴻禨一個人說過這件事,必定是瞿走漏的風聲。慈禧氣憤到了極點,隨口大罵:「瞿鴻禨混賬!」不巧,這話被正在宮中服侍慈禧的奕劻之女四格格聽見了,她趕忙將此秘密傳給父親。奕劻即與袁世凱商議,都認為機不可失,必須趁此扳倒瞿鴻禨。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初七日,在袁世凱等的授意下,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參奏瞿鴻禨「懷私挾詐」。最後,瞿鴻禨開缺回籍。七月初四日,朝廷又以兩廣總督岑春煊久病為由,亦將其開缺。

前後擾攘三個多月的「丁未政潮」,至此落幕。瞿、岑聯袂奪權不成,反倒落得兩手空空,而奕劻與袁世凱自此一家獨大,實在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儘管因江春霖的拚力上奏,趙啟霖官復原職,但對「丁未政潮」的結局已無足輕重。

至於無端捲入政潮的歌妓楊翠喜,又是何種命運呢?據申君在《清末民初雲煙錄》一書中的《振子和謝珊珊、楊翠喜》一文所載:

翠喜入王府後,頗不見容於貝子夫人。因為翠喜得到專房之寵,貝子夫人常常哭到深夜。本來是烏煙瘴氣的王府,更因此鬧得雞犬不寧。當貝子聽到趙啟霖提出彈章後,只好當天就慌忙打發翠喜回到天津。翠喜回到天津後,直接投奔王錫瑛(益孫),又不為王的老母所容。王的母親視翠喜為禍水,邊哭泣邊摒之於門外。翠喜再投奔王賢賓(竹林),也不被所容,當夜只好寄宿在某戲館中,第二天,王錫瑛租賃一間房子,才將楊翠喜安頓下來。

而據載振的兒子溥銓記述,對於彈劾案的內情,他們家人並不清楚。溥銓聽家人說,府裡確實沒有見過楊翠喜,當時載振的三側福晉剛進府,尚未封為側福晉,府裡還稱她為「姑娘」。此案發生後,大家都懷疑她就是楊翠喜。

載振本人主動申請「開缺」後,心灰意冷,據溥銓回憶,父親到了晚年,還叮囑其子女:「作個小事還可,千萬不要入政界。」

楊翠喜以一本來無足輕重的歌妓,於一代王朝興亡史上居然佔有一席之地,成為牽動一時政局之人物,大概就是人們關注「楊翠喜案」,百年來仍津津樂道的原因所在吧。

文史大家鄧之誠先生(1887~1960年)曾作《書楊翠喜案》一文,將此案置於晚清衰頹的政治大背景下考察,感歎人才凋零,權臣庸碌。他說:

楊翠喜尋常里巷中人,非有傾國之貌;因緣時會,亦得掛彈章,騰萬口。衰世乏才,乘時擅權者,率不能高於此輩,良可慨也。

《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