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暗戀的美女詩人蔡文姬究竟是誰的老婆?

銅雀台的賓客中還有過一位著名的美女詩人。曹操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把身陷匈奴處的其女蔡文姬以重金贖回,並率領眾詩人在銅雀台為她接風洗塵。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彈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她本人也就一舉成為建安文學中的女明星。甚至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代文豪郭沫若專門為這千年前的名媛量身訂製話劇《蔡文姬》。郭沫若為何要為蔡文姬樹碑立傳?

曹操,銅雀春深鎖二喬?

銅雀台不僅作為政治地標,在中國戰爭史裡佔有一席之地,還作為文化符號,給中國文學史樹立一座空前絕後的里程碑。銅雀台堪稱史上第一個貴族詩歌沙龍,以曹操為核心,曹丕、曹植、王粲、劉楨、陳琳、徐乾等文臣墨客,眾星捧月,週期性地宴集於畫棟雕樑的高台,談天說地,寫詩作文,謀劃時政,引領風騷。佳篇迭出,引起洛陽紙貴。妙語連珠,不脛而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掀起中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次高潮。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開一代風氣的「建安文學」即由此得名。

曹操喜歡收編武將,譬如對關羽一往情深,連紅臉關公都難免心軟。估計《水滸》裡會搞統戰工作的山大王宋江,就是跟曹操學的。其實曹操同樣善於團結文人,禮賢下士,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作家和藝術家,受邀成為銅雀台的座上賓,自然賣力地成為吹鼓手,或不遺餘力地為這一代偉人登峰造極而出謀劃策。曹操攏絡人心,把槍桿子與筆桿子全拉進自己的陣營,兩手都很硬。「略輸文采」的劉備,「稍遜風騷」的孫權,再也不是他的對手。銅雀台上的筆會,名為雅集,實則在潤物細無聲地做政治思想工作。有儒將之風的曹操,坐在文藝座談會的主席台上,不知作過哪些講話?曹操為諸子設置的官署中專門有"五官中郎將文學"一職,曹丕、曹植以這一名義將建安七子等眾多文人「收歸國有」,形成集團,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環繞在文壇領袖周圍的文藝工作者,被稱作「鄴下文人集團」,既是曹操掛帥的創作團隊,又是國家機器裡的宣傳部門。

彼此對峙而立的三國,表面上在搞軍備競賽,暗地裡是比試經濟實力,看誰扛得住。只有曹操,還額外想到了火拚之餘再拚一拚軟實力,所以他這一邊最先贏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魏蜀吳,武裝力量旗鼓相當,可在話語權上,在收買人心方面,曹操卻略佔上風。他豈止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在挾文人以令諸侯。曹操對一城一地之得失蠻不在乎,因為他把別人花在戰術上的機靈勁兒,全用在目光長遠的戰略上:以文人為喉舌,以文化為工具,同樣能出奇制勝,在冷熱兵器的死角取得非同凡響的效果。他還真比孫權劉備好文化這一口: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餘,還想留取丹青照汗青。他果然做到了。他濃墨重彩塗抹在紙上的詩篇,千古流芳。字裡行間,丹心如炬,江山如畫。

銅雀台的落成大典,「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後形成規距:同一題目,諸位入席者同時寫作,交卷後比較高低。這也是最早的同題詩大賽。

曹植才思依馬可待,寫《登台賦》時交卷最快:「從明後以嬉游兮,登層台以娛情。見天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新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闋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雲天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獲逞。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差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尊貴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皇。御龍旂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願斯台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曹操捧讀,愛不釋手。當場給打了個滿分。

曹丕《登台賦》也有名句傳出宮外:「飛閣崛其特起,層樓嚴以承天。」

銅雀台的賓客中,還有過一位著名的美女詩人。曹操念好友蔡邕之交情,把身陷匈奴處的其女蔡文姬以重金贖回,並率領眾詩人在銅雀台為她接風洗塵。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彈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她本人也就一舉成為建安文學中的女明星。

甚至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代文豪郭沫若專門為這千年前的名媛量身訂製話劇《蔡文姬》。郭沫若為何要為蔡文姬樹碑立傳?我估計,是因為他知道毛澤東偏愛曹操吧?毛澤東以曹操為法家的形象代言人。畢竟,會寫詩的曹操,比只會燒書的秦始皇,顯得更有親和力,更容易被知識分子接受。

那個承前啟後的大時代,文化的天空,先後兩次閃耀過北斗七星:在出了消極遁世的竹林七賢之前,其實是以積極入世的建安七子為先聲的,有大起方有大落,有巔峰方有幽谷。同樣是在亂世,建安風骨象徵著志士的激近,魏晉風度則意味著文人的疲軟,精神上的這種強烈反差,是大氣候的演變而造成的兩種美感,青春的蓬勃向上,與暮秋的窮途而哭,中間只是彈指一揮間。

電影《銅雀台》,一聽這片名,就知道跟三國與曹操有關。這特殊的地點,注定屬於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時間。三要素有了,必然會發生特殊的故事。

我最早知道銅雀台,還是少小時讀杜牧的《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火燒連營的赤壁之戰,濃縮在這二十八個字裡。江山,美人,英雄,古典史詩的三要素,也佔全了。三國鼎立於歷史深處,給古今詩人提供了寫不完的素材。

《銅雀台》號稱史詩電影,無疑也想從那一大堆老古董裡挖掘出新的詩意。它繞過了三國交戰的前線赤壁,落腳在魏國後方的銅雀台,又把時間定位於恰逢天象「四星合一」的庚子年,暗喻改朝換代之徵兆。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銅雀台倒是固若金湯,可在曹家的屢屢逼宮之下,漢朝皇室笈笈可危,傀儡般的漢獻帝形同虛設。

銅雀台在鄴城,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大興土木,修造王宮,銅雀台平地而起,高十丈,台上加蓋五層樓,離地共二十七丈。既可比武閱兵,又可大宴賓客,戰時還可作瞭望哨。堪稱象徵魏國政治與軍事巔峰的標誌性建築。

也就有了那浪漫的傳說:曹操在出師與東吳及蜀漢決戰赤壁之前,登銅雀台發誓,要擒獲敵國的兩位名媛大喬和小喬歸來,金屋藏嬌。彷彿戰爭是為爭奪美女而打起來。二喬可是三國時期的頂級女明星,大喬貴為東吳前國主孫策的遺孀,又是東吳現任國主孫權的嫂子,小喬剛嫁給東吳的周瑜,理所當然地成為水陸大元帥夫人。曹操要想獲得如此昂貴的戰利品,除非把周郎擊敗,把東吳攻滅。那一次英雄對決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是空手而返。偷雞不成蝕把米,他還損兵折將。曹操抱得美人歸的願望落空了。銅雀台有華屋百餘間,給二喬姐妹留的空房間,也只好繼續空著了。

銅雀台裡什麼都有,就是夢寐以求的美人缺席,證明曹操對二喬的眺望,只是一場單相思。

其實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用激將法刺激周瑜,將曹植的詩「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借此為證據,說曹操有意掠奪二喬納於銅雀台以充後宮,周瑜聽後,衝冠一怒為紅顏,果然把曹操視為政敵兼情敵,發誓摧毀其狼子野心。

電影《銅雀台》,繞過了赤壁,也繞過了二喬,省略掉那一段讓曹操傷心又傷筋動骨的往事。他再次登上銅雀台,趾高氣揚,已淡忘了遙遠的失敗,因為他重新贏得了諸多的勝利。恢復了自信的勝利者是寬容的,剛剛厚葬了戰敗者關羽,凱旋歸來。如果多年前跟劉備青梅煮酒時,曹操曾說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現在,他覺得只剩下自己了。劉備失去了關羽,不再是自己的對手了。東征西伐的曹操,終於有時間回過頭來,打量一下那個「多餘的人」:被徹底架空了的漢獻帝。看來需要想一想了:該把這個玩偶怎麼處置呢?是繼續當作擺設,還是索性掀掉算了?他可能沒想到,漢獻帝正在困獸猶鬥,企圖扳回敗局。不,他根本沒去想,因為他一點不在乎,儼然已成金剛不壞之身,不相信天下還有能傷害自己的人。

赤壁,是兩軍對壘的戰場:曹操橫槊賦詩,周瑜羽扇綸巾,小喬以微笑為郎君助陣,諸葛亮披髮借東風。兵對兵,將對將,金木水火土全參戰了,把三國的博弈推向輝煌。

銅雀台,則上演著殺人不見血的冷戰,勾心鬥角的暗戰,走火入魔的心理戰。把官場的撲朔迷離,情場的靈肉兌換,生死場的血雨腥風,宮廷鬥爭的刀光劍影,攪和在一起,表現得驚心動魄。真是步步驚心啊,步步都可能是陷阱。這三國演義的潛台詞裡,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在大歷史忽隱忽現的背景中,這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又一次考驗曹操的機會到了。咱們耐心看下去:這個舉世無雙的梟雄,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是真名士,還是假英雄?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

【待續】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明月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河澹澹,山島聳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蔡文姬是誰的老婆?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大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裡,環境是毋庸置疑的優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作賦,音律也十分了得。

這樣一位名門才女,本來是該有很好的歸宿。奈何生在動亂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離奇,步步驚心。光是嫁人,她便嫁了三次。

第一個丈夫是河東的衛仲道。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婦倆琴瑟和諧。只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為他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夫君。文姬倍感委屈,同時又才高氣傲,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了娘家。

可惜在娘家的安穩日子也沒有過多久。東漢政權的腐敗,終於釀成了黃軍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殺後,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為來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蔡邕竟一日連升三級,三日周歷三台,拜中郎將,後來甚至還被封為高陽侯。

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最後被呂布所殺。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於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中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縱獵圍城邑,所向悉破亡。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入朔漠,回路險且阻」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其他女子,一齊被擄到了南匈奴。

蔡文姬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她小心翼翼地生活著,去匈奴的時候她才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這十二年裡,她為左賢王生下了兩個兒子,也學會了吹奏「胡笳」,自然也通曉了一些異族的語言。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後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想起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想到老師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當他得知這個當年的女孩被擄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蔡文姬被擄掠多年雖然很痛苦,但現在若跟著使者回國,卻又有些捨不得了。捨不得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也捨不得兩個兒子。可惜,擺在眼前的是「回歸故里」與「母子團聚」的兩個選項,她做的是單選題。最終,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淚別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兒子,緩緩登上了來接她的車。車聲粼粼,這十二年的生活,一點一滴開始浮現,於是她創作出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回到故鄉陳留郡,但老家已是斷壁殘垣,她沒有地方可去了。最後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了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

原以為可以安穩度日了,可惜這第三次婚姻也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與美好。文姬飽經離亂憂傷,已是殘花敗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兩個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長得又帥,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對於蔡文姬自然有一些無可奈何的不足之感。但又是丞相授意的婚事,他也只好勉強地接納了她。

婚後的第二年,她唯一的依靠她的丈夫犯了死罪。她顧不得梳理頭髮和穿鞋,光著腳就跑到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呢,聽說是蔡文姬求見,便對在座的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各位都已聽過她的才名了吧,今天我為大家引薦一下!」

蔡文姬走上堂,跪下來,講清來由。在座賓客都詫歎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有什麼辦法呢?」蔡文姬懇求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宥了董祀。

蔡文姬卯足了勁為丈夫開脫,終於以父親的關係,激起了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董祀也不是缺心眼的人,從此以後,他也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漸漸地也為她的才情傾倒。夫妻雙雙看透了世事,就溯洛水而上,最後找了一處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定居了。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望。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便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在文學方面也有傑出的成就,他很喜歡看書。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的藏書。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失望極了。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以看到,蔡文姬的才情不是蓋的。

《曹操》